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麻人家

2009-03-24 04:31
山東文學·下半月 2009年3期
關鍵詞:麥茬大麻漢子

馮 偉

二十多年前,汶河平原家家戶戶都種著大麻。扒下皮兒賣掉,立能見著現錢不說,光那麻稈吧,用處多著呢:烙餅、攤煎餅時,用它撥拉撥拉鏊子下面的麥秸,就不再冒煙嗆人;下面條或水餃時,鍋底下續上一把,不用擔心它們會糗了;熏得漆黑的那把錫壺,裝滿二兩六十度的老白干,點著一把麻秸溫了,火硬著呢,熱得快;那些扒得在行的長稈兒,還能用來夾障子做籬笆。但就是從種到收,像政府機關改革審批制度以前那樣,手續太多,真是“麻煩”。

且從收割說起吧。棒子苗才長過麥茬高,三五個漢子便掛上鐮刀又拿起了釤刀。麻地頭上,比那邊“冒火”的麥茬地里可涼快多了,但仍然穿不住上衣和長褲。于是,大年下演楊子榮打虎上山時當道具的那塊白籠布,如今又斜披在肩上,只是手里的馬鞭換成了釤刀。這釤刀不是字典里寫的那把釤鐮,而是寶劍形狀,一面開刃,專用來釤麻葉——大人手里的一把利器,卻是小孩眼中的一件寶物。農閑時候,我曾不止一次地背著大人,將那把裝在刀鞘里已經銹跡斑斑的釤刀,掛在腰間當寶劍玩耍。割麻還是要用鐮刀的。割麻和釤麻葉合起來叫“殺麻”。那些殺麻的漢子,割的割,釤的釤,無論是主家還是幫工,全都汗流浹背,正在跟頭頂上的烈日叫著勁呢!地頭的樹陰里,這些不惜力氣的莊稼漢子,每人能吃一筷子高的一摞白面餅,能一氣喝下一瓦罐涼好的綠豆水。種麻人家把終年難見的好飯食,全都運到了這場“攻堅戰”的前沿陣地。歇息的時候,老李順手抽過兩根細麻稈兒,三兩下就編成一個好看的籠子,捉了一只叫聲好聽的蟈蟈兒,裝在里面,引得那些來湊熱鬧的孩子們爭搶起來。

割好釤凈的大麻,全都捆成個兒,運到了“淀池”邊。這是長方形的池子,大小不一,多數一人多深,專門漚麻用的。漚好起池后的大麻,瀝干污水,就等著晾曬了。

盛夏的清晨,太陽出得早,種麻人家已經肩扛車推地往外運麻了。場院里,大路邊,到處是攤開的大麻。半晌,午后,一根根翻麻桿子“哧——嘩——”地動起來了,一片片大麻像一扇扇平鋪的門板被相繼翻過,攪亂了灼熱的陽光。夕陽西下時,風光了一天的大麻,干了,白了,又被送回了家門。挑剔些的人家還不滿足,在大門底下或飯屋里,用幾塊土坯砌成一個長方形的池子,放進大麻,用硫磺熏。次日晾干后,果然更白,等著賣好價錢。

最難忘的還是扒麻的夜晚。晚飯過后,大街小巷,家家門口都點上了防風的提燈,一拉溜兒坐滿了扒麻的婦女。燈影里,到處都是或唱著兒歌或追逐打鬧的兒童。勞累了一天的男人們多數正在喝茶聊天,或者已經躺在院子里的破草席上打起了鼾聲。也有一些精力旺盛的小伙兒,專愛扎女人堆兒,邊幫著扒麻,邊練習嘴皮子功夫。因此,單調重復的扒麻動作并不寂寞。有個叫“彩壞兒”的小光棍兒,就愛講才子佳人相會于墻頭馬上的故事。不過,在他的版本里,才子全叫“白學生”,佳人都是“俊小姐”。而且佳人皆如祝英臺一樣聰敏,才子都似梁山伯那般愚鈍。比如:有個“白學生”上學或者趕考的路上渴了,向井臺上正在打水的“俊小姐”討水喝。女的便先出道題來考考他。女的左右伸直胳膊,兩腿一叉,問是什么字,男的說是個“大”。女的又將扁擔平放在頭上,男的說是個“天”。女的又讓男的也伸直胳膊叉好腿,讓他再猜,男的還說是個“大”。女的就說不對,是個“太”。聽故事的人就“撲哧”一聲,哄笑起來。有的前仰后合,放下麻稈直拍大腿;有的則用麻稈敲了一下“彩壞兒”的頭,罵道:“你這個壞蛋!”小孩子也跟著瞎起哄,連那些蛾子和甲蟲,也在一串串的光點里上下翻飛著。嬉鬧聲沖破了黑暗的夜空。

有月亮的夜晚最好。月影里,那些忙碌的婦女,哪里是在扒麻,分明是善舞的嫦娥,坐在人間的蒲團上,舒展著那薄如蟬羽的長袖。不為平添的那份詩意,只為省卻的幾角油錢。在“咔吧咔吧”的扒麻聲里,那武松打虎的故事,鵲橋相會的傳說,還有收音機里劉蘭芳正在播講的評書,便同近處孩子們的歡笑,以及遠處荷塘里此伏彼起的蛙聲一起,漸漸融化在如銀的夜色里。

猜你喜歡
麥茬大麻漢子
麥茬地
麥地
一看就會,女漢子必備
科技在線
淺析安徽省麥茬夏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大地蒼茫
大麻是個啥?
女漢子的搞笑版春天
大麻促進骨折痊愈
近一半的法國17歲青少年抽大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