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婦女人權的若干思考

2009-11-02 07:21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特殊性人權

成 彬

摘要世界范圍內的人權狀況普遍得到了改善,國際條約和各國的憲法中都紛紛確立保護人權的原則,但從實踐看來,婦女無法與男性真正共享到人權發展帶來的福蔭。隨著婦女運動不斷興起,婦女人權的概念,在1993年維也納世界人權大會上被正式提出。本文擬探討婦女人權的基本概念,并從內容和實現障礙等方面對婦女人權的特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婦女人權 特殊性 人權

中圖分類號:D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381-01

一、婦女人權概念的提出

對于婦女人權的界定,我國學者徐顯明認為,“婦女人權是保障婦女的尊嚴,發展婦女的人格,實現婦女的價值,在道德上、社會上、政治上、法律上,應當得到承認或已經得到承認的平等的、自由的生存權與發展權等一切權利的統稱”。①徐教授的界定試圖全方位地涵蓋婦女應該受到同等對待的全部方面,改變婦女的生活狀況和社會地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還有些學者采用與人權相關的概念來定義,認為婦女人權就是婦女的“應有權利”,既包括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共享的或應當共享的權利,也包含為婦女專享的某些特殊權利,如生育權、享受特殊勞動保護權等。②為深入探討,筆者再介紹對人權與女權主義的相關理解。

人權包括:人權代表一種利益;人權是自然權利,即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平等權利;人權是人們按照正義的平等程序的所選定的正義原則而獲得的;人權是一種最低限度的道德標準的權利等等。③綜合學者們的主要觀點,人權的主體是“人”。只有人才能擁有人權,只要是人就應當擁有人權。從理論上來講,女性應當和男性平等地享有人權。婦女人權應當被包含在普遍人權體系中,婦女人權和人權是統一的。婦女人權是普遍人權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其實現是人權主體和人權普遍性的完善。

女權主義一詞于19世紀80年代首先出現在英文當中,通過揭示女性受壓迫的事實而提出各種提高婦女地位的舉措,超越了形式上的平等,要求重視婦女作為一個與男性平等的主體的真正需求。女權主義理論具有前瞻性,其追求的男女平等的內涵,是界定婦女人權的權利內容的重要參考。從人權的角度看,其中包含了對婦女應當作為人權的主體的主張和對婦女應當具備何種權利的探尋。

二、婦女人權具有特殊性

人權光是享有并不能夠滿足主體的需求,還需要主體實際地行使它或能夠在受到侵害時得到救濟。由于幾千年來的男權統治,女性在各種經驗領域中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弱勢地位,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導致現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具有男性中心的特征,并沒有平等地考慮男性和女性的需求。婦女能力和發展機會受到限制,而無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實現自己的權利,而成為人權中易受到傷害的主體

要保障女性能夠享有人權帶來的利益,其必須接受特殊的保障,這是基于女性自身的特質和所處的處境而應當享有的特權。特權在這里指的是婦女的特殊權利,特權在這里指的是婦女的特殊權利,比如,婦女在月經期、懷孕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時期的權利和補償婦女因受到性別歧視而損失的利益。這并不是為了建立婦女的優勢地位,而只是補救婦女因其歷史的、社會的、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與男子之間的差別而失去的或即將失去的平等和自由。女性所應當享有的這些特殊權利,應當提升到人權的高度來進行保護。這些權利之所以會成為特權,是因為在人權理論和現實的發展歷程中,女性的需求均沒有被同等地考慮,導致其往往被當作婦女問題而不是人權問題來考慮。只有肯定了婦女的這些特殊權利是人權的一部分,才能跳出形式平等的條框,追求事實上的男女平等。

三、婦女人權的實現障礙及實現途徑

要實現婦女人權,不僅必須提高公共領域內女性的社會地位,還需要改變私人領域內現有的家庭倫理制度和重塑傳統的文化價值,消除在私人領域對于女性的壓迫。其中,改變私人領域內現有的家庭倫理制度是現階段發展婦女人權的關鍵之處,家庭民主是婦女能夠享受在公共領域享有的人權的基本保障。但當前國際法和人權理論往往把私人領域排斥在其研究范圍之外,家庭暴力、無報酬的家務勞動、生育的不自由(包括強迫性流產、生育男孩的壓力等等)、物質資源短缺時家庭對于男性的偏愛等等,均沒有被人權理論所重視。

法律在制定整治經濟制度時對于女性在家庭生活等私人領域的經歷和需求缺乏關注,現行的倫理道德上的教化使很多婦女不具備權利意識,法律調整私人領域的難度等等,都是女性擺脫在私人領域遭受的歧視和不公待遇的阻礙。因此,應當將消除私人領域對女性的歧視提高至保護人權的高度,國家不應放任私人領域的壓迫,而應當切實立法,采取必要的懲罰、補償措施,例如成立家庭暴力專門援助組織等專門開展調查和為受到侵害的婦女提供救濟,保障婦女在家庭中的權利。

注釋:

①徐顯明主編.人權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4頁.

②白桂梅主編.國際人權與發展:中國和加拿大的視角.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51頁.

③沈宗靈主編.西方人權學說(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250頁.

參考文獻:

[1]鄒曉紅.婦女人權的概念及其歷史演變.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6).

[2]孫萌.從婦女人權的特性看男女平等的法律定位.東岳論叢.2006(7).

[3]孫萌.西方女權主義中的婦女人權思想研究.政法論叢.1998(6).

[4]孫國華主編.人權——走向自由的標尺.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歡
特殊性人權
數字時代的人權何以重要:論作為價值系統的數字人權
中醫治療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女性冠心病診斷與防治的特殊性
我國近代農業機械化的特殊性
秦代縣廷獄史的職能與特殊性
論人權的代際劃分
對博物館工程建設特殊性的思考
論社會組織的人權價值
論人權的三個化身
論我國人權入憲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