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的憂慮(下)

2009-11-23 06:19吳錚強
國學 2009年10期
關鍵詞:滕子京仁宗岳陽樓

吳錚強

中國人大多背誦過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而那句膾灸人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邁詩句,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同時也成了以天下為己任的一切有志之士的座右銘。

朝廷這次調西北前線的正副統帥回朝掌管樞密院,其中夏竦任樞密使,范仲淹、韓琦任樞密副使。范仲淹因為西北戰事未了,五上奏疏要求留在前線,但未得到朝廷的允許。

雖然范仲淹離開朝廷已經七年了,但朝中有一批少壯派官員一直支持和擁護范仲淹的政治主張,反對宰相呂夷簡。七年之中,朝廷中始終有人為范仲淹講話,范仲淹又在西北前線立下大功,看來這批受他牽連而被貶的人還是有才能的,仁宗皇帝決定起用這一批官員。

在將范仲淹調回京城之前,仁宗還任命了歐陽修、王素、蔡襄三人知諫院,余靖為右正言。朝中呂夷簡一派看到范仲淹的人占據諫院,便再次攻擊他們私結朋黨。歐陽修怕皇上聽信讒言,為示反擊,特意寫了一篇《朋黨論》進獻。在《朋黨論》中,歐陽修別出心裁地指出,朋黨也分君子之朋、小人之朋,君子結黨,遵循道義,小人結黨,為利所驅,因此皇上應該屏退小人之偽朋,而進用君子之真朋。仁宗看了覺得很新鮮,還夸獎了一番。

讓仁宗沒想到的是,他調西北前線的正副統帥回朝掌管樞密院,樞密院的人選夏竦竟然遭到了臺諫官們的一致反對。諫官歐陽修、余靖和御史中丞王拱辰認為夏竦在陜西期間,畏懼怯懦,毫無建樹,而且詭計多端,奸邪狡詐。此后仁宗皇帝連續收到反對夏竦入京的奏疏,最后不得不在夏竦面見圣上之前將他趕回陜西。

當范仲淹回到京城時,發現朝廷中已經大變模樣了。仁宗皇帝終于免掉了呂夷簡的宰相職務,新任的宰相一位是舉薦過范仲淹的晏殊,另一位則是善于明哲保身的章得象。新任的另一位樞密副使富弼,是晏殊的女婿,四位諫官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這些人一直以來都是范仲淹的擁護者。只有一位御史中丞王拱辰是呂夷簡的舊黨。

不久,仁宗皇帝又對宰執班子進行了調整,任用范仲淹和賈昌朝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總理),用杜衍為樞密使,用韓琦和富弼為樞密副使。

仁宗這次起用范仲淹等人,目的比較明確。朝廷正在經歷一個多事之秋,先是西北開戰,接著沂州士卒王倫率眾起事,張海和郭邈山在商山起事。令仁宗吃驚的是,這些起事的隊伍所到州縣,宋朝官吏或作鳥獸散,或以兵甲為禮,迎接起事者入住縣衙。

內憂外患,使得仁宗感受到了統治的危機,于是想借用范仲淹等一批有志于改革的官員來振興朝政。慶歷三年(1043)九月,仁宗頒布手詔,要求他新提拔的范仲淹、韓琦和富弼等人對當時的政治危機提出解救的辦法。數日后,范仲淹就呈上了《答手詔條陳十事》奏章,拉開了慶歷新政的序幕。

仁宗對范仲淹提出的大多數內容予以采納,并參考其他大臣的建議,頒布了多道詔令,實行所謂的“新政”。十月,頒布了新政的第一道詔命,即選任了一批按察使,派往各路視察官吏狀況。范仲淹根據按察使送上的有關各地官吏狀況的報告,親自圈選各路長官,見到不合格的,立即以筆勾去。

新政陸續實施,很大程度上打亂了原有的行政秩序,觸動了許多官僚的利益。比如范仲淹派出按察使,大膽揭發各地官吏的不法行為,并要求朝廷立即罷免他們的官職。但大面積更換官員談何容易,副作用也很大,甚至可以使地方行政系統癱瘓;即使更換,地方官員也不歡迎范仲淹新舉薦的各路監司官。又比如科舉考試增加了新的內容,這讓原來只知背誦經義和詩賦的舉子感到無從適應。

因此改革不到半年,朝廷中對新政的措施便議論紛紛,以夏竦為首的反對派更是千方百計地攻擊范仲淹為首的革新派。 之前范仲淹入朝而夏竦被逐一事,曾令國子監直講石介十分興奮。當時石介寫了一篇《慶歷圣德頌》,將范仲淹等人入朝稱為“眾賢之進”,將夏竦被逐說成是“大奸之去”。夏竦對此懷恨在心,開始想辦法整石介。

富弼入朝后,石介寫信給富弼,鼓勵他“行伊、周之事”。夏竦得知此事,唆使人篡改了這封信件,將“行伊、周之事”改為“行伊、霍之事”。這里伊是伊尹,周是周公,霍是霍光,分別是商朝、周朝和漢朝的輔政大臣。

伊尹、周公連稱是指輔佐天子的賢臣,而伊尹、霍光連稱則成了廢立國君的權臣。這一改非同小可,等于誹謗改革派的勢力已威脅到君權。此事傳出,范仲淹與富弼十分恐懼。為了避嫌,立即請求出朝巡邊,不久分別出為陜西河東宣撫使和河北宣撫使,慶歷新政陷入僵局。

這時,宋夏和議形成,各地的叛亂與起義也已鎮壓平息,仁宗突然覺得本是太平盛世,所謂的新政只能引起紛爭不斷。不久,晏殊罷相,諫官蔡襄和孫甫等人自求外放,新政的領袖與骨干幾乎全被排擠出朝,朝中只剩下樞密使杜衍盡力保護尚在朝中的革新派官員。

反對新政的一派官員繼續攻擊新政官員相互支援、結為朋黨,仁宗開始聽信。到慶歷五年,范仲淹、富弼被正式罷去宰執職位,貶為知州,杜衍罷相,韓琦也被擠出朝廷。隨著革新派官員被盡數趕出朝廷,新政的各項措施也在反對聲中被基本廢除。

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后不久,便接到出知鄧州的調令。不久又收到了老友滕子京的來信,信的內容是請范仲淹為他重修的岳陽樓寫一篇記文。隨信寄來的還有一幅描繪岳陽樓景色的《洞庭晚秋圖》,以及唐宋名人吟詠岳陽樓的詩詞歌賦。

看到這位老朋友的來信,范仲淹不知是喜是憂。慶歷二年宋軍在西北遭遇定川砦大敗,范仲淹派軍馳援涇州,當時的知涇州滕子京出色地動員涇州軍民為宋軍提供軍需物資,為涇州保衛戰的勝利立下戰功。

第二年范仲淹被調回京城,便推薦滕子京知慶州。 沒想到,不久就有一位駐扎在涇州的武官鄭戩告發滕子京在涇州一役中濫用公用錢,監察御史隨即指控滕子京在涇州耗費公用錢十六萬貫,甚至懷疑滕子京貪污公款。

滕子京的公用錢,主要用于戰爭之后的酒宴犒勞羌族首領和士兵,又按當時邊疆風俗,在佛寺里為在定川砦戰爭中死亡的士卒祭神祈禱,并撫恤死者親屬,收服邊疆部族民心,這種做法在當時是得到朝廷允許和鼓勵的。

不過除此之外,滕子京可能還用這部分錢饋贈給了一些試圖在西北邊疆建功立業的游俠、游士之徒?!端疂G傳》中王進、史進、魯達、楊志等投奔過的大、小種經略相公,也就是種諤和種師道,他們是種世衡的兒子和孫子,而種世衡正是范仲淹在西北前線最得力的助手。當時的西北前線,也活躍著很多像王進、史進之類的豪俠,或者有豪俠之氣的書生。如宋代大儒張載當時就在前線游蕩,試圖建立軍功,后來拜見范仲淹,范仲淹勸他不如回家讀書,可成大器。滕子京本來就是任俠之人,很欣賞豪俠之士,于是將一部分公用錢就用在這些人身上。

仁宗聽說滕子京濫用公款,還有貪污嫌疑,就將滕子京貶為權知鳳翔府,又派出太常博士燕度前往邠州審理此案。

滕子京聽說朝廷派人來查,怕牽連過多,決心一人承擔此案,立即將賬目銷毀。燕度來到邠州,果然審問了很多無辜之人,鬧得前線大將狄青、種世衡等人心灰意冷。但查來查去,發現滕子京用的公用錢大概是三千貫,具體用途因為賬目銷毀已經無從查證,但可以確定,滕子京沒有貪污私吞。至于所謂的十六萬貫,絕大部分是籌備糧草的軍餉。

與此同時,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在朝中竭力為滕子京辯護。范仲淹說像滕子京這樣能干的官員,在問題查清楚之前,絕不應該停職;滕子京如果真的有貪污行徑,自己愿意同受處罰。此外自己也曾用軍費作貿易,所賺之錢用于軍務,有結余全部交公,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仁宗了解真相之后,已經不想繼續追查。然而當時慶歷新政剛剛開始,抹黑滕子京本來就是為了打擊范仲淹,以王拱辰為首的一批人不愿善罷甘休,竟以罷朝威脅仁宗。

仁宗不堪忍受臣僚之間無休止的爭鬧,結果將滕子京免去天章閣待制的官位,再將其貶到岳州這個窮小的地方了事。這就是《岳陽樓記》開篇一句“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的來龍去脈。

沒有想到,滕子京果然能干,被貶到岳州僅一年工夫,就將岳陽樓修起來了。等到范仲淹被貶到鄧州時,范仲淹接到了滕子京交給他的任務,為岳陽樓寫一篇記。

《岳陽樓記》,其實是一位貶官寫給另一位貶官的安慰信。文章的第一段夸獎了一番滕子京的能干,第二段描繪了一番從岳陽樓觀看洞庭湖的景色,第三、四段則寫貶官的心情,最后一段范仲淹表明了自己的心態,說他既不發牢騷也不故作逍遙姿態,他的心里只有憂國憂民。這段話中國人差不多都會背誦: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编?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的確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

兩年之后,滕子京卒于蘇州任上,時年58歲?!端问贰分杏涊d滕子京一生“倜儻自任,好施與”,去世時“家無余財”。

又過了四年,范仲淹被調往潁州,途經徐州時不幸去世,時年64歲。去世之前,范仲淹也給朝廷寫了一份《遺表》。一般的《遺表》都會請求朝廷照顧一下自己的幾位子侄,范仲淹沒有向朝廷提出任何請求,家里的事提也沒提。

猜你喜歡
滕子京仁宗岳陽樓
孫高華
滕子京替人追債重修岳陽樓
宋仁宗好色
詩“畫”岳陽樓
滕子京“欠條”建成岳陽樓
觀五朝岳陽樓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好馬也忠誠
“欺世盜名”岳陽樓
為一個錯別字較真的宋仁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