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龍之死真相調查

2009-01-21 08:27
報刊薈萃(上) 2009年1期
關鍵詞:星報李小龍

1973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1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博物館被盜;5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深陷“水門”丑聞;7月,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落成……就在悉尼歌劇院落成的第二天,也就是1973年7月21日早晨,香港《晨報》刊登了一條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新聞: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于20日晚11時30分在伊莉莎白醫院突然逝世,年僅33歲。

消息一經發布,整個香港為之震驚,很多人不愿相信鋼筋鐵骨的李小龍會在人生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撒手人寰,很多人覺得這是報紙在惡意炒作,是假消息,但是很快,香港《快報》《明報》陸續登出了李小龍去世的消息,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也親自提筆撰寫社論緬懷李小龍,寫下了“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是的,李小龍就像一顆奪目的彗星,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讓全世界都為他的光芒所照耀。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人們不得不相信,銀幕上那個“壯得像一頭?!?、“有著強壯脊背和發達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確離他們遠去了。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了極大關注。那些曾經與他共事過的,那些曾經與他較量過的,那些對他持有非議的,都以各種形式通過媒體表達了對一代功夫巨星的追憶與哀思。

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連老天都感動得哭了;

是的,世界從此失去了李小龍,失去了一位電影巨星,一個功夫奇才……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在娛樂和武術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不論在生前還是身后;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讓無數人為其魅力所傾倒,不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

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龍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固執地認為他們的偶像依舊活著。他們不愿接受李小龍去世的事實,他們日復一日地沉浸在李小龍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閃動著的是李小龍矯健的身影,耳旁回蕩著的是李小龍那一聲聲發自丹田、氣沖云霄的尖叫;他們學著李小龍的樣子耍雙節棍,挺起腰桿做人。

李小龍死了嗎?沒有,他依舊活在銀幕上,活在記憶里,活在人們心中。

李小龍死了嗎?是的,他死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熱愛他的龍迷,離開了這個讓他為之奮斗和瘋狂的世界,以一種最離奇,最瀟灑的方式離去,把無數的疑問和懸念留給了人們。

李小龍的死帶給人們的震動是巨大的,在悲痛和悼念之余,人們開始關注事件本身。早在李小龍生前,與他相關的一切都已被曝光在聚光燈下——他的影片花絮,他的生活喜好,他的情感緋聞……可現在,李小龍突然死了,他的死因,他死亡的經過,就成了各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媒體和龍迷們都迫切地想知道,身強體壯、沒有顯著病史的李小龍到底是因何而死。

香港報紙最早是這樣報道李小龍之死的:“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于昨日深夜11時30分在家中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尸已暫安放殮房,待醫官開剖驗尸結果……”

這則報道從字面上看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問題,順理成章地把李小龍的死亡經過歸入了正常范圍之內。但是人們并不滿足于報道的內容,不論是全世界的龍迷還是媒體,也許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李小龍已非常人,他是功夫與電影的完美結合,也是當代中國人傳奇經歷的化身,他的死,絕對不會像這則報道上說的那樣平淡無奇——英雄,就該有英雄的死法,不論是慷慨偉大還是撲朔迷離;而媒體,就該有媒體的精神,就是不放過事件的每一個細節,深挖狠掘,將一切可能性公諸于眾!

于是,全港媒體開始行動,大家似乎都已心照不宣——李小龍的死絕沒有那么簡單!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頭條,頭條就是銷量,不放過李小龍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放過7月20日晚的每一秒鐘,行動!

香港媒體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效率在李小龍去世一事上再次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細致分析、周密布置、分頭出擊,展開了一場規??涨暗摹袄钚↓堉勒{查行動”。

按照常規路數,調查的對象應該集中在20日當天與李小龍有過接觸的人身上,也就是李小龍的妻子蓮達、李小龍的合作伙伴鄒文懷、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但是記者們很快意識到,想從他們口中獲得李小龍死亡經過的爆料幾乎不可能——在老謀深算、善于和媒體打交道的鄒文懷的授意下,李小龍的家人一致聲稱,李小龍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

盡管如此,嗅覺靈敏的記者們還是從三人的“口供”中發現了明顯的漏洞:按照三人的說法,李小龍是在家中吃完晚飯前后感到身體不適,而后昏迷不醒,而李小龍逝世是在深夜,當中相隔好幾個小時,他的家人為何沒有把他送往醫院急救?

面對追問,鄒文懷等人仍想以“悲痛慌亂”掩蓋過去,但精明的香港記者豈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他們立刻發現,李小龍的家人都已在鄒文懷的“掌控”之中,想要從這只“老狐貍”嘴里套出消息,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正面突破不行,那就迂回包抄,從別處下手!

記者們很快找到了整個事件的一處薄弱環節,那就是醫院!最先動手的是《星報》記者,只不過記者們起先想查明的只是李小龍的死因,但卻在誤打誤撞之下挖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李小龍并非死在自己家中,而是死在了當紅明星、他的紅顏知己丁佩的寓所!

就在人們還沉浸在失去李小龍的悲痛、靜靜等候法醫驗尸報告的時候,7月24日,也就是李小龍死后的第四天,香港《明報》赫然在中英文版面上同時刊登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本報獨有可靠消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丁姓明星香閨內!”

原來,《星報》的記者們在醫院救護車上打開了缺口:1973年7月20日晚上10時30分,九龍十字軍(救護車)總部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并很快通知馬頭涌消防局派43號救護車前往筆架山道67號碧華園3樓A2座進行救助。這個地址,正是丁姓明星,即當紅影星、李小龍的紅顏知己丁佩的寓所所在!

《星報》的記者和總編們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比李小龍之死更有分量的獨家內幕——有什么消息比明星緋聞艷事更具轟動性呢!為了求證事件的真實性,《星報》派出兩路人馬分頭行動,一路向政府相關方面求證,一路殺奔伊麗莎白醫院,尋找當事人取證。很快,兩路人馬先后發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政府發言人證實,7月20日晚,33歲的李振藩(李小龍原名)于當晚11時24分被送入伊麗莎白醫院;而當時在急診室值班的女警也稱李小龍入院的時間是在11時24分。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李小龍是在7月20日晚11時24分從丁佩寓所被送往伊麗莎白醫院,隨后突然死亡!《星報》還對李小龍當晚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大意如下:7月20日晚7時左右,李小龍在丁某家中“閑談”,不久,李小龍覺得頭痛,就在丁某臥室里休息。兩個小時后,也就是9時20分前后,丁某前往臥室想要叫醒李小龍,想要與他一同去見鄒文懷,不想李小龍全無反應,竟已昏迷在床!丁某大驚,連忙打電話請來一位私人醫生替李小龍進行急救,卻沒能將其叫醒,于是只好將李小龍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李小龍入院后,其妻蓮達與鄒文懷才接得消息趕來,只可惜來遲一步,李小龍已然逝世。

正如《星報》此前所期待的,這條內幕消息的披露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終于在等待官方宣布李小龍死因前夕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也讓李小龍之死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義憤者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最初宣布李小龍死訊的鄒文懷,質問他為何要隱瞞事實?!断愀坂]報》在消息披露的當天,也就是7月24日率先發難:“李小龍死亡事件中,是誰在撒謊?”指出李小龍明明在丁佩家出事,而鄒文懷卻在第二天早上堂而皇之的在李小龍家門口向媒體宣稱李小龍是在自己家中出事,這當中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鄒文懷這樣做,到底是出于何種目的?

鄒文懷是在撒謊,但他的撒謊是為了維護李小龍的形象和照顧其家人的情緒。

如果換個角度考慮,鄒文懷的所作所為就不難理解了——李小龍是嘉禾旗下的當紅巨星,可以說,沒有嘉禾,就沒有李小龍,沒有李小龍,也不會有嘉禾的今天。鄒文懷很清楚李小龍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以來都對李小龍十分維護,“死在家中”,可以說是對已經去世的李小龍最后的安慰和保護。另外,李小龍是有家室的人,一個當紅巨星不死在親人身邊而死在情人家里,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一旦曝光,也會讓李小龍的家人陷入難堪。只不過這一次,鄒文懷小看了香港媒體,也使自己陷入無比尷尬的境地。

八卦記者則把目光投向了李小龍事件中最無辜,也是最受傷的丁佩。丁佩原名唐美麗,祖籍北京,相傳為蜀中唐門之后,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從小在臺灣長大,在臺灣藝專影劇科畢業后前往香港發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李小龍相識,并對李小龍一見鐘情,時刻相伴左右,儼然一對銀幕外的情侶。丁佩性格直爽,敢愛敢恨,在香港影壇素以行事“大膽”著稱,甚至被冠以“艷星”之名,她與李小龍的關系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她對李小龍的感情在圈內也是眾人皆知。明星之間爆出緋聞原本不算什么,但壞就壞在,李小龍遲不出現早不出現,偏偏在去世那一天出現在了丁佩家中,不但讓事情變得有口難辯,也給了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

丁佩是愛李小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李小龍的死對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她親眼看著心愛的人在自己跟前死去,傷心絕望之余,還要承受媒體和輿論的巨大壓力。很難想象丁佩是如何熬過那段艱難的歲月,但是作為一個女人,丁佩是堅強的,她沒有被李小龍的死擊倒,也沒有垮在外界的非議之下,這或許與她受李小龍影響追求佛道有關。在那個時候,也許只有佛家的寬容和空明,才能慰藉她那顆受傷的心。

鄒文懷了解李小龍,也了解丁佩,作為李小龍的師長、兄弟、伙伴、戰友,他選擇了掩蓋真相,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給李小龍的家人和丁佩一個相對平靜、寬松的環境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去撫平失去親人的痛楚,把李小龍之死帶來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鄒文懷的做法,既是一個圈內老油條慣用的伎倆,也是在維護丁佩,讓她能夠全心全意的哀悼李小龍。

然而事與愿違,鄒文懷沒能把事情壓下,反而引來了更大的風波。人們對野史和八卦總是有著異乎尋常的好奇心和認可度,在當時的香港,人們更愿意相信李小龍是死于“馬上風”,即男女在進行性行為時因太過猛烈而使男方突然昏厥或死亡。李小龍英武瀟灑,丁佩熱情大膽,正符合“猛男烈女”的標準,這種香艷的說法也成了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甚至有激憤者揚言,正是丁佩的“放蕩”害死了李小龍!

這無疑冤枉了丁佩。造成維護李小龍、譴責丁佩輿論氛圍的原因,也非李小龍已死,而丁佩還活著那么簡單。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男尊女卑的國家,自古以來,一旦男女發生奸情,不論是“浸豬籠”還是“點天燈”,受譴責遭刑罰的往往都是女性,潘金蓮被人罵成淫婦,西門慶卻成了風流偉岸駕馭女人的標桿。香港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但是和其他南洋地區一樣,東南亞華人圈卻是保存傳承中國傳統風俗觀念最多的地方,也許在千千萬萬漂洋過海謀生創業的華人眼里,保存傳承傳統風俗觀念就是不忘故土、落葉尋根的象征。于是,死了的李小龍得到了大家的同情,而活著的丁佩卻遭到了無盡的指責。

另外,李小龍的身份特殊。晚清以來,中國受到了太多屈辱,中國人受到了太多苦難,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隱忍的民族,太需要有人站出來為國人正名,為民族正名。李小龍做到了,他的每一部電影,表現的都是這樣一種自強不屈、勇于向西方挑戰的精神;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華人奮斗史;他的功夫,也讓中國功夫擺脫了華而不實、實戰欠缺的印象。中國人胸中積郁已久的那口惡氣,在李小龍身上得到了痛痛快快的釋放!這樣的人,這樣的偶像,豈能隨意玷污,徒遭罵名!

于是,身為女人的丁佩一人擔起了全部罵名,既失愛人,又要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精神情緒幾近崩潰邊緣。曾有記者向她求證李小龍是否在她家中出事并被送往伊麗莎白醫院,丁佩先是啜泣,而后突然指著記者大聲嘶吼:“我與李小龍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會水落石出!”

此時,政府新聞處已證實了李小龍的出事地點,焦頭爛額的鄒文懷也及時修正了“謊言”,聲稱當天他是與李小龍相約在丁佩家討論《死亡游戲》的劇本。然而方寸已亂的丁佩忘記了與鄒文懷統一口徑,在面對《星報》記者時極力否認了李小龍在家中昏迷死亡的說法,還說當時她并不在家中,而是與母親待在一起。鄒文懷的改口與丁佩的否認,讓人們愈發相信李小龍之死背后大有蹊蹺。

人們關注的焦點,無疑都集中在了“李小龍死前在跟丁佩干什么”上來,是如鄒文懷所說的“討論《死亡游戲》劇本”,還是別有隱情。一時間,丁佩居住的筆架山道67號儼然成了全港媒體集散地,各路記者紛至沓來,蹲點、跟蹤、偷拍,無所不用其極,恨不能掘地三尺沖進寓所內。就如《星報》發掘救護車線索一樣,這一次,記者們繼續采取迂回戰術,從細節和目擊者入手,力爭還原事件真相。很快,記者們得到了兩條線索:

線索一:一名看守在7月20日下午4時親眼看見李小龍與鄒文懷走進丁佩居住的大廈內,鄒文懷在天黑后離開,李小龍卻一直未曾離開。

線索二:一名在大廈內工作的女工在7月20日傍晚在丁佩寓所門外聽見李小龍在屋內大叫大鬧,還傳出砸墻摔門之聲,情狀恐怖。

根據這兩條線索,有人大膽猜測,李小龍是在丁佩家中被謀殺!這個揣測并非沒有道理,因為李小龍在當時樹敵甚多,很多人都覺得他行事乖張脾氣暴躁,但是站在鄒文懷和丁佩的立場,二人并沒有謀殺李小龍的動機,現場和后來的法醫驗尸也沒有找到證據來證明謀殺說。但事實卻是,鄒文懷和丁佩,這兩個除親人外與李小龍往來最密切的人,成了李小龍之死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成了人們質疑的眾矢之的!

到這里,李小龍之死的第一個謎團已經解開,那就是李小龍的確是死在女星丁佩的寓所,而非自己家中。然而不論李小龍死在哪里,帶來的非議有多大,他都已經離我們遠去,人們最關心的,還是他的死因。

(摘自《點評李小龍》

湖南人民出版社)B12

猜你喜歡
星報李小龍
《星報》 中國中年游客拉動春節出境消費
做最真實的自己
迷你李小龍的奇幻游記
成為傳奇的花邊,還是傳奇本身?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菲律賓地震多人死傷
應接不暇
大象的煩惱
2009版芭比娃娃
最后的消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