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在中學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009-06-08 03:19張宏峰
活力 2009年18期
關鍵詞:體悟賞析意象

張宏峰

美育歷來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要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詩歌教學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詩歌作為審美客體有豐富的審美對象,如何引導學生對審美個體、審美因素進行感受、領悟就是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下面就此問題談一點看法和建議。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感受美

詩歌是高度濃縮的語言藝術,它借助詩化語言表達情感、表現美,教師應把握詩歌這種文學樣式的基本特點,把握所教詩歌的突出的藝術特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興趣。教師可以設計導語,創設情境:結合詩歌內容介紹創作背景;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與詩歌內容有關的作者生平;分析詩歌題目,營造審美氛圍;把作者其他的學生熟悉的作品拿來比較,或者將同一題材的其他詩人的作品進行比較,進而引出對詩歌內容的賞析。教師可以配樂范讀,在朗讀聲與音樂聲中感受詩歌文質兼美的特點。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必須使學生參與并投入審美活動,調動激發學生自身的直覺、情感、想象等因素達到使學生感知美、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如講岳飛的《滿江紅》時,先不講詞的內容,而是先從岳飛墓前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以及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跡講起。學生本來就對這段歷史很熟悉,教師用富有文采的語句慷慨陳詞,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在善惡奸邪前群情激奮,隨后老師配樂高聲朗誦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學生在對岳飛的懷念、崇敬以及滿懷著的豪情,進入了新課。講解渲染了一種氛圍,范讀為后面的賞析做了審美鋪墊,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期待。

二、品讀體悟 聯想想象 欣賞美

培養審美能力的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接受的過程,教師不能強行灌輸,更不可能“越俎代庖”。但是學生不是天生就會審美的,對一首詩歌的賞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學會審美必須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積淀,甚至還要有一定的人生體驗。這就要學生學會尋找審美角度和詩歌中的審美因素,品讀體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和理解力。

1.意象 意境。對詩歌的品讀,主要從把握意象開始。好的詩歌總是把物象、景象、事象和自己的主觀志趣相融合,這時的物象就熔鑄了作者的主觀情思,憑借這種形象可感的意象來傳達具體的情思,學生在作者的描摹和刻畫中聯想想象,在詩句中讀出意象美、圖畫美、意境美。如《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教師點出六個生活中熟知的物象“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讓學生思考討論這六個物象的特征,他們有怎樣的美。讓學生聯想、想象,在腦海中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并用優美的語言描繪。那么學生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幅充滿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曉圖:雞鳴聲聲,時遠時近;月殘天邊,若即若離;茅草旅店,半明半暗。水上板橋,朦朧可見;春霜月色,一眼銀白;行者足跡,歷歷目前。這一過程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常識聯想想象那時那景,心中自然有一種美的愉悅,感受到詩歌中所蘊涵的圖畫美。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意象的特點,感知意象美,將意象組合成畫面,繼而鑒賞意境美。

2.情感 哲思。情感美的體驗是審美的主要任務,學生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逐漸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把灾尽笔窃姼璧幕咎卣髦?。每一首詩都會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態度,學生解讀文字,賞析意象,體悟意境,進而把握感情基調,感受情感的起伏跌宕、或隱或現,詩中蘊涵的情感與讀者產生共鳴,沖擊讀者的心靈,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如講授蘇軾的《定風波》時,可以結合創作背景,通過鑒賞詞中詞人形象,體悟詞中作者對于挫折的態度、放任情懷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詞人在雨中感慨身世和生平遭遇,以不幸的人生經歷和深沉的悲哀做鋪墊,將他的人生,他的不幸,他的豪放,他的灑脫,展現給我們,讓學生看到艱難困苦中作者的堅持與不屈,那種凄風苦雨中的高潔和操守,讓學生感到崇高的精神,進而洗滌學生靈魂,給他們以勇氣、力量和精神。

亞里士多德說,詩是一切文體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海德格爾也曾說過:詩歌是哲學的近鄰。許多詩歌有一種哲思在其中,學生要注意品讀。如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中的藝術哲思,雖經千年而不變色,人們總能夠從中得到共鳴,發現詩歌閃耀的智慧光芒,提升精神境界。

3.形式 音樂。古典詩詞的格律,包括篇章格式、聲律、韻律、句律諸方面。古詩詞十分講究四聲協調、對仗工整、音節相等、頓挫相間,讀起來就會感到抑揚有節、朗朗上口,而且一般篇幅不長,容易記憶,這就更能體現出語言的節奏感和音樂性,具有回味不絕的回環美。在外觀上,古典詩詞則具有明顯的對稱性,于錯落中更能體現出均衡勻稱的美學原則。如《詩經》中用重疊壓韻、復沓等形式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使詩歌具備了極強的韻律感。詩歌的這種韻律美,可以使一個不大懂詩歌的人,也能在朗讀中沉浸在音樂美感的享受之中,并受到感染。所以教師在詩歌教學中要特別強調誦讀,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范讀、齊讀、領讀等形式讓學生感知詩歌的形式美、音樂美。

三、體悟生活 思考寫作 創造美

一定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實踐提升審美能力,在閱讀作品時能夠自覺或不自覺的對詩歌中所蘊涵的美進行感知和鑒賞。在賞析基礎上,對詩歌的內容拓展,進行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豐富詩歌的審美內涵,深化對詩歌的審美理解。審美素養的積累,教學中的啟發想象,可逐漸增強他們的創造美的能力。春日踏青、夏天郊游、秋日賞菊、隆冬看雪,都可以讓學生陶醉于青山綠水之間,感到萬水千山總是情。一把泥土,可引起故鄉戀情;一枝楊柳,可想到友誼的珍貴;一朵春花,可遐思青春的美好;一片朝霞,可象征祖國的強盛??傊?學生學會了觀察、聯想、想象,就會把握住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奧秘,由感受與探索美,鑒賞與評價美,進而萌生出美的創造力。

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重要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將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的理解和體悟融入文章,將自然美、人性美訴諸筆端,把對美的理解形成文字創造美文、創造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教學中,有很多的途徑可以讓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創造機會,就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p>

(編輯/丹桔)

猜你喜歡
體悟賞析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萌寵
懂,才能得
來自林間的風
步輦圖賞析
解題中的數學史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作品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