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詞義:你會猜解嗎

2009-05-04 10:15石修銀
閱讀與鑒賞·學術版中旬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實詞畫線語段

石修銀

[導語]

文言文實詞的考查是高考必考點。筆者在這里給同學們講解一下猜解詞義之法,同學們仔細體會,深刻掌握之后,便可迅疾突破實詞把握的難點,對高考將大有幫助。

方法一:結構猜解

利用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推斷詞義。文句結構整齊,而處于同一位置上的詞應該是用法和詞性一致,詞義是相近或者相反的。

示例1:翻譯下面的句子。(2008年高考天津卷)

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

相關語段: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

[方法]“惡人者”是何意?這是難點。從語段可知,它與“愛人者”對應,“利人者”與“害人者”對應。而愛人者是“喜愛他人者”,于是,惡人者應是“憎惡他人者”,而不是“危害他人者”。于是,這句話應翻譯為:

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憎惡他。

示例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論語·禮仁》)

[方法]“約”是何意?而“不可以久處約”與“不可以長處樂”對應,可知,“樂”與“約”相反對應,“樂”是“安樂、快樂”,那“約”就應是“窮困、困窘”之意。于是,這句話的翻譯就是:

不仁的人,不能長期處于窮困中,也不能長久處于安樂中,仁者為心安而行仁。智者為利益而行仁。

示例3:翻譯下列句子。(2008年高考福建卷)

孟子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p>

(《孟子·公孫衍張儀章》)

[方法]這個句子的難點是“由”的釋義,不好把握?!暗弥尽迸c“不得志”對應,可知“與民由之”與“獨行其道”對應,“由”與“行”對應,“行”是“追求”之意,于是“由”的釋義就可猜解為:實現。

譯文:孟子說,如果任用我,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實現它:如果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就獨自追求它(或意譯為:走自己的路)。

方法二:語境推斷

同一實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釋義,所以,需要結合上下文的語意來推斷猜解實詞含義。

示例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008年高考廣東卷)

A周(周訪)窮振乏,家無余財振作

B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收留

C訪復以舟師造湘城前往

D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愉快

[方法]A項中“振”應為“賑濟”,因為對“窮乏”當然只能是“賑濟”而不能是“振作”。B項中“收”應為“抓獲、扣留、收監”:既然官吏錯誤地“收訪”,若是“收留”。周訪也不用奮力反抗了。D選項屬于理解不到位,應該是“高興地降服”。

示例5:2008年高考重慶卷:據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從

相關語段:公曰:“然!為上而忘下,厚籍斂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斂死胔,發粟于民,據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方法]據前后語境,能大致推斷出這段話寫晏子向景公建議后景公的做法,“不服政”可推斷為:不服役納稅。

示例6:翻譯畫線句子。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u>

(《論語·顏淵》)

[方法]“居之”、“行之”是“住”、“行”嗎?我們看前文:子張問如何處理政務。由此可知,“居之”為“居于官位”,“行之”為“執行君令”。于是,這句話的翻譯則是:

居于官位要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方法三:通假猜解

有些實詞,難以從其釋義中找到相應合理通順的解釋,也就應從通假字中尋找突破。文言通假大致

有三種情況:

1完全同音。

示例7:翻譯畫線句。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論語·為政》)

[方法]“道”與“齊”對應,齊為動詞“整齊、約束”之意,可見“道”絕對不是名詞“道路”,應是通假“導”:引導。這句話的意思便是:

用法制政令去引導百姓。用刑法來約束他們。

示例8:翻譯畫線句。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后,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

(蘇軾《教戰守策》)

[方法]把“頓”理解為“勞頓”、“突然”,翻譯不順,我們就要從與“頓”讀音相同的字中尋找解釋?!邦D”與“鈍”讀音相同,“鈍”的含義是“不鋒利”,那么“甲兵頓弊”就是“甲弊兵鈍”,意思是:

鎧甲破弊,兵器不鋒利。

2聲母相同。

示例9:翻譯畫線句。

昊起對日:“河山之險。不足保也;伯王之業,不從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戰國策·魏策》)

[方法]“伯王”何意?“伯”與“霸”聲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于是,這句話的翻譯就是:

稱霸稱王的功業。不是因此而成就的。

3韻母相同。

示例10:翻譯畫線句。(2004年高考湖北卷)

昌宗從旁迫趣說,(張說),使速言。說曰:“陛下視之,在陛下前猶逼臣如是,況在外乎!臣今對廣朝。不敢不以實對?!?/p>

[方法]“趣”在古文中是趣味、興趣之意,在此講不通。在文后,有“在陛下前猶逼臣如是”之句,可知“趣”與“促”韻母相同,是“促”的通假字。于是此句的翻譯便是:

昌宗從旁催促張說,讓他快點說話。

方法四:語法猜解

將句子進行語法結構分析,找出主干和枝葉成分,就可迅速判斷實詞用法(即詞性)與釋義。

示例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008年高考全國卷I)

A部使者檄剛(廖剛)撫定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杜:制止。

[方法]A句錯誤。這個句子的主語應該是“部使者”,廖剛做什么呢?去“撫定”。所以,中間的“檄”就不是名詞“文告”,而應該是個動詞“下令”。全句意思就是:“部使者下令廖剛安撫平定?!?/p>

示例12:天下寶周。宗:祭祀。(2006年高考福建卷)

相關語段: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

[方法]“祭祀”是一個不能帶賓語的動詞。而原句中有賓語,所以肯定不對。宗,就應為“歸順”之

意。整句翻譯便是:天下都歸順了周朝。

示例13:一篋之寶,可資數世資:積蓄(2004)年高考全國卷Ⅳ)

相關語段: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筐之寶,可資數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以隱之(吳隱之。人名)為廣州利史

[方法]“積蓄”明顯與后文“數世”不搭配。文中說,朝廷欲革嶺南刺史黷貨之弊,因為“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前后刺史皆多黷貨”。據此推斷這里的“資”應是“資助”、“供給”之意。

方法五:成語猜解

在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考生可借助熟知的成語中的實詞詞義來推斷猜解文言詞義。

示例14:翻譯下面的句子。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論語·述而》)

[方法]“反之”何意?我們從成語“撥亂反正”,可知:“反之”為“返回”之意。

孔子與人唱歌,如果唱得好,就一定要讓人家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示例15:

(1)視貧細如子弟視:愛撫(2006年高考全國卷I)

(2)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壁:營壘(2008年高考江蘇卷)

(3)如卿所言,乃堪為丞堪:能夠(2008年高考寧夏海南卷)

[方法]我們可從“一視同仁”、“作壁上觀”、“不堪回首”中加點的詞的詞義推斷猜解而出,第(1)題中“視”應解釋為“看待”,第(2)(3)題的解釋是對的。

[自測題]

1翻譯下面畫線句子。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栗。子曰:“與之釜?!闭堃?。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譯文:

(1)駕肥壯馬拉的車,穿著又輕又暖的裘皮衣服。

(2)君子救濟經濟窘迫的人,不給富足的人再增加財富。

2(宗炳)好山水,愛遠游,西陟荊、巫,南登衡、岳,因而結宇衡山,欲懷尚平(向子平,人名)之志。有疾,還江陵,嘆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難遍睹:唯當澄懷觀道,臥以游之?!狈菜温?,皆圖之于室,謂人曰:“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惫庞小督鹗?,為諸桓所重,桓氏亡,其聲遂絕,惟炳傳焉。太祖遣樂師楊觀就炳受之

猜你喜歡
實詞畫線語段
淺談中年級“語段學習”實踐策略
《富貴不能淫》閱讀題
Group the words
語段教學,語文教學之“綱”
掌握文言文閱讀中的“實”與“虛”
配花朵
高考專題復習之文言實詞詞義猜想與推斷
高考文言實詞釋義的誤區與對策
如何壓縮新聞語段
如何對“畫線部分”提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