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成為產金第一國的背后

2009-09-30 06:18趙慶明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黃金價格礦產金礦

趙慶明

據中國黃金協會估算,2008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500噸,從而超過南非成為全球第一大產金國。對于中國成為黃金產量世界第一,讓人不是覺得驕傲和高興,而是悲哀和難過。因為由極低的生產成本創造出的世界第一產金國的位置,背后付出的是慘痛的環境代價……

以環境為代價的飛速增長

中國黃金產量持續增長,與一些傳統的產金大國產量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據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1949年中國黃金產量僅為4.5噸,1995年黃金產量首度達到100噸,2003年首次突破200噸,達到200.6噸,2007年進一步提高到270.49噸。由此計算,自1949年以來,中國黃金產量年均增長7.3%。

然而,近年來一些傳統產金大國如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黃金產量持續下降,即使最近幾年國際市場黃金價格持續攀升,也沒有改變產量下滑的勢頭。

自1905年以來,南非黃金產量持續占據世界首位,曾經一度年產黃金超過600噸,近年來產量則持續下降,2002年時產量還在400噸左右,2006年下降到291.8噸,去年進一步下降到272噸。再來看多年來一直居世界黃金產量第二的美國的情況。1998年美國礦產金產量為366噸,到2006年已經下滑到251.8噸,年均負增長4.57%。

黃金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也是工業生產特別是電子產品生產所需要的一種重要原材料,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業原材料(注:黃金在工業中使用的量不足年需求量的10%,并且受價格影響,需求的彈性較大),因為生產出來的絕大部分黃金是被當做財富閑置(美其名曰“價值儲藏”),是一種沒有多少使用價值的產品。

但是,黃金生產卻會造成大量的破壞和污染。從生產的角度看,有礦產金和再生金兩種形式。再生金,顧名思義,就是對一些含有黃金的工業品回收后再提煉出的黃金,例如從舊手機、舊電腦中提煉黃金。

除了天然存在的金塊,礦產金是獲得黃金的唯一來源。礦產金的生產首先是從含有黃金的礦山開采礦石,再對礦石進行物理或化學處理提煉出黃金,最后經過提純和加工才能生產出高純度的金塊。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現在基本上都采用化學法生產黃金,常用的是氰化鈉提煉法,其基本生產過程是:開采原礦-破碎-洗礦-重選-塊礦氰化堆浸-炭漿吸附一精煉。從整個生產過程來看,生產黃金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首先,開采金礦會破壞地表植被和山體。中等品位的金礦,平均每噸礦石能提煉出幾克黃金,低品位的甚至只能提煉出零點幾克,因此,生產1噸黃金需要幾十萬噸到幾百萬噸礦石。尤其露天開采,地表和山體遭到破壞,有的甚至整座山被翻掘一遍。提煉后的礦砂大量堆積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近年來,由于開采黃金而造成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在中國屢見不鮮。

其次,污染水源。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現在礦產金提煉幾乎都要使用劇毒化學藥品——氰化鈉,提煉殘液處理不當就會嚴重污染水資源。中國很多金礦區的居民都不敢飲用當地水,就是充分的證明。

中國黃金產量將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的儲量并不高,并且多為小型低品位難處理金礦。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統計,截至2006年,中國探明的黃金儲量僅位居世界第八位,儲量1200噸,而居于第一和第二的南非和澳大利亞則分別達到6000噸和5000噸。

此外,中國金礦規模相對較小,其中75%,以上為小型礦,且品位較低,相當一部分是難處理的黃金資源。據中國礦產金產量最大的企業紫金礦業反映,其核心礦紫金山金銅礦平均地質品位僅為0.51克/噸。由此可見,中國成為黃金產量第一大國要付出多大的環境代價。

歸根到底在成本過低

是什么使中國黃金產量持續增長呢?金價嗎?

不能否認,國際市場黃金價格的上漲對中國黃金產量是一個重要的動力。最近幾年,國際市場黃金價格持續上漲。金價上漲確實能夠促使黃金生產商為追求更多利潤而增加產量。

經過多年價格體制改革,中國國內黃金價格早已經與國際接軌。前幾年,黃金價格一直在250至300美元/盎司(注:金衡制的一種質量單位,1盎司=31.1035克)之間波動。進入2002年以后金價開始上漲,2003年初突破400美元/盎司,2005年11月突破500美元/盎司,今年初更是一度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大關。如今,則仍在800美元/盎司左右徘徊。

黃金價格持續上漲使得黃金生產商的獲益增加。但這似乎并不能成為中國黃金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的根本動力,因為同期南非以及美國的黃金產量并沒有提高,而是在下降。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使中國的黃金產量持續增長并將躍居世界第一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因為中國勞動力的廉價。黃金開采與生產絕對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即使是富礦,一噸礦石中也只能提煉出十幾克或幾十克黃金,而一般品位的礦,一噸礦石只能提煉出幾克黃金,低品位礦提煉一克金則要耗費幾噸礦石。由金礦到成品金,無論是開采礦石,還是篩選、液煉、提煉等工序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而且從品位上看,中國金礦多數為低品位礦,相對來說,需要的勞動力就更多。南非黃金產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開采難度加大,勞動力成本提高,使得生產商無利可圖而降低了量。其他一些傳統礦產金大國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也存在類似情況。

也就是說,中國黃金產量持續攀升主要在于新投產的礦大量使用廉價的農民工,即使原來的一些國有礦經過改制和改革,也大量使用農民工,這保證了黃金生產的低成本。近年來,一些國外金礦商大量進入中國開采黃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中國勞動力極其廉價。

其次,是中國對金礦資源管理不完善。這體現在隨意賦予或低價出讓采礦權,以及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礦產資源補償費。整體來看,中國對礦產資源的管理相當不完善,幾乎沒有采礦權的概念,特別是金礦,起初均由國有企業開采,并且由于中國金礦品位低、開采難度大,因此,國家對黃金開采并未予以重視。甚至因國有黃金生產企業出現虧損,而將金礦資源的管理權下放地方,這就導致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無償或低價出讓采礦權給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近幾年國際市場黃金價格逐步攀升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開始擔心未來國家會加強對黃金礦資源的管理和征收資源稅,而加大馬力加班加點地開采和提煉黃金。

再次,對外資的迷信也導致黃金產量快速提高。在黃金勘探、開采和提煉等方面,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國內的技術落后,而期望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因此,國家在金礦對外開放方面并沒有多少設防和限制。為追求政績,一些地方政府或是拱手或以很低廉的價格將一些金礦的開采權給了外商。

根據近來的一些報道,已經有70多家境外初級礦業公司進入中國展開金礦勘探,而最近幾年中國新發現的幾家大型金礦幾乎都被外資控制。中國開始實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未來對外商的優惠也將減少,因此,一些外資金礦生產商為了充分享受“三免兩減”的稅收優惠政策,又加之面對著前所未有的高金價,他們也普遍采取加快開采的做法。

正是由于以上幾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中國黃金的生產成本極低。據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礦業的核算,該企業2006年礦產金的綜合成本僅為72.93元/克,折合290美元/盎司,這不僅遠遠低于其他國家,即使與1980年以來的金價相比,多數時候也都是會盈利的。

不計后果的后果

最后補充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當前中國黃金產量迅速增加是地方政府過度追求GDP、不顧子孫后代的結果。中國有句俗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當前仍然唯GDP論的政績觀下,靠著金山的地方,絕不可能放著不開采。而要采礦黃金,就不能保護綠水青山,也就不可能考慮開采完了子孫后代怎么辦。而一旦開采金礦,何止是掘地三尺,一定是要把整座山翻個遍,到處是碎石、到處是粉末,以及被嚴重破壞的地表環境和被嚴重污染的水資源。

相關鏈接:

世界黃金儲備知多少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08年5月,中國持有的黃金儲備為1929萬盎司,即600噸。

據統計,截至2008年3月,中國官方的黃金儲備數量在全球排名第9位(以數量計)。前五名分別是美國(8133.5噸)、德國(5417.4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217.5噸)、法國(2586.9噸)、意大利(2451.8噸)。

猜你喜歡
黃金價格礦產金礦
誘人的金礦
《礦產綜合利用》征稿啟事
《礦產綜合利用》征稿啟事
中國十大金礦排名
Premier金礦公司簡介
西嶺金礦——中國最大單體金礦
盤點2020國內礦產新發現(二)
黃金價格后市繼續上漲的力度不足
我國將24種礦產確定為戰略性礦產
基于ARIMA—GARCH模型的黃金價格分析及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