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中山曾四次赴臺

2009-06-02 08:22
環球時報 2009-06-02
關鍵詞:基隆國父孫中山

本報記者 吳亞明

孫中山生前與臺灣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到過臺灣四次,曾表示“中國如不能收復臺灣,即無法立于大地之上”。臺灣民眾長久銘記他的精神風范,還奉他為“中華民國國父”,所以在公家機關的許多正式場合,都懸掛孫中山的遺像,以志紀念。在全臺各地還有許多紀念孫中山的場所,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園、道路。

作為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非常關注臺灣同胞的命運,也關心他們的革命事業。在他的指導和影響之下,興中會和同盟會先后在臺灣建立了分會。

孫中山第一次臺灣行歷時44天,他在臺北指揮了“惠州起義”,還與興中會臺灣分會的同志時常接觸,播撒革命的火種。1900年9月28日,孫中山自日本坐船到了基隆,之后在臺北新起町(今長沙街)設置了起義指揮部。10月8日,孫中山在臺北指揮了“惠州起義”。起義失敗后,日本殖民當局將孫中山等人驅逐出臺灣。11月10日,孫中山離臺返日。

1913年3月,革命黨人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以后,孫中山發動了“二次革命”,興兵討袁。但由于敵眾我寡,不久失敗?!岸胃锩笔≈?,孫中山等人遭到通緝。1913年8月5日,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孫中山與胡漢民等人乘“撫順丸”號船從福建馬尾抵達基隆。在臺北期間,孫中山下榻在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館,并在這里接見了在臺的老同盟會員。還留下了“博愛”兩字條幅給“梅屋敷”旅館主人。

孫中山第三次到臺灣,是在1918年6月上旬。他由汕頭取道臺北赴日本。此行的目的,是“想和臺灣同胞見面,發表他的意見,宣傳他的主義,喚起民族意識,鼓舞愛國精神”。由于日本殖民當局害怕孫中山引發革命風潮,于是極力阻撓。當孫中山乘船到臺灣時,他們派人貼身監視,不準他在臺久留。孫中山在臺北僅住了一夜,次日即離開臺灣。

孫中山先生最后一次臺灣之行,是在1924年11月25日,他抱病北上途經臺灣,寄港基隆,并沒有上岸。

長期以來,不少臺灣民眾對孫中山都保有深厚的情感。公家機關、學校等正式場所都會掛中山先生遺像與“國旗”,并定期舉行“國父紀念月”活動,孫中山的思想、事跡他們從小就接觸學習,《國父紀念歌》幾乎人人會唱。與此同時,臺灣各地還有許多公園、道路、建筑以孫中山的名字命名。比如日本殖民時期臺北的公會堂,就改稱“中山堂”。孫中山二次到臺灣住過的“梅屋敷”,后辟為“國父史跡紀念館”,作為永久紀念。如今,紀念館里仍然擺放著孫中山當年用過的茶幾、屏風等物品,他當年留下的墨寶“博愛”,也依舊掛在墻上。這些大大小小的紀念場所,最著名的當推位于臺北市繁華地段的“國父紀念館”和陽明山的“中山樓”,兩者都是為紀念孫中山誕辰百年而修建的。但在最近10多年里,隨著臺灣政治民主化、政黨輪替,以及“臺獨”勢力囂張,孫中山的形象和地位也受到影響,不少臺灣年輕人也出現認知混亂?!?/p>

猜你喜歡
基隆國父孫中山
孫中山的綽號
王緒陽孫中山人物畫作品選
孫中山彰顯氣度
綠營又提廢“國父遺像”
蔣介石首稱孫中山為“國父”
尊孫中山先生為“國父”的經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