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日升冰茶為何凋謝

2007-05-14 09:07
知識窗 2007年3期
關鍵詞:茶飲料旭日康師傅

李 華

也許你曾經喝過旭日升冰茶,但卻發現市場上已經難覓其蹤,統一與康師傅的茶飲料卻隨處可見。許多年前,旭日升冰茶曾經是茶飲料的行業老大,年銷售額曾達到過30億元,而可能你卻不知道,生產旭日升冰茶的旭日集團前身只不過是河北翼州的一家小小的供銷社,你不得不驚嘆其成長速度!因此業內人士稱之為“旭日升神話”。

當時旭日升冰茶的成功引來了飲料業的“捕食者”,統一與康師傅紛紛投入巨資開發茶飲料,擠占旭日升冰茶的市場份額。旭日集團為了捍衛自己獨創的“冰茶”概念,與他們展開了訴訟,最后雖然贏得官司,卻輸了市場。統一和康師傅不得不把原有的產品名稱改成相似的“紅冰茶”與“冰綠茶”,從而避開了旭日集團的正面阻擊。

旭日升冰茶產品開發極富創新力,廣告也做得相當不錯,但卻為何沒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續下來呢?事實上旭日升冰茶的問題并不是出在市場上,而是出在了資金鏈上。民營企業往往貸不到款,而國內的資本市場遭遇了大動蕩,股市為了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曾暫停了市場融資,對于處于相對弱勢的民營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旭日集團能在1998年在滬交所上市,那么旭日集團也許可能成為與伊利并駕齊驅的飲料巨頭。據了解,旭日集團曾向員工集資,后來連員工的集資款也無法償還,誰也沒想到旭日集團的下場居然如此悲慘。而同屬河北的露露集團卻要幸運得多,由于其產品是杏仁果汁,也許由于原料問題而逃過了飲料巨頭的圍攻。

據中國飲料行業協會統計,2000年旭日升總產量103萬多噸,在中國飲料十強中排名第二,曾一度占據茶飲料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旭日集團老總卻被繁榮的表象所迷惑,頑固地堅持己見——肥水不流外人田。1996年許多中外知名公司主動找到旭日集團,要求投資幾億元給旭日建幾個大飲料廠,合股經營,但旭日集團老總卻婉言拒絕了。

旭日集團老總萬萬沒想到,自己會最終輸在了資金鏈上。旭日集團與蒙牛集團搞的也是“借雞生蛋”的手段,但旭日集團的生產供應鏈是相當松散的,而且旭日集團又不是上市公司,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處于生產供應鏈上的廠商便會迅速分解。更何況旭日集團屬于民營企業,多多少少帶有家族式的管理風格,沒有完全建立健全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管理過于浮躁,經營不夠穩健,生產與銷售中存在各種問題,卻得不到協調處理。

后來旭日集團雖然引進了大量高級管理人才,但引進的人才與原有團隊產生了不少矛盾,導致了內部凝聚力下降,這也是旭日集團老總沒想到的。由于市場競爭加劇,旭日升冰茶的市場份額被統一與康師傅搶占,導致了產品占有率快速下降,在部分地區出現了滯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資金緊張。日積月累,旭日集團熬到2004年,資金鏈出現了嚴重問題,供應商的貸款無法償還。

供應商紫江集團最終把旭日集團告上了法庭,鬧到要強制拍賣商標的地步,雖然冀州政府出面協調,暫停了拍賣。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旭日集團的供應商紛紛另尋出路,銀行也紛紛上門逼債。

同樣是“借雞生蛋”,蒙牛集團卻取得了相當的成功。蒙牛集團不是采取速成式的供應鏈模式,而是采取穩健式的供應鏈模式,員工、奶農、奶站與批發商都能獲得穩定的回報,并且擴張是漸進的,經得起市場的考驗。蒙牛集團的員工對集團的歸屬感明顯要強于旭日集團,因為員工能享受到住房、汽車等優越的福利,而旭日集團還要員工自掏腰包集資,完全不一樣。

我國的許多優秀民營企業遲早要成為大型集團公司,有的甚至能成為跨國公司,但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松散的家族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大型現代企業的運作,也不能采取快速換血更換管理人員,一定要循序漸進。而保持穩健經營也至關重要,因為這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只有生存下來,才有足夠的資本談發展。

猜你喜歡
茶飲料旭日康師傅
靈 山
日本將刊登“旭日旗”韓文說明
晨釣
臺灣康師傅元旦清算解散 方便面大陸未停產
康師傅解散臺灣公司 集中力量傾注大陸市場
康師傅承認使用“餿水油”作原料 重蹈覆轍誓言落空
茶飲料滿意度:“王老吉”居榜首
茶飲料將出國家標準
港臺茶飲料大斗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