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現代漢語外來詞

2009-06-18 05:05陳繼娜馮家音
考試周刊 2009年34期
關鍵詞:外來語外來詞音譯

王 靜 陳繼娜 馮家音 于 競

摘要: 語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一個因素。外來詞是指漢語從其他民族語言或方言中引入的詞。本文旨在通過對現代漢語外來詞的研究使人們對外來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 漢語外來詞吸收方式發展趨勢

1.前言

語言是文化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社會的科技進步為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文化交流又為語言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的信息時代,各國文化和各方面的交流促進了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和各種文化之間的滲透。詞匯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是語言中最富于變化的組成部分。當某一外族語詞所表示的事物在自己民族語言現有的詞庫中找不到對等物時,就需要借譯或者用自己的本族語去創造表達相應事物或概念的語言。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都存在外來詞的成分,漢語也不例外。隨著國際交流和接觸的日益頻繁,通訊技術日益發展,這種語言與文化的多層次、多渠道的頻繁交流,在語言方面就主要表現為外來詞數量上的增加。外來詞的引進和使用豐富了漢語的詞匯,體現了時代的特色,也是文化融合的生動寫照。為了討論方便,我們將研究范圍限定在漢語中的英語外來詞。

2.外來詞的定義

外來詞又稱“外來語”(呂叔湘,1942),“外來語詞”(孫常敘,1956),“借字”(羅常培,1989)。傳統觀點認為它是指一種語言從別種語言中吸收進來的詞語。其定義一直都是有爭議的問題,至今人們還對其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外來詞”就是“音譯詞”,也就是說“意譯詞”不是外來詞。王力(1980)認為“只有借詞是外來語,而譯詞不能算是外來語”。呂叔湘(1982:82)指出:“譯語主要有兩種,譯意的和譯音的。譯意的詞,因為利用原語言固有的詞或詞根去湊合,應歸入合意復詞,而且也不能算嚴格的外來語。譯音的詞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屬于衍生的一類?!焙?1995:252)認為:“至于用純粹意譯方法來偽造別種語言的新詞,雖然代表著新的概念,但仍用漢語的構詞成分和構詞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來詞。例如,‘飛機,‘蜜月,‘馬力……”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意譯詞跟音譯詞一樣,屬于外來詞的范疇,盡管他們已經過了相應的漢化過程,即漢化意譯。我們認為外來詞是指漢語從其他民族語言或方言中引入的詞。我們贊同把外來詞分為廣義和狹義外來詞,廣義上講,意譯詞也應算作外來詞。因此,都應將其列入外來詞的范疇,承認這一點有助于理解其漢化和發展變化過程。

3.漢語對于外來詞的吸收方式

很多有關外來詞的研究都會涉及外來詞的分類。胡行之(1936)在第一本專門收集外來詞的詞典:《外來語詞典》中把外來語分為五類:全譯音、全譯義、全輸入、半音半義和音義兼顧;而《漢語外來詞詞典》(1984)則按照吸收方式把外來詞分為音譯型、音譯兼意譯型、意譯型和直譯型四類。我們把外來詞分為以下四大類:

3.1音譯外來詞

這些外來詞完全是按照外族語的發音直譯過來的,是翻譯科技術語、人名、地名和商品名稱較為常用的方法。最典型的音譯詞是化學元素名稱。Fryer在1872年重譯的《化學鑒原》中為48個元素創造了48個漢字,其中46個至今仍在使用。音譯詞語又可以分為兩類。

3.1.1純音譯

是指完全照搬外族語的發音與意義,多不具備音義結合的特點,所以單從字面看不出它本身的意義。如“克隆(clone)”、“麥當勞(McDonalds)”、“好萊塢(Hollywood)”等。

3.1.2諧音加表意

一般來講,詞的聲音和意義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基于中國人習慣“望文生義”的思維習慣,人們在引入外來詞時,為了更符合漢語的特點和系統性,往往采取與原詞意義相關的漢字,尋求音和義的相似性和聯想性。這種吸收方式兼顧了外族語的發音特征和本族語自身的特點,符合中國人的民族心理、思維習慣,有利于中國人理解和記憶。如spirit是一種飲料,翻譯成“雪碧”明顯給人一種清涼、舒爽的感覺;“香波”作為洗發水shampoo的譯詞則給人溫馨、香氣宜人的美感。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托福(TOFEL)”、“可口可樂(Coco-Cola)”等。這顯然與意譯不盡相同,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它顧及外族詞的發音,而且,字面意思與意義不存在必然的聯系。詞的音和義是通過聯想建立有限的聯系。

3.2音意兼譯詞語

這類詞的特點是它們是由兩部分組成,多為偏正式的。前一部分是根據外族語的發音對譯過來,后半部分則是采用漢語固有的語素進行標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類屬、特征、性質的,使詞語更加明朗,意義清晰,幫助人們理解。如:“恰恰舞(cha-cha)”、“芭蕾舞(ballet)”、“艾滋病(AIDS)”、“AA制(分攤)”等。當人們對于所描述的詞語足夠熟悉時,標識就可以省略。但是有時因為音節等因素影響,漢語標識不能省略,如“卡車(car)”、“襯衫(shirt)”等。

3.3意譯詞語

即運用漢語合成詞的構詞規律,將外族詞按意譯翻譯過來而成的新詞語。這類詞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符合漢語的習慣,更符合本族語的語言結構和構詞規律,容易成為主流語言的組成部分。外來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意譯詞,鑒于意譯外來詞可以像本組詞語一樣從字面推測其意義所在,所以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很快會變得耳熟能詳。如:“代溝(generation gap)”、“自助餐(buffet)”、“感恩節(Thanksgiving)”等。

3.4詞形借詞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和人們外語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字母詞出現在漢語當中。詞形借詞就是指在吸收外來詞語時,除了直接借入外族詞的讀音,還同時借入其固有的書寫形式,這是比較直接的吸收方式。這類詞中也可以細分為兩類:

3.4.1完全借形詞語

新詞語完全保持外族語的詞義和詞形或基本不改變原有詞義詞形,如CEO,KTV,WTO等。

3.4.2半借形詞語

還有一種形式外來詞一部分將英語詞讀音中的代表語素用字母代替,另一部分再結合語義找出一個相應的漢語語素對其進行解釋,組合而成的新詞語。如T-恤衫、IC卡、Java語言等。

4.外來詞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日益擴大,字母詞呈遞增趨勢。這種現象主要基于以下幾種原因:第一,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新興事物層出不窮,語言與語言頻繁接觸加速了漢語對外來詞的吸收;第二,近年來,中國人的外語水平有顯著提高,對于字母詞的接受能力增強;第三,有些外來詞難以音譯或意譯。外來詞有時沒有統一的譯名,很容易引起混亂;第四,字母詞具有簡潔、明確、易于交流的特點,很快成為國際通用的詞匯。其獨特的異域風情符合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能直接用英語表達新事物讓人們感到標新立異和自豪。同時這也反映出全球化環境下中國人對于外來文化逐漸開放的心態。

音譯外來詞逐漸增加。在外來詞的吸收過程中,音譯和意譯在不同時期相繼處于主導地位。晚清至五四時期,有識之士為了尋求救國之道,積極地向西方國家學習。當時,大量反映新思想、新思潮的詞語涌入中國。面對數量巨大的外來詞,音譯的吸收方式占了主導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意譯詞這一更加符合漢語和漢民族思維習慣的吸收方式后來居上。很多原來音譯的外來詞逐漸被相應的意譯詞所取代,如“科學”取代了“塞因斯(science)”,“小提琴”代替了“梵婀令(violin)”。近年來,人們對于音譯詞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很多原來的意譯詞又逐漸被音譯詞所替換,如巴士(公共汽車)等。特別是諧音加表意和音意兼譯的外來詞數量增加。比起純音譯外來詞,人們更習慣利用漢語的表意功能增強外來詞的可接受性,賦予其漢語的獨特特征,增加聯想功能。

外來詞語素化傾向增強。早期的外來詞多是根據外族詞的發音對譯過來的多音節詞語。但是隨著這些詞的廣泛應用,人們往往會把這些音節拆分開來,賦予某些本來沒有意義的音節以新的意義,使它變成有意義的能產語素。比如“巴士”原指bus,可是現在“巴”已經成為了這樣的語素,由此派生出很多新的詞匯,如“大巴”,“中巴”。

5.結語

中國很早就與其他國家有著密切的往來。這種交流不止停留在物質和貿易上,還有文化交流。外來詞就是這種交流很好的見證。盡管不同時期漢語對于外來詞的吸收方式有差異,但外來詞都不可避免地經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成為漢語語言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漢語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和活力,并促進了漢語的發展。近年來,有的專家呼吁要抵制音譯外來詞的濫用和規范外來詞,純潔民族語言。我們認為,外來語的滲入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是不可避免的。反映各民族文化和思維方式的語言交流豐富了本族的文化,是社會進步和文化融合的標志,具有積極的意義。在這種背景下保持開放、寬容的心態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羅常培.語言與文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2]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王力.漢語史稿[M].中華書局,1980.

[4]史有為.外來詞:兩種語言文化的融合[J].漢語學習,1991,(6).

猜你喜歡
外來語外來詞音譯
原來它們是“外來語”
基于語料庫的清末民初日源外來詞漢化研究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范方案用字探析
從中韓外來語發展看全球化時代外來語對文化的影響
中國朝鮮語外來詞詞匯結構和使用考察
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漢韓外來詞對比研究
夏譯漢籍中的音譯誤字
語言生態學視角下漢語中日語外來詞的借用演變
淺析英語外來語的規范使用
新疆地名的音譯轉寫及英譯規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