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對接長三角實現郎溪新跨越

2009-11-02 07:21劉漫漫馮興吾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區域合作

劉漫漫 馮興吾

摘要郎溪縣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前沿。接受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輻射優勢明顯。與長三角的全面對接為郎溪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郎溪縣能否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如何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創特色,增優勢,實現新跨越,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與不足,本文作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泛長三角 區域合作 新跨越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272-02

郎溪,古稱建平。位于安徽省東南部,長三角西部邊緣,緊鄰長三角核心經濟區,特別是與蘇南經濟發達地區已無縫對接,成為安徽東向發展的前沿。距南京祿口機場僅80公里,以縣城為核心,“三小時經濟圈”內的城市有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寧波、南京、合肥、蕪湖等,交通十分便利,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綠茶之鄉、全國科普示范縣、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最具投資潛力城市。探尋東向發展的捷徑,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應該是郎溪今后的重大戰略選擇。郎溪縣確定的“全面對接長三角,實現郎溪新跨越”主題,既順應了省委、省政府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合作分工的戰略要求,又延續了我縣近年來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生動實踐,是“上情”和“下情”的有機結合,體現了鮮明的郎溪特色

一、泛長三角已成為一部分學者專家熱議的話題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概念。從地理概念上說它是長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斷淤積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陸地。而從工業經濟概念上說它是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這里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大融合的態勢已經發端。在這片中國最富饒的土地上,充滿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斷崛起,為“長三角”都市圈帶來豐富性和層次感的縣域經濟,極具競爭力。2008年11月揭曉的全國百強縣市競爭力排名中,有七個“長三角”的縣市(區)進入前十位??h域經濟的崛起,使“長三角”城市連片化、都市化成為可能。而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關心著,議論著的話題是一個逐漸由地域概念演變成經濟概念的“泛長三角經濟區”。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泛長三角”的概念和“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與合作”問題。其主要內容是:長三角經濟一體化不能停留在“15+1”的城市范疇,而應該是“3+2”的概念,也就是把蘇浙滬三省市和屬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安徽、江西全部納入“泛長三角”通盤考慮。在客觀上,長三角地區需要擴大腹地,以在更廣闊的空間范圍獲得和配置資源。另一方面,長三角周邊地區也需要長三角輻射效應的拉動,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安徽和江西無疑首先符合這些條件。這些區域內部之間地域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融、經濟相通,具有經濟要素的組合優勢、經濟成長的后勁優勢、交匯融合的環境優勢等,客觀上具備為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實條件與潛在條件。如是,加強長三角同內陸腹地的交流與合作、擴展經濟空間便成為大勢所趨。

二、郎溪縣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的歷史機遇

2008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目前正編制有關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范圍包括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九個皖江城市。此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無疑將為我縣加快經濟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關鍵看郎溪縣能否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如何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創特色,增優勢,全面對接長三角,實現郎溪新跨越。

三、郎溪縣參與泛長三角區域分工合作的有利條件

(一)淵源深厚的歷史

歷史上,郎溪和長三角屬同一經濟區。早在南朝時,郎溪縣治就與長城(今湖州市長興縣)等5縣地屬綏安縣。在明朝,建平縣(今郎溪)屬廣德州,廣德州隸屬南京。在更早期的路、府、州行政區劃設置中,郎溪與長三角的一些縣、市是融為一體的。

(二)親情般的人文環境

我縣地處徽文化和吳越文化交匯地,與長三角地區文化相近,民俗相通,從歷史上看郎溪與蘇浙滬經濟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其進一步合作勢頭愈加迅猛。加之近年來我縣突出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加工制造業轉移為主攻區域,優化環境,適度降低政策門檻,加大招商力度,在全縣上下基本形成了招商、親商、安商的良好社會氛圍,長三角客商投資占全縣招商引資的80%以上。

(三)區位優勢凸顯

郎溪地處安徽省東南邊陲,西北與南京高淳縣相接,東北與常州溧陽市相鄰,南隔廣德縣與浙江相望,境內新發、梅渚等鄉鎮與江蘇高淳、溧陽等縣市的接壤線長達80多公里,位于長三角擴容的“最前沿”。據有關專家對2006年長三角16城市主要指標數據測算,目前長三角經濟區的輻射半徑為400公里以內,郎溪恰在其輻射范圍這之內。便捷的交通使郎溪在長三角經濟發展中的承東啟西的戰略地位顯得更加重要。

(四)資源優勢突出

作為農產品基地縣,郎溪向長三角提供糧油、蔬菜、茶葉、畜禽、水產品等農副產品,不僅價廉物美,而且運輸距離短、成本小,可以較好地滿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郎溪旅游資源較豐富,石佛山---天子湖、高井廟森林公園等風景區,可以成為長三角地區人們度假的理想目的地,休閑的“后花園”。郎溪的土地、勞動力資源也相對較為豐富,價格相對便宜。郎溪縣人均耕地面積為長三角人均耕地面積的1.8倍,用工成本不到沿海發達地區的七成,綜合商務成本只有沿海發達地區的三分之一左右,能滿足長三角產業低成本擴張轉移的需求。

(五)優良的承接載體

一區四園格局已形成。經濟開發區已建設投入1.5億元。累計簽約引進投資千萬元項目103個,協議引進資金40億元。另外還建成的十字、濤城、新發、梅渚等四個鄉鎮工業園區,也初步形成功能優化、布局合理的新型工業集群區。目前,長三角區域內由于勞動力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迫使紡織、食品、機械、家電、冶金等制造業不斷向商務成本較低的中部地區轉移和擴張。郎溪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屬壓延、箱包和服裝加工、食品加工、醫藥化工和建材工業等五大支柱產業,不僅與長三角需轉移的產業關聯度較強,而且80%以上的省外投資來自長三角,具備了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的基礎和實力。今年,郎溪被省政府批準為第二批擴權試點縣,在項目審批、辦事程序等方面擴大了權限,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將會得到進一步激發。郎溪可利用區位優勢,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以較小的成本接軌長三角,借船出海,直接融入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主流。

四、郎溪縣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存在的不利因素

郎溪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雖然天時地利人和,前景廣闊,但還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一)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經濟發展技術層面不高。創新,是當前的產業靈魂所在,企業應當用高新技術與先進適用技術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裝備更新、工藝優化和產品升級換代,如此才能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優勢,而我縣目前明顯缺乏技術與投入。

(二)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全縣產業層次較低,傳統產業為主仍然是目前郎溪的工業經濟的主要特征之一。經濟結構不夠合理,抗風險能力不足,一些附加值不高的傳統產業,如果不進行調控,任其簡單地擴大再生產,將會和新引進的產業爭能源、爭勞動力,不利于長三角優勢產業的轉移。

(三)人才引進機制不健全

人力資源素質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產業水平的高低。企業發展壯大靠的是人才。郎溪人力資源素質結構不盡合理,高技能、高素質的管理、技術人才明顯缺乏,政府未能及時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引進外地人才或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鄉就業或創業,而掌握一般技能的勞動力已難以適應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產業發展的需要。

五、郎溪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應采取的措施

郎溪參與泛長三角分工合作,務必揚長補短,積極實施交通東連、產業東接、智力東借、資金東引、技術東進、產品東賣、勞務東輸,要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全方位接軌,在分工合作中與長三角獲得雙贏。

(一)加強宣傳,找準定位,釋放對長三角的吸引力

郎溪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縣,要想發展,必須找準突破口,牢牢把握機遇,營造氛圍,強化機遇意識。繼續發揚郎溪一直秉承著的親商好儒、誠信開放的精神,不斷改善招商引資軟環境。一方面,要加強與長三角的溝通交流,組織多種形式的項目推介會和招商活動,構建政府推動、協會搭臺、企業唱戲的交流機制。另一方面,抓好服務環境、信用環境等建設,努力打造政策最優、服務最好、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軟環境品牌,吸引長三角資金和產業源源不斷地流向郎溪。

(二)產業集聚,塊狀開發,重點打造工業示范區

抓住長三角擴容的大好機遇,突出抓好優勢產業的發展。重點瞄準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搶抓機遇,適時介入,發展配套企業或協作企業,培育郎溪經濟新的增長點。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體系完備、品牌過硬的產業集群,打造郎溪工業發展的“航母群”,提高綜合競爭力。

工業是郎溪經濟的主導,而要發展工業,就必須用經營的理念加大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優良的硬件設施吸引長三角客商。按照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加大投入,扎實推進縣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的水、電、路、氣等配套建設,以開發區的區位優勢、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公關活動、視覺標志為載體,確定開發區招商引資的總體戰略,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宣傳,提高縣開發區的知名度,注重功能分區和產業定位,進行塊狀開發和特色發展。引導招商引資向更高層面上邁進。

(三)提升實力,唱響品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城市之間的競爭,軟實力往往起決定因素。要切實提升政府的服務水平,強化服務意識,廣大干部要時時以服務經濟發展為己任。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當前的產業基礎、生態環境,科學確定產業布局,有選擇地承接長三角的產業轉移。郎溪縣最大的優勢是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要把“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生態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發展。多引進節能型、生態型、環保型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充分利用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跳出農業看農業,以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發展壯大農業加工企業,以農業產業化帶動工業發展。強化品牌意識,形成特色產業,提高附加值。同時要特別注重引“智”,引進長三角先進管理理念、生產技術,不斷引進和培養管理、技術人才,切實提高企業生產管理水平。鼓勵大學畢業生回郎就業或創業。培養本土人才,加強勞動力就業培訓,不斷提高勞動力的總體素質,以適應不斷提升的產業層次。

當前,郎溪全縣上下已形成共識,要改變落后面貌,不發展不行,發展慢同樣不行。我們必須始終緊緊圍繞“全面對接長三角,實現郎溪新跨越”這一主題,全面審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不斷尋找和先進發達地區的差距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奮力趕超,積極探尋適合我縣發展的途徑。爭創新優勢,謀求新發展,郎溪一定能在全面對接中實現歷史性的新跨越。

猜你喜歡
區域合作
新冠疫情下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亞太區域合作的話語消退與重新激活
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研究——以《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為例
英國區域合作元治理的實踐與啟示
中國-中東歐國家次區域合作的經驗與展望
基于ZADL聯盟的低利用率文獻區域合作儲存研究
長三角區域合作
加強區域合作 統籌推進杭寧發展帶建設
以區域合作平臺促進縣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以重慶市開縣為例
聚焦美國職業教育跨區域合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