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愷之的“假癡”

2008-05-14 16:48
意林 2008年18期
關鍵詞:桓玄稱帝封條

陳 雄

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這三絕之中尤以“癡絕”最甚。

史載顧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別人戲弄他,完全是因為顧愷之本人是個“嘻哈派”,他是經得起開玩笑的。

顧愷之在月下獨詠詩歌,鄰居謝瞻剛開始還聽著新鮮,不斷叫好,顧愷之非常得意,謝瞻要睡覺了,不忍心掃了他的興,就叫替自己捶腿的仆人代自己贊嘆,顧愷之不覺有異,一直獨詠到天明。

這是顧愷之的“真癡”。因為顧愷之對他的才華一向自負,雖然,他以畫留名青史,但他的文才很好,冠之以“文學家”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然而顧愷之的“癡”,不可能全是“真癡”,有一部分是裝出來的,即“假癡”。

這與他政治上的立場有關。

他原先在大將軍桓溫手下任參軍,桓溫和他的關系還不錯,他對桓溫也還算服氣?;笢叵矚g顧愷之,曾這樣評價顧愷之:“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痹陬檺鹬砩?,有一半是癡愚,有一半是狡猾。像桓溫這種辯證看人的領導,值得稱道。但是后來,桓溫死了,他的兒子桓玄繼承父志,起兵攻入南京稱帝,顧愷之就成了桓玄的部下。

而桓玄這個人不可一世,喜歡沽名釣譽,顧愷之對桓玄的為人很是不滿,不看好他,但又懾于他的權勢,不敢表露,就只好假裝癡呆。

從桓玄與顧愷之交往的一些細節來看,桓玄這個家伙是缺德的,他自恃聰明,完全把年紀大他二十多歲的顧愷之當弱智,當猴耍。

有兩件事,可以看出桓玄的為人與顧愷之的“假癡”。

顧愷之十分迷信“蟬翳葉”。民間流傳蟬躲藏的地方,有一片葉子蓋著,因此鳥雀都看不見它,而這片樹葉就叫“蟬翳葉”,如果人以“蟬翳葉”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一天桓玄送給顧愷之一片柳樹葉子,說是“蟬翳葉”。顧愷之像小孩子一樣非常高興地用柳葉擋住自己,問桓玄是否看得見他?;感室鈱λ瞿?,而他以為這是桓玄沒看見他,才將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將這片柳葉珍藏起來。

顧愷之將最珍愛的畫作存放在桓玄那里,在上面貼了封條?;感底吡巳慨嬜?,又將封條重新糊好。顧愷之來取畫,不見了畫作,一點也沒有懷疑為人所盜,他認為這是“妙畫靈通,變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

桓玄的花言巧語就這么容易蠱惑顧愷之嗎?顧愷之真的鬼迷心竅,甘愿被桓玄淋一身尿嗎?顧愷之不是傻瓜,但他要面臨生存的艱難選擇:我不喜歡你桓玄,但我又不能得罪你桓玄。于是只好裝傻,將所謂的柳葉珍藏起來,不過是做個樣子給桓玄看而已;桓玄偷走了他的畫,他明明知道,但他不敢點破是桓玄偷的。而畫確實是沒了,他只好扯個幌子給桓玄留點面子,也給自己來點安慰:那些畫長腳了,都成仙了。從顧愷之的“假癡”,我們也可以想見顧愷之當時的苦澀心情?!叭嗽谖蓍芟?,不得不低頭”,像顧愷之這樣的大藝術家也不能免俗,不敢免俗。

桓玄沒有他老子桓溫的識人智慧,他是看不出顧愷之的“假癡”的。而顧愷之不看好桓玄,卻是相當具有遠見的,桓玄從稱帝到兵敗出逃,只有八十天;從稱帝到被人所殺,前后不到半年,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史順利摘自《中國經濟時報》2008年4月10日 圖/張翀)

猜你喜歡
桓玄稱帝封條
防賊妙招
電子封條
給人一個臺階
給人一個臺階
從拿破侖稱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異
略論金哀宗完顏守緒
阿保機到底何時稱帝
關于阿保機何時稱帝的答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