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人士大夫在品茗中人生境界的提升

2009-06-03 03:14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3期
關鍵詞:品茗

李 婧

摘 要:茶的清幽純凈的自然屬性與文人士大夫淳然淡泊的人格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能凈化其心靈,鍛鑄其人格,撫慰心靈創傷,獲得心靈上的超脫,體悟到蘊藏在茶深處的生命意義,體悟到宇宙的真諦,最終達到一種澄清雅潔、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關鍵詞:文人士大夫 品茗 人生境界

文人士大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個精英群體,他們擔當著歷史和現實賦予的使命。社會的責任促使他們入世進取,成就功業。他們奉行“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傳統,面臨窮途困境也要積極進取。即使不見用,也要守住內心這一方凈土,獨善其身。這樣,堅守神圣使命的壓力和生之多艱的困擾常令他們在追求現實人生的同時又渴望擁有藝術化的人生。希望擺脫世俗塵囂,靜心思索,體味“非寧靜無以致遠”的人生智慧;追求質樸自然、忠貞高潔,踐行“非淡泊無以明志”的處世原則;追求適度和諧,心胸坦蕩,做到和順而不茍同;企慕忘俗思歸,閑適恬淡的生活,實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樂觀自適的人生信念。

而茶秉性潔凈輕靈,“鐘山川之靈稟”,吸天地之精氣,汲取日月之精華。韋應物在《喜園中生茶》中云:“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痹娭蟹Q贊了茶即使在世俗世界中,卻仍能保持純潔不污的秉性,詩人與有茶相伴,也仿佛如茶一般超塵脫俗。一盞淺注、清流,清氣馥郁,茶的這種超然清幽的品質正好與文人天生的清高儒雅的氣質相契合,皇甫曾的《送陸鴻漸山人采茶》:“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采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幽期山寺遠,野飲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盵1]本詩寫采茶,卻以“深處”、“煙霞”、“野飯”、“寂寂”等勾畫出了一個清凈幽野的畫面,又以“山寺遠”、“石泉清”等展現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將茶的生長環境寫得幽遠出塵,其實是在借茶寓人,表現的是對采茶人陸羽淳然淡泊、寧靜幽遠的品性的肯定,也是自己對人生的真切感悟和心中理想境界的寫照。茶清幽純凈的自然屬性與茶人淳然淡泊的人格追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品茗可修身養性,凈化人的心靈,鍛鑄人格;品茗可以撫慰心靈創傷,獲得心靈上的超脫,從而達到樂天的人生境界;品茶不可清心醒神,激發文思,更能增浩然之氣。

陸游曾請教他的老師曾幾:“如何方得養成浩然正氣?”曾機回答說:“但煮東坡所種茶”(曾幾《茶山集》),他告訴陸游要學習蘇東坡以茶修生養性。他把自己的一首《李相公餉建溪新茗奉寄》抄給陸游,并告訴他每當自己感到“筆端塵俗在”時,就借助于烹茗品茶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只有做到襟胸一塵不染、筆端沒有俗塵,才能養成浩然正氣。

陸游同樣在仕途受挫后返歸農村大自然,與樸實的農夫真情交往、以詩會客、茶酒為伴,陸游因仕途失意的煩悶,都“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陸游在仕途失意之后,能以這么開朗樂觀、隨緣自適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主要得益于茶。他在山陰閑居期間寫了不少著名的茶詩,如“山店煎茶留小語,寺橋看雨待幽棋”;“茶熟松風生石鼎,香殘云縷繞蒲團”;“北窗銅碾破云腴,捫腹悠然一事無”。詩中的“云腴”是茶的代名詞?!坝迫弧奔礋o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樣子。詩的大意就是,在北窗下烹煎上好的名茶,品罷拍拍肚皮,什么煩惱都沒有了,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多么曠達灑脫!

另一方面,陸游也時常借拜佛參禪和品茶來化解胸中的塊壘。佛使人悟,茶使人醒。茶成了陸游養生延年的秘方。他在《飯昭覺寺抵暮乃歸》一詩中寫道:“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濕茶煙?!痹凇兑耙狻分袑懙溃骸啊恫杞洝访肯蛏白x,菰米仍于野艇炊?!痹凇讹埩T碾茶戲書》中寫道:“江風吹雨暗衡門,手碾新茶破睡昏?!盵2]小餅戲龍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有了茶,陸游的鄉間閑居生活并不總是苦悶,他在《夜汲井水煮茶》一詩中,極生動地描述了他從茶中悟道的情景。詩云:“病起罷觀書,袖手清夜永。四鄰悄無語,燈火正凄冷。山童已睡熟,汲水自煎茗。鏘然轆轤聲,百尺鳴古井。肺腑涼清寒,毛骨亦蘇醒。歸來月滿廊,惜踏疏梅影?!盵3]“病起罷觀書”中的病非是身體之病,而是心病。陸游癡心忠君,熱心報國,一心為民,卻落得被罷官的下場,所以他“罷觀書”了,對著清寂的寒夜在反復苦苦思索。這時,茶幫助了他。他親自去汲水煎茗。轆轤是農村中用來靠手搖從深井中汲水的工具。在萬籟俱寂的寒夜里,鏘然的轆轤聲在百丈古井中回蕩,也好像是在陸游的心中回蕩,這聲音振聾發聵,陸游的心似有警醒?;貋砗?,更有茶水的滌蕩澡雪,陸游感到他從內到外一片空靈,不僅是原先癡迷的心蘇醒了,而且連毛骨都蘇醒了。他脫胎換骨般地成為了一個新人??词澜?,皎潔的月光無處不在,一片銀白,一片純凈。他以茶人之心來愛這個世界,甚至連映在地上的梅花的影子都不忍心去踐踏。陸游飄然欲仙了。他以茶自娛,對此,陸游也有不少傳世名詩名句。如:“清泉浴罷西窗靜,更覺茶甌氣味長”(《晝睡》),“瓜冷霜刀開碧玉,茶香銅碾破蒼龍”(《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翛然自適》)[4],“筆床茶灶釣魚竿,瀲瀲平湖淡淡山”(《泛湖》),“明窗睡起渾無事,篝火風爐自試茶”(《山家》),“茶映盞毫新乳上,琴橫薦石細泉鳴”(《雨晴》),“小鼎煎茶熟,幽人作夢回”(《南窗》)。有時陸游也親自上山去采茶。他在《北巖采新茶<忘懷錄>中法煎飲》一詩中對這種充滿牧歌情調的田園生活作了極生動的描述,詩云:“槐火初鉆燧,松風自候湯。攜籃苔徑遠,落爪雪芽長。細啜襟靈爽,微吟齒頰香。歸時更清絕,竹影踏斜陽?!盵5]

對于個人,他最大的愿望是“作茶神”。到了晚年,陸游愛茶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晚年生活中,茶成了他最親近的伙伴。他在《閑游》一詩中寫道:“一見溪山病眼開,青鞋處處踏蒼苔。平生長物掃除盡,猶帶筆床茶灶來?!盵6]因為他深知,茶使他“養得山林氣粗全,此懷無處不超然”[7](《書意》),使他在宦海沉浮中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超然灑脫地對待生活。也是茶,使他延年益壽,活到了80多歲的高齡。

“養浩然之氣”說的是身心俱養,天人合一的高級修養方式,而能“清心骨”的品茶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實現這種修養方式的手段?!叭谔斓刂g”、“上下與天地同流”,人天合一,小我與大我相融,精神與肉體同一,思想感情與精神氣魄相互生發,自然精氣與道德意志互為表里,將一種宏大的精神境界展現在天地人生之間,成為人格的楷模和人生理想的境界。

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體悟茶道的深刻內涵,必須做到“虛靜”,老子的“致虛靜,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既是一種特殊的修道方法,也是一種審美的特殊方式。即通過對自我身心的特殊調節,根除一切心內心外的干擾,從而體會到萬物勃發的生機,由此達到對于道的觀照。這是一種靜默的、內省的、返觀內照式的審美方式。本源于修煉,只因其虛靜而超功利且有形象觀照而獲得了審美的屬性。品茶,只有保持內心“虛靜”,以自然、平淡的心情去領悟大自然、人生和藝術的美,懷有“忘適”的審美心態,“林泉之心”,“以玄對山水”、“澄懷味象”的超越心態,才能體悟茶道,妙悟自然,達到對茶,對人生,對宇宙的體悟?!按笠粝B暋?、“大象無形”,飲茶主體經過內心的聯想、想象和情感、思維等的協同發生作用,使人沉浸在審美境界中,出現“欲辯忘言”、“得意忘形”、“心領神會”、“無聲勝有聲”的審美體驗。在審美欣賞無功利目的和無為的同時,通過有為,有目的的自我修養和自我調節建立“澄懷味象”的審美胸懷,拭凈心靈塵垢,實現對自我的復歸,保持嬰兒之心,心靈恬淡,“虛懷若谷”,靜如碧水、潔如霜雪、清潔瑩澈,才能怡然自適。 在對茶的欣賞過程中,人們在這中虛靜的審美狀態下,精神境界才能夠得到提升,只有素樸虛心,靜養人生,提升悟性,才能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賜予,達到“無我”的境界。而也只有保持虛靜之心才能最終從“茶之味”體悟到“人生之味”,繼而體味“宇宙之味”,平居淡泊,以默為守,洗滌心胸,藻雪靈府,通過明凈澄澈的心靈去輝映萬物,神和宇宙萬物,以吞飲陰陽會和的沖和之氣。通過澄心,清除世俗雜念,以虛廓心胸,滌蕩情懷,讓心靈超然物外,達到一種和諧平靜、沖淡清遠的審美心境,造成無利無欲、無物無我的靜態的超越心態,以能夠“遍覽物性”,在一種靜寂空明的審美心境中體悟到蘊藏在茶深處的生命意義,體悟到宇宙的真諦,從而達到一種澄清雅潔的人生境域,達到個體的精神自適和心理自由,使人詩意地棲居在地球上。

注釋:

[1]彭定求等著:《全唐詩》第8冊,卷二四九,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鉛印本。

[2]陸游:《劍南詩稿》卷6,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陸游:《劍南詩稿》卷14,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5]陸游:《劍南詩稿》卷20,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陸游:《劍南詩稿》卷39,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陸游:《劍南詩稿》卷76,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李婧 濟南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250013)

猜你喜歡
品茗
品茗
期盼一場雪
品茗
準時參加茶湯作品欣賞會
泡茶品茗
2012—12版品茗計算軟件問題探討
2012—12版品茗計算軟件問題探討
論宋人品茗之美學意趣
論品茗對蘇軾詩詞創作的影響
2012—12版品茗計算軟件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