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紡:危局下的堅持

2009-03-14 05:43
中國紡織 2009年2期
關鍵詞:棉紡織纖維企業

徐 寰

2008年12月26~28日,“2008中國棉紡織行業技術改造交流研討會”在江蘇南通召開。會議在全行業普遍面臨困境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著一個信念:繼續加強棉紡織行業的技術改造力度,促進產業升級。

棉紡行業技改方向明確

“2008中國棉紡織行業技術改造交流研討會”的召開在2008年底,恰值這宏觀經濟和行業的寒冬季節,參加會議的棉紡企業和紡機企業的代表都在唏噓行業近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困難和低谷?,F實的困境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帶給棉紡企業巨大的壓力,很多企業都在猶豫,收縮過冬還是堅持技改,上還是不上?不過,此次會議的召開讓他們感受到了國家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暖意。逐步認識到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應是為明春備耕之舉。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在會上透露,2008年,國家已經投入1000億元拉動內需,支持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鐵路、公路機場建設、文教衛生事業、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其中紡織工業在產業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安排了中央投資項目。今后三年,行業將制定三年技術改造規劃作為儲備項目庫。他同時強調,在當前時期,企業技術改造要改變盲目增加產能的粗放式發展模式,要走以內涵為主的擴大再生產的道路,就是用較少的投入,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工藝的改進、設備的改造來提高設備使用效率、開發新產品,取得好的經濟效益。棉紡織行業,在危局中更要加強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棉紡織產業升級的步伐。

據徐文英會長介紹,紡織業三年振興規劃共提出五個方面的投資改造重點:高新技術纖維開發及產業化;天然纖維深加工及多種纖維應用(棉、毛、麻、絲、家紡、針織及服裝);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新型紡織機械;產業用紡織品。

對于棉紡行業來說,今后三年的技術改造投資重點主要在四個方面:第一,鼓勵差別化纖維、功能性纖維、復合紗線及新型面料開發應用,減少棉花的用量。其中較成熟的新纖維包括莫代爾、麗賽纖維、天絲等高濕模量纖維;竹漿纖維、圣麻纖維、醋酸及銅氨纖維、竹碳纖維、粘膠等再生纖維素纖維;大豆蛋白、牛奶纖維等蛋白纖維;吸濕排汗、阻燃、防輻射纖維、超細纖維、PTT等功能性新合纖;以及聚乳酸纖維、甲殼素纖維等纖維的開發應用。這些棉替代纖維產品的開發仍然是紗線面料產品創新的主流,也是此次技術改造項目中產品設計的重點。第二,鼓勵高檔純棉及多纖維混紡、新型復合紗線及面料的生產。第三,推廣新型高效節能的棉紡織工藝設備,以新產品、新纖維應用為主,實施提高“三無一精”產品比重及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技術改造。第四,推廣高檔色紡紗線、色織及長絲織物的生產。

技改的戰略意義

據統計,2008年1~8月全國紡織工業46455戶規模以上企業中,1/3企業實現的利潤726.5億元,占全部企業利潤的98.23%;其余2/3企業實現利潤只有13.09億元,占全部利潤的1.77%,平均利潤率0.1%,基本處于虧損狀態。而這1/3的優勢企業恰恰是在行業困難之時堅持選擇走技術改造、升級之路的一群。對于技改,這些企業有一個共識:企業要認清自身所處的市場層次,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技術改造,并以最終提升企業效益為目的。

始建于2003年的三陽紡織經過五年發展已擁有資產總額20億元。其現在的規模是通過四次項目投資來實現的:一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國、瑞士、日本、意大利和少量國產的紡紗設備;二期工程采用的是日本、德國、瑞士等國的織造設備;三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國的加捻制線設備;四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國和瑞士全流程的紡紗設備。公司全部設備的進口率達80%以上。三陽紡織的大手筆投資基于一個理念:硬件靜態的高投入帶來的是運營動態的低成本。

以三陽第三期投資200臺倍捻項目為例,可以了解三陽是如何算技改這筆賬的。三陽在分析了中國的股線市場后,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僅僅把倍捻作為紡紗的一個附屬工序,規模普遍很小,專業單體倍捻是目前相對真空的市場,公司毅然做出了400臺單體倍捻的項目規劃,先期引進了蘇拉倍捻機200臺,建成了中國最大的專業單體倍捻生產線。200臺蘇拉倍捻機的投資成本比國產設備高出了幾千萬元,但是其動態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其一,采用蘇拉倍捻機符合了公司的高端戰略定位,也使三陽吸引了來自國內以及歐洲高端客戶的廣泛關注;1.2億元的投資帶來了產能規模的差異化優勢和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其二,良好的設備狀況和穩定的產品質量是對成本最大的壓縮。三陽紡織總經理徐建民表示,不論2009年的形勢多么困難,三陽產品結構升級的步伐不會停下,將繼續推行緊密紡技術改造,使公司全面進入緊密紡時代,新上200臺倍捻深加工二期項目,打造全球最大的倍捻基地。

同三陽紡織相似的大投資、高層次、高效益的技改類型還包括魯泰、華茂、無錫一棉等企業。對于一些大型老廠來說,資金緊缺,企業包袱沉重,但企業管理水平高,技工水平穩定,仍具有技改條件,并通過技改逐步走向了高檔市場。如四年前擁有5萬紗錠的德州華源生態科技紡織有限公司。當時的產值為2億元,利潤4千萬,通過技術改造,企業現在擁有12萬紗錠,在再生纖維素纖維產品方面形成特色,在今年形勢普遍不好的情況下,銷售凈利潤仍達到10%。此外,一些企業以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為技改方向,如杭州中匯,5千錠的企業,在前紡設備的配比上下功夫。使企業擁有了生產小批量差別化纖維產品的獨特優勢,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行業的困境并沒有讓這些企業停下改造升級的步伐,只是讓市場競爭的態勢更加明朗化,讓企業更加明白競爭的優勢所在不是產量,而是效益?!?008年全年形勢不容樂觀,2009年仍將面臨諸多困難,作為充分競爭的紡織工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是行業本身的根本出路。減量升級是對全行業而言,優勢企業是重點?!毙煳挠L特別分析了這些具有技改動力的企業并指出,“優勢企業應當加大研發投入,減少中低檔產品的生產,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自覺控制低水平紡紗、織布能力的增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有能力的企業要開發高附加值產品,開拓中高檔市場。目前受經濟減速的影響,高支紗線、面料銷售也出現困難,市場需求有向低價值產品傾斜的趨勢,反映人們面對金融危機的消費觀念的轉變。當然,高檔不等于高支,中支紗線不等于低擋,最主要看質量和效益?!?/p>

借力“四兩撥千斤”

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國務院的委托下負責起草的紡織工業振興三年規劃即將正式出臺,棉紡織行業協會在此次會議上也鼓勵企業提出申報的具體內容和重點,表示將積極向主管部門推薦,這一舉措受到棉紡企業的巨大關注。據悉,為從政策層面解決紡織行業面臨的困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杜鈺洲會長幾次向總理進行匯報,引起中央決策者對紡織行業困難的重視,將紡織行業列為九大振興行業之一。

江蘇南京一家棉企的老總感嘆道:“技術改造就是用較少的投資,換來更大的效益。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國家少量投資,用好了,能夠‘四兩撥千斤,用不好,就成了‘杯水車薪。我們棉紡企業中有很多是當地長期以來的納稅、就業大戶,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整體創新能力和擁有的創新資源也有相當的積累,又處在產業鏈的前端。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拉動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對工業進行振興,如果政策能對這樣的棉紡織企業進行傾斜,對于行業來說,更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筆者在會后問這位老總,如果沒有項目補貼,企業還有沒有技改計劃,他回答:“不論能否借上力,我們企業2009年仍然會投入,企業不能停止發展,對于我們很多棉紡企業來說,發展已經變成責任了?!?/p>

猜你喜歡
棉紡織纖維企業
黃道婆
膳食纖維,不只有一種
中棉行協發布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
“卓郎”2018年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排名發布
2018上海企業100強
跟蹤導練(一)
2017年中國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榜發布
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會縮水
2016,中國企業500強發布
新申請企業一經受理便預披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