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三槍影院

2009-08-31 06:46KenLeedupin67
數碼家居 2009年8期
關鍵詞:清晰度色域亮度

黃 欣?。耍澹睢。蹋澹濉。洌酰穑椋睿叮?/p>

MY CRT PROJECTOR

CRT三槍投影機和黑膠唱片、膠片相機有著相似的命運,先后被數碼技術替換了。但并不是就沒有人喜歡他們了,有那么一群人,對模擬技術的產品,依然充滿了深深的情節??本期,《數碼家居》家訪小組和AV199投影版主dupin67聯袂訪問成都黃欣的家,和大家分享三槍玩家的影音歷程。

器材清單:

AV部分

投影機:BARCO 1209/2

視頻處理器:PMS VPS-2300

HDMI-VGA轉換器:CRT-MATE

信號源:松下S688(SD),SONY PS3(HD),VECTOR HM-DH30000 D-VHS BS高清錄像機(HD)

AV功放:天龍AV1905

主音箱(兼HI FI):雨后初晴Super HL-5(音樂之旅ECI-2加分體300B雙功放推動)

中置:JBL S38Ⅱ(NAD 216THX推動)

環繞箱:城堡Inversion15

超低音:AAD SD-10

Hi-Fi部分

CD轉盤:CEC TL-5100

音頻解碼器:華韻DAC-1

LP唱盤:Luxman PD-310唱盤、VS-300分體電源

唱臂:Micro MA-505MKⅢ

唱頭:高度風SMABA動圈唱頭

唱頭放大器:歐博PM-6(MM/MC)

CRT三槍投影機和黑膠唱片、膠片相機有著相似的命運,先后被數碼技術替換了。替換的原因并不是單純的性能不好,在某些方面,這些模擬產品確實有著過人之處,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因此到現在還吸引著一小群人為之瘋狂。

在市場主流的單槍之外,仍然有不少如我一樣的三槍愛好者,在如今這個數碼時代,依舊對模擬三槍那飽和的色彩,自然強烈的質感,出色的暗部表現一往情深。

我是一位成都的鐵桿電影迷,從1990年代起就喜歡上了家庭影院,但限于房間,還有投影機那時的價格等種種因素,在90年代始終沒能實現大畫面的夢想。2002年,我購入ASK C85液晶投影機,在以前12平米的小屋玩起了影院,玩過一年后,借Sony 1001QM這款三槍入門機,接觸到CRT投影機模擬世界,慢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2005年一間24平米新影音室的落成,也使我在影院追求的路上有了更為便利的條件,三槍先升級到Barco data 801S,最近又購入了9英寸的BARCO 1209/2,銀幕采用123寸16:9的Dalite High Power高能幕,SD標清訊源為松下S688 DVD加裝SDI,配合PMS Crystalio VPS-2300視頻處理器,HD高清訊源PS3加HDMI-VGA轉換器CRT-MATE,這幾年借各種機緣,把玩了很多視頻器材,也包括Sony的9英寸機1292QM和G90U,豐富的玩機經歷對個人眼界的提高與拓寬也有很大的幫助,借此番介紹我的影院之機,也想談談這幾年玩機下來的一些感受。

三槍在2000年以前屬于貴族,2000年后,由于LCD與DLP單槍投影機在便攜性及高亮度上的優勢,三槍各廠家逐步停產,最后BARCO在2006年也關閉了三槍部門,使三槍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以二手的形式存在。

由于單槍這幾年的飛速發展,高端機型都具有了不錯的水準,坦白地說,一般的8英寸及以下的三槍播高清信號綜合表現已處于劣勢,如果單槍以后解決了發光源的問題,肯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不過目前,9英寸高端三槍仍然可以分庭抗禮,并且在質感表現、色彩的飽和度、黑色與暗部再現、畫面的膠片感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9英寸三槍目前仍受到一些燒友的追捧。

我一直喜愛BARCO的三槍表現,2005年買入了8英寸機Data801S,2009年5月則升級為1209/2,終于圓了我的BARCO 9寸三槍之夢! BARCO的第一部9英寸機是1993年開始設計,1995年投產的Graphics 1200,這部機器沿用前800系列的匯聚板,主要使用Sony投影管,和Sony1292是一樣的,并且擁有同樣銳利的畫面,但它的Sony投影管是不能翻新的,后期少量產品也有用松下的MEC投影管的,甚至還有發現一機上混用的。Graphics 1200很快被1609和1209所替代了,這時BARCO放棄了Sony管,改用可以翻新的松下MEC投影管,匯聚重新設計,采用雙層電路板,RGB end stage電路也是全新的。1609是1209的下級產品,主要是行頻要低一些,整體軟件控制及畫面調整功能也要少一些。1209之后又出現了1209/2,這就是我購入的機型,它主要的提升就是RGB end stage電路改良,還有IRIS自動匯聚可以選裝了,我的1209/2就配備了IRIS自動匯聚。1998年1209S出現了,它相對于以前的1209來說是個比較徹底的升級,電路板幾乎都全部重新設計了,與1209之間不可代換,投影管的頸板也比以前的更窄,帶離軸角調整(scheimpflug)功能,只有早期的少部分沒帶,后期的1209S/E是一次小的改款,主要是高壓部分和主板改良。對BARCO來說,cine9和cinemax的出現基本代表了它最先進的9英寸三槍技術,后來的Riality909帶寬設計的更大,不過這幾款三槍基本在二手市場里面看不到,對BARCO三槍的擁躉來講,最現實的辦法還是在1209系列里面尋找。

BARCO 1209/2相對于以前的801S提升是巨大的,1209/2是電磁聚焦的9英寸管,具有最大2500×2000的分辨率,帶寬120M,投影管與鏡頭是液體耦合(LC),電路設計也更好,比使用靜電聚焦投影管,空氣耦合(AC)的801S畫面表現可謂是三級跳。首先電磁聚焦投影管會比靜電聚焦的銳利很多,液體耦合的機型的畫面不會有光暈出現,加上1209/2的電路也先進很多,這些都是影響三槍畫面表現的因素。8英寸機型有不少采用電磁聚焦投影管的,但采用液體耦合的機型卻比較少,如BARCO的 808S,就是電磁聚焦空氣耦合的,在暗場景時如果有高亮物,就會在物體周圍出現如手電筒般的光暈,無法消除,動手能力強的燒友還有改AC為LC來消除光暈提升畫面對比的,BARCO后來的1208S雖然是8英寸機,但也采用LC耦合了。

我的這臺1209/2鏡頭是Delta公司的HD-10L,放大倍數9-13,在HD10系的鏡頭中,邊緣聚焦能力HD10f>HD10gt17>HD10L,但HD10 f只在G90上用。HD10gt17 (BARCO的HD120)放大倍數14-20X,一般用于CINE9上,因CINE9一般是用于影院用機,用于前投,Riality909用途主要為模擬仿真和CINE9的用途基本相同,所以鏡頭用的是HD10F系列,自己命名HFQ900,為了和Sony不同,鏡頭最前端外殼用的是工程塑料而不是鋁合金,但分辨率都是12P/mm。而HD10L和HD120都是標準的10P/mm,雖然在同一臺機上HD10f>HD10gt17>HD10L,但鏡頭提升是有限的,遠不如電路的提升巨大。1209/2在鏡頭方面的一個小缺點就是沒有帶離軸角調整(scheimpflug)功能,因此就無法如1209S一樣可以通過離軸角調整來達到四角都同樣清晰,當然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可以通過鏡頭墊片來調整,不過就是太麻煩了,所以1209/2的安裝距離等等一定要按照BARCO的說明書進行,與水平面夾角也不宜過大,這些都是影響鏡頭四角聚焦清晰度的因素。

在工程菜單里面,1209/2沒有G2和Gamma調整的選項,估計G2可開機直接調,但Gamma項本身就沒有,在1209S以后的機型上才有的,不過所有BARCO三槍的Gamma項都是用于調整中部灰階自然過渡的,無法利用它來提高暗部的細節與層次感,這和普通的Gamma調整不太一樣的。

對模擬視頻而言,帶寬是個非常重要的參數,比如顯示1080p@ 60Hz需要186M(-3dB)帶寬。視頻模擬信號的強項是能夠承載非常細微的細節,所以才易于在性能上產生非常細微的變化,如果帶寬不夠,最普遍的問題是由于在高頻反應的缺點會導致清晰度和精細圖像細節的損失。有高燒友自行摩機提高9英寸三槍的帶寬,屬于高端摩機方法了。

看SD標清時,我用松下S688的SDI輸出加PMS VPS-2300視頻處理器,看高清時,用PS3加HDMI-VGA轉換器,都輸出1080i@60Hz的RGBHV模擬信號給BARCO 1209/2,VPS-2300也可以倍線處理成1080p@60Hz再給1209/2,不過實際看起來與1080i@60Hz沒有區別,所以還是用1080i。雖然1209/2在管子面積,行頻都具備了完全解析1080p的能力,但在模擬視頻的一個重要參數帶寬方面,還有一定的局限,因為顯示1080p@ 60Hz需要186M(-3dB)帶寬,即使cine 9和Riality909也只是剛剛夠而已,要想完美也需要提高帶寬,1209/2的120M還差了一些,也造成了它的1080i和1080p區別不大。不過話說回來,BARCO 1209/2顯示1080i的信號已經非常好了,也不一定非要1080p@ 60Hz的信號。

三槍不同單槍,現在基本都是而二手,二手機狀態也不一,用過較長時間后,很多機內預設的色溫已不準確了,人眼的適應性又很強,光憑人眼調是很難達到準確,有條件的話進行一次D65的色溫校準是非常必要的。

我用過的BARCO 801S和現在的1209/2,用機內自定的6500K的話,圖像都偏綠,色溫都不準,這次借《數碼家居》Ken Lee兄家訪的機會,終于用datacolor公司的儀器軟件進行了校準,達到了D65標準,校準后畫面的提升是比較明顯的,這時看各種訊源都可以有滿意的效果。這次調機也把峰值白電平(對比)提了起來,使白與黑之間獲得了最大的動態范圍,1209/2對顯示1%的黑與白都毫不費力。三槍使用主動性發光源,雖然色域可能比現在的單槍要窄,但輸出特性很飽滿,使色彩看起來很豐富飽和,討好人眼,看VPS-2300處理后的DVD都可以獲得很舒服的效果,黑位較深沉,暗部細節與層次豐富,高亮的場景充滿陽光感,具有活力與張力,畫面色彩飽和,對比強烈,特別突出的是自然而強烈的質感??此{光高清就更加出色了,我對BARCO 1209/2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能夠超出它表現的其余9英寸三槍已經是屈指可數了,唯一的不足就是四角的聚焦差點,這個只有通過加墊片慢慢調整了。

投影幕布也是家庭影院不可或缺的一環。我使用的是123寸16:9的Dalite High Power高能幕。高能幕增益很高為2.8,它幕布上的珠粒非常之細小,珠粒小有兩個好處,一是再現的圖像可以做到非常細膩,二是小珠粒集中反射光線,可以獲得較高的增益。三槍的亮度是很寶貴的,使用高增益的幕布可以降低三槍的亮度值,延長投影管的壽命,高能幕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由于它是回射性的幕布,適宜坐投而非吊裝,在中間皇帝位上可以獲得很高的亮度感受,高亮場景下的色彩特別迷人,暗部與亮部的細節都有極佳的表現。畫面的亮度保證了,那么尺寸也能夠投得更大,以我家中5米多的觀看距離,123英寸16:9的畫面大小頗具影院感,特別是大動作場面的沖擊力很令人震撼!高能幕由于增益高,在色偏和視角這兩方面有點負面影響,另外高能幕在黑色的再現上,比起高級的低增益幕如Stewart和Kikuchi也有一點差距,主要表現在黑色的層次感稍弱,當然價格也差了很多,這方面的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玩三槍,房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的這間專用影音室有24平方米,尺寸為6.85m×3.4m×2.90m(長×寬×高),影音室色調主要考慮影院風格,前墻做123寸16:9(2.74m X1.54m)高能硬幕,那么在黑色幕框之外,用黑色乳膠漆將墻體涂全黑,整個天花板刷深灰色乳膠漆,兩面側墻做兩排對稱的硬軟包裝飾。地面采用強化木地板,鋪地毯,側墻及后墻除硬軟包的位置外,均貼灰色亞光墻紙,對室內的反光抑制得很好,符合三槍玩家對光線控制的嚴格要求。側墻上兩排硬軟包采用深綠色,布藝沙發也是灰黑相襯。所有的窗戶與透明推拉門都作兩層遮光,房門作完全隔音處理,這樣布置下來,整個房間的影院感還是很強的,特別是漆黑的硬幕前墻加兩側的硬軟包,配上灰色調的墻紙,基本達到了我所追求的影院感。

影院的聲音方面,我使用的AV功放是天龍老款AV1905,無HDMI輸入端子,不過它有5.1的外部模擬輸入端子,還有完善的前級輸出端子,為了減少AV功放的負擔及提升音效,我只用AV1905推4個環繞箱,主音箱雨后初晴Super HL-5的30周年紅木紀念版用音樂之旅ECI-2加分體300B雙功放推動,中置用NAD 216THX推一對JBL S38Ⅱ,超低音是AAD SD-10,算起來是8.1聲道,JBL S38Ⅱ作為影院重頭中置聲道非常稱職,AAD SD-10的沖擊力也算不錯,整套搭配在音效營造方面我個人是很滿意的,不足就是無法欣賞次世代高清音頻,那么我下一步計劃就是購入次世代AV功放或有高清解碼后模擬輸出的藍光機,使音頻與視頻都同樣達到高清,進一步挖掘出大畫面影院的迷人魅力。

Dupin67: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跟隨《數碼家居》Ken拜訪了本地老燒友,受益匪淺。雖然身為av199的投影版版主,然而在這次家訪之前,我對投影機畫質調整的理解,還停留在用《HiVi Cast》調整亮度對比度的石器時代。Ken的調試,在短時間內就讓老燒友的9寸三槍的感覺渙然一新:陽光感,充分的陰影細節,準確的色彩。在調試過程中,Ken把對色彩空間的深刻理解,轉化成了形象的語言描述,結合畫質的不斷改善,讓我們對色彩空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和準確的認識。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是:D65是目前硬件條件下業界公認的各方面比較均衡的標準。很多對D65不滿的人,很可能沒有看過真正準確的D65。

另外,這次家訪還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了傳說中的三槍。模擬的油畫般的質感,讓D9的畫面都變得相當精致。然而也必須承認,CRT掃描的精度,與固定像素數字投影機的刀鋒般銳利的畫面相比,在銳度上還是有相當的差距。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模擬的匯聚雖然不如固定像素的銳利,然而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固定像素的令人煩惱的邊緣增強,讓物體邊緣過渡得更為自然,這也是三槍機的魅力之一吧。

Ken Lee:三槍、單槍?調試一樣重要

首先,我們采用ColorFacts采集參數,發現巴可1209/2預設的6500K色溫有所偏綠,RGB圖看到綠色明顯偏高,紅藍偏低,平均色溫5134K。通過色域圖看到,這臺1209/2色域只有NTSC1953的60.56%,也就是不能完全涵蓋我們目前觀看的HDTV和DVD,可以看到實測的紅色坐標點和標準的HDTV相差比較大,觀感上的表現就是紅色表現力不足,紅色偏橘紅,不夠深紅,紅色的過渡和漸變因此也不足。造成紅色不足,相信是和1209/2的定位有關,這不是視頻專用機,因此沒有著重在色彩的均衡性和表現力上面,所以黃先生說這臺機子看起來比較淡雅,就是因為紅色色域偏小引起的,而綠色和藍色則沒有什么問題。Gamma是典型的CRT 2.52線性Gamma,也就是說有非常優秀的畫面層次過渡。和色彩比較起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亮度上面,實測畫面亮度只有1.41fL,距離標準的12fL偏差比較大。

經過百萬年來的進化,人類眼睛最敏感的并不是分辨率,而是亮度。亮度是構成畫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如果一個畫面的亮度不足或過高,那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都不會好。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亮度提上去,根據三槍的特點,最終把亮度提升到5.14fL,獲得了很棒的陽光感。然后我們調整RGB白平衡,改善RGB之間的平衡性,最終綠色和紅色都有很不錯的重合性,只有藍色有所漂移,平均色溫5755K,25-100IRE基本貼近D65。通過亮度和RGB白平衡的校正,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畫面具備很棒的觀感,不但亮度充沛,還具有很好的白平衡還原特性,白色是非常舒服的暖白色。

三槍和單槍的差異

目前還有不少視頻愛好者在爭論三槍和單槍到底誰好誰壞,尤其在網絡論壇上,三槍黨和單槍派各執一詞,讓論壇好不熱鬧。

亮度

前面說過,人眼最敏感的是亮度,如果亮度不足,對比度和色彩自然不會好?,F在看來,狀態良好的8、9寸三槍,配合高增益幕布,加上合理的調試,基本實現1000流明左右的單槍配合1.0增益幕布的觀感。因此一塊高質量的高增益幕布是三槍不可或缺的,重點要平衡亮度和視角度、Hot Dot之間的關系。

對比度

對比度就是最亮除以最暗,和亮度、黑電平有很大關系,亮度不夠或者黑電平不夠低,都直接影響對比度。

開關對比度:由于三槍可以實現非常低的黑電平控制,因此開關對比度一直是三槍的強項。隨著單槍芯片原生對比度的提高和動態光圈技術的崛起,單槍黑電平也在不斷壓低,典型代表就是JVC的HD系列,在黑色場景為主的畫面,觀感并不輸于頂級三槍。

同屏對比度:由于廠商一直用開關對比度來宣傳產品,所以同屏對比度一直被大家忽略。三槍的同屏對比度并不能做得很高,據國外權威測試,參考級的G90同屏對比度也不過200:1,而目前最新款的單槍都輕松突破200:1關口,DLP更是實現了700:1的超高同屏對比度。那同屏對比度到底有什么作用?陽光下的雪地上,一個穿著黑色皮衣的滑雪者,就是典型的同屏對比度場景,非??硷@示設備的高光和黑電平處理,如果同屏對比度不足,黑色皮衣就容易發灰。這種場景,DLP擁有絕佳的表現力。

開關對比度和同屏對比度之間是相互依存的,一臺完美的顯示設備,就是盡量把這兩個對比度做高。但是,電影是光影藝術,加上目前的膠片、數碼攝像機的寬容度限制,大多數的電影場景都是偏向中低亮度,因此開關對比度高的投影機在大多數時候有更佳的觀感。

色彩

要評判一臺顯示設備色彩的好壞,色域和光譜是關鍵。色域好比人的聽力范圍20Hz-20KHz,光譜就是聲壓dB。

由于三槍技術研發的比較早,除了后期的一些視頻專用型號,色域的覆蓋率都不能完全的覆蓋ITU601(DVD)和ITU709(BD、HDTV)標準,也就是色彩范圍不足。但由于三槍具備很棒的光譜特性,尤其紅色系,因此雖然色彩范圍不足,但在可表現范圍內具備很棒的表現力,所以觀感溫暖厚實。

目前的單槍投影機,基本上都是廣色域設計,不但完全覆蓋HDTV和DVD標準,部分型號還兼容x.v.Color色域標準,色域已經達到NTSC1953的100%以上了。但受限于UHP等高壓水銀燈紅色光譜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總體觀看比較單薄。因此迫使廠家不斷提升光源技術,如索尼的XENON氙氣燈和其他廠家的LED,都是由頭開始,讓色彩變得更漂亮。所以單槍不是不能做出超越三槍的色彩,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成本。

三色匯聚和清晰度

三色匯聚:對于三槍,最大的問題依舊是聚焦。和我以前看到的三槍一樣,三槍的聚焦調整是相當考功夫和時間的,這是由于三槍的三支投影管是水平排列的,雖然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但三支投影管存在角度偏差,必需同時校準三支鏡頭,才能讓它們投出的掃描線匯聚在一起,也就是要做“三色”匯聚,因此要做到如固定像素投影機(單槍)的聚焦準確度,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三片式單槍是不需要用戶做“三色”匯聚的(部分高端型號有微調功能),出廠前就已經做好了,加上“點陣”工作方式,因此更容易獲取高精度的聚焦效果。

靜態清晰度:有些人認為三槍的清晰度比單槍高的多,9寸可以做到2500×2000分辨率,但不要忘記視頻清晰度是以多少電視線做標準,分辨率高不一定清晰度就高。使用過CRT顯示器的朋友都知道,其實CRT也有最佳分辨率,如一臺17寸CRT最高可以支持1280x1024@60Hz,但肯定不如1024x768@85Hz最佳分辨率看的舒服。CRT對最佳分辨率的寬容度比較大,多點少點影響不會太大。單槍對最佳分辨率就非常敏感,多一點少一點都容易看出。

動態清晰度:三槍是電子束成像原理,在響應速度擁有絕對的優勢,因此動態流暢,清晰度很高。而單槍的LCD、LCoS、DLP芯片響應速度就要差一些,如果不配合動態補償技術很容易出現動態模糊、拖尾現象,目前動態補償做的最好的是索尼的高端VW系列,采用了插黑和插幀雙結合(其他廠家只有插幀),動態清晰度已經接近三槍的效果。

其實要知道顯示器的靜態清晰度和動態清晰度有多高?用一張《Hi-Definition Reference Disc》測一下就知道了,分辨率高不一定等于清晰度也高。

無論是玩三槍還是單槍,都是個人喜好,沒有對錯之分。但一定要客觀科學的看待事物,他們都有共通點和優缺點,想玩好、玩深入,學習一定的色彩管理和視頻規范等知識,能讓您更容易明白什么是“好畫面”。三槍或單槍,玩好了都很出彩。DHC

猜你喜歡
清晰度色域亮度
影響攝影圖像清晰度的因素
天上的星星為什么不一樣亮?
一招讓顯示器好用百倍
說說DCI-P3色域的那些事
影視制作專業問答5
為什么4K廣色域投影機會很貴?
本本亮度巧調節,工作護眼兩不誤
淺析色域可視化技術研究現狀
亮度一樣嗎?
你與高分的距離,只差一個“清晰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