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回民小吃街品嘗美食

2009-09-29 09:56
新疆人文地理 2009年7期
關鍵詞:回民回族小吃

邊 風

“中華回民小吃名街”位于新疆昌吉市建設北路,房廊樓塔總建筑面積7000多平方米,由中國烹飪協會命名。它集中國古典建筑與伊斯蘭建筑為一體,雄渾古樸,寬敞淡雅,坐西朝東,兩座風格各異的牌樓一字擺開,笑迎八方來客。

“窗明幾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烹牛宰羊慶昌盛,載歌載舞唱吉祥”。2008年的金秋,“中華回民小吃名街”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昌吉市開張營業。今天,“中華回民小吃名街”已成為新疆昌吉州的金字招牌。

在購物、飲食、旅游為一體的“中華回民小吃名街”里,游客不但可以品嘗到正宗的“九碗三行子”名吃及“榆樹溝馬氏丸子湯”“張福學羊羔肉”“馬氏火燒油塔子”“阿不都抓飯”“巴哈古麗雜碎”和“馬氏粉湯”等新疆回族風味的精美食品、菜肴和獨具新疆特色的蓋碗茶,同時還可以欣賞到《阿媽的蓋碗茶》《宴席曲》和《花兒與少年》等新疆風味的花兒小曲。

回回民族的飲食文化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獨具魅力。這個民族的先輩在唐代不遠萬里來到中華太地的那天起,就創造了獨屬于自己民族的飲食。那個時候的回回民族并不叫回族,而是以學者、商人或使者的身份被稱為“蕃客”,直到1252年的元代中期,才被“回回戶”的官方文印確定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個民族。因此,中國回回民族的清真飲食業最早發源于唐代。之后隨著“茶馬互市”的興起,經營珠寶、香料、藥材等穆斯林商人日益增多,清真飲食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贏得了一些達官貴人的喜愛?!杜f唐書·服志》記載的“貴人御饌盡供胡食”,胡食即穆斯林制作的食品。

從唐代開始,歷經宋、元、明、清一千余年的發展,回回民族的美肴日趨豐富,有了諸多享譽全國的地方特色小吃與金牌名品,如北京的東來順、元興堂、又一村,天津的十二樓,陜西的羊肉泡饃,蘭州的清湯牛肉面,新疆的九碗三行子、粉湯、羊羔肉、羊雜碎、大盤雞、椒麻雞與油香、馓子、油塔子、涼面、大碗酸奶等。

在回回民族看來,飲食不僅僅是為了養身,還要養性。要養性,食物本身就應具備美好的品質,否則性隨物化。因此,在選擇食物時,只能選擇佳美(清潔、可口)有營養的食物。清真菜肴博采中華漢民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以及中亞各國穆斯林的烹飪精華,再結合本民族的飲食習慣、飲食特色與飲食愛好,精心打造,從而制作出一道道獨具魅力的佳肴美食?;鼗孛褡鍖τ谑称沸l生及操作程序有著近乎苛刻的嚴格要求,正因為如此,回族清真食品贏得了世人的青睞。

新疆昌吉的回回民族由于地理環境的因素,在主食方面以面食為主,因而對面食的制作情有獨鐘,而且花樣繁多,諸如酥饃、油塔子、鍋盔、燙面餅子、鍋貼、油香、蒸油香、肉夾饃、水蒸包、油糕、盒子、燒麥、湯揪片、臊子面、拌面、牛肉面、炒面、涼面、涼皮、涼粉、晶糕等。同時以大米、黃米、小米、玉米為原料的米制食品也非常豐富,有米飯、抓飯、黃米干飯,小米、玉米多制成粘飯、稀飯,其中用大米、肉末、麥仁以及各種雜豆混合一起做成的粥,就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風味小吃,用糯米配以紅棗、葡萄干、核桃仁做成晶糕后,上面再撒以白砂糖,稱作甜飯,是新疆回族宴席上必備的食品。

昌吉回族汲取全國各地回族糕點制作的精華,用炸、烤、烙、蒸、煎等各種方法制作出的品種繁多的糕點,如芝麻餅、芝麻球、糖面條、麻辣鍋巴、馓子、糖擰擰子等。通過這些花樣繁多的回族面食,可以體味回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

新疆昌吉的回族,受伊斯蘭教教規以及多年形成的飲食習慣的影響,肉食主要以牛、羊、駝、雞、鴨、鵝、魚等為主,尤其是羊肉與雞肉成為他們最喜歡食用,也經常食用的肉食。

由于新疆回族族群形成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加之臨近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回回民族集中聚居區,使得新疆回族穆斯林的“清真菜”“清真小吃”“清真糕點”有了不斷吸收和創新的空間。

清真菜肴幾乎囊括了中國東西南北各個地區的烹飪特色,其中炸、熘、爆、煮、燜、烤、涮、蒸、燒是新疆回族清真菜肴的傳統烹調方法。

新疆回族的清真菜肴十分豐富,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有羊羔肉、清燉羊肉、清燉牛肉、黃燜肉、熘三片、爆炒肚片、過油肉、汆湯、雪花丸子、蒸肉、羊雜碎、椒麻雞、大盤雞、大盤肚片、大盤紅燒鵝、酸菜粉條、白菜粉條、大雜燴、丸子湯、粉湯等,其中比較有名的成套菜肴有“九碗三行子”。

回族人最喜歡吃粉湯,在穆斯林的開齋節或宰生節(即肉孜節與古爾邦節),每家每戶都要做粉湯,招待來家道平安的客人或親朋好友。

在制作粉湯之前,制作者首先要沐浴潔身,然后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制作者提前一至兩天用清水漫泡豆制的粉塊,在打粉塊之前,先將鍋里的水燒開后,再將用水稀釋過的豆粉攪拌均勻,放入滾水鍋里,用小火煮15分鐘即可。然后,將打制好的粉出鍋后,倒入面盆中待涼備用。

粉湯的關鍵在于如何制作粉湯所需的羊肉塊,做粉湯的羊肉既不可齒口太嫩,也不可齒口太老,最好是選擇兩歲的羯羊。羊肉最好用刀切割成大小均勻的肉塊,用清油、蔥段、花椒、精鹽等調料將肉塊放入鍋內紅燒入味,待羊肉約七成熟時,再放入滾水,用小火將羊肉塊慢慢煨爛。羊肉湯清香而不混濁,煮熟的羊肉塊咸淡適宜。

做好粉塊和羊肉塊后,等客人或者親朋好友來時,將粉塊和肉塊一同放在肉鍋里燴上,再將切好的蔥段、青蘿卜、菠菜、香菜、西紅柿、辣椒、青菜及醋、味精、胡椒粉等佐料放入即可出鍋。這樣,咸淡適宜的羊肉、濃香的肉湯、晶亮的粉塊、鮮綠的菜葉上面飄浮著一層紅辣椒油,再擺上馓子、油香、花卷等面食,這樣便將主人對客人的感謝以及祝福之情,全部呈現在你的面前。

飲食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事實上,飲食文化涵蓋了一個民族的主要心理特征、價值取向與生活態度。通過新疆昌吉市“中華回民小吃名街”推出的一道道回民名吃,各民族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回族人的熱情好客。

也正是以上原因,新疆回族人制作的回族菜肴、小吃、糕點,從歷史上就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評與喜愛,“清真”的招牌也成了新疆穆斯林引以為豪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歡
回民回族小吃
學科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探索
開胃小吃“絲娃娃”
淺探西昌回族史
BOTTOMS UP
從《穆斯林的葬禮》看回民厚養薄葬的文明觀
怕冷的小吃貨 等
廈門品小吃
大家都愛吃小吃
《回族文學》2015年總目錄
《回族文學》2011年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