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本出資的經濟學和法學分析

2009-01-20 02:30王碧英
法制與社會 2009年31期
關鍵詞:經濟學分析人力資本出資

王碧英

摘要 人力資本可否作為股東對公司的出資形式之一,一直頗受法學界爭議。本文在分析人力資本的涵義、特點基礎上,從經濟學角度闡述了人力資本出資的重要性,從法學的角度闡述了人力資本出資的必然性和合法性。

關鍵詞 人力資本 出資 經濟學分析 法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1-117-03

一、人力資本概述

(一)人力資本的內涵界定

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源于經濟學領域。196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W·舒爾茨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以主席的身份發表了題為《論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講,轟動了西方經濟學界,從而奠定了人力資本的理論基礎。在《論人力資本投資》一文中,舒爾茨認為完整的資本概念應當包括兩種形態的資本:一種是物質資本也就是物力資本,即傳統資本理論所理解的實物形態的資本;另一種則是人力資本,即凝結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表現出來的能力。同時,舒爾茨在該文中也對人力資本概念作了不同層面的分析闡述,他認為人力資本之所以是資本,是因為它是一種生產出來的東西,是投資的產物,是未來滿足或未來收入的源泉或兩者的源泉;人力資本之所以是“人力”資本,是因為這種知識與技能凝結在人身上,與人身具有不可分離性。豍以舒爾茨的表述為依據,此后,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并完善人力資本的概念。但由于分析角度、分析方法的不同,學者們對人力資本的內涵有著不同的表述和理解,迄今為止尚未形成一個公認、準確的人力資本定義。筆者認為與經濟學的資本觀不同,公司法對資本的界定主要是應從公司、股東、債權人的角度予以考究,基于人力資本是否可以出資這一視角而言,界定人力資本概念時應著眼于人力資本的可否應用于公司的生產經營,是否有利于物力資本股東,是否有利于公司的債權人。因此,法學意義的人力資本可表述為:蘊含在人體內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的總和。

(二)人力資本的的特點

如上文所提及,經濟學上,與人力資本相對應的另一概念是物質資本或物力資本。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物質資本最初主要指貨幣、實物等有形財產,但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和法律的許可,知識產權等各種權利也被允許作為公司股東的出資財產,雖然這些權利也是無形的,但仍有權利載體或表彰權利的證書,因此,在經濟學上仍將這些財產通稱為物質資本,而與人力資本相對應。與物力資本相比較而言,人力資本具有以下特征:

1.人身依附性。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知識、技能和體力)與人力資本的載體—人,不可分離且必須附著于其載體才能形成、積累、被使用,因此,人力資本不可能獨立于其載體而存在。正如舒爾茨指出的“人力資本的顯著標志是它屬于人的一部分。它是人類的,因為它表現在人的身上,沒有人能把自己同他人擁有的人力資本分開。它必將始終帶著自己的人力資本,無論這筆資本用于生產還是用于消費”。豎

2.無形性。人力資本作為蘊含于人體內的勞動能力,有關其存量的信息往往只能被其所有者所掌握,是看不到、摸不著的,他人較難準確地加以認識和度量。

3.動態性。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知識、技能、體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存量可因不斷投資、學習而中積累、增加,也可能在不經常更新過程中發生價值的貶損。此外,人力資本還受到人的思想道德、情緒心態、身體健康等因素的影響,在實現價值過程中也具有伸縮性。

4.難以評估性。正是人力資本的人身依附性、無形性和價值的動態性等三個特征決定了較難準確地評估其價值。

二、人力資本出資的理論基礎

(一)人力資本出資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人們對資本形態的認識,之所以從單純的“物力資本”發展到“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這與與不同時期、不同生產要素的相對稀缺性有關,同時也與不同時期、不同生產要素所凸顯的經濟價值有關。豏在工業化時期,社會更稀缺的是物力資本,對人力資本的需求相對較弱,因而在整個社會中,表現出資本等于物力資本的認識。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知識的作用愈發重要,尤其是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經濟時代,對知識、技術的需求遠遠超過對物力資本的需求,整個社會中表現出人力資本更加稀缺,促使以經濟學家為首的人們認識到資本不僅限于等于物力資本,還包括人力資本。美國經濟學者斯蒂格利茨指出,實際上,在經濟增長的要素中,人力資本比物質資本更重要,估計在全部資本中占2/3至3/4。豐因此,承認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讓人力資本所有者得以人力資本對公司出資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

從新制度經濟學角度看,制度變遷是一種效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制度的替代。對于制度變遷的原因,著名的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認為是由于個人或團體對外部利潤的追求,“希望獲得一些在舊有的安排下不可能得到的利潤”,“如果逾期的凈收益超過逾期的成本,一項制度就會被創新。只有當這一條件得到滿足時,我們才可望發現在一個社會內改變現有制度和產權結構的企圖?!?。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本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日益凸現:允許股東以人力資本出資,從人力資本的所有者來看,可最大限度發揮人力資本效用;從公司角度來看,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公司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從宏觀層面來看,是現代經濟增長與發展的終極源泉。允許人力資本作為公司股東的出資形式之一,是經濟發展和各國立法的必然趨勢。英國在十九世紀末就允許以人力資本換取公司股權。美國從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大部分州陸續允許股東以人力資本出資。但受資本信用的理念的影響,大陸法系國家目前對人力資本出資還基本持否定態度。

(二)人力資本出資的法理學依據

人力資本的形成與價值實現要求法律的尊重與確認,以期實現公平、效率、正義、自由等法律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豑就人力資本的形成而言,它不是人力資本所有者天生具有的,而是通過投資所得獲得產物。也就是說它與物力資本一樣都是需支付相應的代價才可獲得。因此,為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人力資本應當與物力資本一樣,可以作為股東的出資以期獲得投資回報。就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而言,基于人力資本的人身依附性和動態性特征,人力資本的價值實現程度歸根到底取決于人力資本的載體—人本身。具體而言,人力資本存量可能因人力資本出資者的主觀努力而顯著增加,也可能即因主觀惡意而致急劇減少。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說得好:“人往往有創造性和惰性兩種傾向,法律是刺激人們奮發向上的一個有力手段。法律不可能直接下命令使某人成為一個發明家或創造出優秀的音樂作品,但它卻可以為人們發揮創造才能提供必要的條件?!币虼?為最大發揮人力資本的效用,人力資本亦應像物、智力成果那樣可作為股東對公司的出資,并根據其價值的大小賦予股東相應的股權,這也是法對正義、公平、效率理性追求的必然結果。

三、人力資本出資:合法VS非法

如前文所述,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本已成為現代經濟中最重要、最活躍的生產要素和較物力資本更稀缺的資源。允許人力資本作為公司股東的出資形式之一,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公司立法的新亮點。我國2006年1月1日實施的新《公司法》(下文均簡稱《公司法》)雖沒有明確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人力資本可以作為股東的出資方式之一,但在其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了一個“兜底性”的條款:股東可用“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的非貨幣財產出資。對此條款,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學者認為,《公司法》仍然禁止人力資本出資。豒有些學者認為《公司法》為人力資本出資預留了一定的法律空間。豓筆者贊同后者學者的觀點,認為人力資本符合《公司法》規定的出資條件,其出資具有合法性。具體而言,主要基于以下幾點理由:

(一)人力資本應屬法律關系客體中的物,而非人身權益

眾所周知,法律關系的客體基本上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物,包括自然物,創造物;第二類是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第三類是智力成果,包括著作、專利,商標等;第四類是人身權益,包括人格權,身份權?!必W“人力資本因其同載體或其所有者不可分離,因而具有人身屬性;人力資本又是人們在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進行投資形成的,能被人感知和支配,并可為其主體帶來利潤收益”,豖因而又具有財產內容和物的屬性?!暗捎谌松頇喔拍畹膬群c外延非常明確,即是與人身密切相關的、不具有財產內容的權利”。豗因此,從嚴格的概念界定來說,人力資本不能歸入人身權而應歸于物,是物化了的個人所具有的知識、體力和技能,是屬于非貨幣財產。

(二)人力資本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雖然其難以評估,但可通過制度設計對其評估作價

如前文所述,人力資本對現代知識經濟時代而言,不但是公司生產經營不可或缺甚至是比物力資本還稀缺的的資源,其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是可以估價的。人力資本的難以評估并不等于其價值不可評估,我們可以通過評估方法、評估主體、評估監督、評估調整等以下四方面構建公正、科學的人力資本評估制度。具體而言:

其一,評估方法。人力資本具有無形性、動態性和人身依附性等特征,因此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方法就成為確定人力資本價值的關鍵。由于無形資產具有無形性、獨占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與人力資本性質上很相似,因此,在建立人力資本市場初期,我們可以借鑒無形資產評估方法中的收益現值法的對其進行評估。收益現值法是一種根據人力資本在可預計期限內能獲得的所有收益按一定的貼現率予以貼現后的總值來確定人力資本價值的方法。其特點在于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是一種比較合適的人力資本的評估方法。

其二,評估主體。評估主體是指由誰來對人力資本進行評估?;谌肆Y本評估價值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物力資本的出資者和人力資本的出資者之間的利益分配,以及債權人和股東之間利益權衡,也同時基于人力資本的難以評估性,筆者主張應由獨立于人力資本相關利益主體的專業資產評估機構來評估,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公正、科學、權威和準確。

其三,評估監督。借鑒各國對現物出資(現物出資是指股東以貨幣以外的財產出資)的評估監督制度,人力資本出資的評估也須接受法定的監督,以保障評估的公開性、科學性、準確性、安全性。這些制度包括驗資機構審核制度、股東決議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驗資機構審核制度就是由獨立于評估機構的法定驗資機構對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進行審驗,以監督人力資本價值評估的準確性和公正性。股東會決議制度,是指為確保用于出資的人力資本對公司的有益性及其評估的準確性,由以物力出資的股東對于人力資本出資的作價數額加以審議并做出予以調整或認可決議的一種制度,其利用股東相互之間的利益制衡機制,保障全體股東(或認股人)的利益。人力資本出資信息公開制度也就是把人力資本出資的具體情況,如人力資本出資人的姓名、在未來公司中從事的活動、人力資本出資的期限、評估價格及其所折算的股份等相關事項,記載在公司章程、工商登記機關的商業登記簿、公司營業執照上,以便與公司交易的第三人了解公司的資本構成,保護交易的安全。

其四,評估調整。由于人力資本價值基于人力資本出資者主觀原因,其價值具有貶值或升值的可能性。為建立一種對人力資本出資者激勵、警戒和對物力資本出資者、債權人利益保護的機制,有必要建立因人力資本出資者的主觀態度而導致人力資本價值的增減的人力資本評估價值調整制度。

(三)盡管人力資本所有權不能轉讓,但其使用權是可以轉讓的

人力資本的所有權,表現為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對人力資本構成要素(知識、技能、體力)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人力資本的占有權,表現為人力資本所有者對人力資本構成要素(知識、技能、體力)的占有 。人力資本的使用權,表現為人力資本所有者自愿在某一行業某一崗位工作的自主擇業權,是將知識、技能、體力通過自身的勞動轉化為成果的過程。人力資本的收益權,是指人力資本所有者將知識、技能、體力轉化為成果時所應該得到報酬以及公司支配和使用人力資本形成效益后應該得到的企業利潤,或者指人力資本所有者轉讓其人力資本使用權應該獲得相應的對價。人力資本的處分權,表現為人力資本所有者是否繼續為某對象工作或終止工作的自主決定權。

由于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蘊含于人體之中,必須依附于其載體之上,所以,人力資本的所有權及其占有權、處分權也必然不可轉讓。但人力資本所有權的不可轉讓,并不代表人力資本使用權不可轉讓。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時指出:“勞動力所有者就必須始終把勞動力只出賣一定時間,因為他要是把勞動力一下子全部賣光,他就出賣了自己,就從自由人變為奴隸,從商人變為商品。他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就必須讓買者只是暫時支配它的勞動力,這樣,他在讓渡自己的勞動力時并不因此而放棄自己對它的所有權”。豘雖然此處馬克思論述的是用于分析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為前提條件的,但至少論證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力資本(勞動力)使用權的可轉讓性。

人力資本所有者以人力資本出資,也就是人力資本所有者與物力資本所有者達成合意后,人力資本所有者以人力資本出資,在獲得股份實現收益權的同時,讓渡出人力資本的使用權。但這種讓渡有其特殊性,即人力資本所有者必須將人力資本存量貢獻給公司并供公司支配。

(四)我國法律、行政法規并未明確禁止人力資本不得作為股東對公司出資的財產

受大陸法系交易安全資本理念的影響,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實施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八條第三款明確規定,股東不得以勞務作價出資。部分學者就因此認為我國法律禁止人力資本出資。豙筆者不敢茍同此觀點,理由如下:第一,勞務與人力資本并不是同一個概念,這兩個概念在含義和特征方面均存在區別?!胺▽W上的勞務是指以體力勞動或智力勞動的形式為他人提供某種效用的活動?!必\勞務通常表現為某種行為,而這種行為的結果通常是有形的、可視的、便于評價的。而人力資本是蘊含在人體內的知識、技能、體力的總稱,是無形的,不可視的、較難評估的,是一種無形財產。第二,退一步講,即使勞務與人力資本是同一個概念,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的《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僅屬于部委規章,并不能與法律、行政法規同屬于一個法律位階。因此,《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第八條第三款禁止出資的“勞務”,并不能屬于《公司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

綜上所述,隨著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本已成為現代經濟中最重要、最活躍的生產要素和較物力資本更稀缺的資源,以人力資本出資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為了最大限度發揮人力資本的效用和實現公平、效率、正義、自由等法律價值目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公司法》已確認了人力資本出資的合法地位。

注釋:

[美]西奧多·舒爾茨著.蔣斌,張蘅譯.人力資本投資.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25-40.

付海燕.人力資本出資法律問題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3.15

蔡琛,徐宗玲.高新技術企業的人力資本產權問題.商業研究.2002(1).18

候文娟.論《公司法》人力資本出資的缺失(碩士學位論文).廈門:廈門大學.2006.17.

楊瑯瑯.人力資本出資之質疑——兼評我國職工持股問題之解決.法制與社會.2007(1).112.

談瀟.人力資本出資新解.法人.2006(1).28.

張中秋,楊春福,陳金釗.法理學— 法的歷史、理論與運行.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369.

李寶.人力資本運營.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6.

王利明.民法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9.

馬克思.資本論(1)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152.

喬偉.新編法學詞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429.

猜你喜歡
經濟學分析人力資本出資
完善FDI外國投資者出資確認登記管理
企業人力資本會計計量方法的新探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對貴州經濟發展的研究
淺析人力資本的經濟權利與企業剩余分配
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理論及實證分析
論第三方出資下商事仲裁披露義務規則之完善
認繳出資制的問題與未來改進——以債權人保護為視角
股東出資瑕疵的表現形式及認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