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吐谷渾時期的吐谷渾與羌人的關系

2009-03-30 06:51梁建強
柴達木開發研究 2009年1期
關鍵詞:白蘭吐蕃部落

梁建強

吐谷渾是魏晉至隋唐時期活躍在今我國青海及甘肅、四川部分地區的民族,曾在4世紀至7世紀30年代建國,國名亦稱吐谷渾。立國約三百五十年。作為一個由遼東遠徙而來的民族,吐谷渾能在有眾多羌人部落聚居的甘青地區建國且又延續近四個世紀,不能不為人所稱奇。因而吐谷渾與甘青地區羌人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吐谷渾歷史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面之一,本文試對雙方之間的關系作出一些淺顯的探討。

一、吐谷渾政權的建立與發展

吐谷渾原為人名,是遼東鮮卑慕容氏單于涉歸之庶長子,涉歸分戶700(《晉書》本傳為“一千七百家”)使別部以牧。4世紀初,涉歸嫡子奕(一作若)洛壤(即幕客魔)繼為單于,與吐谷渾不和,吐谷渾遂率所部西遷上隴,止于袍罕(令甘肅臨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為據點,子孫相承,侵逼氐羌,成為強部。吐谷渾死后,長子吐延繼位。西晉成和四年(329),吐延為昂城(今四川省阿壩境)羌酋姜聰所刺,臨終時囑長子葉延速保白蘭(令青海省巴隆河流域布蘭山,即柴迭禾盆地都蘭縣一帶)。以鞏固其統治。葉延在沙州立總部。仿漢族帝王傳統,以其祖吐谷渾之名為氏,亦定國號為“吐谷渾”。從此,“吐谷渾”由人名轉為姓氏、族名乃至國名。由于地處黃河之南,其首領受大夏、劉采等封為河南王,故叉被稱為河南國。其疆域東起洮水,西至白蘭,南抵昂城、龍涸(今四川省松潘縣),北這青海湖一帶。最盛時轄地西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且末縣;北隔祁連山,與河西走廊毗鄰。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吐谷渾逐漸與羌、氐、漢、匈奴、西域胡、高車等一些民族融合成為新的民族共同體。

二、吐谷渾與羌人的關系

(一)吐谷渾初至甘青,與羌人劍拔弩張

谷渾由遼東遷徙至袍罕后,勢力避漸發展,開始向廣大羌人聚居區推進。史載其“屬永嘉(307—312年)之亂,始度隴而西”,止于抱罕。當時令甘肅西南、青海東南部聚居著為數眾多的氐、羌部落,他們互不統屬,各自游牧,其中以羌人的部落居多。而吐谷渾及其部族同樣也是過著避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此,他們之間為爭奪草場就不可避免的發生沖突。當時,羌人雖人數眾多,但內部紛爭不息,而吐谷渾部落人數雖不占優勢,但在長期的遷徙中已是一支訓練有素、組織嚴密的部族。因此,羌人各部落是很難與之抗衡的,也正因為如此,吐谷渾與其部族才能立足于艷罕。

然而吐谷渾部與羌人的矛盾是一時無法調和的,激烈的沖突再所難免。到吐谷渾死后其長子吐延繼位時,吐谷渾部與羌人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了。吐延“身長八尺,勇力過人,性刻暴”,這位“雄姿魁杰,羌虜憚之,號日項羽”,自稱“所以控制諸羌者,以吾故也”。吐延繼續侵逼諸羌的政策引起了羌人的激烈反抗,最終為昂城羌酋姜聰所刺。傷重而死。這一事件不僅反映出當時吐谷渾部的發展迅速,已經由甘青地區發展到青藏高原的東南部邊緣地帶,而且也反映了當時吐谷渾部與羌人之間的激烈沖突。

此外,吐谷渾率領部族剛進入隴西、青海時,“西北諸雜種謂之阿柴虜”,對于這個稱呼的來源,不少人認為匈奴稱奴隸為“貲”,與“阿柴”、“阿貲”同音,“阿柴虜”一稱即來此?!段郝浴の魅謧鳌酚涊d:“貲虜本匈奴也,匈奴名奴婢為貲。始建武時,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酒泉北黑水、西河東西,畜牧逐水草,鈔盜涼州,部落稍多,有數萬,不與東部鮮卑同也。其種非一,有大胡,有丁零,或頗有羌雜處”。這個記載是說,早在東漢初,一批匈奴的奴婢——貲虜,逃到河西一帶,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鮮卑人,但時間長了,與東部鮮卑在習俗、語言上已有了區別。這些人,在當時亦被看作匈奴的一部分。到兩晉之際,吐谷渾率部進入河湟地區,在這里四處吞并、抄掠,引起許多土著民族的憤恨,遂輕蔑地亦稱吐谷渾族為“阿貲虜”。其中包括以后的吐蕃人也以此名稱吐谷渾。這個稱呼的出現,一是表示他們對吐谷渾的輕蔑,二是反映出他們認為吐谷渾與“貲虜”一樣“鈔掠”兇殘,三是反映吐谷渾與“貲虜”都有鮮卑的成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時吐谷渾與甘青地區的羌人之間的矛盾的激烈程度。

(二)吐谷渾勵精圖治,與羌人逐漸融合

吐延被昂城羌首姜聰刺殺傷重致命時,“劍猶在體,呼子葉延語其大將紇拔泥日:‘吾氣絕,棺斂訖,便速去保白蘭。地既險遠,又土俗懦弱,易控御?!憋@然。吐延在臨死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兼并諸羌部落的措施是引起自己殺身大禍的原因之一,所以才在死前囑咐自己的兒子與大將不能急于報仇,要速保土俗懦弱的白蘭。這是因為居住于白蘭其地在今天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北部,阿壩藏族自治州西部。北控積石山,南依巴顏喀喇山,西北拒黃河天險,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而白蘭羌“又土俗懦弱”,易于控制,是吐谷渾部休養生息的最佳基地。

葉延退保白蘭后,開始轉變對羌人的措施,逐漸緩和羌渾之間的矛盾,并與羌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開始融合,于是大量的羌人在吐谷渾的統治之下逐漸融入吐谷渾中,從此一個新的民族、新的政權——吐谷渾,在葉延時期開始形成。

從葉延開始,歷代吐谷渾王將當地的一些羌族首領或有影響的人吸收到自己的政權中,利用這些羌族大豪對所控制的羌族部落進行穩固統治,也加強了羌渾之間的融合。這個時期,吐谷渾與羌人建立了以吐谷渾為中心的與諸羌豪酋的聯合政權,在吐谷渾第四代王辟奚(亦稱碎奚)(351—371)時,作為朝臣首輔的長史一職就已經可以由羌首擔任了?!顿Y治通鑒》卷一。三簡文帝成安元年條栽:辟奚三弟專恣,國人患之。長史鐘惡地“謂司馬乞宿云日:‘……吾二人位為元輔,豈得坐而視之……吾將討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轉目一顧,立可擒也。宿云請先白王,惡地日:‘王仁而無斷,白之必不從……遂于坐收三弟殺之”。鐘惡地是鐘羌部落的豪酋,漢代以來,鐘羌主要分布于黃南和甘南一帶,是比較強大的一個部落,鐘惡地能在辟奚時住居首輔,說明了羌酋在吐谷渾政權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吐谷渾政權得到了羌人的支持與合作。吐谷渾王樹洛干在位時,《晉書》本傳稱:“沙浪雜種莫不歸附”,則其東部已擴展到洮水南岸的洮漒和其西部的沙瀣。樹洛干之后的繼位者其弟阿才時期(417~426),吐谷渾“兼并氐羌,地方數千里,號為強國”,之后的慕噴時期(426~436)“招集奏涼亡業之人及羌、戎、雜夷,眾至五六百落,南通蜀漢,北交涼州、赫連,部眾轉盛”,勢力再次達到鼎盛時期,由此可見吐谷渾與羌人積極融合是吐谷渾發展的基礎,同時羌氐的向背也直接影響到吐谷渾的盛衰。

吐谷渾除吸收羌族豪酋進入其政權中心外,還用羌人酋長管理本部落事

務?!巴鹿葴喌能婈犆康揭惶?,便占領當地的城郭要塞,憑了這些城郭要塞以統治附近的羌民部落?!送鹿葴喌牟柯淝蹰L之外,還有許多羌族的酋長,例如漒川的羌酋彭利和、赤水的羌酋彌姐康薄以及南羌的首長粱弋等?!蓖鹿葴喞卯數厍既瞬柯涞那蹰L對地方進行管理,使其成為自己政權之下的基層組織,這同樣也加速了吐谷渾與羌人部落之間的融合。

此外,吐谷渾還與羌人進行聯姻。以婚姻的形式加強與羌人之間的融合。吐谷渾作為外遷而來的部落,相對于羌人來說畢竟還是少數,因而吐谷渾部要想生存、興盛,就必須與羌人部落進行通婚,而吐谷渾部處于羌人部落之間,想要阻止部民與羌人的通婚也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同時通婚也能更加密切羌渾之間的關系,吐谷渾與羌人的融合也就更加方便、容易,而且自然?!缎绿茣肪矶俣簧现卸[黨項羌“有拓拔赤辭者,初臣吐谷渾,幕容伏允待之厚,與結婚”,雖然幕容伏允在位時已是吐谷渾的后期,但從他與黨項羌通婚這一點來看,其宗族與羌人部落通婚恐怕還要早的多。通過聯姻的形式,羌人也成為吐谷渾最重要的盟友。吐谷渾在其東部騷擾中原政權的邊郡時,往往約會周邊的各羌族部落首領,一起掠奪邊郡地區,同時諸羌的控制地區還是吐谷渾主避難的地方,如伏允在遭受隋煬帝的打擊之下不得不逃入黨項羌的部落中,并在黨項羌部落中長住了十幾年,最后乘隋朝大亂時,才得以重建吐谷渾王國。由此可見,吐谷渾與諸羌之間的關系是何等密切。

(三)吐谷渾勢衰國亡,與羌人一同吐蕃化

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吐谷渾王夸呂世子世伏立,上表稱藩,歸屬隋朝。世伏后在國內混亂中為國人所殺,國人又立其弟伏允為可汗。隋大業元年(605)隋煬帝即位,借隋朝鼎盛之勢,立意征服吐谷渾與突厥,交通西域,發展絲路貿易,招徠西方奇貨,于大業五年(60g)三月親征吐谷渾。伏允遭隋軍打擊南奔黨項(令青海果洛)。隋于是擁有吐谷渾故地“自西平臨羌城以西,且末以東,祁連以南,雪山以北,東西四千里,南北兩千里”。大業末年,佚允乘隋末農民大起義隋王朝無暇西顧之機。率眾返回故地,但吐谷渾的興盛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唐太宗時,吐谷渾成為唐朝的附屬國。

此時在吐谷渾的西邊一個強大的政權——吐蕃正處于興盛勃發之時,吐谷渾成為吐蕃東向發展的障礙。吐蕃遂開始對吐谷渾周邊的羌人部落進行蠶食,首先征服和兼并了藏北及青南長江黃河上源地區的許多羌人部落,史籍中提到的有蘇毗、當彌、黨項、白蘭等等。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吐蕃開始對吐谷渾大舉進攻。龍朔三年(663),吐谷渾親吐蕃的大臣素和貴叛投吐蕃,吐蕃因此盡知吐谷渾內部虛實。于是吐蕃集兵北進,在黃河岸邊擊潰吐谷渾軍隊,吐谷渾王諾曷缽與其妻唐弘化公主一起率數千帳投奔唐境涼州,吐蕃遂占領吐谷渾全境,后唐朝雖也派兵出擊吐蕃,希圖恢復吐谷渾故地,卻在大非川一敗涂地,至此吐谷渾王國敗亡,其部民除一部分隨諾曷缽遷往唐境甘涼地區,后逐漸融入漢與北方各民族中。唐以后逐漸銷聲匿跡;大部份留在吐谷渾故地。與當地羌人一同在吐蕃的統治下與遷入吐谷渾故地的吐蕃人同化。

三、結語

吐谷渾自4世紀從遼東遠遷至甘青地區后,在此后的三個多世紀的歷史中,不僅在甘青地區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草原王國吐谷渾。而且不斷吸收當地羌人部落的血液,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吐谷渾族,政治上吐谷渾仍是以部落為基礎的部落聯盟性質的政權:經濟上是以游牧為主,后期由于控制絲綢之路的青海道。還出現了商業性質的游牧經濟;文化上兼吸收羌漢文化。雜以鮮卑族的文化,后期還吸收了西域文化。從而形成了不同于純種鮮卑族的吐谷渾人。因而吐谷渾族的形成是建立在吸收、融合羌人的基礎上的,羌人只是為吐谷渾提供民族形成的某些因素,如血液、文化等,它還沒有完全被吐谷渾所融合,在吐谷渾統治時期只是發生了吐谷渾化的趨勢,但最終在吐蕃統治時期與吐谷渾共同吐蕃化了。

猜你喜歡
白蘭吐蕃部落
心上的白蘭樹
心胸
唐德宗時期唐蕃關系探析
那株白蘭
大唐VS吐蕃:談判拼實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開拓萬里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