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腦共濟失調的外科治療

1994-12-30 06:51高肇昌
祝您健康 1994年11期
關鍵詞:枕骨腦萎縮遺傳性

高肇昌

小腦性共濟失調是由于小腦或小腦蚓部發生了病變而產生的病癥。病因較復雜,最常見的是由于腫瘤、炎癥、外傷、血管病、遺傳或變性等病變而引起。

病變如果發生于小腦半球者,其臨床癥狀主要是四肢共濟失調,上肢重于下肢,遠端重于近端,精細動作困難。協調運動失調,肌張力增強,走路時向患側傾倒,眼球呈水平震顫:病變如果發生于小腦蚓部者,其臨床癥狀主要是站立不穩,直立困難,行走時呈寬基步態,左右搖擺,語言不清等。

有不少病人是屬于家族遺傳性共濟失調者,在這些病人中,大致可以分為小腦皮層萎縮、遺傳性痙攣性共濟失調、橄欖橋腦小腦萎縮等三種類型。

在治療方面,對小腦腫瘤病人一般都采用手術治療;如系惡性腫瘤,還需給予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因炎癥、變性、外傷而引起的共濟失調以及由于遺傳性引起的共濟失調,由于小腦常有供血不足而造成小腦萎縮,所以應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很不理想。

近幾年來,神經外科醫師采用了手術的方法來治療小腦性共濟失調,特別是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腦萎縮者,采用擾動脈小腦移植及枕肌小腦貼敷術的方法,以恢復和增加小腦供血,求得小腦功能的改善。對使用這種手術方法的病人,我們通過核素單光子斷層掃描。發現手術后約半個月左右,小腦的供血比手術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另有學者報告,通過手術之后的動脈造影,證明枕動脈的末端與小腦表面的血管建立了吻合枝,使已經萎縮了的小腦又得到了較為豐富的血液供應,從而使癥狀獲得改善。我們還發現,家族性遺傳性共濟失調患者,絕大多數可見到枕骨比正常人要厚得多,說明了枕骨肥厚造成了后顱窩的客積狹小從而擠壓小腦,手術中切除增厚的枕骨,可以達到減壓的目的。亦可使癥狀獲得改善。我們對已經施行的10余例手術病人進行了分析,發現:如果病人的病程較短,僅有步態蹣跚,轉彎易倒,則術后效果較好;枕骨增厚明顯者,術后效果亦好。但如果病程長。有飲水嗆咳、四肢共濟失調嚴重,伴有震顫、生活不能自理者,效果較差。

1985年以來,我國有些地區開展了胚胎腦移植治療小腦共濟失調,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總之,外科手術已為小腦共濟失調病人開拓了新的治療途徑。

猜你喜歡
枕骨腦萎縮遺傳性
遺傳性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癥研究進展
遺傳性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纖維化中的作用
如何預防腦萎縮
顱頸交界不穩定3D打印導向器輔助枕頸融合術
愛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的中醫藥治療
后路枕骨髁螺釘技術研究進展
所有人,都是一個人(組詩)
腦萎縮會發展成癡呆嗎
枕骨髁骨折:歷史回顧及診治現狀
頸動脈狹窄伴局限性皮質腦萎縮22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