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農業是推進資源型城市農業產業化的可行選擇

2009-06-08 03:19趙立志穆久順
活力 2009年18期
關鍵詞:資源型生態旅游農業

趙立志 穆久順

生態旅游農業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是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有機地附加了生態旅游觀光功能的交叉性產業。這種新興產業外向型強、關聯度高、增長快、拉動廣,是符合現代產業發展趨勢的朝陽產業,對發揮資源型城市資源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化、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巨大的現實推動作用。隨著國家對資源型城市轉型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生態旅游農業在資源型城市農業產業化上大有可為。

一、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是打破資源型城市農業基礎束縛的有效途徑

受資源開采理念和技術手段限制,資源型城市開發往往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對耕地、草原、植被的破壞尤為嚴重,這些因素決定了資源型城市農業經濟不可能走常規發展道路,必須在精細化、集約化發展上謀求新的突破。生態旅游農業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景觀的深層次開發與旅游業延伸交叉,寓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可有效提高農業科技普惠率和農副產品商品率,且其所創造的良好環境、農村特有的民俗文化等無形產品轉化成比較可觀的旅游經濟收入,可有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最大化地創造財富。

二、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是發揮資源型城市農業比較優勢的理智選擇

依托資源開發和產業集聚,資源型城市往往成為區域的中心城市或副中心城市,經濟實力較為雄厚,市民人均收入較高,消費拉動力較強,這為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提供了較為穩定的市場空間和充足的社會開發資金。同時,資源型城市農業屬于城郊型農業,大多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和科技水平,交通、水電等配套設施較為完備,這也為生態旅游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是改善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

生態旅游農業是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的交叉滲透,不僅可衍生出豐富的農產品,而且具備休閑娛樂、文化教育、醫療保健及美化環境等綜合效用。由于產業本身倡導綠色化、環?;?使其在農業生產上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由于過分施用化肥、農藥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充分發揮其維持生態平衡、凈化空氣、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協調人與自然體系的功能,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是推進資源型城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可行方式

生態旅游農業能夠促進農村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加工業、建筑業等相應產業發展,可以吸納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生態旅游農業強調生產性、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和商品性的融合,在生態旅游農業推廣過程中,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的應用,不僅可以使農業生產要素配置得到改善,大幅度增加產品附加值,而且通過示范培訓,能夠普遍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生產技能,培養造就具有一定科技水平、能基本運用現代技術、了解社會信息的新型農民,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筆者認為,資源型城市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應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科學規劃,優化生態旅游農業布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按照“旅游開發、規劃先行”的工作思路,遵循“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合理開發、體現特色、有效利用、科學保護”的原則,因地制宜地編制生態旅游農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地確定生態農業功能區。要突出規劃的科學性,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必須符合資源型城市本地可持續發展綜合規劃的基本框架。要突出規劃的整體性和長效性,嚴格按規劃建設。同時,要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以優化生態資源為開發前提,盡量保持原生態,避免對生態環境的二次破壞。

二是突出生態功能,彰顯生態旅游農業特色。特色是生態旅游農業的魅力所在,沒有特色就沒有吸引力、競爭力。要遵循“差異產生效益”的發展原則,樹立“民俗文化就是資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特色”,利用當地特有的農業資源優勢、特殊的農業文化底蘊、特別的農業產業景觀,精心做好“吃、住、行、游、娛、購”六篇文章,走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的綜合配套開發之路。要注重體現休閑性和參與性,重點發展集療養度假、觀光賞魚、采摘垂釣等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建立鄉村休閑民俗農莊,讓游人住農家屋、品農家菜、干農家活、采農家果,充分享受鄉村風情和民俗文化。

三是突出科技含量,打造生態旅游農業精品。生態旅游農業不同于一般農業,它要求經營者要富有科學文化知識,精通農業技能,善于經營和創新。在實際工作中,要強化科技引導牽動作用,加大與科研院校合作開發力度,實現農業與科技雙向拉動。要以“立足城市自然資源、匯聚現代農林科技、展示未來自然田園”為主題,著力打造一批高科技精品觀光農業園區,使農業科技與休閑觀光有機結合起來,為科研工作提供農業高科技研究場所,充分展示農業科技新成果,滿足游客休閑娛樂、開闊眼界、學習參觀的需求,滿足農業啟蒙教育、科學知識普及、親體農耕活動的需求。

四是突出扶持培育,壯大生態旅游農業規模。政府支持和引導是資源型城市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生態旅游農業的重要支撐。要建立完善“政府扶持、業主為主、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著力培育重點基地和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優勢產業規模,盡快形成生態旅游產業帶和產業鏈。政府每年應安排若干建設用地,解決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必需土地問題;金融機構應逐步把休閑觀光農業區建設納入信貸支農項目,在貸款要件、貸款利率上給予一定傾斜。同時,要制定民營資本參與生態旅游農業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其以協作、參股、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建設,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機制。

五是突出營銷推介,叫響生態旅游農業品牌。營銷是觀光農業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是提高生態旅游農業品牌知名度、爭奪客源市場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加強農業標準化、規?;?、品牌化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響特色牌、生態牌、旅游牌,以高品質、高知名度的農產品增強吸引力、提高競爭力。要努力拓寬對外宣傳領域和渠道,通過農事節慶、節會等活動,增強對外宣傳實際效果,進一步提升本地生態旅游農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叫響生態旅游農業品牌?!?/p>

(編輯/劉佳)

猜你喜歡
資源型生態旅游農業
綦江:資源型城市創新升級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陜西省資源型城市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評價
陜西省資源型城市社會—生態系統脆弱性評價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研究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PPP與資源型經濟轉型策略探究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