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文言是母語嗎?——解讀內地〈課程標準〉一思》的質疑

2006-12-30 07:54楊廣收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 2006年9期
關鍵詞:古代漢語白話文言

最近,我讀了童志斌先生的文章《文言是母語嗎?——解讀內地〈課程標準〉一思》之后,對文中的一些觀點頗有質疑。

質疑一:文言真的不是母語嗎?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母語”的解釋為:“指的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在一般情況下是本民族的標準語或某一種方言?!蹦敲?,什么是“標準語”呢?它解釋為:“有一定規范的民族共同語,是全民族的交際工具,如漢語的普通話?!睆闹形覀兛梢钥闯?,“母語”是一種“標準語”。這種“標準語”在現代便是現代漢語,即普通話。而在古代就一定是古代漢語嗎?古代漢語包括口語和書面語,只有“古代漢語的書面語”才是古代的“標準語”。這種“古代漢語的書面語”便是“文言”。因此,我們說“文言”也是母語。但它不是現代的母語,而是古代的母語。童先生引用“母語”的三個標準(母語的習得性、情感性、應用性)來驗證“文言”不是“母語”。我想先生可能弄錯了。你怎么能用這三個標準來驗證“現代”的文言呢?如果你用此標準在來驗證古代的“白話”,那你一定也會得出白話不是母語的結論。應該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標準語,每個時代也就有每個時代的母語。這是從狹義上來說的。從廣義上說,無論是文言、白話,還是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統稱為漢語。漢語就是我們的母語。因此,《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并沒有錯?!墩Z文課程標準》中的這種說法,我想是有原因的?!拔难浴痹洷蛔鳛楣糯哪刚Z教育課程,古人在文言教學中一定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我們今天的文言教學正是要借鑒這些經驗來解決現代的文言教學問題。母語教育自有其特點,我們不能將作為今天母語的“白話”的教學方法完全運用于作為古代母語的文言教學之中。

質疑二:文言學習的資源和機會真的很少嗎?

學生真的不能更多地直接接觸文言材料,在大量的文言實踐中掌握運用文言的規律嗎?文言的實踐性真的很弱嗎?

童先生從“文言不是母語”的錯誤結論出發,進而認為,“所謂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特點,自然也就無從說起。那么,又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呢?”“實踐性很強應該是現代漢語的特點”,“而對于文言的學習來說,靠大量的語文實踐來培養能力,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而也是行不通的”。童先生的這些話可謂謬矣!我們的文言歷史源遠流長,祖先流傳下來的學習資源可謂富矣、廣矣。再說,白話取代文言也僅僅不到百年,怎能說文言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就少了呢?學習資源可以說是本次課改的新術語,它的出現旨在喚起人們以前沒有的資源意識,讓人們把那些顯性的或隱性的學習資源挖掘、開發出來。只要我們努力,怎不能說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呢?文言并不像某些人所說的已是一種“死”語言,它同樣“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隨時看到(如古典詩文、用于婚喪事的帖子、牌匾碑文、對聯日歷等)、聽到(如廣播、電視中的古典文化節目等)、想到(如我們有時為了使自己的語言更簡練、內容更豐富,也往往想到文言中的字、詞、句等)、說到和寫到(把所看、所聽、所想的東西說出、寫出)??梢?,文言仍然生活在我們當中,學生仍然能夠直接接觸到文言材料。同樣,它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前,我們的文言教學試圖通過對字、詞、句和語法的教學來直接掌握文言規律,忽視了文言實踐這一環節。語文新課改特別強調文言實踐,可以說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這符合文言教學自身的規律。文言實踐可以綜合運用文言知識,可以溝通文言教學和白話教學以及其它學科的教學,可以將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在大量的文言實踐中可以掌握到運用文言的規律。

總之,文言是母語,雖然它不是現代的母語。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的話并沒有錯。文言學習的資源和機會同白話一樣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它并沒有“死”,仍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文言實踐,學生是可以掌握到運用文言的規律的。

(楊廣收聊城大學語文教學論研究所)

猜你喜歡
古代漢語白話文言
白話寄生蟲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如何學習掌握古代漢語詞義*——何九盈先生《古漢語詞義叢談》評介
Kiss and Ride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探討
文言斷句判斷法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古代漢語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