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如何走出困惑?

2000-06-13 13:10李鴻詞
精武 2000年11期
關鍵詞:武術體育

李鴻詞

21世紀是飛速發展的世紀,而武術卻如一個老人,腳步逐漸放慢,與現代化的氛圍格格不入。變則通,武術如何更好地與世界接軌,不被外部信息所左右,是一個極其艱巨的認知過程。為縮短這個認知過程,我們有必要就中國武術的過去以及面對的歷史情境和存在的問題作一番探討。

武術面對的歷史境況

自《詩經·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記載起,有文字記載的武術已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滄桑。清末,中國社會變革急遽,封建社會制度的崩潰,共和制度的反復,錯綜復雜的中西文化碰撞與滲透,使原先依附于皇室和貴族的武術官員,失去了依附對象和經濟地位,生存迫使他們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隱逸山林的鄉野武師也因戰亂和貧困,逃離可以逍遙的“世外桃源”,動蕩使他們大多聚集于城市,尤其是商業較發達的、有文化傳統的大城市,以自身的武技去謀職或賣藝,來維持生活。

與此同時,武術教育也從原來的“師徒相授”、“父子相傳”的封建模式向西式辦學發展,1900年耿繼善在北京西四火神廟成立“北京四民武術研究社”就是標志,這種新式武術教育方式一直影響到本世紀末。80年代后期,中國大地興起了武術館熱,其施教方式與內容,仍未脫離四民武術研究社的傳藝模式。

革命、戰爭使槍炮、火藥成為對抗的主要物質形式,一拳一腳的原始對抗已退出了對抗形式的主流。在西歐,格斗已劃為體育的范疇,成為娛樂休閑方式。受此影響,職業武術家也改變了生活和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武術的地位和功能,武術隨即向多功能轉化。二十世紀的中國,雖然有封閉或相對封閉的年代,但總體趨勢是走向開放,與世界相溝通。自成一體且地域性很強的武術能否以及如何“走向世界”?外來文化的涌入、沖擊和中西文化的融合又會給它帶來什么?現代化對武術有何沖擊?始終是武術家和武術愛好者所關注的課題。

武術面臨的問題

在這種歷史境況中,武術遇到的問題多多,試舉數例:

一、武術的地位與功能問題。冷兵器時代,武術是統治者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的工具,同時也是人們步入仕途的手段。18世紀時,雖然隨著西洋人的入侵,槍炮火藥進入了中國,但是從沒有構成對傳統武術獨尊地位的挑戰。19世紀就不同了,隨著國內戰爭的擴大和頻繁,槍炮火藥的涌入和自制戰爭工具大規模的形成,武術退出了戰爭的舞臺,退的竟然連和槍炮火藥分庭抗禮的機會都沒有。

長此以往,武術會不會被淘汰掉?數十年來,已有不少的預言。面對這種形勢,武術界應持什么樣的態度?以拳腳取勝的戰爭沒有了,武術作為士大夫和貴族升官發達的功能趨于沒落勢所難免,而成為公眾健身、防身手段,已成為必然。有時候,武術還要作為某種思想的宣傳工具被使用。舊的形式不適應新的功能,由于去掉了殊死搏斗的殘酷,使它缺少了視覺沖擊力;以小打大,以弱勝強,又缺乏現代體育公平競爭的品質……諸如此類,都屬于功能或與功能相關的思考,適應新功能是無法避免的,也屬歷史的必然,但如何適應?如何改革?適應和改革往往以失去武術的重要特征為代價,于是矛盾重重。

二、西方體育觀念與運動技巧的融入問題。西方體育觀念的引入拓寬了中國武術家的視野。西方體育強調公平競爭,而這正是武術所缺少或是不強調的。

但是,已有的一切引入和融合,都有它的合理性和意義,并在整體上豐富了武術的理論和實踐,推進了它的變革和發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的理論“過時”或“不中用”了。武術的“整體”、“天人合一”和“去形留意”及“真、善、美”的觀念等等,都沒有失去它的價值和意義。困難的是,如何使兩種觀念在沖突中取長補短,歷史證明,簡單的非此即彼或激進的虛無主義和保守主義都無益于武術的發展和昌盛。

三、誰來進行價值認定的問題。在很多理論者和武術家心中,似乎在外國,哪門武術得到了贊揚,或哪門武術打敗了不管干什么的、不管在什么場合中的外國人,便欣喜若狂,自以為成了不可一世的武術家,或某一門派的杰出代表甚至大師了。這至少是一種錯覺。外國人能夠欣賞、喜歡武術,當然是好事,但是,它們大多數不真懂中國武術。他們說好的未必就好,他們看不懂中國的樁功,也缺少心意的感悟。西方人對武術的興趣遠不如中國人對西方體育和拳擊的興趣高、了解多。他們以為經濟強大,文化和體育也必然強,便有意無意地以西方中心意識看等其它運動項目。他們總是高高在上的選擇者,而我們總是被選擇者,而且他們的選擇眼光也多是有色的、不平等的,對這一點,國人應有自覺意識。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西方人看不懂、看不上或者胡亂看、胡亂評價武術是不可避免的。萬不可以他們的標準為標準,以他們的愛好為愛好,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態度。認真聽取意見是必要的,但如果因此而輕視或放棄了武術所固有的基本特色和價值標準,把對西方體育項目進行簡單的模仿視為新的武術,那就本末倒置了。

四、接受問題。武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歷史悠久的另一面是古老,是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現代人的審美趣向和要求。近百年來,數不清的武術家探索武術如何革新,并取得了卓越成績。從清代的陳長興、楊露禪、董海川、戴龍邦、李老農到近代王薌齋、楊澄甫、姚仲勛等人,都從不同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在傳統中求變革,像王薌齋那樣;或以傳統為本,適當吸收西法,像姚仲勛那樣,武術的多樣化已成為現實。認為只有自己走的才是大道,別人走的全是窄路、死路的觀點,不過是閉眼不看現實的狹隘之見或發昏的自我膨脹而已,不足與之論。

武術在接受上確實存在著“斷裂”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現行教育中忽視了武術的鑒賞和實踐??朔@種斷裂,加深對武術在我國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是極為必要的。近些年,各類武術場館風云而起,但卻缺少真正理解武術的教練和教員,也缺乏統一的武術教材,更缺少心胸廣闊、善于團結各門派且眼光獨到的武術工作者。這些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問題。如何彌補這一課,仍有大量認知問題和實際操作問題需要研究?!?/p>

猜你喜歡
武術體育
校園武術“學、練、賽”一體化實踐探索
我愛傳統文化
芻議武術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中國功夫成青少年新寵
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方法的研究
對高校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教育的思考
我們的“體育夢”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體育 最美妙的娛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