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邊翠榕的獲取和創作

2009-04-07 02:03俞良城
花木盆景·盆景賞石 2009年9期
關鍵詞:細葉金邊盆景

俞良城

榕樹是福州的市樹,蔭澤后人,造福一方。榕樹盆景是閩中特產,古樸自然,變化多端,饒有南國情趣。福建省有25種原生種,普通以白榕為主,適于制作盆景的白榕,分種檢索稱謂為細葉榕(F.Microcar pa)。實際上,本地盆景愛好者卻認為白榕為大葉榕,而把某些葉子特小的品種,稱為細葉榕。所以,真正稱得上細葉品種極少,而“冒牌”的卻很多。

眾所周知,白榕具備許多制作盆景的優良性能,因葉大節長結構松散為美中不足,人們長期到處尋求真正的細葉樹種,同時聽過各種的傳說,個別書刊也有過不實的報導。

其實,有關細葉榕最早有記載的,是出現于廈門的耐翁先生所著的《盆栽技藝》一書(1981年),在介紹樹種時,先生認為:“印度榕生長比中國榕快,因葉特小,曾一度極流行,被譽為最上品,終因枝條肥笨、僵直,缺乏古樹老而瘦的韻味,未能保持其榮譽”。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各地出現一些泊外品種,泰國榕,日本榕,美國榕等,由于種種原因,都無法單獨成型,所以作為接穗,對白榕或薯榕進行嫁接造成盆景,充當細葉榕流行于市場。

品種的獲取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福州本地有一種細葉榕,葉子很小,價格很貴,于是筆者千方百計尋找,幾番周折終于在1997年底拜訪了盆景愛好者鄭子明老先生,聽他講述鮮為人知的發現經歷:在1967年深秋季節,葉先生和二位朋友在福州銅盤地區的馬鞍山上挖取樹樁,挖的很多,其中有一棵蒼老又不太大的樹樁,沒有葉子,以為是榆樹,嫌其太小,其他朋友不要,就給葉先生,帶回家放在一邊,待到春天時節發芽,才知道是一棵葉子特小的榕樁。消息傳出后,大家請求一小枝扦插培養,就這樣這細葉榕品種從福州傳開了,時隔31年老先生還記憶猶新。

細葉榕培養一段年月后,大家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細葉榕生長太慢,生長量不及白榕的幾分之一,愛好者失去了耐性和信心,從業者得不到經濟效益。這樣,年復一年推廣停了下來,30年后,培養者寥寥無幾,原種培養幾乎絕跡。

筆者對母樹進行認真的探討和搶救,由于該細葉榕葉緣有一圈黃邊,相對于葉面特小,猶如環形金邊,為了區別其他小葉品種,特給起名為“金邊翠榕”。

自然的變異

福州早年的野外榕樁,多是鳥食榕果后傳播的,金邊翠榕始發地處于山腰35cm×20cm×15cm的石縫中,在冬寒,秋躁,夏暑等惡劣氣候環境中,不斷落葉,發芽,生長的反復傷害的刺激,年年面臨死亡的威脅,為了生存,體內的生理機能,不得不做調節,年復一年的調整和適應,使榕樹體內DNA的損傷,來不及修復或易錯位修復,從而帶來一系列變化。引起基因重組,使遺傳基因產生不可逆的變化,以致形成這種葉子特小,性能迥異的特性,以適生存。生理機能不能相適應或遺傳獲得性不穩定的植株均被淘汰,而能活到今天的這種自然變種,這就是無情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產物。

金邊翠榕是福州本地發現的白榕自然變異樹種,其母樹樹干嶙岣如刺,根干融合一體。發現后蒔養三十年,這一本多干樹體,不見明顯增粗,從而估計母樹樹齡至少在百年以上。并未從母樹上獲得種子,看來從自然界覓取可能性極小,因而只能采用扦插繁殖后代。盡管緩慢并多歷挫折,雖數量有限,但還不至于斷代。通過應用無土栽培和先進手段,走出一條新的培育和養護之路。十二年后的今天,育成金邊翠榕的葉片和特性,與原形態完全一樣,說明變異后遺傳基因相當穩定,已育成一批金邊翠榕盆景,品種純正,也沒有返祖現象。

變異后特性

白榕經自然變異后的金邊翠榕基因,一部分秉承白榕的特性基因,一部分丟失,一部分形成新的基因,因而出現如下新的特性:

1.金邊翠榕葉呈卵狀橢圓形,長2cm-4-cm,寬0.8cm-1.6cm.節間0.3cm-0.6cm,葉面為白榕1/4(肥水充足狀態),葉色翠綠,葉緣環形黃邊,葉面光澤葉質渾厚,葉面質感優于榆、雀梅、福建茶等品種。

2.因自然變異因素,所以萌發能力特強,尤其易于低位萌發不定芽,使主干蒼老,同時也較為耐陰,有資料表明,在室內安放時間為榆樹10倍,福建茶5倍。

3.金邊翠榕幾乎保全白榕的優良制作盆景特性,克服白榕葉大節長、結構松散、不適于中小型盆景的弊端,取其長補其短。枝條柔軟,可塑性強,主干風骨嶙峋,無光滑、僵直之嫌,完全具備獨立造型條件,無需嫁接于白榕。

4.由于變異品種根尖代謝活性差和葉面過小,其生長能力比白榕慢的多,體量也由大喬木變為小灌木,氣根也不多,但植物的抗逆性卻得到很大的加強(高溫、低溫、干旱、水澇和病蟲害)。

這里順便一提:小葉福建茶與中葉福建茶比較,在萌發力、葉面小、生長慢、樹體量幾項與金邊翠榕有異曲同工之妙。

盆景的創作

耐翁先生研究盆栽50余年,對于盆景創作,有一條精辟的創作原則:[必須堅持“以培育為主,雕剪結合”,尊重植物生長規律],所謂生長規律,就是尊重一般植物的通性和生態,另一方面,就是尊重植物品種的特殊性,對金邊翠榕而言,就是尊重它上述四點的特性,金邊翠榕是在半封閉空間中生長的植物,完全能滿足于盆栽的生態,充分了解特性后,創作起來就胸有成竹了。

至于“以培育為主,雕剪結合”,筆者理解是用先進的技術,對盆景素材進行定向、定位的快速地培養。培養是第一性,只有強壯的素材,才有枝可剪,金邊翠榕的根尖代謝活性比白榕差,土壤培養生長慢,因此只好走上無土栽培道路,以提高根系的有氧呼吸作用速率,有利于植物對養分的吸收。十多年培養實踐也證實這條路是走的通的。

金邊翠榕用無土栽培方法,其生長速度將超過中葉福建茶,能夠滿足中型盆景體量的要求,適合創作各種形式的盆景,由于根系發達,特別適合于制作高檔附石盆景。無土栽培應用,不僅不影響傳統盆景藝術品位和管理風險,還可派生出一些新的造型模式,有關無土栽培技術方而,已在先前多處闡述,這里從略。

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為我們節約了無法估量的時光和精力,自然變異后的金邊翠榕變種,是天生的盆景樹種,人們應該倍加珍惜,加以應用,創造更多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財富,使盆景創作更上一層樓。

猜你喜歡
細葉金邊盆景
“鑲金邊”的人生
紫蕓英
金邊桑葉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肝保護作用研究
微型盆景欣賞(二)
微型盆景欣賞(一)
微型盆景欣賞(一)
廣西細葉云南松森林資源動態分析
細葉小羽蘚孢子的超低溫保存
詠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