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高等農業院校專業結構調整

1997-02-05 01:14李英杰宋述堯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1997年2期
關鍵詞:農業院校應用型設置

李英杰 宋述堯

現代農村產業結構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業生產變成了高度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效能的大農業,由此給高等農業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能否適應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高等農業院校也是嚴峻的考驗。高等農業院校專業設置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各項教學建設的中心,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高等農業院校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農業院校1990年設置53種722個專業,從數目上來看,明顯高于歐美的一些國家。部分高等農業院校雖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專業調整、改造和更新的嘗試,但也只是增加了一些新專業,而對原有專業的改造缺乏成功的探索。在專業設置上突出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專業結構不甚合理。專業設置過多過細過濫,一些應時專業一哄而起,布點過多,專業口徑過窄,造成某些學科中屬同類學科的相鄰甚至相同專業重復設置,致使專業結構比例失衡。專業規模效益降低,學校辦學效益下降,專業教學質量不高,畢業生就業困難,人才培養缺少變通性、靈活性和適應性,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

第二,傳統專業、老專業、長線專業的更新改造力度不夠大,仍然滯后于農村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直接影響了高等農業院校辦學優勢的充分發揮。

第三,有些院校沒有很好地根據社會需要和學校辦學條件設置新專業。根據農業部教育司1994年統計,1992年至1994年部屬高等院校累計新增設本科專業40個,??茖I190個。其中新增本、??茖I中,工科94個,農科63個,經濟類49個,文科19個。出于追求經濟利益的目的,有些不具備開設新專業條件的學校,匆匆設立各種新專業;有的院校只是根據人才市場短期信息爭相設立“熱門”專業,并未認真調查人才市場變化趨勢,也沒能實事求是地評估學校的辦學條件;還有的學校僅在某些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基礎上增設新專業,而新增設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同原來的老專業并無多大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其名而無其實,導致了種種不良后果。

二、高等農業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調整專業結構的目的,是使所設置專業達到一種能主動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要求的最佳狀態。當前,我國農村的產業結構仍是以農業為主,二、三產業開始有較大發展。在農村中,由于人多地少、生產力水平較低和資源有限,帶來了投資后效益不高的困境,相當部分勞動力流向二、三產業。因此為農業、農村培養適農、近農、非農專業人才,促進各業協調發展,是專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各高等農業院校應確立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及專業設置與調整的對策。

1.結合實際,創辦新的應用型專業。高等農業院校必須根據農村經濟建設的需要,分析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就業形勢,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的辦學條件,創設以培養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學科交叉型新專業,特別是具有超前性的專業。適應農村二、三產業的興起以及農業發展的產業化、商品化形勢,可扶持市場營銷、農業貿易、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以培養大批經、管、貿、加工、工程專業人才,使高等農業院校由過去的為種養業服務發展到為整個農村一、二、三次產業服務,也使學校的生源和畢業生就業狀況得到改善。

2.合并原有專業,拓寬專業口徑。這是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建設的一條可行的重要途徑。當今社會、經濟、科技以綜合性發展為主流,高等農業院校專業設置過窄過深的弊端日漸明顯。為此,要對老專業進行合并,形成大口徑專業。根據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在大口徑專業上設置多個專業方向。專業方向由學時較少、專業技術較強的幾門課程組成。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專業方向,使專業形成靈活的彈性機制,提高適應能力。合并的大口徑專業,有利于學科交叉、滲透,為新專業方向提供了生長點,使老專業重新獲得生機。

3.內涵發展、改造傳統專業和基礎專業。不容諱言,某些傳統的基礎農科專業,市場需求量有限,且不為人所熱衷,但卻又是不可缺少的專業,因為主宰農業生產發展的仍是這些傳統專業,它們直接關系到糧棉肉油的增產。所以要走內涵發展、改造傳統專業的路子,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并在可能條件下,以這些專業為依托,衍生出若干基本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專業。

4.發展農業高新技術專業。適應發展“兩高一優”農業,需要充分發揮邊緣學科、新興學科優勢,組建高新技術專業,為我國農業生產現代化培養和儲備人才。

三、必須引起重視的幾個問題

1.設置新專業,必須考慮主客觀條件。無論是創建面向市場經濟的應用型專業,還是面向未來農業發展的超前新專業,都要經過專家周密、細致的論證,同時還要看學校是否具備創設新專業的條件,諸如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設施、圖書資料和實驗基地。一些院校本來不具備創設新專業條件,卻要“趕鴨子上架”,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僅使教學質量得不到根本保證,降低高等農業院校的聲譽,而且也將給農業生產、科研和人才培養帶來種種隱患。

2.設置專業要因校而異,應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和類型,不能相互攀比。全國重點農業院校、部屬農業院校、省屬農業院校及地方性農業院校,各有各的辦學層次、人才培養規格和服務方向,在專業設置上亦有不同的要求和側重點,各自應明確自身的地位和任務。

3.正確處理好農科專業與近農、非農專業的關系。高等農業院校在農業科技迅猛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崛起、農工貿和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既不能把自身局限于農業領域內,又要堅持以農科專業為主的原則,發展近農、非農專業。只有這樣,才能發揮高等農業院校的學科專業優勢。

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長春130118)

責任編輯:袁海軍

猜你喜歡
農業院校應用型設置
應用型本科院校機械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高等農業院校寵物專業產學研協同創新育人平臺的構建與實踐
高等農業院校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研究
變電站五防系統臨時接地樁的設置
產業教授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ControlUWP 讓Windows 10的設置更方便
浮窗手勢讓手機操控更輕松
農業院校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研究
“廣西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成立
應用型本科高?!堵糜挝幕氛n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