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漢闕和畫像磚石中的蹴鞠圖像解析漢代蹴鞠文化

2008-02-13 05:31曾莉佳
大舞臺 2008年5期
關鍵詞:蹴鞠

曾莉佳

【摘要】在中國漢代考古史和美術史中,一些出土的畫像磚石中就出現了蹴鞠——現代的“足球”圖像。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蹴鞠源流在哪里,它又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以及它的歷史意義。本文就以上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漢闕 畫像磚石 蹴鞠圖像 蹴鞠

闕是中國古代用于標志建筑群入口的建筑物。啟母闕位于河南登封縣嵩山南麓,距離縣城二公里的嵩山萬歲峰下。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啟母闕為啟母廟前的神道闕,與太室闕、少室闕并稱“中岳漢三闕”。漢三闕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闕,是封禪祭祀文化的實物見證。它既有石構建筑的典型風貌,又在屋頂等細部上反映了木構建筑的若干特點。其上的畫像和銘文也十分精美。啟母闕西闕現存高3.17米,東闕現存高3.18米,兩闕間距6.80米,闕頂已經部分遺失。闕身用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上面有長篇小篆銘文,記述了夏禹及其父親鯀治水的故事,字體遒勁俊逸,是漢代書法中的精品,一直為國內外金石學家所注重。闕的下部是東漢嘉平四年(175年)中郎將堂溪典所書《請雨銘》,字體為隸書,只是大部分已經剝落。闕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飲、車馬出行、百戲、蹴鞠、馴象、斗雞、獵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兒”等歷史故事畫像六十余幅,啟母闕和少室闕都有蹴鞠畫像,其中的少室闕的蹴鞠圖,刻畫有一個頭挽高髦的細腰女子,穿長袖舞衣,雙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動的長袖輕盈飄揚,女子兩旁各站立一人,一人穿長衣手執鼓桴擊鼓,一人跪坐著伴奏。再現了漢代蹴鞠運動的真實場面。

一:蹴鞠的起源

古代把踢足球稱為蹴鞠,在古文獻中“蹴”字亦作“蹙”,其義為踢、踏,《漢書·枚乘傳》顏師古注:“蹴,足蹴之也;鞠以韋為之,中實以物,蹴鞠為戲樂也?!庇行┕偶氧砭嫌謱懗商>?,意為用腳踢球的游戲。

關于蹴鞠的起源現在主要有下列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蹴鞠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黃帝時代”。這種觀點所根據的依據是漢代劉向的《別錄》所記載的:“蹴鞠,黃帝所造?;蛟破鹩趹饑?,古人蹋蹴以為戲”。①歷代一些學者都沿用劉向這一說法。巧的是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漢代墓中發掘出土了《經法·十大經》,其中有“充其胃以鞠,使人執(踢也)之,多中者賞”②,也反映出上古傳說的蹴鞠的原始形式。

第二種觀點認為蹴鞠起源于殷商時代。持這種觀點的學者的主要依據是對《殷虛文字類編·前編》一條卜辭所作的一種新考證和解釋。卜辭:“庚寅卜,貞,乎舞,從雨?!庇行W者根據自己對上述卜辭的新考證和解釋,再結合對少室石闕畫像拓片的分析和探究,認為:“舞就是殷商時代的蹴鞠舞(即足球舞),這種舞有球、有鞠室、有兩隊的人追逐競賽把球踢入鞠室?!庇械膶W者認為,殷商時期人們祭神求雨時,無論男人或女人,都往往跳“蹴鞠舞”,即一邊縱情唱歌,一邊翩翩起舞,表演踢足球的姿態。這種足球舞蹈與宗教儀式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具有濃厚的巫術色彩??脊殴ぷ髡咴谝笊桃恍┻z址中發掘出不少小石球。當時所用的足球,可能是小石球;或者是用竹片編織成的,里面塞滿野草或毛發。③

上述兩種說法,只是一些學者的推測,缺乏充足可靠的史料作為依據。蹴鞠起源之謎,至今尚未徹底揭曉。

關于蹴鞠有確切記載的有《戰國策·齊策》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踏鞠者?!背蓵诠岸兰o的《史記·蘇秦列傳》也記述到:“蘇秦因東說齊宣王曰:‘……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斗雞走狗,六博踏鞠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揮汗成雨,家殷人足,趾高氣揚?!?”可知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前的我國臨淄(今山東淄博市)就已經較為廣泛地開展了足球運動。無論以上的傳說,還是文字記載,都說明我國是世界上足球起源最早的國家。

桓寬寫的《鹽鐵論》中說:“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臨淵釣魚,放犬走兔,隆材鼎力,蹋鞠斗雞為樂,百姓也是在康莊馳逐,窮巷蹋鞠?!笨梢娢鳚h初年,蹴鞠得到了貴族階級的喜愛?!稘h書》上也記載,漢武帝經常在宮中舉行斗雞、蹴鞠比賽的“雞鞠之會”。漢武帝的寵臣董賢的家中還專門養了會踢球的“鞠客”,在陜西綏德和南陽的漢畫像中有較多的蹴鞠圖象。河南南陽出土的畫像石上,一女子蹴鞠者正在舞樂伴奏下兩腳各蹋一鞠。其高髻長袖,與其他樂舞表演者同臺表演,更顯姿態優美。而在當時能夠做到一人同時蹴蹋兩鞠,應是表演技巧熟練者??梢?,在西漢時期,蹴鞠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很流行了。

二:漢代蹴鞠活動的形式

漢代的蹴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作為消閑娛樂活動的、以表現個人技巧為主的、非對抗的表演性質的蹴鞠,就是古代不設球門的散踢,俗稱白打。唐宋時期也盛行白打。最初白打是兩個人對著踢,后來演變為有三人角踢,四人、五人輪踢以至十人輪踢的白打。白打只需要小片場地,活動方便,踢時不受場地限制。在漢畫像石、畫像磚上,常常見到這類圖案,而且以表現女子蹴鞠的畫面為主。這種踢法流行范圍廣,在宮廷、官宦家庭、城市和農村都有。像河南南陽出土的一批漢代畫像磚石上就有表現這種表演娛樂形式的蹴鞠,地方一般是室內的樂舞百戲場面,有一人踢,也有二人對踢等形式。

第二種是帶球門的,競技性很強的蹴鞠比賽,漢代的蹴鞠設有六個球門,雖然漢畫中很少這類蹴鞠的圖像,但是漢代李尤曾經寫過一首一共只有十二句的《鞠城銘》鏤刻在球場奠基石上:

鞠城銘

員鞠方墻,放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

建長立平,其列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猶然,況乎執機。

他說比賽的場地是正方形的,雙方各設六個球門,而且各有六個守門員,雙方人數對等,還有正副裁判,要求執法公正、公平,這種公平競爭的法則,成為競技性體育文化形態的主要特點。這類蹴鞠形式不僅有鍛煉身體、學習軍事技能和戰術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三:漢代蹴鞠的歷史意義

漢代的蹴鞠不僅具有鍛煉身體的作用,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甚至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戰國以后,車騎兼用的戰斗形式已經逐漸被淘汰,而漸漸的以步兵為主的步騎聯合作戰形式開始流行開來。這種戰斗形式的變化使謀略戰策在戰爭中顯得格外的重要與迫切;而且對士兵體質、處理問題的速度、耐力、能力和靈活多變等身體素質體格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歷史形勢下,漢代蹴鞠就作為訓練士兵作戰意識和培育身體素質的手段登上一個新的歷史舞臺,發揮其作用。劉向在其《別錄》中就說:“蹴鞠,兵勢也,所以煉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蹴鞠是漢代軍隊選才和訓練士兵的重要手段,在漢代以至后來的軍事歷史上發揮了它特殊的作用。

漢代李尤《鞠城銘》對蹴鞠的活動形式有很扼要又很清晰的描述:“員鞠方墻,放象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長立平,其列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猶然,況乎執機?!闭f明了漢代蹴鞠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球場上進行的,雙方各有六個鞠域; 參賽人數雙方都是十二人,其中有六個人是固定的守門員,另外六個人為進攻者。這種安排和競技原則在軍事上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因為軍事上的選人和訓練特別注重戰士勇氣和謀略,尤其在漢代對外多采取“和親”政策,對內采取修養生息的做法,在考慮用兵、備戰、打仗時更是十分慎重,也更加注重士兵智勇謀略的訓練。

蹴鞠的競技規則和《孫子兵法》中的一些計謀和對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或者說蹴鞠是按照《孫子兵法》的某些內容來訓練軍士的?!秾O子兵法·計篇》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 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虛實篇》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在蹴鞠活動中,如果要攻擊第一鞠域,就要先作出佯攻其它鞠域態勢,致使對方作出錯誤的判斷,讓對方被蒙騙繼而突然改變攻擊方向,讓對方措手不及。虛虛實實,出其不意,迷惑對方。毫無疑問的,蹴鞠為訓練士兵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提供了一個重要場所,蹴鞠競賽也就成為鍛煉士兵這種能力最好的方式。

另外,在蹴鞠活動中,參賽者必須作出跑跳、避讓、攔截等技巧以贏得比賽,這樣的結果是直接鍛煉了他們的體力、靈敏、速度、機智等身體素質,這些不正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多保衛國家的戰士身體的必備要求嗎?蹴鞠古代的蹴鞠競賽不僅有很強的娛樂性,而且它的競技性在培育士兵作戰素質上又有著特殊的寓煉于樂的功效。漢代蹴鞠的練兵功效,直至三國時期還在延續。

這也無怪乎蹴鞠在漢代以及后來的歷史上長久不衰,而藝術圖像上蹴鞠圖像的屢見不鮮也見怪不怪了。

注釋:

①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第九》〔卷六九)注引劉向《別錄》.

②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4年第7期.

③林琳《古代蹴鞠源流》,《文史雜志》2003年第五期,21頁.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

猜你喜歡
蹴鞠
蹴鞠
體育雜技
古詩詞曲里女足亦瘋狂
蹴鞠與足球
從臨淄足球博物館藏蹴鞠文物淺析蹴鞠運動的發展演變
蹴鞠外傳
蹴鞠的文化歷史發展研究
歷史上有一個大轉折點是誰決定了古代足球的興衰?
在士力架沒有發明之前,中國“足球”也曾稱霸世界
蹴鞠的文化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