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條紋葉枯病的發生及防治

2009-03-02 09:33周偉民孫憲雪
農村百事通 2009年4期
關鍵詞:葉枯病飛虱病株

周偉民 孫憲雪

小麥條紋葉枯病是一種病毒病。近幾年由于氣候變暖,冬季氣溫升高,尤其是耕作制度的改變,對傳播該病毒的媒介昆蟲灰飛虱的越冬與繁殖極為有利,麥田灰飛虱的越冬基數逐年增加,使得原本不受水稻條紋病毒侵染危害的小麥也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條紋葉枯病。

一、癥狀特點

小麥條紋葉枯病一般從孕穗末期到抽穗揚花期開始出現癥狀,以抽穗揚花期癥狀最為明顯。

1.穗部癥狀:穗部癥狀是該病最典型的癥狀之一。病株抽穗后穗部呈淡黃色,比生長正常的麥穗顏色明顯偏淡;病穗不能正常揚花結實,或僅有一小部分小穗能揚花;大多數病穗麥芒扭曲,嚴重的穗部畸形;發病穗比正常穗偏小。部分病株的穗下節間出現S形彎曲。病穗的長度較正常穗小。

2.株高:發病麥株變矮,節間縮短,比正常麥株矮10~20厘米,平均矮15厘米左右。

3.葉色:病葉沿葉脈方向出現黃白色與綠色相間的條紋狀病斑,與水稻條紋葉枯病的葉片癥狀十分相似,嚴重的、發病早的病株劍葉及倒二、三葉都出現這種癥狀,有的病葉病斑不縱貫全葉,倒二、三葉正常,有的病株劍葉和倒二、三葉仍表現正常,僅病穗表現為黃白色。

4.侵染傳毒規律:病株表現為“全株侵染”和“非全株侵染”兩種癥狀。全株侵染癥狀表現為主莖以及全部的分蘗穗均出現癥狀,這種癥狀占田間發病植株的比例較大,一般達到90%以上。非全株侵染病株有時僅在主莖穗出現癥狀,而同株其他分蘗穗不發??;或者是某一個分蘗出現發病癥狀,而主莖以及其他分蘗的葉片、抽穗、揚花以及灌漿結實等卻表現正常,其原因可能是被傳毒的時間較短,只在被直接傳毒的主莖或分蘗上發病,而同株的其他莖蘗體內的病毒數量(濃度)較低,未達到發病的臨界值。

5.病株產量性狀:發病株病穗有部分小穗能灌漿結實,但穗粒數和千粒重明顯下降。其中每穗粒數平均為17.2粒,為正常植株的50%;千粒重下降3~5克,降低了11.5%。罹病植株產量下降超過50%。發病早的植株不能正常抽穗,并逐漸死亡。

二、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種植抗病品種是解決病毒病發生危害的根本方法,具有省工、節本、易為農民接受和掌握等優點。

②改變播種方法。小麥播種的主要方法由稻套麥全部改為旋耕滅茬條(撒)播,能夠將稻樁耙倒耙碎,從而破壞灰飛虱的越冬場所,惡化其越冬環境,壓低冬后殘蟲基數,從而達到減少傳毒蟲量、減輕田間發病率的目的。

③清潔田園。水稻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邊、道路、溝渠中的雜草,使灰飛虱沒有良好的越冬藏身場所,也能達到壓低蟲量的目的。

2.化學防治:

秋播結束后及時對稻樁灰飛虱以及春后結合其他病蟲害進行2~3次防治。

①藥劑選擇。667平方米(1畝)用40%敵敵畏200毫升+10%吡蟲啉40克,或40%丙溴磷80毫升+25%撲虱靈50克,以上配方均兌水30公斤噴霧或兌水10公斤噴霧。

②注意事項。盡量不要使用與水稻防治灰飛虱相同的藥劑配方,應注意藥劑的更換。(江蘇省灌南縣植保站 周偉民 孫憲雪 郵編:222500)

猜你喜歡
葉枯病飛虱病株
Bph36介導的抗性機制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導的抗性機制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研究
中國水稻褐飛虱研究的文獻計量及熱點分析
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及防治
商河縣夏玉米灰飛虱綜合防治技術研究
紅掌帚梗柱孢葉枯病菌的鑒定
再力花葉枯病病原菌鑒定
山東省近期蔬菜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
山東省小麥病蟲草害發生情況
韶關市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