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光蘭:“門歌”一曲改寫人生

2009-12-08 08:36
新天地 2009年11期
關鍵詞:肥東縣安徽大學郭沫若

老 歌

2009年9月30日,在安徽省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主持人請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74歲的農民女歌唱家殷光蘭。她被人們稱為上世紀的“超級女聲”,她自編自唱把安徽民間小調“門歌”8次唱到人民大會堂,唱進中南海,4次被毛主席接見,她創作并演唱的《毛主席送我上講臺》傳唱大江南北;她的歌集曾由郭沫若親自修改作序題名,發行80萬冊,轟動一時。

殷光蘭現場清唱1958年毛主席接見她時即興脫口而出的“門歌”四句歌詞:“見到毛主席真幸福,好比見到太陽出。太陽一出照四方,毛主席光輝照全國!”高亢清澈的嗓音折服現場全體觀眾。殷光蘭說,她的一生是與“門歌”密不可分的,很高興如今“門歌”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一曲動人改寫人生

殷光蘭1935年出生在安徽肥東縣一個貧苦家庭,出生不滿4個月,痛失雙親,她被一王姓農民收養成為童養媳。殷光蘭生就一副好嗓子、好記性,在放牛崗上、秧田里,她學會了當地流行的很多“門歌”?!伴T歌”是當時流行于皖中地區的一種民間說唱形式,本是災荒年農民挨門乞討演唱的歌謠。王家是個古板的人家,認為丫頭唱歌有失“家教”,他們總是用打、罵、餓飯等手段,阻止殷光蘭唱歌。

1949年1月,肥東縣解放了,村里住進了大批即將揮師渡江的解放軍戰士。解放軍戰士嘹亮的歌聲讓14歲的殷光蘭心潮澎湃。一天,當地駐軍開聯歡晚會,戰士歡迎村民們來表演節目,小伙伴們把殷光蘭推了出來,說她在村里唱得最棒。殷光蘭卻膽怯地連連后退:“不,不,我不能唱,唱了要挨家里人打!”解放軍戰士說:“現在解放了,你大膽地唱,誰敢打你我們替你做主!”殷光蘭開口唱了首《十二月當兵》,讓不少解放軍戰士感動得掉下眼淚。從此,殷光蘭可以自由地唱歌了。

1954年冬,根據全國統一部署,肥東縣選擇殷光蘭家鄉——原定光鄉山王村為全縣興辦農民俱樂部試點,成立農民“門歌”創作組,派縣文化館干部王開明駐村輔導。殷光蘭積極報名,經過學習,她自己也能編寫“門歌”了。1956年夏,一篇刊發于《人民日報》的長篇通訊《農民女歌手——殷光蘭》,報道了山王村農民俱樂部的突出成績,也將殷光蘭的命運徹底改變,她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安徽民間藝人。

文藝匯演全國出名

經過數年磨礪,殷光蘭已練就一身爐火純青的即興說唱本事。1958年7月初,23歲的殷光蘭隨安徽省代表團赴京,參加全國曲藝會演。她帶去的“門歌”《歌唱總路線》定在文化部大禮堂演出。當時,殷光蘭一襲紅衣,手拿一鼓一鑼,她邊唱邊舞妙語如珠,具有濃郁徽派特色的一段10分鐘說唱剛剛結束,全體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一下臺,相聲大師侯寶林疾步上前拉住殷光蘭的手,動情地說:“演得好,小蘭子!‘門歌好,聽得懂,是曲藝的好形式!”

第二天,殷光蘭被派到天安門廣場、王府井大街等地巡回演唱。由于此次的演出,“門歌”被正式列為全國曲藝曲種之一?!度珖嚧筠o典》中增添了“門歌”的條目,殷光蘭也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1958年7月16日,殷光蘭應邀出席全國民間文學工作者大會。毛澤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懷仁堂親切接見全體代表。有人建議:“殷光蘭,機會太難得了,你應該給大家唱首歌!”殷光蘭稍作思索,用“門歌”聲調即興創作演唱了那首《唱個門歌表心情》,毛主席和著歌詞節拍,微笑著向殷光蘭點點頭招招手。

照相前,大會工作人員特意把殷光蘭安排在二排中間、毛主席身后的絕佳位置,可是殷光蘭不知道美意,因為緊張反而跑到安徽省代表團長、省文化局長錢丹輝身旁站著。直到50多年后,殷光蘭還為此感到遺憾。

在組織送她學習文化期間,殷光蘭認識了在肥東縣文化館工作的熊遠平,兩顆年輕的心迸發出愛情的火花。1959年7月,殷光蘭與熊遠平結為伉儷。當年10月,她受邀參加國慶10周年招待會與大閱兵、群眾游行觀禮。

一本歌集發行80萬

1971年,殷光蘭被安徽大學邀請去執教,她認為自己文化水平低,只教安徽大學工農兵學院的學生們創作民歌。學生們收集了她公開發表的60首“門歌”歌詞,建議她出個集子。歌集被安徽大學中文系主任徐承志郵寄給了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郭沫若,請他點評。沒有想到,郭沫若特別認真地回信了,他用鉛筆修改了三十多處,并題寫了書名《放聲歌唱紅太陽》。安徽人民出版社動意出版,郭沫若再度為歌集作序。出版社以最快速度在1972年5月出版了這本精裝本歌集,全國各地訂單雪片般飛來,在無法滿足各地需求情形下仍全國發行80萬冊。

殷光蘭又出版了《毛主席送我上講臺》“門歌”單行本。兩本歌集出版后,殷光蘭每天都要收到幾十封各地讀者來信:有要求切磋創作技藝的,有要求傳授創作心得的。安徽大學每月特批100元郵資,殷光蘭和丈夫回了一千多封信后已經是力不從心,最后經過與安徽大學協商,采用統一的油印件給全國讀者回信。

殷光蘭曾被推舉為安徽省第三、第四屆人民代表和合肥市政協委員;她累計8次光榮赴京,4次見到毛主席、周總理。她先后被組織分配至無線電廠、農場擔任領導職務,后于1992年從肥東劇場經理位置上退休。

退休之后,殷光蘭夫婦開了一家叫“鄉音”的小雜貨店。生意清淡時候,殷光蘭夫婦就你一句、我一句地對著“門歌”的歌詞。他們初步統計了一下,他們已創作一千多首“門歌”、民歌、詩歌。夫婦倆為了讓“門歌”藝術得以傳承光大,在2007年3月30日將《放聲歌唱紅太陽》等代表作品、國家領導人接見她時的合影和郭沫若親筆信等珍貴檔案資料捐贈給安徽省檔案館。2007年6月18日,殷光蘭被安徽省文化廳列為安徽省30位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殷光蘭高興地說,如今,“門歌”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變化,表演形式更加多樣,新人們大膽嘗試用二胡、笛子伴奏,并加上女聲伴唱等手法,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甚至連很多年輕的女孩也集體登臺表演“門歌”,再加上有關部門對“門歌”傳承的重視,“門歌”一定能一直傳下去!

(責編:孫展)

猜你喜歡
肥東縣安徽大學郭沫若
郭沫若書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書法作品分享(一)
開辦“包公家宴職工食堂”安徽肥東縣擦亮廉政品牌
讀《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札記
關于肥東縣“黨建+ 電商扶貧”的思考
郭沫若佚詩一首
秦曉玥作品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第七屆語體風格學學術討論會在安徽大學召開
這是一個深得青年之心的決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