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利”隱痛

2007-10-18 08:00李志起
中國中小企業 2007年10期
關鍵詞:達利

李志起

在食品市場,“達利模式”兇狠并且高效,對于大多數發展中企業來講,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模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從2001 年到2007 年,達利集團先后推出達利園、可比克與好吃點三個子品牌,繼而推出“和其正”涼茶等飲料產品,在全國打出了一片市場。業內矚目于達利的成就,并將其成功的經驗歸結為“達利模式”。

破解達利模式

我們認為,達利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要素的成功把握和大膽運用:

首先是產品策略上的成功。

達利雖然擁有派類食品、德國威化、意大利曲奇等各類生產線一百多條,產品涉及餅干、糕點、休閑食品等系列共三百多個品種,但多年來,達利集團一直是堅定地奉行“拿來主義”的戰略,直接選擇技術已經成熟、市場銷量不錯的外國舶來品進行跟進和復制。無論是蛋黃派,還是薯片,在產品選擇上,達利的策略都是如出一轍。

達利的聰明,使得它規避了大量的研發投入風險,并且利用中國市場勞動力低廉的特點,能夠迅速實現大規模制造、大規模銷售,使達利一開始就建立了低成本快速擴張的競爭優勢;也正是這種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的能力,維持了達利在市場上的人氣和號召力。其次是傳播策略的成功。

達利繼承了福建運動品牌的優秀傳統,大膽采用“明星代言+ 大廣告投入”的宣傳推廣戰略。歷年來為達利代言的明星有:周杰倫、許晴、馮鞏、趙薇、郭晶晶、陳道明、劉若英、高圓圓等等,如此眾多的明星,幾乎創造了中國企業界一個新的吉尼斯紀錄。

可以說,“明星策略”已經為達利模式的標簽性存在。根據目前中國市場的特點,擁有大規模的廣告支持,無疑是擁有了強大的市場戰斗力,在過去,它正是以這種讓人瞠目結舌的投入,在市場上形成摧枯拉朽之勢,從而出奇制勝。再次是網絡和通路建設的成功。

在上市之初,達利集團便不遺余力進行高密度的網絡、通路建設,一時竟擁有6 家集銷售和生產為一體的分公司、1500 多位經銷商、1 萬多家批發網點和85%以上的終端渠道占有率,在全國市場上形成了大規模的網絡、通路優勢,使得達利獲得了展開自己營銷布局的空間。

這些年來,達利在市場上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戰略布局,以商超打形象,以流通走銷量,不斷拓展市場線,做通、做透每一級市場,實現了產品銷量與知名度雙重提升。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達利模式是一種基于市場考慮的進攻性特別明顯的商業模式,適合于打市場突擊戰,以迅速占領市場。

達利模式的主要問題

數年的狂熱退去之后,達利在成長中也暴露出了一些自己的問題,冷靜下來的觀察者們開始重新審視“達利模式”。事實上,作為一種進攻型的商業模式,達利模式固然可圈可點,然而其劣勢卻也客觀存在。

首先,多品牌策略,無法形成有效的品牌凝聚力。

從達利集團幾大子品牌—達利園、可比克、好吃點等,可以看出達利的選擇類似于寶潔,每一大類產品均大膽使用不同的子品牌。這個策略說明達利深刻明白食品消費的特性,力求在產品上擁有強烈的個性風格,以實現對消費者的“分割包圍”。

但是,達利疏忽了一點:寶潔公司推出子品牌系列,是基于“寶潔”本身較為強勢的母品牌基礎上的,而且寶潔在實現多品牌管理上已經摸索多年,擁有較強的品牌管理能力,而達利卻并沒有這樣的優勢,其資源、團隊和管理能力也并不能支撐這一巨大的盤子。

當許多可比克薯片的消費者甚至不知道“達利集團”與“可比克”之間的關系時,達利每一次的新品牌發布便成為一個艱巨的任務,既要短時間迅速打開市場知名度,又要快速實現市場銷售,所謂“魚與熊掌”難以得兼,這讓達利越往后走,越發感到心力交瘁。

今年4 月,達利又推出了飲品系列,實際上,這是達利又一次以新入者的身份闖進市場,而且與原先的食品行業跨度太大,基本無法從原有子品牌方面取得借勢,加之營銷下盤不穩,從上市情況來看,飲品系列已遭遇寒流。這為達利的輝煌成功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次,高費用推廣模式,在微利時代危機重重。

據稱,達利集團每年的銷售額都在數十億元,但這其中利潤有多少?利潤率究竟有多高呢?恐怕達利自己也會苦笑。

從資金運用角度來看,達利模式更像是一種賭博。每一次擴張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以進行技術引入、生產建設、品牌推廣、產品宣傳等。更為糟糕的是,達利的每一個子品牌都相對獨立,也就是說達利需要同時對多種產品展開多種推廣,一方面在市場上尚未完全站穩腳跟,一方面還要全力實現擴張,這就犯了分散兵力之大忌。

更何況,隨著市場成熟度越來越高,中國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每個企業都在不斷面對成本壓力。但據報道,達利壓縮營銷成本的方式卻是“保持空中廣告轟炸,卻從營銷推廣的其他方面壓縮成本,甚至導致沒有錢維護終端的情況發生”。這意味著達利還沒有改變固有模式的動力,但這樣的做法,真無異于在飲鴆止渴。

再次,粗放式的經營策略凸現企業短板。

應該說,達利集團在“蛋黃派“等產品上市初期,對渠道和對營銷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都非常重視,這也是“達利模式”的成功因素之一。然而在不斷擴張的情況下,市場戰線已經越拉越長,無論是銷售團隊,還是渠道經銷商,都已被拉得疲憊異常,經營策略再也做不到精耕細作,而偏于粗放。這些消息,在行業內已不是什么秘密。

從宏觀上考慮,“達利模式”所執著的,也是一種粗放型的急功近利的營銷思維。分析可知,蛋黃派、薯片與餅干的相繼成功,已經在達利企業內形成一種盲目的固執—只要運用“達利模式”,就能得到市場,得到利潤,擴大規?!髽I所追求的,也是最粗放式的經營目標。

只是,過于粗放的經營策略,總是會遭到市場的棒喝。達利飲料系列的暗淡遭遇,正說明了這一點。

達利模式折射中國企業之痛?

如果我們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的話,達利模式實際上是現階段中國許多食品企業發展的典型模式,無論是粗放式的經營、廣告為主的營銷還是對產品本身的建設,達利模式都如同一個縮影,折射出的是中國整個食品行業在成長中的困惑。

甚至,達利集團也并不是“達利模式”的開創者,只是這個模式中一個成功的個例而已。在它之前,有家電行業、醫藥保健品行業甚至房地產行業,在它之后,我們也不好說就沒有來者了。

達利模式基本可以理解為過去一個時期許多企業發家的“套路”,但是那個需要不斷開發新市場、不斷擴張的商業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中國的商業環境正漸漸趨于成熟化、微利化,即使是今天的達利,面臨的對手已經不僅僅是在福建的同業,也不僅僅是在中國本土的競爭對手,而是在國際品牌和其它本土優秀品牌的夾縫地帶求生存,所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風險正越來越大。

正如我們所強調過的:換一個角度考慮,模式就成為了束縛。達利此刻更需要的是與時俱進,根據變化的市場不斷調整和改進,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過于迷信和重復某種成功模式,不僅僅是企業創新能力缺乏的體現,也是企業最大的問題隱患!

達利應該慎思了。

猜你喜歡
達利
亦師亦友亦對手
我竟如此全能
畫家達利的故事
達利上海瘋狂秀
達利的驚天大騙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