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世界走進真實生活

2009-09-30 06:18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網民

張 瑾

21年前,當中國首封電子郵件發出去的時候,中國互聯網由此發端。

今天中國的網民數量已經超過2.5億。傳統商業價值鏈被重新解構,注意力的流向全然顛覆。

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和網友在線交流。寧長云也和其他眾多普通人一樣,是胡錦濤總書記的網友。

觸網

淘寶商鋪頁面上彈出一個對話框,是有人詢問一款沙發罩的價格。寧長云敲擊鍵盤,很快做了回復,順手還發給對方一個笑臉表情。

45歲的寧長云是百萬淘寶大軍中的一個。在位于頤和園東路的家中,她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兩個對話框,向供貨商打聽價格,也應對買主的討價還價。她的網上商鋪主打家居系列。雖然接觸網絡時間不長,但是她把鋪面打理得有模有樣,看起來很溫馨。

身體微有殘疾,此前的20多年中,寧長云打零工、做推銷,但都干得“人家不滿意,自己更不滿意”。她最初的工作,是在宣武區一處胡同口的裁縫店里,幫人縫褲邊,生活在有一搭沒一搭的活計中。

那年是1987年,寧長云不知道,在這一年,距離她裁縫店十幾公里外,科技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關乎她20多年后的生存與夢想。這是目前可據查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起點。

當年9月20日,地處海淀區的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研究所內,一封內容為“AcrosstheGreat Wal l we canreach every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經過德國學術機構的“中轉”,成功發送。后經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確認,那是中國首封電子郵件。

那次中外成功對話,被認為是攻克了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課題,對于推廣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與國際計算機網絡連接成功后,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機研究所成為當時中國進入國際科技網的唯一入口。通過這個入口,北京大學等20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都曾登錄國際科技網,交流學術信息。

但由于功用有限,加之費用太過昂貴——發一封郵件要花去當時中國教授半個月的薪水,因此,所謂的“連接”遠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功能。轉折出現在7年之后,原國家計委開通64k國際專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這是國際上正式承認中國是擁有互聯網國家的標志性事件。撥號上網一說,從那時起開始風行。

許多人會記得,ISP(互聯網接入提供商)成為了1994年至1996年計算機領域的主導名詞。中國也進入互聯網的商業化時代。

但對普通人而言,網絡儼然是精英們熱衷的“編織袋”。于是,1996年早春的一天,當中關村南大門零公里處突然豎起了一塊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時,目睹者大多愕然不解。

那是被認為中國互聯網“先烈”的瀛海威的廣告。

“我是憑直覺撞入因特網的,當時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感覺到我們這群人要想獲得很好的商業機會,一定要做一件迎合經濟變化的事情?!卞MI軍人物張樹新后來回憶說。

客觀地說,在當時很少有人能準確定義互聯網的情況下,瀛海威的確給了人們對未知世界諸多遐想。在互聯網的“荒野”上,能夠有4萬網民瀏覽,已經是個不小的奇跡了。

由于中國社會整體對互聯網缺乏認識,瀛海威的發展面臨障礙,像是早產兒一樣先天不足。張樹新曾描述說,瀛海威遭遇了互聯網在中國發展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她當時去郵電部申請從事互聯網服務時,沒有人知道該將它放在哪一類目錄下,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收費。

勉強支撐一年多后,幾乎全體瀛海威中高級管理人員集體辭職。時值北京的流星雨之夜,史稱“流星雨夜大逃亡”。

夢斷互聯網的張樹新總結,創業有賴于產業環境本身的支撐。惜乎當年產業環境未臻成熟,企業發展中一再遭遇政策壁壘。

一“網”打盡

面對互聯網的發展,政府層面也在積極跟進。國務院在《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中,將互聯網列入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郵電部投資70個億的169全國多媒體通信網啟動。

搜狐、網易、四通利方(新浪前身)接棒并迅速崛起,新聞和BBS逐漸成為互聯網的核心。截至1998年年底,中國網民的人數上升至210萬。

這一數字中,不包括寧長云。那時候,電腦對于她而言,就像左支右絀的生活一樣,充滿未知。她學了錄入,漸漸可以用五筆字型敲完一頁字,她的想法是開個打字復印店,但丈夫失業孩子上學,資金成了大問題,只好作罷。

互聯網急匆匆的步履卻從未有過絲毫放緩,它集聚的人氣越來越旺。一張似乎無處不在的巨網,像是枝枝蔓蔓、絲絲縷縷的血管方陣,集結生活細微。

張朝陽如何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來創辦搜狐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媒體和大眾也寧可相信,如果你有一份完美的商業計劃書,就足以獲得投資商成千上萬的美鈔。

膨脹的歲月就此到來,北京每天平均有兩家網站誕生。早晨,浩浩蕩蕩的人群汗流浹背地擠上兩塊錢一位的小公共,然后西裝筆挺地步入國貿辦公樓,拿著高薪,懷著一個無邊無際的發財夢想。當然,這個夢以互聯網為背景。

網絡經濟的超高期許,幻化出無數縹緲的泡泡。產生于千禧之年的互聯網泡沫,最終以一種殘酷而理性的方式,宣告了喧囂的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終結。

在整個業界沉寂的冬日,傳統產業反倒有了一個更為適宜的視角來考量這個新生事物,有人無所適從,有人躍躍欲試。

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在某地經濟高層會議上,談到網絡經濟時,某領導搖搖頭說,網站不就是兩三桿槍,東抄西抄嗎?成不了氣候,還奢談什么經濟。在座的一位學者打斷:“怎么是鬧著玩呢?按市場價值看,中華網可以輕松地買下整個首鋼。該領導一下子啞口無言,半天回不過神兒來。

總有人率先醒來,馬云就是其中之一。在杭州,他率眾成立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在杭州城郊一間用報紙糊墻的簡陋房子里,馬云對員工發表創業演講,他要建立一家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

電子商務被認為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天作之合,網絡的贏利模式漸趨清晰。盡管這個名詞隨即演繹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稱謂,但是核心未脫離“供需”二字。有人說,這并不比去菜市場買大白菜復雜多少,只不過,方式和途徑已全然不同。

2002年開始,互聯網開始加速向傳統產業和個人應用領域滲透。

隨后出現的淘寶網,亦呈席卷之勢。在“個人創業”等口號

的感召下,上網“淘寶”者如過江之鯽,人數從十幾萬、幾十萬到數百萬遞增。統計數據顯示,網商九成來自草根階層。個人電子商務,也被看作互聯網最具“草根性”的應用。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2007年夏天,寧長云在網友的幫助下入駐“淘寶”。

每天早晨把電腦打開,掛上QQ,到網上商鋪看留言,然后不耽誤整理家務,“該干啥干啥”。音箱每次“叮?!币豁?,她跑過去看看,應答客戶的詢價?,F在,她平均每天可以談成幾筆生意,盡管數額不大,寧長云說自己挺開心的,“你把它當作一份工作也行,當作新的夢想開始也可以?!?/p>

官方的最新數據顯示,互聯網產業目前在中國GDP中所占比重約為7%。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負責人說,隨著電子商務越來越流行,這一比重應升至目前水準的兩倍以上。

民主社區

除了經營自己的“店鋪”,寧長云也會上論壇,同商戶們交流,頂頂別人的帖子。

有消息說國家可能要對網上商鋪征稅,這是寧長云關心的話題。論壇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聊開了。話頭一起,有些收攏不住,他們甚至討論到了現行個稅起征點的是與非。最終,大多數人覺得有必要呼吁一下——如果要征稅,也應該考慮為生活困難的網商實行減免。

“論壇上說話,不會覺得拘束?!睂庨L云說,雖然大家彼此看不到對方,但是看得見的是心氣兒。

不獨寧長云有這樣的感覺。論壇,正成為最打動人心的網絡形態。

2008年的互聯網研究年會上,有人做了一個事實比對。汶川地震發生后不到一分鐘,天涯社區就出現網友留言:“非常緊急!哪里發生了大地震?”緊接著,武漢、成都等地網友紛紛回應,半小時內,新華網就發布了震中震級的消息。數百個偏僻鄉鎮的名稱一夜之間為全國所熟知,網絡救援迅速而有效地進行著。

這是30多年前的唐山無法想象的。唐山大地震發生后,有效信息極度匱缺。甘肅的知識青年住了整整半年防震棚,四川的人到北京避難。很少有人確切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還會發生什么。

沒有比這樣的迥異更能映照網絡論壇的成色了。

論壇,因一個足球帖成名,而后便幾乎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同步。1997年的蕭瑟秋風中,癡迷足球的福州男人老榕攜同樣癡愛足球的9歲兒子飛到大連金卅『看世界杯預選賽。中國足球不爭氣,興高采烈的他們最終以失望收場。老榕隨后寫了一篇幾乎讓所有球迷落淚的文章《大連金州沒有眼淚》,貼到了當時四通利方的論壇上,這篇帖子旋即傳遍了體育界和網絡界。

這讓眾人第一次感到論壇巨大的力量和傳播效應。之后的幾年,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力挺論壇,天涯、西祠胡同以及貓撲等后起之秀逐漸興起,近年甚至連搜索巨頭百度也建立了“貼吧”,加入互聯網社區行列。后來興起的博客,則與論壇一脈相承,皆具社會屬性。

人人都可以在網絡社區激揚文字,可以書寫博客,他們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記者或者“議員”?;蛟S正是看到這一改天換地的變革,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將“網民”評選為年度風云人物。自然,渴望表達的中國網民也被包括在內。

但網民質量的反差也造成了泛娛樂化和庸俗內容大量充斥互聯網,而缺乏成熟的輿論領袖更使得整個群體容易沖動,這一問題在論壇中尤為明顯,并間接影響到現實社會。2006年發生在貓撲社區的“銅須門事件”,眾網民聲討婚姻出軌,但又突破道德底線,大揭當事人隱私。與之相關的“人肉搜索”,一度游走在群情激憤和個人隱私之間。

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院士更樂見公共輿論力量在網上的崛起。她說,隨著網民數量增長和網民結構的漸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是日益走向成熟,其主要用途正從娛樂休閑轉向對社會生活更具重大影響的方面,尤其是,“中國的網民似乎與生俱來喜歡在網上談論國家大事?!?/p>

實際上,僅在被稱為“公共事件元年”的2007年,多起公共事件的解決,互聯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年初重慶沙坪壩那幢孤獨的房子和房頂上揮動的國旗,到山西黑磚窯床上那些傷殘的童工,直至年底的呆板“華南虎”照片,無不是發端于網絡輿情。

由此,普通民眾探尋真相和表達意見的能力呈增強之勢。借助網絡有意無意間營造的這一公共社區,網民成為中國社會與政治生活中正在出現的新生力量。

猜你喜歡
網民
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 在線教育用戶占34.6%
“臺獨聯署”被島內網民嘲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網民心理與風險溝通
從運動式清網到常態化治理下的網民政治參與
微博輿論中網民信息互動的擴散模式
2.9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