?

蘇東坡畫竹作字

1983-01-01 09:02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
關鍵詞:畫竹寫詩蘇東坡

蘇東坡寫詩作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能使了然于心者了然于手。他尤擅于詞,開詞中豪放一派。他工楷書,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是著名的書法藝術家。他也能繪畫,喜作枯木怪石,竹子也畫得挺不錯。不過,蘇東坡繪畫的名聲似乎比不上他填詞、作字和寫詩文,常人稱其為“畫家”者并不多見。例如畫竹,他跟當時的畫竹名家文與可是來往密切的,并且從文與可那里得到不少畫竹的教益,可惜,他畫竹總還是不那么順心。這件事,連蘇東坡自己也感到有點兒遺憾。他總結了自己畫竹的經驗,這樣寫道: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蘇東坡曾經十分認真也非常虛心地向文與可學習過畫竹,文與可也毫無保留地向他傳授過自己的畫竹經驗。但蘇東坡為什么偏偏畫得不那么順心呢?

原來,蘇東坡對文與可“成竹在胸”的經驗,心里是明白的,理論上是懂得的,只是一拿起筆來,還不能照著辦。蘇東坡認為,這是“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焙苊黠@,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理論,而是講多練。

蘇東坡的這一親身體會,當然不僅是對畫竹而言的,演奏、寫詩、作文也是一樣的,所以他說“豈獨竹乎?”

蘇東坡畫竹的事告訴我們,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要是指練。學創作,不僅要學習理論,閱讀文學作品,更要自己動筆,多寫,常寫,不怕失敗,反復寫。要真懂一點文學創作,不僅道理上懂,心里明白,而且要手里也能夠明白,象蘇東坡寫詩作文那樣,了然于心也能了然于手,就要多練。

熟能生巧。蘇東坡畫竹,還不怎么熟,所以畫起來還不能得心應手。他作字則不同,因為熟,所以能巧。他說:

世人寫字能大不能小,能小不能大,我則不然,胸中有個天來大字,世間縱有極大字,焉能過此?從吾胸中無大字流出,則或大或小,唯吾所用。若能了此,便會作字。

蘇東坡刻苦鉆研,認真揣摩,取法于顏真卿等大書法藝術家,又在多練中融會貫通,因而“胸有成字”。這樣,他就揮筆自如了,就有了作字的自由,有了創造性。

蘇東坡畫竹作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說明:多練,才能得心應手。

(摘自《文學趣談》)

(插圖:李薛偉)

猜你喜歡
畫竹寫詩蘇東坡
妙語嘗酒肉
蘇東坡問路
為你寫詩
區別
畫竹題詩
讀詩十二法
畫竹 清代鄭板橋VS今人吳冠中
胸有成竹
千年英雄蘇東坡
蘇東坡學無止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