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

2000-06-13 22:56
中國西藏 2000年5期
關鍵詞:昌都

達 欽

昌都鎮位于昌都縣南部,地處扎曲河、昂曲河交匯的河谷地帶,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人口4萬余人。由昌都壩、四川壩、云南壩、野豬壩、馬草壩、邦達街、嘎東街、俄洛和加卡組成的昌都鎮,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長期以來卻因城市建設過于薄弱而顯得光色黯淡,隨著昌都經濟的整體發展,城鎮基礎設施的進一步改善,安居工程的進一步擴展,一個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的昌都將展示在世人面前。今天,昌都人正以她那有力的步伐,一步步擺脫落后、貧困,邁向文明、富裕、進步之列。

從昌都空中航道開通說起

1990年,江澤民總書記視察西藏時指示要恢復邦達機場,開辟成都到昌都的空中航道,帶動和促進以昌都為龍頭的藏東經濟的騰飛。1992年,國務院撥款2.7億元修復邦達機場跑道和設施。1993年破土動工,1994年竣工,1995年通航,可起降大型波音飛機,成為昌都通往內地的重要空中橋梁。邦達機場正式通航后,截止1998年,航空客運量為1.69萬人次,旅客周轉量1301.3萬人公里。加之昌都至成都,昌都至拉薩,昌都至那曲公路的改建、整治、管理的加強和提高,使年貨運總量提高到20萬噸左右,客運量達5萬余人次。昌都交通不便的現狀得到極大改善,人們用現代文明醫治了昌都的“瘸”和“聾”。

目前已建成的公路、航空和民用交通運輸體系在昌都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昌都地委、行署加大了市政建設的投入。特別是1998年以來,昌都的通訊有了較大的改善,長途電路已增加到215條,其中衛星TES電路28條,IDR衛星電路90條,市話交換機容量也增加至7376門。郵電長話的擴容和移動通信電話的開通徹底改變了昌都與外界聯系困難的事實,交通的方便與信息的通暢真正打開了昌都對外開放的大門。來來往往的人們改變著昌都,豐富了昌都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活躍了昌都的市場經濟。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通過飛架三江的空中彩虹迅速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昌都人確確實實感到改革開放給昌都帶來沉甸甸的變化。

如今敞開大門的昌都,迎來了經濟的繁榮。進進出出的人們感覺到破房子老市場一條街的舊昌都已經成為歷史,一個新型的昌都鎮正在悄然崛起。

投資4700萬元,加大市政建設

長期以來,昌都鎮只有8米寬的道路,不是泥濘,就是灰塵,通暢、平整更是無法保證。由于排水不暢,街上到處都是污水,下水道經常處于“露天”狀態。居民不僅喝不上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而且供水也無保證,一停水就是好幾天,處于兩河交匯處的昌都,城市防洪也沒有能提到日程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總投資4700萬元,用于昌都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為此還專門成立了指揮部。

接著城市道路、城市給排水、防洪堤、城市電網等工程正式啟動。

昌都鎮的給水狀況有了很大改善。昌都壩北部一座日供水能力1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占地面積為1公頃,供水范圍為昌都壩、馬草壩、云南壩、邦達壩、四川壩等區,供水干管管徑為100-400毫米,在邦達街、馬草壩、昌都壩分別設有高位水池。

昌都已有變電站3座:昌都35KV變電站、俄洛橋35KV變電站、加卡35KV變電站,年總負荷14809千瓦,其中生活用電負荷8185千瓦,占55.3%;工業用電負荷4360千瓦,占29.4%;農業用電負荷1285千瓦,占8.7%;市政用電負荷979千瓦,占6.6%千瓦。

昌都壩主要道路上的日交通量已達8120輛,高峰小時流量為1015輛,高峰小時系數為12.5%,平均車速為15-20公里/小時。

……

馬草壩變遷

從前,人們到昌都都是騎馬。到了昌都,馬就牽到扎曲河畔的一塊壩子上吃草,這塊壩子就是后來的馬草壩,馬草壩也由此而得名。說起馬草壩,一位久居馬草壩的老人說,昌都剛剛解放時,馬草壩除了幾間破舊的民房,幾乎沒有什么建筑,的的確確只是一塊荒草地。昌都解放后,馬草壩建立了地區人民醫院、地區中學、地委黨校、衛校、廣播電視等服務機構。從此,馬草壩的面貌發生了巨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舊城改造,提高城市載體功能的昌都中路的開發建設,成為城市景觀的精華和亮點工程,開發建設馬草壩經濟適用住房,總建筑面積32880平方米,投資3780萬元。樓房建筑一下子多了起來,今天建一幢白色的樓,明天又多了一幢紅色的樓,也記不清在什么時候又有了郵電所、儲蓄所什么的,方便極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康樂小區那一排排漂亮別致的安居房,尤其是那桔紅色的樓頂,給古城昌都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老人指著新建的康樂小區安居房興奮地說,這么多漂亮的花房子,過去只有大城市的人才能住上它!

豈止這漂亮的花房子,廣播電視局對面正在建設中的昌都體育館,建成后不僅能承辦昌都解放50周年大慶的川、藏、滇、青四省毗鄰地區康巴藝術節,而且以后還將成為昌都人進行體育比賽、集會、慶典、展覽的場所。在馬草壩背后的山坡林地,也正在建設人民公園,建成后馬草壩更將成為人們休憩、娛樂的理想之處。而且馬草壩那一幢幢正在建設施工的樓房,也正展示著整個昌都新的希望。馬草壩的變遷,是西藏新世紀變遷的寫照。

火鍋廳、茶苑、魚莊

站在強巴林寺眺望昌都全城,更讓人感懷萬千的是那一座座民居,風格獨特,設計典雅,帶有濃重的藏族特色,家家戶戶的庭院中栽植著鮮花綠草,儼然一幅安居樂業圖。你會發現最漂亮、最別致的建筑都在馬草壩。寬闊的街道上車輛行人絡繹不絕,一幢幢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街道兩旁的航貿商場、銀豐火鍋廳、大世界茶苑、樂泰魚莊等等也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是人們假日休閑去的好地方。

有數不盡的變化盡在其中,高聳的電視塔、西藏第一高樓大廈、奔忙的的士、繁華的商場以及時尚的BP機和大哥大,人們餐桌在變、穿著打扮在變、住房條件在變,就連腦子里想的也在變。

還是馬草壩人說的好,馬草壩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建國以來西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西藏的發展,昌都的發展,馬草壩也將會更加繁榮美麗。

翻開昌都城市總體規劃,馬草壩還將建地區文化館、昌都圖書館、昌都博物館、昌都人民廣播電臺,作為昌都城市主要組成部分,它將成為昌都的文化、衛生、體育中心,同時也將成為昌都城鎮居家環境最好的小區之一。

靚麗起來的昌都中路

1999年6月1日昌都中路開發建設指揮部宣告成立,同日,昌都農貿市場奠基開工。到今年8月,一條長617米、寬12米,現代靚麗別致的昌都中路呈現在昌都人民面前:中間是人流如織的步行街,兩邊是整齊漂亮的藏式商用樓房,排排的小胡同穿過樓房,通往兩邊的汽車單行道、人行道,還有那如茵的草坪、美麗的雕塑、 別致的民族飾品……這是昌都中路吧?那么,那條破破爛爛連個十字路口都沒有的昌都中路呢?那條昌都人非常熟悉的,有許多雜亂無章的灰色的木板房,那條臟兮兮、亂哄哄任三五只牦牛、綿羊自由徜徉的昌都中路呢?面對昌都中路,人們曾憂慮重重,更多的則是期盼。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接軌,區內經濟和區外經濟的融合,為昌都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市場,而昌都長期以來城市經濟發展滯后,城市功能不全,基礎設施不齊備,連自身的住房問題都很難解決,遠遠不能滿足昌都經濟發展的需要。地委書記楊松說,昌都必須合理規劃,統一建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否則,就不能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更談不上長遠發展。

1996年年底,昌都地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局組建成立,1997年昌都城市總體規劃正式出臺,1998年元月昌都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啟動!

翻開昌都中路不長的建設史,你會讀到許多感人的故事,因此昌都人堅信,靚起來的昌都中路,必將迎來昌都經濟上的騰飛!

昌都鎮上的現代美

在昌都串街走巷時,你會發現古鎮今日的變化和現代美的足跡。

過去男女老少清一色的灰、黑色行裝,行人中大都是中山裝、平跟鞋,還有橡皮筋扎發辮的人居多。如果偶有修飾打扮者會被人視為怪異?,F代文明用它有力的大手叩啟了人們塵封已久的愛美之心時,古鎮人們已不在滿足現有的審美觀,而是渴求更高的美的享受。終于,人們在追求現代美的思想中掙脫傳統的觀念,邁著輕松的步履走進昌都。

昌都街上,綿陽大灑店,成都大灑店、銀杏子飯店等一批高規格的餐飲娛樂設施也極大地方便了來來往往的過客和當地人士。方便的超市、高檔舒適的賓館、川流不息的出租車,透視出了昌都美好的發展趨勢。人們感受到了昌都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精明的商人為迎合消費者的心理,不失時機地開辦起了各類化妝品商店和服裝店,為愛美的人們提供了便利,那些光顧美容美發店的顧客,從寬大的鏡子里瞅見自己更加漂亮、瀟灑的容貌和發型時,會情不自禁地道出下次再來的許諾。在并不寬敞的馬路上,西裝、茄克衫、編織精美的各色毛衣,式樣新穎的皮鞋在不停穿梭,式樣不同的衣裙,使人羨慕,無聲的裝飾,帶來滿眼的美麗,時髦讓人回眸。不管是街上流動的裙子時裝,還是高高聳立的農行大廈,為古鎮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都會讓人感受到昌都離現代化文明越來越近了。

昌都——這座山青水秀的古鎮必然也會踏步躋身于改革的浪潮,使昌都人更具有文明的現代美。

菜籃子里的市場經濟

在昌都想吃什么有什么,市場上各種時令蔬菜、水果、蛋禽、海鮮應有盡有,跟內地比沒有什么兩樣,真可謂今非昔比。曾幾何時,昌都街上看不到一家象樣的飯館,連最起碼的蔬菜市場也沒有,吃菜全靠自己種。蘿卜、白菜、土豆成了人們餐桌上一年四季的主菜,到了冬季就只能靠儲藏菜度日。那時候,菜窖是昌都人家的儲菜手段之一,逢年過節或親朋相聚,到街上買不到鮮豬肉,更別提活雞鮮蛋了。由于昌都交通不便,去成都、拉薩的人都得坐好幾天的汽車,遇到下雨塌方、大雪封山堵上十天半個月也是經常有的事,令許多漢藏干部感受最深的是,去內地出差或休假,養白了,吃胖了,回來時經路上顛簸、折騰,又變成又黑又瘦的老樣子。那時大多數在昌都工作的人最羨慕的是內地人豐富的菜藍子。

今天,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昌都成為內地人關注的熱點,他們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在昌都開辦起了蔬菜種植、餐館、小吃店、百貨商店等眾多飲食服務行業?;钴S了市場,帶動了昌都經濟的發展,可喜的是昌都人的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一些個體商販逐步走出草原,走出雪山,把本地的物產帶到內地,打入內地市場。至此,昌都的經濟悄然復蘇了。

1986年,昌都開始有了菜市場,通過租賃,承包等形式建立了蔬菜基地,使一些因氣候原因不宜在當地種植的蔬菜如青椒、西紅柿等也能在本地溫室、大棚等適時生產并不斷投入市場。同時,一些個體商販還把四川、云南等地的蔬菜、水果、蛋禽源源不斷運進昌都,從此,昌都的菜藍子日益豐富,市場也日漸活躍起來。菜市場也由原來的一家變成了數十家,昌都人吃菜難、買菜難的現象已不復存在。菜藍子工程所顯示的巨大作用,極大的豐富和方便了昌都人的生活。

如今,無論春夏秋冬,菜市場里豬肉、牛肉、新鮮蔬菜、水果、雞、鴨、魚、海鮮等,活的、肥的、瘦的隨你挑,任你選,以前只能在內地才能吃到的螃蟹、甲魚等海鮮產品,如今昌都人都能吃上?,F在,家有喜事,昌都人也去飯店,餐廳包上幾桌,周末了,一家人或好朋友相聚也去火鍋店里輕松享受一番,真可謂其樂融融。

藏東明珠亮起來了

今天,昌都人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昌都經濟騰飛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的今天,昌都人迎來了解放50周年大喜日子,地委行署向昌都人民獻上一份重重的厚禮:城市給排水工程、防洪堤工程建成投入運營;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建成投入運營;城市電網工程建成投入運營; 自來水廠的凈水系統、取水口改造工程建成投入運營;天津大橋、重慶大橋建成通車;

……

昌慶路、商業街以前所未有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來客。為新世紀的到來,今天昌都人可以驕傲地說:藏東明珠就要亮起來了!

猜你喜歡
昌都
基層水行政執法工作的困境與對策
昌都農牧業氣象災害發生特點及預防措施探討
西藏昌都地區高中英語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
昌都市旅游精準扶貧基礎與發展模式研究
淺析在昌都打造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對策和建議
瀾滄江上 第一城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風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