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與高一物理的教學銜接

2008-02-20 05:11
中學理科·綜合版 2008年12期
關鍵詞:彈力受力規律

羅 瑜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高一學生和教師們的共識,高一物理的難度在于學習梯度大,學習能力與教學大綱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一物理教師必須研究好教材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好初中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注意把握好兩者的教學銜接,才能教好高中物理,使學生順利完成高中物理學習任務。

一、初中與高中物理思維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物理規律大部分是由實驗直接得出,它只能通過直觀教學介紹物理現象和規律,不能觸及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直觀教學使學生比較習慣于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一些事物和現象形成一定的看法和觀點,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而由生活常識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識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易讓學生養成靜態思維,然而,高中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學生的動態思維對高中物理的學習很重要,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有些規律要經過推理得出,處理問題要較多地應用推理和判斷,因此這就要求提高學生的發散性和輻射性思維能力,而高一學生在這方面還難以適應。

二、初中與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教材內容多是簡單的物理現象和結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定義與解釋簡單粗略,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單一對象,單一過程和靜態的簡單問題,學生易于接受,教材編寫形式主要是觀察與思考、實驗與思考、讀讀想想、想想議議、小實驗、小制作、閱讀材料與知識小結,學生容易閱讀,而高中物理教學則是采用實驗觀察、抽象思維和數學方法相結合,對物理現象進行模型抽象和數學化描述,要求通過抽象概括、想像假說和邏輯推理來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和變化規律,研究解決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對象(可能是幾個相關聯的對象)多個過程,動態的復雜問題,學生接受難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達嚴謹簡潔,對物理問題的分析推理論述科學、嚴密,學生閱讀難度較大,不易讀懂。

三、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在高一物理第一章(力)就需用到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進行運算,還有根據具體物理問題列出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式進行推導和求解,并根據結果得出物理結論,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幾何和函數圖像表達、分析、處理問題,然而,高一學生只學過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數定義,一般三角函數定義和最簡單的三角公式、斜率等知識都還沒有學,學科間的知識不銜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學的難度。

介于以上因素,要做好初中與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工作應做到如下幾點:

1、高一物理教師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研究

教育心理學理論指出:“當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存在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點時;當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維加工的梯度時,就會形成教學難點,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深刻,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思維水平了解清楚,在會形成教學難點之處,把信息傳遞過程延長,中間要增設驛站,使學生分步達到目標;并在中途經過思維加工,使部分新知識先與原有知識結合,變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識的舊知識,從而使難點得以緩解,”所以在教學中做好新舊知識的同化是可以減少學生學習困難的,教師在教學中怎樣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同化,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關鍵是應當切實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認真分析新學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達到使學生新舊知識同化的目的,這就要求高一物理教師既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教材結構和教學內容,又要研究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確定課堂教學中如何啟發與指導,使學生順利的利用新知識來同化舊知識,例如在高一教材講彈力時,不僅要分析彈力產生的原因,而且要討論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就比初中學習的彈力知識抽象,難度也加大,那么如何促使知識同化呢?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在課堂上再現彈簧伸長、壓縮的形成,分析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他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彈力的現象,目的是利用舊知識鞏固新知識,最后做“微小的形變”的實驗,最終得出物體之間產生彈力的條件,這樣的教學就達到新舊知識同化的目的了。

2、教學要堅持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原則

正如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所指出教學中“應注意循序漸進,知識要逐步擴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一教學應以初中知識為教學的“生長點”,逐步擴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現要難易適當,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步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學生在高一物理學習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在初巾時依據初中學生思維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讓學生易于接受而從日常生活實例引出力的概念,是從力的作用效果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產生原因,但在高一學習三種基本力的性質后,講授受力分析方法時,只講隔離法和根據力的產生條件分析簡單問題中單個物體所受力;在學完牛頓第二定律后,作為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再講根據物體運動狀態和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單個物體所受力;在講連接體問題時,介紹以整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的思路,這樣從低層次開始,經過三次重復,逐步提高,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3、提高學生的動態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能力是在獲得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物理銜接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讓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講授物理規律要使學生掌握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明確各物理規律的意義和適用條件及注意事項,知道概念、規律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如運動學中的速度變化量與變化率、力與速度和加速度的關系、動量與沖量、動量與動能、沖量與功、機械能守恒與動量守恒等,通過聯系、對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養學生的動態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做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規律,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就能順利完成高中物理的教學任務。

猜你喜歡
彈力受力規律
巧用彈力帶提升立定跳遠能力
找規律
巧解規律
找規律
“彈力”練習
“彈力”練習
彈力球
兩個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彈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