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性別語言與異文化

2009-03-24 04:31陶曷因
山東文學·下半月 2009年3期

摘 要:日語性別語言的差異是世界上諸多民族語言中獨一無二的。尤其是在江戶時代,受中國儒學思想的影響,男尊女卑的心理制約著女性的言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女性的社會生活及社會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而女性的語言心理也隨之改變,從封建社會的身份型轉為現在社會的交際型,說明日本女性的語言生活受外來文化的影響頗深。

關鍵詞:性別語言 異文化 身份型 交際型

任何民族的語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性別差異,但像日語女性語那樣具有獨特而顯著特點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關于日語女性用語的表達形式及特點,諸多學者已作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日語女性語言中所隱含的社會心理卻較少涉及,尤其是在異文化的影響下這種語言心理的轉變尚未提及。在日本江戶受到中國儒學思想的影響,男尊女卑的心理制約著女性的言行。據和歌森太郎等介紹,“江戶時代是日本女性最受屈辱的年代,要求女性老老實實地尊崇丈夫,像上帝一樣的愛慕、侍侯丈夫”,在這種封建制度的束縛下的女性有何心理必定在語言中反映出來。然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女性的社會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女性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女性語的特點為何仍然如此的突出?本文不打算對女性語的表達形式及特點再作分析,擬對女性語所含的社會心理及異文化的影響作一些嘗試性的考察和探討。

一、 中國文化對日本女性的影響

古代的日本,為了完成國家形態的統一,從飛鳥時代直到奈良、平安時代,從政治制度到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完全模仿了中國的做法。從飛鳥時代起長達一千五百多年期間,漢文書不斷傳入日本,成了江戶前期日本女性不可缺少的讀物。這種漢文書有一部分直接從中國傳入日本,但在日本國內也出版了和刻本“漢籍”的漢文書。到了江戶時代,在日本印刷出版的漢文書由日本漢學者撰寫序文、后記或標上注釋“訓點”①??梢哉f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日本化”。這種和刻本“漢籍”在江戶時代的書店、租書鋪里和他們的“國書”(日本書籍)一樣到處可見。下面筆者想著重考察一下外來文化對日本女性語的影響。

從奈良時代開始,日本的木版印刷技術漸漸地發展起來。到了江戶時代,由于新的鉛字印刷技術傳入日本“出版物”并成為“營利事業”。早在慶長年代(1596-1615),在京都嵯峨就開始印刷了有名的嵯峨書籍及平安時代的文學,特別是《源氏物語》之類的故事書。當時這些書籍已經在書店出售。到了明歷年代(1655-1658),在日本的市場里,不僅僅是漢書,日本的古典文學作品也隨處可見了。但是,當時日本并不認為是好事。特別是儒學者們感到不安。當時日本的儒學者認為《源氏物語》和《伊勢物語》都屬于“好色”文學,他們主張這類“好色”書籍不能推薦給女性。那么,這些平安時代文學不宜女性閱讀的話,她們應該讀些什么書呢?日本儒學者們給女性推薦的是漢書。希望女性學習漢書里所寫的倫理道德,或與儒教有關的文章。當然,我們不能單從理論上憑空地斷定江戶時代的日本女性讀的是漢書,受到了儒學思想的思想。為了弄清當時的日本女性是否實際上讀了漢書,是否受到漢文學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井上通女這個人物窺視日本江戶女性讀書生活的一端。

井上通女,生于1660年,十七世紀后半葉在日本知名度很高,她出生于武士家庭,她在同齡人中率先接觸漢書,她與肯原益軒等許多學者交流頻繁,而且十六歲開始作漢詩。她所作的漢詩得到儒學者室鳩巢的高度贊賞,并嘆惜道:“如果她是一位男子,必定是英雄吧?!彼拇_具有相當厚的漢文功底,而且結婚后還繼續在寫作上辛勤耕耘,最后把家務托付于兒媳,把精力集中在文學寫作上。在1974年發行的修訂版《井上通女全集》中可以查閱到“先妣井上孺人行狀”中的一段話:

“明年甲午(正德四年、1714)の夏、先妣長子宗衍のために長野氏の女を娶りて長婦と為す。家事は巨細悉く子婦二人に委任し、自らは閑暇に就きて詩を賦し、歌を哦み、和漢の典籍を耽嗜して、その志を楽しましむ”(《井上通女全集》先妣井上孺人行狀)

這段話的大意是:“正德四年(1714)年夏,先妣為長子宗衍娶長野氏之女為妻,一切大小家務都托付于兒、媳二人,自己利用閑暇賦詩吟歌(和歌),鉆研和漢古籍,實現其意愿?!?/p>

這是井上通女在實際生活中留下的一段話,她有很厚的漢文功底,是一位出色的江戶時代的漢學女性。井上通女只是從事文學、漢學女性中的例子之一,除此以外,還有賴山陽的弟子江馬細香也在中國畫和漢詩方面深造頗深,很有名氣。很顯然這就意味著井上通女等日本女性在江戶時代有閱讀漢書的可能性。特別是儒學思想對日本男性影響的同時,也對女性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此,所要強調的是,日本儒學者們向女性推薦漢書的理由就是要讓他們掌握儒學的道德知識。因此,向她們推薦的主要是《女四書》、《孝經》之類的書籍。也就是說,他們的目的,與其說像男性一樣學習中國文化、思想,倒不如說是吸收中國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倫理道德??梢哉f中國文化對江戶時代男女語言的差別起到了促進作用。

進入江戶時代,專對女性說教的讀物就開始在日本流行。如:《女四書》、《女大學》、《女小學》、《女實語教》、《女中庸》、《女論語》等等。其中《女大學》對女性就有很多禮法。要求從小就要男女有別,“男女不可同桌,衣物不可同放,不得親手交接物品”,即便是夫妻之間,也必須劃清男女界線?!杜髮W》一書還寫有“七去”的禮法?!捌呷ァ币簿褪侵袊饨〞r代的“七出”(休妻的七個條件或理由,即:不孝父母、無子、多言、竊盜、淫亂、嫉妒、有惡疾)。他們把“七去”當作是古代圣人的教誨,女人必須守“婦道”。女人的一生只有服從,對丈夫不能有半句怨言,更不能頂撞??傊?,丈夫就是女人的“天”,如果對丈夫有叛逆行為,將受到上帝的懲罰?!杜畬嵳Z教》里寫的也都是對女性的教侮,說什么丈夫是君主,妻子是侍從,作為女人不可愛,就是無血無肉的巖石、木頭?!杜杏埂诽岢隽伺缘摹叭龔兢谓踏ǎㄈ龔慕逃?,這和中國封建時代的“三從四德”是同樣的內容,“女人小時候要服從父母,出嫁后服從丈夫,老了以后服從兒子?!辈还苁恰杜髮W》的“七去”還是《女中庸》的“三従の教え(三從教育)”,日本封建社會都把它當作圣人的格言。在日本古代的律令制度里,“七去 の 法”已經決定了女人的命運,《女中庸》的“三従の教え”在江戶時代緊緊地束縛著日本女性的一生,男尊女卑的生活理念貫徹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進一步促進了男女用語的差別和形成女性語言心理。

二、 性別語言及其社會心理

室町時代初期,在日本,皇宮里的女官或侍女們,創造了“女房詞” ②相當于一種隱語。這是女官們為了在高貴的人面前回避使用粗野、庸俗、下流的語言,把“青菜”叫作“青もの ”,“杓子”叫做“しゃもじ”等。這些宮女用語后來滲透到武家門第,進而在一般市民百姓中逐漸普及。到了江戶時代,由于儒學思想在日本的傳播,除了在行為方面作了嚴格的規定外,對語言也有約束。比如說:第一節提到的“男女不可同桌,衣物不可同放,不可親手交接物品”等。還有前面所提到的專對女性說教的讀物對女性語言有極大的影響, 這種影響直至現代。首先,可以舉出下面幾個方面,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就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夫妻之間,丈夫對妻子的稱呼,可以用“おまえ” (你)、“きさま” (你),等在日語里帶有蔑視或不客氣語氣的詞匯。然而,妻子對丈夫的稱呼則要用“あなた(、您)”“あんだ” (您)等帶敬意程度較高的詞語。眾所周知,日語的人稱代詞,男女差別是很大的。第二,在稱呼的詞語上也體現男女地位的差別。當日本婦女跟別人談話提到自己的丈夫時,要說“主人”?!爸魅恕睗h語的意思是“一家之主”,“所有者”。而丈夫對別人提到自己的妻子時,可以說“妻”、“家內”,這是對妻子非常尊重的用詞了,但有的日本人把自己的妻子稱作“うちのもの(我家那口子)”、“うちのやつ(我家那家伙)”,這種男性用語顯然把妻子當作附屬品,當作“家里的東西”。而且“うちのやつ”一詞還帶有一種蔑視的語氣。日本女性對丈夫則絕對不能用這類用語。第三,同樣的一個詞,女性為了表達委婉的語氣,常常在該詞前面加上“お”,而男性未必如此。如:

男:ふぁー。[あくび](?。ù蚬罚?/p>

女:眠そうですね。ゆうべ遅かったんですか。(看上去您很困啊,昨晚熬夜了嗎?)

男:いえ、そうじゃなくて、ぼく、午前中はだめなんですよ。 頭がボーッとして。冷たいシャワーがなんか浴びてくればよかったかな。(不,不是熬夜,我上午總是沒精神的,腦袋迷迷糊糊的,如果能洗個冷水澡就好了。)

女:そうねえ。シャワーもいいけど、朝お風呂に入ったらどうですか。うんと熱いのに。(是啊,冷水澡也行。但是早上洗個熱水澡怎么樣?雖然很熱)

男:風呂ねえ。熱くないとだめなんですか。(洗熱水澡水不熱不行嗎?)

女:ええ、ぬるいお風呂 だと、かえって眠くなっちゃうんじゃないかしら。熱いお風呂に入ると、すっき

り目が覚めるって言いますよ。(是啊,用不涼不熱的水洗澡,是不是反而更發困?聽說洗個熱水澡就很清爽啦。)

男:じゃ、やってみようかな。(好吧,我試一試。)

在以上這段男女會話中,“風呂” (洗澡)這個詞出現了四次,其中,三次出于女性談話,都在“風呂” (洗澡)的前面加上“お”,以表達一種委婉的語氣,而出現在男性談話時就沒有加“お”。這種現象在日本能足夠體現男女地位的差別。女性說話,要鄭重、委婉,男性就無所謂。如果在以上會話中,女性在“風呂”的前面不加“お”的話,會讓人覺得沒有教養、粗俗、失禮。而對男性卻沒有任何影響??傊?女人要比男人多用敬語。為何產生這種現象,從女性的心理來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答案,那就是地位。從文化來看, 女性處于附屬地位,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對老還是對幼,都被期待著恭敬、謙遜的言行。這種恭敬和謙遜一般包含著兩種心理,其一是女性為了塑造一種“女らしい”(女人味)的形象,這種形象必須是由內到外的,即,語言和行為的協調;二是社會現實。在社會上女性處于附屬地位,社會的倫理道德規定女性比男性要“丁寧に”(恭敬)、“正しく話しなさい” (措辭恭謹)。

由于社會文化的制約,女性自然就產生這種心理,對自己的言行非常謹慎,說話時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去遣詞用字,甚至寧可違反語法規劃,也不敢表現出與男性平等的語言行為。如:日本婦女給在書房里看書的丈夫端上一杯茶時,按照語法規則,理應說“私がお茶を入れましたよ”,(我替您泡了一杯茶)但妻子并不這樣表達,而是說“お茶が入りました” (這里的“泡茶”為自動詞)。這明明是妻子為丈夫泡茶,是妻子主觀上關心丈夫,把茶葉放入茶壺,注入開水,再倒進茶杯給丈夫端上的,不是自然現象。那么,為什么用自動詞“入りました”而不用他動詞“入れました”呢?這是日本婦女連做好事都怕自己的行為強加于對方的心理,說明男尊女卑的道德規范在日本婦女的心里已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 性別語言的心理變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后,由于日本普及了教育, 女性享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女性的社會生活和地位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日本女性也搞婦女運動,爭取自由,爭取“男女同權”,日本社會也不得不提倡男女平等。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女性語的使用只體現一種文雅的心理。多表現在接頭語“お” 、“ご”和句末助詞“わ”、 “わよ”、“”なのよ、“かしら”、 “そうね”等。

到了現代,日本屬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之一。但是,在現代化的日本社會里,仍然是以男性為中心,要求“女人要有女人味”,日語里女性用語的那種濃厚的“女人味”仍然是其他國家語言無可比擬的。女性語言遠比男性語言謙恭得多,但是,這種謙恭語言隱含的心理和江戶時代的女性語的心理是完全不同的,對于女性來說,他們的生活充滿矛盾,其矛盾的根據源不能不說是由于家庭制度的約束。在產業化過程中,男性扮演的角色是“生產者”,而女性則把家庭放在首位。同時又承擔生產者的任務,使她們在另一個生產領域作用的評價降低,這是資本主義對女性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家庭作用永遠停留在私人領域里,女性在社會上的作用受到約束。因此,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女性在苛刻的條件下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但是,女性仍然處于附屬地位,在社會上,女性要通過語言表達來樹立自己的形象。在日本,無論何時何地,女性都比男性采取更為“丁寧(禮貌)的語言行為。以表示自己有教養、有文化,從而希望給別人一種美好的印象。其語言心理則從古代封建社會的家庭性的男尊女卑心理轉為現代社會交際性的評價心理。

在日語中,女性語的另一種表現是使用敬語,過去的日本女性,對上對下都要按照其身份遣詞用字,特別是敬語??梢哉f敬語是體現上下關系、身份關系的重要標志。然而,當今使用敬語已經不是日本社會體現上下關系、身份關系的重要標志,而當今使用敬語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親疏關系。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兩組對話:

1.女: はい、グリーン歯科でございます。(喂,這里是綠色牙科門診)

男:小沢ですが、診ていただきたいんですけど、今週、予約とれるでしょうか。(我叫小澤,我想看看牙,這個星期還能預約嗎?)

女:えーと、ちょっと、お待ちください …… あさっての水曜日の五時半はいかがですか。(請稍等一下……后天星期三下午五點半行嗎?)

男:水曜日ですか。もうちょっと早く、というのは無理でしょうか。(星期三嗎?能再早點嗎?)

女:そうですね ……、それで歯は今どんな狀態ですか。(是啊,……現在牙齒是什么狀況?)

男:上の奧のほうなんですけど、昨日からずきずき痛くて……(上面里頭的一顆牙齒一跳一跳地疼……)

女:あー、そうですか。じゃ、あしたの朝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10時からならあいてますけど。(是么?那么明天早上您能來嗎?10點以后就有空。)

男:ええ、お願いします。會社を抜けていきますので。 (好,拜托了,我請假去。)

這是一名男子給齒科打電話的一段對話,接電話的是一名齒科工作人員,是一位女性。顯然他們倆素不相識,因此,兩人都比較注意自己的修養,談話時用的都是敬語,沒有性別之差。

2.夫:な、今年の夏休みなんだけどさ。(哎,今年暑假怎么過……)

妻:うん。(嗯)

夫:健を田舎で過ごさせようかなんておもってるんだけど。(我想讓阿健到鄉下去過,可是……)

妻:田舎って?誰とこなの?(鄉下?去誰那里?)

夫:ほら、夏休みに、田舎で一ヶ月ぐらいホームステイするっていうプログラムがあるだろ。あれなんか、どうかなっておもってさ。(喏,不是計劃暑假到鄉下體驗一個月農村的生活嗎?那種活動,我想是有好處的。)

妻:ええっ、ホームステイさせるの?一ヶ月も?(欸,讓他體驗生活?去一個月?)

夫:うん。ほら、健は一人っ子 だし、田舎だって行ったこともないだろ?自然に觸れられるし、いい思い出になるんじゃないかなっておもってさ。(嗯!阿健是獨生子,不是連鄉下都沒去過嗎?我想,到鄉下去可以接觸大自然,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回憶嘛。)

妻:ああ、そうね。男の子だし、もっとたくましく育ってほしいけどね……(說的也是呀!男孩子我也希望他鍛煉得更健壯一些,但是……)

這對夫妻的對話,沒有用一句敬語,絲毫沒有顯示出男女用語的差別,說明現在的日本社會使用敬語的重要標準之一的確趨向于親疏關系。也就是說,在關系密切的情況下,無論男女不需要用敬語,但是,像以上牙科對話的男女,因為,他們素不相識,彼此之間都很注意語言修養,不分男女都用了敬語。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在日本的家庭里,夫妻之間的上下意識已經非常淡薄,因此,在江戶時代的封建社會里使用的身份之差的敬語,到了戰后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也就是說從絕對敬語轉為相對敬語,從身份敬語轉為社交敬語。女性使用敬語或禮貌語的目的在于顯示自己的修養從而提高自己的威信。日本女性生活的變化對語言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是,不管行為和觀念上發生多大的變化,日本女性比男性用語“禮貌”、“鄭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只是敬語的意義變了,本質也變了,從身份的心理轉為交際的心理。這說明語言不僅僅與社會文化、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其心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四、 結語

通過以上考察,證明了日本女性語言以及女性發,話的心理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如今日本女性使用敬語的場合,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一是對社會上比自己占優勢地位的,或者說在社會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人,如上司、老師、醫生、社長等用敬語;二是對素不相識的人,不管對方地位高低,和自己沒有任何社會關系的,一般使用敬語(這種情況,一般雙方都用敬語);三是在商場上不得不使用敬語。語言受文化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由于江戶時代的日本女性受到中國儒學思想的影響至深,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地位遣詞用字,決不能犯規。到了現代,日本人大量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崇拜西方國家,女性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活躍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因此,日本女性使用敬語的心理由封建社會的身份型轉為現代社會的交際型,這種現象與外來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注:

① 訓點:讀漢文時注在漢字旁邊和下方的日文字母及標點符號。

② 女房詞:古代宮中女官使用的隱語。

參考文獻:

[1]旅の文化研究所編:《江戶の性文化》,1997年8月1日。

[2]佐々木瑞枝:《女の日本語 男の日本語》, 筑摩書房,1999年6月。

[3]ルース.ボーカ:《文學と社會における女性と言語》,弓書房,1989年4月。

[4]宮地裕:《講座日本語學》(9),明治書院,1991年3月。

[5]橋本五郎監修:《新日本語の現場》,讀売新聞新日本語企畫班,2003年2月。

[6]鈴木孝夫:《ことばと文化》,巖波書店,2000年4月。

[7]山根常男:《ゆれ動く現代家族》,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84年9月。

[8]和歌森太郎:《日本の女性史》,集英社,1969年4月。

陶曷因: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