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布鞋

2005-07-18 05:11
旅游時代 2005年5期
關鍵詞:繡花鞋昭君鞋面

大紅龍鳳繡花婚鞋

平遙北大街31號

2005.3.17

手工布鞋工匠

渠維安

平遙古城相傳為西周大將尹吉甫所筑。今天的平遙古城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為防御外族南擾,在舊城垣基礎上重筑擴建,整個城池平面布局形似龜狀,有“龜前戲水,山水朝陽”之說,俗稱“烏龜城”。

平遙縣城墻是全國僅存的4座完整古城之一,也是聯合國批準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規模最大的城墻。城為方形,墻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墻上筑有垛口,墻外有護城河。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還保留原有形制。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位于山西的晉國原本是個小國,晉獻公當了國君后竭力拓疆,一舉吞并了十個諸侯小國,開始稱王稱霸。為了讓全國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他命令宮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須繡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欽定的十種花果紋樣,同時還下令全國平民女子出嫁時必須以這種“十果鞋”作為大婚禮鞋。因此這種繡花女鞋就在民間流傳開來,叫做“晉國鞋”。

光緒八年平遙縣城城池圖,平遙手工布鞋是山西布鞋的典型。

平遙古城北大街,渠家鞋坊所在地。

據考證,手工布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歷史 山西侯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就是手工納底布鞋 鞋又稱履,魏晉時凡娶婦之家先下絲履為禮 女子之履有鳳頭履、立風履、聚云履、五色云霞履、玉華飛頭履,男子有重臺履、笏頭履等

手工布鞋其藝

手工納底布鞋能夠經歷千年仍為人們喜愛,因為全部用純棉布制成,所以吸汗養腳,會越穿越舒服,越穿越合腳。一雙最普通的手工布鞋,至少也需要四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這些工序幾乎都是無法用機器制作的。就是手藝熟練的師傅,完成一雙鞋除去選料、下料的工序也要兩個多小時。

清朝平遙票號的興盛,也帶動了制鞋業的發展。結實、精美的平遙布鞋陪伴著平遙人出塞外、下江南、進京城、走外埠,也隨著平遙城川流不息的商賈走遍全國。

手工布鞋分為男鞋、女鞋、兒童鞋等等。男鞋除了有一般人熟悉的圓口鞋、松緊口懶漢鞋、棉鞋、棉靴外,還有戲鞋,鏢師穿的功夫鞋,出家人穿的和尚鞋等等。鞋底有麻線千層底、牛皮底兩種。鞋面的材料有棉布、緞面、禮服呢等。千層底鞋是最常見的,一般男鞋底6層,女鞋底4層,每層都用棉布裹邊,并且每兩層中間都有兩層袼褙?!榜笋亍笔侵菩瑤秃托椎闹饕?,由兩層純棉布中間夾漿糊貼在墻上晾干制成,既堅韌又柔軟。老一輩做鞋的規矩是,一寸見方的鞋底上要納九九八十一針,取一個吉利之數?,F在人覺得千層底鞋不耐磨,是因為走的都是瀝青路、水泥路這樣的硬路。過去的人走的是土路,走的時間長了路上的土逐漸嵌進鞋底的縫隙中,鞋底就越走越硬,越走越結實。女鞋樣式更多,搭帶的“籃籃鞋”、木蘭鞋、各式繡花鞋,還有一種方口鞋,又叫做海圓,穿的時候不用彎腰,很適合老太太穿著。

渠維安其人

32歲的平遙人渠維安,16歲那年開始跟從外祖父學徒,學習制鞋手藝。2001年渠維安在平遙古城里開了自己的鞋坊,成為古城之中的第一家手工布鞋鋪子,命名為“渠家鞋坊”。如今,“渠家鞋坊”已經聞名平遙,許多人專程繞到巷子里來買“渠家鞋”。

在平遙古城內,循著遠遠望見的“渠”字紅色燈籠,在一條安靜的小巷找到鞋坊。渠家鞋坊門口,有一只一人多高的巨型手工圓口布鞋,渠維安說,高1.82米的這只巨鞋,就是他的招牌。鞋面上繡著的12個城墩,象征著平遙古城方圓12華里。這只鞋五六個人制作了半個多月才完工,光是8層布鞋底,就用去了二百多米棉布。

渠維安最初在外祖父設在村子里的鞋坊做鞋。后來平遙縣委書記發表了鼓勵手工業發展的講話,渠維安萌生了到平遙城里開一家現場制作手工布鞋坊的想法。鞋坊開業后,古樸傳統的現場手工制鞋吸引許多好奇的游客。有人專門來買這些城里買不到的千層底鞋;有人把布鞋買回家當居家鞋穿,比拖鞋舒服又正式。當然最受歡迎的還是各種各樣秀麗嫵媚的繡花鞋。鴛鴦戲水、連年有余、并蒂蓮花、花開富貴、富貴如意……一雙鞋面的繡花往往要花整整一天才能完工。好些游客把它作為旅游工藝品收藏,舍不得穿。

好多游客看到渠維安大眼睛、高鼻梁的長相,都不相信他是地道的平遙人,直到他拿出身份證才肯相信??墒?,在渠維安身上,我們看到的分明是創造出晉商輝煌的平遙人身上才有的那一份精明。

繡花鞋的傳說

王昭君的繡花鞋與青冢

傳說當年昭君出塞路過黃河渡口時,因為河水湍急,昭君所騎的白馬受到驚嚇。昭君一不留神腳上的一只繡花鞋滾進了河里。昭君的送親隊伍走后,當地的百姓紛紛下河打撈,終于找到了那只繡花鞋,把它當作吉祥之物埋進了土中,以示敬重。

多年后的一天夜晚,黃河渡口突然紅光乍現,瑞彩升空,緊接著一聲巨響,在埋著昭君繡鞋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墳塋。后來百姓們才聽說,昭君娘娘在匈奴胡地已經去世了。大家感懷昭君“客死異鄉”的悲哀,遂把這座墳塋當作昭君的真正墳墓來祭奠,這也就是今天的昭君墓———呼和浩特南郊的青冢。

繡花鞋與應縣木塔的故事

傳說魯班的妹妹和哥哥打賭說:“我在一夜里能做12雙繡花鞋,哥哥如果能在一夜里蓋起一座12層的木塔,就算你的手藝高?!眲傔^三更,妹妹做的12雙繡花鞋就只剩一雙鞋的沿口沒有緝住了。她不由得想先偷偷地去打探一下哥哥的虛實。結果卻見12層的木塔已經蓋起,便急忙轉身回家,沒想到在路上,雞已叫過三遍,她知道自己輸了。

再說魯班這里,12層木塔建成以后,壓得土地爺大聲喊叫:“我受不了啦!”魯班一看,果然塔一直往下陷,他一個巴掌把上面的6層打到了內蒙古一帶,留下的6層慢慢地鉆出地面,這便是現在山西應縣的釋迦木塔。

手工布鞋工具

特殊鞋楦從左到右分別是五寸、三寸金蓮鞋楦,最右面是微型工藝鞋楦。

鞋楦 制鞋用的腳模子,不同的鞋有不同的鞋楦。

錘子

巴刀整理鞋的專用工具

鷹嘴用來繃鞋幫

虎口用來起釘子

過板用來使鞋底光亮平整

釘子

麻線,錐子,針,刷子,專用剪刀

納鞋底的架子

手工布鞋工序

壹畫樣。在袼褙上畫出鞋的大樣。

貳裁剪。

叁繡花。多交給婦女完成。

肆做鞋底坯。

伍納鞋底。千層底的鞋底相當厚,要用錐子來納。

陸上鞋。

柒縫鞋墊??p好鞋墊之后,還要用刷子沾水“刷灰”,使鞋干凈挺括。

捌捶平。用錘子把鞋底捶成腳的弧度。

玖修邊整形。用巴刀整理鞋型。

拾繡花鞋制作完成。

拾壹固定,繃鞋楦。平遙的布鞋是反上鞋,鞋面是反著上到鞋幫上的。

拾貳裹口。平遙布鞋的特點是暗口鞋,耐磨不易損。

拾叁排楦。用鞋楦使得鞋符合腳型。收口鞋用的是三段鞋楦,不收口的鞋則用整鞋楦。

拾肆起釘出楦。用工具虎口把釘子起出來。

拾伍貼面。把鞋面貼在裁剪好的袼褙上,并進一步裁剪細樣。

渠維安師傅喜歡做鞋,也喜歡研究鞋,家里收集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和鞋有關的書和工藝品。媳婦說,他就連坐在火車上也凈盯著人家的鞋琢磨。

渠維安的店里有七八個徒弟,一些是當年和他一起學藝的伙伴,有的比他的年紀都大,但這么多年來一直跟著他。他也曾勸手藝精湛的大徒弟自立門戶,也做個小老板,但是徒弟還是愿意跟著他干。問到“師傅兇不兇”,徒弟們和他一起開心的笑起來。

在古城店鋪后面的家里,渠維安擁有老婆、娃娃、熱炕頭的幸福生活。渠維安媳婦是做皮鞋的好手,也是他經營上的好幫手。

繡花鞋,繡花鞋的鞋面繡花都由婦女完成,也有的婦女拿著自己繡的鞋面讓鞋鋪做成鞋。渠維安說他曾接到過一個老太太珍藏了幾十年的緞面繡花鞋面,那一次他親手制作了那雙鞋,格外地小心翼翼。

木蘭鞋,樣式和男鞋幾乎一樣,只是多一道鞋帶。傳說花木蘭從軍時候穿著男子鞋,但是腳小穿不住,就加了一道帶子,既精干又漂亮,人們見了紛紛模仿,所以這鞋就叫了“木蘭鞋”。

功夫鞋,給鏢師穿的傳統鞋樣。鞋面上縫的是真皮,兩邊的花紋是渠維安獨創的樣子。男鞋的鞋面有沖服呢、禮服呢等等。傳統的禮服呢以豬鬃分成四份紡織而成,純毛,不沾油、土,只有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穿得起。

虎頭小孩鞋,渠維安做給他十一個月大的兒子的禮物。

女式棉鞋,俗稱“駱駝背”。

繡花女涼拖,傳統又時尚,很受年輕女孩們的歡迎。

童鞋十分小巧,但是制作工藝并不馬虎,放在手上像件藝術品。

猜你喜歡
繡花鞋昭君鞋面
精美“中國鞋”
民族團結視角下的昭君文化
開滿茶花的腳
貧困戶辦起了小型加工廠
SKECHERS Dlites夏季厚底增高涼鞋
腦筋急轉彎
透過歷史文化還原昭君的多維價值
愛上做“迷你”繡花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