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內需也莫忽視外需

2009-04-26 03:32謝太峰
關鍵詞:外需擴大內需金融危機

謝太峰

●擴大內需應與擴大外需并重

●內外需求共同拉動促進增長

●忽視外需導致經濟減速效應

●要花力氣開拓新的外部市場

金融危機所引起的世界性經濟蕭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外部市場的萎縮和需求的下降導致我國出口困難,大量外向型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大幅度縮減,甚至倒閉破產。正是在這種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及時制定并實施了擴大內需的戰略決策。但是,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另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即一味強調擴大內需,而忽略了在擴大內需的同時也應當盡力擴大外需。筆者認為,應該擴大內需與擴大外需并重,而且越是在傳統外部市場萎縮的情況下,越是要花大力氣開拓新的外部市場和新的外部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經濟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首先,忽視擴大外需的觀點不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趨勢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孤立于世界經濟體系之外,僅僅依靠自身的內部需求來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現代化,而必須借助國際經濟貿易聯系互通有無,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內外需求的共同拉動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自然也不例外,那種過分強調擴大內需而忽略穩定或擴大外需的觀點,顯然忽視了我國所處的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環境。

其次,我國經濟對外需依賴程度的提高決定了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必須不斷擴大外需。經過改革開放30年來的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程度越來越緊密,經濟發展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外貿依存度已經從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要想保持經濟快速發展,毫無疑問應當高度重視對外貿易,不斷擴大出口市場。試想,在外貿依存度如此高的情況下,一旦外需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對我國經濟發展將會起到巨大減速效應,這種減速效應也會大大抵消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

第三,本次金融危機的沖擊恰恰說明了外需與內需之間的聯動關系。在開放型經濟中,外需和內需是相互促進、相互拉動的。例如,外需的擴大和出口的增加,可以帶動國內企業投資、就業和個人收入的提高,從而增加國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而國內投資、消費需求的增加又會帶動進口和國外居民收入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加本國產品和勞務的國際需求。正是在這種內外需求的相互促進中,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在這一過程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連鎖式反應。當前金融危機之所以引起我國經濟增速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外需減少而引起了國內企業投資需求和個人消費需求的下降。這種現象從反面證明了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外需的重要性。

第四,從其他國家的情況看,面對金融危機,各國并沒有忽視擴大出口市場。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危機,很多發達國家(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采取很多刺激經濟措施拉動內需的同時,不僅沒有放松擴大外需的措施,甚至重新祭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希望以此迫使其他貿易對象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其他國家如此,我們當然沒有理由不在擴大內需的同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穩定或擴大外需。

穩定或擴大外需必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作用。就財政政策而言,一是要運用好稅收政策,擴大出口退稅范圍,提高出口退稅率,特別是對于利潤率較低的傳統出口商品,更要加大出口退稅政策的支持力度;二是要運用財政補貼政策,選擇重點出口行業和企業給與適當的成本補貼、利息補貼等。在金融政策方面:一是要在信貸政策上向出口企業傾斜,特別要重點扶植能容納大量就業的外向型中小企業,以期取得復合性的政策效果。二是要實行差別性的利率政策,對重點外向型企業在貸款上給與利率優惠,以減輕其融資成本。三是實行適當的匯率政策,確定合理的匯率水平,并實現匯率在合理水平下的相對穩定。

(作者系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猜你喜歡
外需擴大內需金融危機
擴大內需居2023年經濟工作重要任務之首
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解讀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如何認識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
沈丹陽:外貿增速爭取與GDP增速同步
內需與外需的動態關系——來自中國的經驗
人的積極性與擴大內需
民生建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20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成因比較和發展趨勢
積極落實擴大內需政策部署,不斷開拓軌道交通新領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