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服飾——電影的表情

2008-12-05 09:49第10放映室
走近科學 2008年12期
關鍵詞:洛可可莫扎特服飾

第10放映室

公元14世紀至17世紀初葉,歐洲大地上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新思潮活躍在社會各領域,宣揚人生價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同時追求美麗飾物、奢華享樂的風氣日益盛行,服裝的象征價值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巔峰,這一時期的正式宮廷服裝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華的部分(圖1)。

(1)當時,意大利花樣絲絨以其高雅的質感和高昂的價格被視作富貴和奢侈的象征,受到貴族和富有者的狂熱青睞,成為許多人喜愛的服飾穿戴。許多著名畫家也參與了絲絨服飾的設計與普及

一、古典

華美與威嚴

《伊麗莎白一世》

在西方服裝史上,近代指的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到法國路易王朝結束這一歷史階段。從近現代的藝術風格上,它分為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洛可可三個時期。

16世紀的英法兩國在文化與服裝上互相影響,在電影《伊麗莎白一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女王雍容華貴的巴洛克服飾風格,展現和襯托出莊嚴的的氣勢。無論是登基大典還是議會,紅色服飾帶給女王高貴雍容的氣度,襯托出伊麗莎白一世為了國家政治的執著態度。

從16世紀70年代起,歐洲女性著裝習慣半裸胸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引領了這個潮流。其實女王的露胸裝是用來展示自己變化多端、豐富多彩的珠寶鉆石的。由于女王終身未嫁,所以人們稱她為童貞女王。那時候,人們認為露胸裝是少女的標志(圖2)。

(2)《伊麗莎白一世》影片中優雅而創新的服飾榮獲了當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路易十四的情人》

巴洛克風格氣勢雄偉、生機勃勃、熱烈奔放,洋溢著莊嚴高貴、豪華壯觀的氣韻。巴洛克時期工藝美術在西方工藝美術史中承前啟后,是洛可可風格的一個聲勢浩大的前奏,是向歐洲近代工藝美術過渡的標志。優雅和諧的古典藝術不僅表現在那個時期的繪畫、建筑等方面,在服裝方面也有著明顯標志。

影片《路易十四的情人》講述一位出身下層社會的跳舞女郎瑪姬,她左右逢源于當時法國知名劇作家與詩人之間,玩弄愛情游戲;并聰明地進入莫里哀劇團成為當家花旦,她性感的舞姿得到了國王路易十四的青睞。

她盡情地在雨中翩翩起舞時,跳躍的音符和舞姿展現了她生命的價值,雖然沒有華麗的衣裳,但仍無法遮擋她的魅力,然而隨著她的蛻變,穿著越來越華麗,內心的欲望也越來越多,服裝跟著她的改變而改變,把這個最初帶有一點點土氣的鄉下女孩從樸實無華只為跳舞而活,到不斷的追求藝術高峰以至于其人生目標改變表現得淋漓盡致。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皇帝,其服裝、裝飾的怪異與混亂,達到了空前絕后的程度,為彌補身高的缺陷,他成為高跟鞋的發明者。給所有身高不足的人帶來福音,讓所有的女人一夜之間挺胸提臀,風姿綽約起來。路易十四本人一直帶領著宮中時尚。假頭套,蕾絲大翻領,蝴蝶結,往臉上撲香粉,在頭發上插上鮮艷的羽毛,貴族男人們紛紛仿效,風靡全國。這種奢華時尚表明了當時法國經濟與政治的強大,不僅僅服飾引領了歐洲的潮流,文化、經濟、乃至政治在歐洲也是中心的地位(圖3)。

(3)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漸漸成為西方世界的中心,尤其是法國的時裝業,裝著巴黎最新時裝的"潘多拉"盒子每月從巴黎運往歐洲各大城市,從這個時候起,巴黎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時裝的發源地

《莫扎特》

影片講述充滿激情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才華橫溢卻郁郁不得志的坎坷人生。從小被譽為“神童”的他,在作曲方面猶如神話般神奇,他做的曲子都是即興演奏出來的,這讓他輕松地贏得了國王的欣賞成為宮廷樂師。通常宮廷樂師的裝束要十分莊重,但是從他特立獨行的明亮的服飾色彩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莫扎特真實、坦蕩、從容,不畏權勢。影片將這一時期的服裝利用電影獨特的記錄方式,用故事詮釋給觀眾。

奧地利國王十分欣賞莫扎特的才華,因此,常常請他到皇宮演奏。從國王和宴請的賓客的服飾中可以看出洛可可風格,這種風格非常注重細節,尤其是邊角的修飾。影片中莫扎特經常演奏鋼琴或指揮交響樂,他的袖口都有花邊的修飾,體現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

莫扎特留給世人的除了音樂還有他無限的信心。音樂史家都說莫扎特的作品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靈魂。莫扎特以他樸素天真的語調和溫婉蘊藉的風格,歌頌著和平、友愛和幸福(圖4)。

(4)莫扎特的發型狂放不羈、活力四射,配著他富有朝氣的衣著,把這個天才藝術家襯托得晶瑩剔透、不落凡塵,也體現出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和明快、樂觀的音樂風格

《絕代艷后》

如果說巴洛克時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時期則是女人的世界。洛可可樣式集中表現在女服上。洛可可藝術風格具有纖細、輕巧、華麗、繁縟的裝飾性,注重繁縟精致,纖細秀美的裝飾效果。這種風格源于法國宮廷,吻合了王公貴族的審美要求,于是在18世紀的歐洲盛行起來。

關于大名鼎鼎的瑪麗皇后,史學家一直爭論不休,從法國皇族角度來講,她確實為宮廷帶來了奢靡之風,加速了皇室的沒落衰亡;但從歷史環境來看,瑪麗·安托瓦內特其實也是一個政治犧牲者,特殊的身份和環境造成了其悲劇的命運,而法國大革命的不可抗拒性,更說明瑪麗皇后并非是導致皇權落敗的主要因素。

影片每一個鏡頭都是對眼睛的愛撫。華麗的服裝,美輪美奐的宮殿,都帶給人們古老而夢幻般的氣息。從觀看影片的第一刻起,我們就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展示精美服裝的影片。攝影師用粉紅色的基調給觀眾營造了一種柔美的蠟筆畫的氣氛,使影片具有超現實的風格(圖5)。

(5)從觀看影片的第一刻起,我們就很清楚地看到這是一個展示精美服裝的影片

洛可可結束后,歷史進入近代。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服飾風格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追求美感和奢華向現在的舒適簡約轉變。而巴羅克和洛可可時期也就成為服飾甚至是藝術歷史上一個特色鮮明的時代。服裝經歷一次次歷史的沖刷、朝代的更替、不停的演變,使這個人類最基本的遮擋身體的工具,賦予了無比珍貴的價值和無窮的生命力。

二、近代

優雅浪漫

《愛比戀更冷》

在19世紀沙皇俄國的上流社會里,呆板而無趣的官僚卡列寧之妻安娜艷壓群芳。在火車站,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伯爵渥倫斯基。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也就此展開。

安娜平日里的穿著都以素色為主,這部影片中的安娜喜歡穿黑色衣服,也許隱約滲透著她對生活的絕望和對真愛的嚴肅對待。當她第一次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相遇,她姿態端莊、美麗,一股被壓抑的生氣在她的臉上流露,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

在一開始的舞會中,安娜身著大開胸黑色禮服,白色手套,長長的拖尾。質地優良,華麗至極。那時的俄國貴族女性平時穿的最多的是鐘式裙,這種裙裝能凸顯女性胯骨的豐滿形狀。

影片最后安娜穿著一身黑天鵝絨長裙,肅穆而又悲涼,把一個為愛犧牲全部的悲劇女性襯托得哀怨長鳴。在與愛人相遇的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結果由安娜獨立承擔,留下了無限感傷。

從她的悲劇命運看出了整個社會的動蕩,人心惶惶,雖然拋棄了古典復雜的裝飾,但是變革是需要巨大的代價的,雖然從服裝上走向了日趨簡潔而又不失高雅的姿態,但是這種不安分元素依然存在于整個社會,而服裝僅僅是一個社會變化的表象(圖6)。

(6)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優美豐滿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內心的深刻與感情的強烈真摯,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劇性的命運扣人心弦

《亂世佳人》

在影片《亂世佳人》中,通過幾個人物的愛情波折及塔拉莊園和奧克斯莊園的興衰,反映了人們對戰爭的態度、戰爭的進程和對戰爭的詛咒,影片的時間跨度很長,情節也很多,卻和諧地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這部影史上譽為不朽的影片中,服飾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南北戰爭時期的歐美服飾被認為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時期,其特點是細腰豐臀,大而多的裝飾是帽子,注重整體線條的動感表現,使服裝能隨著人體的擺動而呈現出輕快飄逸之感。

郝斯嘉是一個任性倔強,又有一點叛逆性格的熱情女孩,當她想向心愛的人表達愛意的時候所穿的裙子是白底綠花的花色,可以體現出天真、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這種安逸,與以后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失去丈夫后的郝斯嘉生活上有了巨大的改變,她不得不穿著孝服出席各種場合,這對于性格叛逆的她來說相當不舒服。社會的變遷使得原本衣食無憂的郝斯嘉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

在一切惡夢似乎都已結束的時候,郝斯嘉和白瑞德結婚,這位曾經的富家女又過上了不為生計擔憂的日子,她又開始穿著華麗的衣服過著奢華的富人生活。雖然好景不長,但她不被任何困難所打倒,始終不向命運低頭,也從不膽怯,一次次重新把生活的主動權奪回到自己手中(圖7)。

(7)郝思嘉沒有漂亮的衣服去見白瑞德,于是把窗簾扯下來做成一套風格獨特的裙裝出現在白瑞德的面前,展現了女性的勃勃生機

在影片中,衣服不只是用以表現地方性、民族性等,更重要的是為角色服務,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服裝推動了電影的發展,電影服裝制作也并不像現實中出售的服裝那樣的簡單,而是要結合片中角色飾演者的自身條件,不露痕跡地達到與人物的和諧統一。

三、現代

簡約實用

《時尚女魔頭》

在革命性的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維多利亞時期的那種虛偽,做作,一本正經的服裝就被拋棄了,婦女們贏得了巨大的解放。20世紀初,簡約與時尚在服飾舞臺上悄然興起。人們對于時尚的追求也愈加強烈,摩登已然成為人們追捧的形式。

2007年根據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時尚女魔頭》在全球熱映,一股時尚之風席卷全球。剛剛離開校園即將投身社會的女孩安德麗婭幸運地得到了世上似乎所有女孩都夢寐以求的機會,那就是在繁華都市紐約最出名時尚雜志的主編米蘭達手下擔任助理,這樣的工作可以證明自己的美貌和才華兼具,是實力的體現,當然,最重要的前提是她該如何能服務好挑剔的主編米蘭達,并獲得她的最終肯定。天使與惡魔的較量由此層層展開。

身為著名時尚雜志的高級管理人,米蘭達自身就高貴、時尚,舉止優雅。這些無不令她手下的人艷羨并敬畏不已。然而她這看上去美好的一面卻只對外人展示。在雜志社內部,米蘭達絕對稱得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女魔頭”,安德麗婭為她工作期間飽受折磨。

米蘭達的扮相時髦、耀眼,但是在她身著時尚服飾的背后也有著辛酸的故事,家庭的不幸,濃妝掩蓋下的疲憊和蒼老,體現出魔鬼另一面的無奈與堅強。米蘭達由斯特里普飾演,那種發自內心的淡漠和無以倫比的黑色影響力,是她演技上又一次大挑戰。

影片雖然大秀時尚的最前沿服飾,但是影片決不是把美定義在外在是如何“武裝”的。其實,用外在客觀的美麗衣裳來體現人性內在的美才是無價之寶,才是永不過時的“時尚”(圖8)。

(8)安德麗婭搖身變成時尚女郎走進辦公室的一霎那,平日里總是嘲笑她穿著土氣的兩位女同事,驚訝得目瞪口呆,難以置信她的驚天變化

在20世紀20年代,電影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服裝在電影中創造環境,烘托氛圍的作用,1948年設立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項。在此之后,服裝在電影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日益重要。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服裝承載了整部電影的基礎,而服裝本身就具有藝術性,同時也是人生舞臺的道具,隨著影片的變化而變化。服裝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電影的發展,服裝業的日益發展,推動了影片視覺效果的不斷提高。服裝在一定的意義上已經成為評價影片視覺美感的一項標準尺度,成為我們從電影中獲取美感和提高品位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今,潮流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觸及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今天的電影已經和時尚行業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互相推進,互相影響,設計師們也將服裝在影片中展示,使得電影具有了更多的時尚感和生活感。享受電影的同時也在享受生活,享受時尚。

猜你喜歡
洛可可莫扎特服飾
《絕代艷后》洛可可風格服飾設計研究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17世紀 洛可可藝術風格 繁復與浪漫
猜朝代
法語“莫扎特”年末“搖滾”申城
老佛爺的洛可可迷情
絕代風華下,一抹洛可可
Wearing Histo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