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遺忘60多年的10萬中國遠征軍

2009-04-26 05:29
民風(上半月) 2009年4期
關鍵詞:緬北滇西遠征軍

這是一支被有意無意地遺忘了60多年的中國軍隊。如果不是因為一部熱播劇。相信絕大多數人仍然不會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這么一支驚天地、泣鬼神的軍隊。這就是67年前首支抗擊日軍于國境之外的中國遠征軍。

眼下正在四大衛視熱播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講述了中國遠征軍第一次撤退期間的故事。該劇第一次觸及了在中緬邊境抗戰的中國遠征軍這個較為敏感的話題。第一次遠征軍以慘敗告終,10萬中國軍人中的6萬人永遠倒在了異國。2年后,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發起緬甸反攻。在中緬邊境會師。中國軍隊以再次傷亡6.7萬余人的代價斃日軍4.8萬余人。

危在旦夕國祚命懸一線

這場喋血遠征,得從一條路說起——滇緬公路。無法想象,沒有滇緬公路,中國抗戰的歷史將會如何書寫。這條穿過了中國最堅硬的山區,跨越了中國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運輸干道,對于中華民族的生存是一條不折不扣的生命線。

抗戰爆發后,由于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緬公路。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巖,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緬北990公里的山野,用雙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緬公路。其間因爆破、墜巖、墜江、土石重壓、惡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計其數。1938年底通車,從此,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的輸血管。

緬甸是東南亞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日軍據此還可以威脅中國西南大后方。用當時的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宋子文的說法:“倘若日寇進犯緬甸。斷我賴以生存之滇緬路,我后方軍民則無異困守孤城,坐以待斃……”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迅速占領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1942年1月,8萬日軍大舉進攻緬甸,英國守軍告急。日軍進攻緬甸,既可以一舉切斷美英援華戰略物資以孤立中國,又可以占領美英在緬甸的軍事基地。伺機進攻印度,西進與德軍會師中東。

在強大的日軍面前,東南亞盟軍部隊節節敗退:新加坡淪陷,英、印、荷、澳聯合艦隊在爪哇海戰中戰敗,緬甸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馬格威遭日軍轟炸毀滅……整個亞洲大陸乃至世界都面臨空前厄運。

喋血滇緬遠征軍國境之外痛擊日軍

1941年12月,國民黨政府根據《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應英國政府請求,以第五、六、六十六軍共10萬余人組成遠征軍。由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和同盟國中國戰區參謀長J·W·史迪威指揮,于1942年2月先后人緬作戰。從3月至4月,遠征軍在同古、仁安羌、臘成等地與日軍激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曾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史迪威總部聯絡參謀的王楚英回憶說。3月20日,剛剛入緬的遠征軍一個師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與日軍交火,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以集束手榴彈、汽油瓶與4倍于己的日軍血戰,頂住了日軍12天的猛攻,殲敵近5000人。

之后不久,他們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7000余名被圍英軍。據88歲的遠征軍楊伯方講述,他當時是一名汽車兵,負責運送士兵及物資,所在連隊配屬新38師,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國名黨將領孫立人。楊伯方到新38師不久,就參加了孫立人的成名之戰——仁安羌大捷。

仁安羌位于緬甸中部,是緬甸重要的石油原產地。1942年4月,日軍第三十三師團一個步兵聯隊堵住了英緬大軍的退路。英軍總司令一面命令炸毀油田,一面匆匆組織突圍。但突圍完全是徒勞的,英軍在陣地前面丟棄了大約兩千具尸體,卻始終沒能向前移動一步,只得向中國軍隊發出求救電報。

中國遠征軍司令部命令距仁安羌最近的在曼德勒駐守的新編38師解圍。當時新編38師全師才7000多人,而且分散在不同的防區,一時能調動的只有一個113團一千多兵力。

“孫立人果然勇敢過人,他命令113團連夜急行軍到仁安羌。我們晚上出發,一路狂奔,凌晨五點就到了?!睏畈交貞浾f,突然出現的中國軍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死里逃生的英軍敗兵丟下車輛和武器向北潰退。中國軍隊在他們身后的仁安羌又堅守了三天,并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外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五百余人,最后主動撤出戰場。

盡管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取得了東吁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東枝爭奪戰等的勝利,但由于中英美戰略目標的不一致,遠征軍陷于被動的態勢,至5月被迫后撤。8月初,中國遠征軍分別撤到印度和滇西,其時共剩4萬余人。在熱帶叢林中,10萬遠征軍以6萬人的犧牲書寫了二戰史上極為慘烈的一筆。

艱難撤退3萬英魂長埋“綠色魔窟”

1942年5月上旬,中英軍隊開始撤退。日軍切斷了遠征軍的歸國通道,少數戰士跟隨美國統帥去了印度,大部分戰士在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的帶領下被迫進人野人山,準備從那兒繞道回國。

野人山位于中緬印交界處,綿延千里,縱深200多公里,這片原始森林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綠色魔窟”。1942年6月,3萬多名疲憊不堪的遠征軍戰士走進了野人山。

在活著走出這片“綠色魔窟”的三千多名戰士中,只有一位女戰士。這位唯一走出野人山的遠征軍護士兵劉桂英的回憶,令人驚心動魄。

走進原始森林后,戰士們才發現森林像大海一樣浩瀚無際,成千上萬棵生長了千百年的大樹巍然聳立著,層層疊疊樹葉遮住了天空,陽光都照不進來。而到了晚上,豺狼虎豹全都跑出來了,野獸凄厲的叫聲回蕩在山谷里,聽得人毛骨悚然。更為恐怖的是,雨季的叢林是螞蟥的天下,戰士們走在路上,這些嗜血的魔王就昂著頭在樹葉上等候,人體一接觸到樹葉,它們就趁機爬到人身上來吸血。

進山十多天以后,熱帶原始叢林的雨季到來了,天天都下著傾盆大雨,道路泥濘不堪,戰士們舉步艱難,下山的時候就在泥水里滾。有時山洪“轟隆隆”地沖下來,一下子能沖走很多人。一個月后,部隊開始斷糧了,不少戰士被活活餓死。杜聿明只得把馱物資的100多匹戰馬都殺了。戰馬吃光以后,大家就開始吃皮鞋,吃皮帶,就連手槍套也成了他們的食物。當這些東西全都吃光以后,大家就只能夠靠樹皮和草根來維持生命了。

越往山林深處走,山林就越顯得陰森恐怖,而更加可怕的事情也接連發生。瘴氣開始在軍隊里肆虐橫行,成千上萬名戰士倒下了。路邊和草棚里堆滿了戰士們的尸體,尸體散發出惡臭的味道,聞之使人暈眩。

最終,中國遠征軍以10萬之眾出國,活著離開戰場的只有4萬多人,而最終穿越野人山回國的只有3000多人。

退入印度的部隊改稱中國駐印軍,由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統轄鄭洞國的新一軍和廖耀湘的新六軍。退入滇西的部隊連同后續部隊,于1943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由陳誠任司令長官、黃琪翔為副司令長官,統轄第十一、二十集團軍及第八軍。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為掩護中印公路,沿公路向緬北推進,經10個月的苦戰,于1944年8月攻占緬北重鎮密支那。1944年5月,滇西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沿滇緬路向緬北實施反攻。1945年1月27日,遠征軍與駐印軍會師于緬甸芒友,打通中印公路,至3月遂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此后,中國遠征軍返回國內。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重新打通了中國西南的國際運輸線,有力地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的反攻,為盟軍在緬甸的最后勝利作出了貢獻。

(綜合摘自《文史天地》、《環球時報》、《南方都市報》、《大國之魂》等)

猜你喜歡
緬北滇西遠征軍
歐洲遠征軍聯合部隊峰會
徐思平的兩次演講對知識青年參加遠征軍的影響
學分制下滇西本科院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價值分析
攻堅,在彩云之南
部屬高校滇西扶貧瞄準調研分析
中國遠征軍
海角小詩(2首)
老兵還原中國遠征軍真相
緬北監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