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將:中國人的烙印

2009-02-01 08:13
北方人 2009年12期
關鍵詞:梅貽琦打麻將麻將

云 俠

麻將面前,無分尊卑。

近代文人當中,坊問都稱辜鴻銘的牌技是“最差的”,因此獲得了“光緒(光輸)皇帝”的雅號。而徐志摩的牌則打得最漂亮,他善于隨機應變,據梁實秋形容,徐志摩打麻將目送飛鴻,手揮五弦,談笑用兵。出牌如飛,牌技超群,十戰九勝。據說,那時名家雅士們將麻將作為生活的裝點,贏者不飽人私囊,趨餐館做東宴飲。未參加“方城戰”或壁上觀者,亦來者不拒,席間觥籌交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名人麻事

梁啟超因“四人功課”推掉演講

梁啟超提倡趣味主義的人生觀,他認為“凡屬趣味,我一概都承認它是好的”,但趣味的標準不在道德觀念,而必須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勞作、游戲、藝術、學問”都符合趣味主義的條件,賭錢、吃酒、做官之類則非。就他的標準而言,麻將顯然也是種“趣味”的游戲。1919年,梁啟超從歐洲回國,有一次幾個知識界的朋友約他某天去講演,他說:“你們定的時間我恰好有四人功課?!庇衼砜筒唤?,聽他解釋后方知,原來就是約了麻局。

梅貽琦“看竹”勝率不足三分之一

梅貽琦1931年任清華大學校長,葉公超曾以“慢、穩、剛”三字形容梅校長,寡言、慎言的他,有著嚴肅而沉默的形象,讓人很難將他與打牌聯想在一起。由清華出版社出版的《梅貽琦文集》二冊,內容為梅貽琦在1956年至1960年間所寫的私人日記。出版社工作人員特別針對梅貽琦的生活面,做了趣味的統計,而愛打麻將就是其中之一。

胡適怪“麻將里頭有鬼”

胡適雖然喜歡打麻將,但水平并不高,梁實秋就曾親眼見胡適輸過一回:有一年在上海,胡適、潘光旦、羅隆基、饒子離飯后開房間打牌,梁實秋照例作壁上觀。言明只打八圈,到最后一圈局勢十分緊張。當時,胡適坐莊,潘光旦坐對面,三副牌落地,吊單,顯然是一副滿貫的牌。胡適摸到一張白板,地上已有兩張白板。胡適的牌也是一把滿貫的大牌,且早已聽張,猶豫好一陣子,啪的一聲,胡適還是把白板打了出去。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胡適身上現錢不夠,還開了一張三十多元的支票,這在那時可不算小數目。

相對于胡適的勝少敗多,胡夫人在方城戰中可謂每戰皆捷,這讓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適,“小心求證”出“麻將里頭有鬼”,亦不失為一趣聞。

聞一多臨陣磨刀舍命上陣陪老外

聞一多年輕時不會玩麻將。留美期間,一次到科羅拉多大學兩位教授家做客,飯后美國教授拿出麻將提出玩幾圈助興。聞一多連忙解釋對麻將“一竅不通”,甚為窘迫。兩位美國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還不會打麻將,以為他有意推托。聞一多只好硬著頭皮上陣,臨時參閱說明書,邊看邊學邊打。一晚上他沒和一牌,甚是窩囊。此后,他在友人的幫助下,才慢慢學會了打牌,以應付類似的局面。

梁實秋自嘲腦子遲鈍影響麻局節奏

無獨有偶,梁實秋曾寫《談麻將》一文但并不擅長打麻將。梁實秋自小家教甚嚴,及到讀書,他方知世上有麻將這種玩具。有次他向父親問起麻將的玩法,梁父正色說:“想打麻將嗎?到八大胡同去!”嚇得他再不敢提“麻將”二字,也留下了對麻將的壞印象。

名人說麻

傅斯年:牌中自有人生哲學

傅斯年曾在《申報一自由談》上撰文,講述136張牌中蘊涵的人生哲學。打麻將要能贏,關鍵是要手氣好,運氣好,“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也是這樣,只要運氣好,機會巧,一路順風,就可以順成大事……這有如人們對于生活的執著,無論如何非到絕望,不愿放棄生活的意志而自殺?!?/p>

徐志摩:麻將,鴉片,男女情愛

徐志摩對鴉片與麻將有過一番妙論。陳定山的《春申舊聞》中記載,徐志摩有一套哲學,是說:男女之間的情和愛是有區別的,丈夫絕對不能干涉妻子交朋友,何況鴉片煙榻,看似接近,只能談情,不能愛,所以男女之間最規矩最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

潘光旦:最大特點各自為戰

著名優生學家和社會學家潘光旦認為,麻將的最大特點,是在其“各自為戰性”,而西洋游戲。如足球則注重一致行動。

柏楊:麻將桌上看人品

柏楊認為,每個人的氣質和品德在牌桌上都會徹底曝光:“一個人的氣質平時很難看出來,一旦到了牌桌上,原形便畢露無遺。有些人贏得輸不得,三圈不和牌就怨天尤人。別人吃張,他不高興;別人碰張,他更發脾氣。一會兒怪椅子高,一會怪燈光暗,一會兒提醒人家不要老咳嗽好不好,咳嗽教人心煩。一會兒埋怨對方總是吸煙,不吸行不行?看能不能癮死。一會兒向下家瞪眼,你的尊腿不要伸那么長可以吧,這是打牌,不是伸腿比賽。一會兒又埋怨電扇吹得太大,誰不知道我有風濕病?!?/p>

猜你喜歡
梅貽琦打麻將麻將
媽媽打麻將
中國麻將走紅國外
“麻將迷”媽媽
打麻將
“打麻將糊了”?
梅貽琦的一次落荒而逃
浪費時間
落荒而逃的梅貽琦
生日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