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需要統一標準和統一管理

2009-09-27 07:07孫健慧
家庭醫學 2009年8期
關鍵詞:國家標準統一環節

孫健慧

我國最近執行的《食品安全法》與原來的《食品衛生法》相比,其最大改進是提高了對食品安全的國家重視,由過去的衛生、農業、質檢、工商等各管一段,互相扯皮,實現了統一標準和統一管理。

食品安全的統一標準

以前我國食品相關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4級,而國家標準又分為食品衛生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標準規定的檢測方法不相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還有一些產品根本沒有標準。食品安全標準不統一、不完整,標準之間的矛盾尤其突出。

1我國的標準太老太少,未與國際接軌。上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農業初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已達到80%以上,而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僅為23%;1995年制定的食品衛生法,僅規定了291條食品農藥殘留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則規定了2439條農藥殘留標準。同時,相關分析方法落后,操作流程長,費工費時,對偽劣假冒產品,特別是惡意摻假產品的辨別能力較差。

2同一產品有幾個標準,如葡萄酒,就有一個國家標準和兩個行業標準,此外還有企業標準。導致市場上葡萄酒產品魚龍混雜,質量不高。再如蘋果,既有國家標準,又有農業部頒布的無公害標準、綠色標準、蘋果外觀等級標準,還有原商業部頒布的蘋果銷售質量標準。

3食品衛生標準、質量標準、國家標準等重復交叉,層次不清,例如黃花菜,按照衛生部關于干菜類食品的衛生標準,含硫量不能超過0.035毫克/千克。但農業部頒布的相關標準,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100毫克/千克。兩個政府部門對黃花菜含硫量的規定相差兩千多倍。不僅讓執法機關陷入尷尬,百姓也迷茫,到底哪個標準才能有效保障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權益?當年,沈陽市衛生部門根據衛生部的標準對市場上的黃花菜進行了查處,“毒黃花菜”事件波及全國各地,使黃花菜農和生產廠商叫苦不迭,損失慘重。后來在國家多個部門重視下,黃花菜的含硫量標準才得以統一。

4有的標準空缺殘缺,適用性較差:雖然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總共將近3000項,但內容不全面,指標設計涵蓋范圍窄,且存在空白,再加上檢驗方法不配套,計量單位不規范,由此導致標準的適用性較差。據了解,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體系相比,我國果蔬標準缺乏一些重要食品加工原料的質量標準和分級標準,無法實現對產品質量認證及優質優價,貯藏運輸及包裝標識標準不能滿足果蔬貯藏流通需要,還缺乏二氧化硫、鎘、砷、汞等有害物質含量的檢測方法標準。

5部分標準不配套,技術含量低,缺乏前瞻性。目前,我國已組織制訂農業國家標準400余項,行業標準1040項,并啟動了農業行業標準制訂修訂專項計劃和無公害食品行業標準專項計劃。但與世貿組織規則相比,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還很不健全。

6檢測方法不一致導致標準不一致:不久前,上海消費者狀告雀巢食品含轉基因成分,由于我國對轉基因缺乏統一的檢測方法,最終導致消費者敗訴。一審中,因原被告雙方對選擇檢測機構有分歧,法院指定上海市農科院對食品進行檢測。上海市農科院采用《巢氏PCR方法》檢測后,發現食品中含有轉基因大豆。雀巢方提出異議后,上海市農科院又采用農業部《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檢測大豆定性PCR方法》檢測,結果沒有檢測到轉基因成分。而第二次檢測結果成為法院判決的重要依據。

7標準的技術內容與相關法律不一致,給食品衛生監督執法帶來困難:例如,火腿目前共有《火腿衛生標準》等六項標準,其感官指標規定二級鮮度的色澤,表面可以有霉點,組織狀態為肉身稍軟,氣味、風味略咸,脂肪有輕度酸敗味。但《食品衛生法》第六條:“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形態?!眱蓷l規定不一致,大大降低了《火腿衛生標準》的使用價值。

《食品安全法》明確了統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原則。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等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重復、不沖突,也不留空白。據了解,老百姓最關心的乳品質量安全統一的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今年下半年就會出臺。

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后,關鍵是公眾如何獲得食品安全標準的信息?《食品安全法》不僅賦予了公眾的知情權,還規定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機關向公眾免費發布信息,以及方便公眾查閱的義務。

食品安全的統一管理

以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一種“政出多門、管理交叉、責任不明”的多頭分段監管體制。監管部門的數量多時甚至達到20~30個,形成“十個大蓋帽管不好百姓一頓飯,八個部門管不好一頭豬”的現象。

一是管理體系中存在職責交叉和管理“真空”,形成“不好管、管不好”的狀況。有人將這種體制稱作“五龍治水”,即由衛生、質檢、工商、農業、商務部門形成多頭監管;還有人稱這種體制中有“八個婆婆”,即由農業、質檢、衛生、工業、商業、環保、城管、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八部門分段監管,有時一個環節多個部門插手,有時多個環節一個部門監督,體制錯綜復雜。以豬的監管為例:第一個環節是生產獸藥的企業,由農業部獸藥局、工商局負責;第二個環節是使用獸藥的養殖業,由農業部管理;第三、四個環節是作為獸藥載體的飼料生產企業和飼料添加劑,由農業部負責;第五、六個環節是生豬收購和屠宰企業,除個體和私營業者外,均由商務部門負責;第七、八個環節是銷售及衛生監督,是由商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和衛生部負責。

問題是許多部門都在執法,又各自執法。衛生部門查許可證、衛生標準、生產環境;行業主管部門管行業規范;質檢部門查質量標準;工商部門管違法經營。四家檢測機構都有權依據法律的規定,各自實施或者委托食品檢測機構進行食品衛生質量的抽檢;在信息公布方面,四個部門都有權公布自己對食品衛生質量抽檢的結果;在行政處罰方面,四家分別根據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予行政處罰。在實際監管過程中,重復監管和監管盲區并存,部門間責任不清的現象非常突出。一旦出現了問題,各部門紛紛找借口互相推諉,而且辯解理由都很充分,導致責任不清,難分主次,使部門問責流于形式。

二是經濟轉型時期拜金主義和無道德現象削弱了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上的行為自律。有費可收、有利可圖的事情,則多家監管,“打籃球”,爭利益,有媒體形容為,“一個部門前腳剛走,另一個部門后腳就來了”;而有責無利或責大于利時,則“打排球”,互相推諉。

《食品安全法》完善了食品監督管理體制,建立全程監管體系:從三個層次明確規定了食品安全管理體制。

第一,國務院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全國范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梢哉莆杖?,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和溝通,彌補監管環節之間的漏洞與空白,使段與段之間實現無縫對接,消除“都不管”地帶;同時,對食品安全實行分段監管,衛生部門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環節的安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安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食品餐飲服務環節的安全;實現從原料到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程監管。對于分管部門不履行職責監管,造成危害的,將追究相關部門以及領導人的責任。

第二,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是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

此外,還對媒體的監督等有了明確的規定,實行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公布。以往在食品安全信息發布中,各家媒體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報道不盡相同,使原本就弄不清楚事實的老百姓更加迷茫。尤其是一些媒體為吸引公眾眼球,或斷章取義,或撲風捉影,發布一些不可靠的食品安全信息,制造信任危機。因此,統一公布食品安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相信,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實行食品安全的統一標準和統一管理,一定會讓老百姓吃得更安全。

猜你喜歡
國家標準統一環節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一的著力點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碑和帖的統一,心和形的統一,人和藝的統一
近期發布的相關國家標準(2019年12月10日)
近期發布的相關國家標準(2019年12月31日)
近期發布的相關國家標準(2020年03月06日)
近期發布的相關國家標準(2020年03月31日)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統一數量再比較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