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路撒冷秋風涼

2009-05-04 10:15魏建寬
閱讀與鑒賞·學術版中旬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余秋雨圣地耶路撒冷

魏建寬

《交纏的圣地》是特殊的作者在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為特殊的對象寫作的一篇特殊的日記。

余秋雨這樣評價自己:“我這些年是在罵聲中度過每一天的,年年都成為中國文化界被罵得最多的人?!?/p>

這樣無奈的感慨見于余秋雨的自傳《借我一生》?!督栉乙簧烦霭嬗?004年,正是余秋雨被“咬嚼”得最厲害、受傷最重的時候。

不過,無論如何,余秋雨還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個無法忽略的人物。

請看余秋雨的人生軌跡: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196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1972-1975年參加了在復旦大學的一個現代文學編寫組,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國內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獲得“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于同年開始被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并被評為“上海十大高教精英”。

1992年,余秋雨在自己的人生行程中第一次主動“變軌”。這一年他的散文開始在《收獲》雜志上以專欄形式連載。同年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第一次結集出版,這部書的出版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一時洛陽紙責,《文化苦旅》以百萬計的出版量高居暢銷書榜首,同時這本書也成了文化市場上被盜版最多的書。也正是這一年,他辭去了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職務,專心于文化散文的創作,于是在余秋雨的魔筆下,又誕生了《山居筆記》、《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1999年之后,余秋雨第二次人生主動變軌。這一年他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考察,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的人文學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制區域實際狀況的學者。

2000年至2005年。余秋雨又先后出版了《霜冷長河》、《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笛聲何處》、《借我一生》、《出走十五年》等書。

余秋雨相繼被聯合國選為研討《2004年人類發展報告》和參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會”的唯一中國文化學者。2004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編輯部等單位選為“中國十大藝術精英”和“中國文化傳播坐標人物”。

因為余秋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文化散文”;因為余秋雨,CCTV每屆青年歌手大獎賽的直播現場,考核歌手文化綜合素質的現場問答與點評成了一道極具吸引力的看點,收視率攀高;也因為余秋雨,“文革余孽”與“拒不懺悔”曾一度成了文化報刊出現頻率極大的詞匯。

同時,余秋雨也是一位有著極大爭議的特殊人物。他的人格及文化學者、文化大師的聲譽均遭到許多人的質疑。余秋雨也曾辯護,也曾訴諸法庭。但我們不想討論這些,還是將一樁公案交由時間去評判吧!套用一句名言“讓凱撒的屬于凱撒,上帝的屬于上帝”,我要說,讓屬于“余杰們”的屬于余杰們,讓余秋雨的屬于余秋雨。

屬于余秋雨的又是什么呢?他是一位文化散文名家。

《千年一嘆》就是一位文化散文名家對世界文化遺址的思考與記錄的結集,《交纏的圣地》是《千年一嘆》這部文化名著中的名篇。

《交纏的圣地》寫于1999年10月29日。在這一年中,他將自己比作“昆侖的云”、“黃河的浪”,比作中華文明的代言人,隨著“鳳凰衛視”的車隊,考察了埃及法老的陵墓,撫摸了巴比倫的古城墻,靜看希臘海濱之夜的潮起潮落,感受到了耶路撒冷秋風的陣陣涼意。他為那些文明的廢墟而落淚,他為那些昔日的文明輝煌不再而感傷。

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曾是人類歷史上輝煌一時的文明,現在這些文明都先后衰敗了,這是為什么?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華文明為何綿延至今,仍能煥發出青春并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1999年——新舊世紀之交的這一特定歷史時刻,世界文明的走向將會如何?中華文明將以怎樣的姿態面對世界并影響世界?這些問題正是余秋雨先生要為我們回答的問題。

這些都是嚴肅的話題,因此余秋雨在踏訪每一座城市、叩開每一座城門時,他的心都是虔誠的。

耶路撒冷是一座特殊的城市,猶太教徒、基督徒、穆斯林都將它視為圣地。因此,余秋雨在進入耶路撒冷前。告誡自己“進城時至少也要把胸襟收拾干凈”。

為何一座千年古城,會成為一座“恐怖之城”?余秋雨先生在《交纏的圣地》中給了我們答案。

這里有哭墻——猶太教的最高圣地:這里有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升天的圣跡——“一塊灰白色的巨石”;這里有基督教的耶穌“被鞭打、被戴上荊冠的地方”,有耶穌的圣墓。

哭墻,成了猶太人恥辱的象征!在這里。今日的“猶太士兵抵達這堵墻時仍然是號啕一片”;在這里,“猶太人以頭抵著墻石,左手握經書,右手捫胸口,誦經祈禱”。將寫好的小紙條塞進墻洞,當作“寄給上帝的密信”:在這里,猶太人給剛滿十三歲的男孩子做“成人禮”。讓子孫開始背負起歷史與血緣及宗教的記憶重擔。

這里有金頂巖石清真寺與銀頂清真寺,耶路撒冷成了“除麥加與麥地那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圣地”,成了穆斯林“每天禮拜的方向”。

這里的“圣墓教堂”前,兩位年老的女性基督徒“跪在那里飲泣”。耶穌的“苦路”,在余秋雨先生的眼中是“那么真切又那么具體,幾乎成了《圣經》的易讀文本”。

三大文明就這樣奇妙地交纏在一起,這里有著沉重而深厚的歷史背景。余秋雨先生不由得感慨——

“三個宗教都以各自感人至深的方式,把一層層悲情疊加給這座城市。任何像樣的宗教在創始之時總有一種清澈的悲劇意識,而在發展過程中又固民族問題緊緊相連而歷盡艱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p>

我們不僅要問,這一層層悲情是怎樣疊加在這座城市上的?這三大宗教因了怎樣的“民族問題緊緊相連”?這三大文明又為什么“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

耶路撒冷這個城市之名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是這個城市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難。五千多年前,耶路撒冷即有迦南人居住。四千年前這里即建有城堡。三千二百多年前猶太人征服迦南。耶路撒冷成了猶太人的都城。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占領耶路撒冷,將全城夷為平地,猶太先王所羅門的圣殿也被搗毀。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入侵之后,猶太人更是不得不飄泊世界各地,他們沒有了國家,沒有了都城。直到上個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仍成為法西斯殘殺的對象,幾百萬猶太人慘死在法西斯的屠刀之下。歷經兩千多年的劫難,二戰后的1948年5月,猶太人才終于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以色列。

1917~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國委托管治三十年。1947年以耶路撒冷城為中心的方圓158平方千米的土地又交由聯合國管理。幾

次中東戰爭。是猶太人口占百分之八十的以色列與整個阿拉伯國家作戰的戰爭,但每次都是以色列取得勝利。1980年7月,以色列議會通過議案將耶路撒冷定為“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更是引起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憤怒。1980年8月,聯合國通過決議譴責以色列此舉違背國際法,但無濟于事。1988年11月,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也宣布耶路撒冷為自己的首都。盡管耶路撒冷實際上被以色列占領,但由此可以看出猶太人世界與阿拉伯世界矛盾的不可調和。

因為有了這多重仇恨的糾纏,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法特1974年站在聯合國的講臺上會這樣向世界宣告:“我左手握著自由戰士的槍,右手拿著橄欖枝,請千萬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中滑落!”

因為有了這多重仇恨的糾纏,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以色列總理拉賓1993年9月與阿拉法特簽訂以巴和平協定之后,同年的11月4日就會被以色列人視為叛徒而慘遭暗殺。

因為有了這多重仇恨的糾纏,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布什總統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打擊阿富汗塔利班的戰爭是一場新的十字軍東征之后,立即就會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引起軒然大波。

宗教信仰因為有了歷史的浸染與滲透,有了民族的集體痛苦記憶的傳遞與烙刻,必然會使各自的信徒對自己的信仰更加堅定。我們不僅要問,難道宗教信仰間的沖突永遠不能化解嗎?

我們從余秋雨《交纏的圣地》篇尾的文字中,也讀到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從哭墻攀登到清真寺的坡路上,我看到一群阿拉伯女學生,聚集在高處的一個豁口上,俯看著哭墻前的猶太人。她們的眼神中沒有任何仇恨和鄙視,只是一派清純,在想著什么。她們發覺背后有人,驚恐地回頭,怕受到長輩的指責,或受到猶太人的阻止,但看到的是一群中國人,她們放心地笑了?!?/p>

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女學生,對猶太人的眼神“沒有任何仇恨和鄙視,只是一派清純”,這是余秋雨先生借她們來表達對未來的期待與希冀。年輕一代的人少了一些祖輩們無法化解的仇怨,因此。只能把逐漸解開幾千年的宗教沖突形成的死結的使命,交給年輕一代。

同時。我們也讀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擔憂,那些清純的穆斯林少女是那樣畏懼長輩的指責,那樣怕受到猶太人的阻止。從這樣的文字中,我們又似乎讀到了余秋雨對這個死結永難化解的擔憂。

不過,《交纏的圣地》的尾聲還是歡悅的,因為阿拉伯少女看到來人是一群中國人之后,“她們放心地笑了”!

這是伊斯蘭信仰對中華文明使者的放心,這是一份沒有任何敵意的放心,這是一份對中華文明的敬意與信任。

于是讓人想起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我們會安排幾千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悅樂乎”,我們會將碩大的“和”字展現在來自世界各國的賓朋面前。余秋雨先生曾于隨后寫作的散文集《行者無疆》的序言中提出,“殊不知中華文明雖然弊病多多。卻因為本性上不是航海文明和游牧文明”,因而不具有對外擴張的欲望。

寫到這兒,我不禁這樣聯想,余秋雨先生寫至《交纏的圣地》的結尾時,或許情不自禁地推開了旅館的窗戶,耶路撒冷的秋風迎面撲來,但他并沒有覺得全是涼意!

猜你喜歡
余秋雨圣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余秋雨投其所好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余秋雨投其所好
2018年正藝術展覽作品
跟蹤導練(一)(5)
余秋雨究竟捐了多少錢
七月拜訪火焰山
《文化突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