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爾市民社會倫理觀對轉型期中國市民社會倫理建設的啟示

2009-11-02 07:21王宏偉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黑格爾

王宏偉

摘要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對西方國家的市民社會倫理建構有著重要影響。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德國,其市民社會倫理建構的發展是不能否認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的功勞的。本文指出中國現在處于市民社會的形成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對市民社會的倫理建構提出了挑戰,而黑格爾的這個理論就可以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理論資源和啟示。

關鍵詞黑格爾 市民社會倫理觀 倫理建設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225-03

在中國歷史上,市民社會一直被政治國家所淹沒。這種家國同構的局面確實對古代、近代新生政權的鞏固有很大幫助,但同時也成為中國經濟落后的原因之一。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實行改革開放,由此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民間組織大量出現,人們開始公開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政府逐漸退出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中國的社會正在轉型,中國的市民社會正在形成。而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就對中國市民社會的倫理建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上的幫助。

一、黑格爾市民社會倫理觀及影響

(一)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

黑格爾在其哲學體系中區分了道德與倫理。道德是人的內心生活,倫理則側重于人的社會關系。人們之間的一切社會關系都不過是某種客觀倫理精神發展的環節或表現,倫理是個人權利(抽象法)和個人道德自由(道德)的“承擔者和基礎”,只有在倫理生活中兩者才能得到真正的實現,這意味著個人只有投入社群或共同體中,并在自己作為共同體成員的身份里,才能找到他真正的自我和身份認同感。這就是道德與倫理既相區分又相統一的關系,這種關系尤其體現在他的市民社會理論中。

首先,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市民社會的每個人都是從家庭中分裂出來的單個的人,都以自身為目的,所以每個人的目的和行動都受自己內心自由意志的支配,任何他人都無權也不能干涉。但市民社會是一個“需要的體系”,每個人的需要和滿足總是同他人的需要及滿足分不開,人的多樣化需要及滿足手段具有社會性,因此,個人的一切需要的滿足和權利的實現都只能建立在“相互依賴的制度”基礎上。這就是市民社會特殊性與形式的普遍性的統一。而同業公會等市民社會組織則成為黑格爾在市民社會確立倫理精神的基礎。同業公會通過接納、培養、教育成員,將普遍目的具體化。它的范圍雖僅限于本身的產業,但它確實承載了真實的倫理精神,其成員通過同業公會,將自己的目的與普遍的目的緊緊結合在一起,普遍目的的實現成為自身的目的。因此,市民社會并不是原子式個人的集合,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作為倫理實體而存在,內在地成為主觀道德與客觀倫理的統一體。

其次,在社會歷史方面。黑格爾認為理性是世界的主宰,而它的本質是自由,所以人類歷史就是自由發展的歷史。抽象法是自由發展的客觀階段,道德是自由發展的主觀階段,倫理則是自由實現主客觀統一的發展階段。市民社會作為倫理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必然是歷史的存在著,而且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不管是個人需要的滿足,還是對財富、權利的保護,人們在相互聯系中尋求著自我和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

最后,在最終理念上,“善就是被實現了的自由,世界的絕對最終目的?!雹僦饔^意志絕對本質的東西是善,倫理也是活的善。在黑格爾看來,善不僅是主觀意志的法的追求,也是客觀倫理發展的目的所在。善是以主觀意志為中介才進入現實。它不僅僅是主觀意義上的,“善最初被規定為普遍抽象的本質性,即義務;正因為這種普遍抽象的規定的緣故,所以就應當為義務而盡義務?!薄拔覒摓榱x務本身而盡義務,而且我在盡義務時,我正在實現真實意義上的我自己的客觀性?!雹谒?它也通過人們的實踐客觀地存在著,這是一種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實現。他認為,善是自由的實體性的普遍物,雖然仍是抽象的東西,卻是倫理內在著的最高的主觀存在。

(二)黑格爾市民社會倫理觀的現實影響

英法等國家的市民社會起步較早,可以說它們市民社會的發展為黑格爾的市民社會理論提供了基礎,而其近代的發展尤其是倫理建構則受益于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理論。國家政府的監督與扶持政策都為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或是經濟復蘇起了重要作用。德國作為黑格爾市民社會理論的原始應用對象,其市民社會的發展更加印證了黑格爾市民社會倫理理論的重要性。與英法等國家不同,德國的市民社會發展是自上而下的。因為中世紀之后德國的命運歷經大起大落,市民社會幾乎沒發展,直至二戰以后,才曲折艱難地發展起來。在現代,各種政治性和非政治性利益集團、公民志愿性社團、公益組織、宗教社團和組織遍布德國角角落落,成為公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首先,“從國家結構形式和政權組織形式看,德國采用聯邦制國家結構形式和議會共和制形式,這一制度安排的根本意圖在于分清和界定國家權力機構縱橫兩個維度的權力界限,除外交、國防等權力外,聯邦州獲得了幾乎全部的自主和自治權?!雹鄣胤秸喟汛罅康聡鴼v史傳統意義上的“行政事務”轉移給公民自治組織,從而減輕了行政機構可管但管不好的“瑣事”,客觀上也為公民養成責任和自理自治意識、化解社會政治沖突和矛盾創造了制度條件,為政府管好“大事”節省了時間和空間。其次,在權利方面,聯邦德國基本法嚴格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特別是選舉權。3000人以下縣、市、鎮的首腦由居民直接選舉產生。盡管聯邦總理、聯邦州的首腦和部分縣、市長仍由議會選舉產生,但各黨派議員均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社會決定國家政權,國家為社會服務的政治構架有了法律保證和實際貫徹。最后,在公民自治團體的數量、種類、范圍上,德國現代社會超越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吧鲜兰o90年代中期,第三部門約有400000個組織,約4100萬成員,約140萬(專職)雇員(…占到了整個國民經濟全部雇員的4.9%)及1650萬義工。約80%可稱為市民社會的市民活動都發生在第三部門組織的框架內,第三部門組織由此成為‘市民社會的機制核心?!雹苓@第三部門的組織中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健康衛生及社會服務活動領域,二是文化休閑領域,三是環境和自然保護以及市民及消費者利益領域。三類組織都一定程度地依賴國家財政和撥款,這反映出市民社會對國家的一種依賴性。另外,從市民社會組織數量的增多、活力的提高、人數參加的廣泛等方面可以看出市民社會組織的變化:傳統的、長期維系于社團或機構的義務服務正在減少,而更多是松散的、基于某一具體動機、圍繞某一項目(臨時)構成的聯合體以及市民倡議行動和其他臨時小組中一種“新的”義務活動。這反映了普遍的價值轉型,在這種轉型中,個人參與義務服務的決定較少地受既定的組織或協會利益的影響,更多地由某個人背景及自我實現的興趣所決定。德國市民社會正在日漸成熟。

總之,黑格爾市民社會倫理觀對西方市民社會,尤其是近現代以來的倫理建設、經濟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樣,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階段,市民社會正在形成,經濟、文化、倫理精神方面都處在轉變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很多問題。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就能夠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思路,當然,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從國體到國情與西方國家都有很多不同,我們要以自己的實際狀況為依據來建設中國的市民社會。

二、當前中國市民社會倫理的基本狀況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推進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的分化形成了新的階層,包括民企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人員等等?!皳y計,1997年末,我國城鎮私營、個體就業人員2669萬人,較為獨立的企業家階層、個體戶階層和知識階層,有了明顯的發展。截至目前,我國新的社會階層以及從業人員人數超過1.5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5%,掌握著或管理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雹輳倪@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市民社會的主體正在形成,甚至說已經頗具規模。個體不再受到政治各方面的約束,個人利益得到承認,一方面是對傳統的進步,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就進步性來說,政府積極退出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個人的主體性、個人的利益得到承認。每個人都有權利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工作,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利益,滿足自己的需要。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對人們的教育一直是重義輕利,甚至是舍利。如果誰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是可恥的,就會被人瞧不起?!凹樯獭钡姆Q呼由此而來,商品經濟也從未被中國的統治階級認可過。這也是家國一體的政治模式帶來的必然后果。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積極地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個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個人利益得到承認,人們開始光明正大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個人也從政治、家庭的禁錮中被解放出來。這就為市民社會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合格的主體。主體的具備、自我意識的覺醒、個人需要的凸顯,這一切既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市民社會其他條件的產生,例如民主、法治制度開始健全,民間組織、私營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梢哉f,特殊性和需要的體系,市民社會的這兩個要素已經形成,這是相比于傳統的一個很大的進步。

再者,與主體性的形成同步,個人利益得到承認,也引發了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個人從對國家、集體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在追求個人利益的過程中忘記了他人的存在,不僅逐利,而且損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這些不僅表現在一個人身上,也表現在一個團體、一個組織中,不僅表現在普通人身上,還表現在政府官員之中。于是,從“自私自利”出發,又引發出許多社會問題,官員腐敗、社會治安變壞、民眾不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同時在經濟領域,亂收費、假貨劣貨充斥市場、惡性競爭、專業人員缺乏操守、違約以致訴訟事件與日俱增。這就導致了社會嚴重的信任危機,而且許多官員認為民間組織與黨和政府相對立,“官強民弱”思想根深蒂固,防范、限制心里很嚴重。在國家層面,法律、制度還不健全,一是,對一些現實或特殊情況無法給個人、民間組織等提供幫助;二是,存在一些漏洞容易讓不法分子鉆空子,危害社會和人們的利益。另外,人們的法律意識不強,容易造成盲目追求利益觸犯法律或不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而打擊報復的犯罪行為。

總之,就目前狀況來看,中國市民社會的發展、倫理的建構已經出現了可喜的成果,社會主體已然形成、民間組織大量出現。國家、社會、個人之間的關系已經朝著健康的方向開始發展。但是,中國的歷史遺留因素給剛剛起步發展的市民社會的倫理建構帶來了很多問題,如民間組織官辦性質嚴重、監管困難、法制不全、主體意識不強、社會信任危機、道德失范等等。中國市民社會的倫理建構要健康穩定地發展,除了要根據中國自己的國情制定發展思路外,還要注重研究前人在市民社會倫理構建的倫理成就,尤其是黑格爾。

三、中國市民社會倫理建設的基本思路

從黑格爾的理論來看,個人是市民社會的主體,個人的需要是市民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原始性因素,個人的一切是市民社會能否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市民社會作為獨立的倫理實體,也具有處理各組織及其成員問題的能力,而國家則針對于市民社會本身的局限性,對其進行制約與調控。這是市民社會倫理建設健康發展的三個條件,對中國當前的狀況也是適用的。

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說。一方面,要培養個人的主體性、自我意識,使個人積極主動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中國幾千年以“逐利”為恥的傳統文化封住了人們追求利益的思想,自我意識一直被集體主義、國家主義所壓制。雖然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始釋放人們的主體精神、自我意識,但這種根深蒂固的輕利思想仍是不易轉變的。我們仍然要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培養人們的主體精神和意識,調動起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既能促進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又為市民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主體做好了準備。另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個人的“公德之心”?!肮隆笔恰皞€體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實踐過程中,應當具備的社會公共倫理品質或實際展示出來的具有公共示范意義的社會美德?!雹迵Q句話說,就是作為社會或國家的公民在遵循或履行社會公共倫理范疇的實踐中,逐漸養成的具有公共普世意義的美德倫理品質,如社會責任感、平等、誠信、正義感、人道主義、寬容、仁慈等等,尤其是誠信,這是傳統的中國人所缺乏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一方面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另一方面又強調重義輕利、以集體為重,看似矛盾,其實這一切都是為了大一統的國家,為了統治者而服務,而真正的社會公德實際上是沒有的。培養社會公德,讓人們都有公德之心,就能夠防止人們在追求自己利益的過程中走向極端,這也是從根本上解決腐敗、誠信等一系列問題的方法。

其次,從社會本身來說。社會要在政府有意識地培養市民社會的同時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尤其是社會組織。隨著民間社團、經濟組織等的不斷產生,社團、組織之間也容易產生一些矛盾和糾紛,除了依賴國家政府的力量之外,社會應該培養出一些專門協調這些組織間矛盾的組織,并逐漸形成一些自己的原則,如民主、誠信等等,使這些原則成為組織中不可動搖的“法律”。這樣,一來可以幫助人們養成公德之心,二來能夠團結社會中的各種組織,使它們之間的摩擦減少。在市民社會中,不管是個人還是社團、組織,相互之間關系的處理依靠的不是強制性的國家機器,而是法規、原則和各自內心中的倫理道德品質。因此,各社會組織、社團要加強自身及成員的教育,積極提升社會理性和法治化的程度,自下而上形成一種民主法治的氣氛。這樣就加快了市民社會自身的倫理建設,還可以形成一個保護層,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影響國家政府的政策。

最后,從國家政府層面來說。國家是黑格爾倫理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完滿的倫理實體。對于中國的國情來說,中國是在國家的基礎上建構市民社會,所以黑格爾理論中國家對社會的制約理論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指導。在中國市民社會的建構過程中,中國政府一直扮演著主動和引導的角色:國家積極讓出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使市民社會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間,同時在政策上放寬民間組織、社團成立的條件,鼓勵民營、私營、外資企業的發展,使市民社會的建構過程不斷加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政府在主導的同時也存在了很多漏洞,市民社會的倫理建設要得到更好地發展,政府必須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一,承認市民社會的相對獨立性,為其發展提供更大的合法活動空間。拋棄傳統的“官強民弱”思想,給予民間組織充分的信任。市民社會發展本身就體現著國家權力向社會的回歸,體現著還政于民的過程,市民社會組織在法律范圍內享有廣闊的自主活動領域,使它們充分發揮在社會管理、公民參與和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第二,健全和完善法治制度環境。這是市民社會得以發育的外部條件。立法機關應盡快制定一些有關民間組織的法律,完善法律系統。這樣既給民間組織自身訂立法規、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據,又讓政府有法可依,及時取締一些非法組織以及對組織間的矛盾依法處理,而不是逾越界限成為干涉??傊?國家不能直接干涉市民社會的內部事務,國家在公共治理中扮演催化劑和促進者的作用,只掌舵而不劃槳。而健全的法治制度環境就是基礎。第三,提供資金幫助,解決資金困難,但不要以此進行控制?,F在社會中的民間組織還有很多是具有官辦性質的,其資金多來源于政府。而其它的組織比較容易出現資金困難的問題,無法正常運轉和服務。因此,政府就要繼續退出這些領域,還要對民間組織一視同仁,及時提供一些資金幫助。這樣就有利于市民社會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第四,要培育市民社會的主體意識、自由意識、競爭意識和法治意識,增強市民社會的理性化、自主性品格和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能力。中國當前市民社會的主體意識等還不強,只是在追求自我利益方面有些發展。但僅有這一點往往容易使他們走向極端。政府應通過宣傳、教育等手段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主體意識、法治意識等等,幫助人們樹立起應有的公德心。這樣才不會使市民社會的發展因主體問題而走彎路。

總之,市民社會是一個單獨的倫理實體,這是它可以獨立發展并超越國家的根源所在,同時,在中國,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特殊因素,必須實現國家對社會的制約。這是黑格爾的市民社會倫理觀對我們的啟示,同時也是由中國國情所決定的。中國市民社會的倫理建構必須走一條國家與社會“共生共強”的道路。

注釋:

①②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32,136.

③郭原奇.德國市民社會的歷史嬗變及其特點.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6(1).47.

④赫爾穆特·沃爾曼.市民社會在德國——討論分支以及政治社會現實.德國研究.2008.23(3).16.

⑤程惠霞.構建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市民社會:約束條件與功能解析.社會科學論壇.2008(3)下.51-52.

⑥胡建.構建社會主義社民社會——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化之斷想.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8(2).17.

猜你喜歡
黑格爾
從黑格爾的《懷疑論》文章看懷疑論與辯證法的關系
論黑格爾對辯證法理論規范的創立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論黑格爾的史詩觀——以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為例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謝林與黑格爾論笛卡爾——以《近代哲學史》和《哲學史講演錄》為例
試析后期謝林對于黑格爾的批評
論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黑格爾、馬克思與古典政治經濟學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