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年鑒發展回望

2009-12-10 08:53
西部大開發 2009年10期
關鍵詞:年鑒二等獎陜西省

李 翔

年鑒是以全面、系統、準確地記述上年度事物運動、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出版物。它博采眾長、功能齊全,具有資料權威、存史致用、連續出版等特點。

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

陜西出現的首部年鑒,是1985年由西安鐵路局編輯的專業性年鑒《西安鐵路局年鑒》。隨后的二三年間,相繼誕生了由省教育廳主持編纂的《陜西教育年鑒》和省統計局主持編纂的《陜西統計年鑒》,以及由省政府主辦的《陜西年鑒》等?!蛾兾髂觇b》則作為陜西省第一部綜合性年鑒,從1987年創辦初期,就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關注。1989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陜西年鑒》成為陜西省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一部擁有國內、國際統一標準刊號的連續出版物,也可以說是一部全面反映陜西的大型綜合資料性年刊,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至今已連續出版22卷(每年1卷)。

上世紀90年代后呈現蓬勃發展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加上跨入新世紀的8年間,陜西年鑒事業逐步進入快車道,且已呈現出蓬勃繁榮發展態勢。省、市、縣三級綜合年鑒,以及省市專業年鑒、統計年鑒在此期間猶如雨后春筍出現。其中,上世紀90年代創辦的綜合性年鑒分別是:《西安年鑒》、《漢中年鑒》、《安康年鑒》、《寶雞年鑒》、《渭南年鑒》、《城固年鑒》、《西鄉年鑒》、《商州年鑒》、《商南年鑒》、《南鄭年鑒》、《黃陵年鑒》、《神木年鑒》、《略陽年鑒》、《蒲城年鑒》、《漢臺年鑒》、《大荔年鑒》、《勉縣年鑒》、《澄城年鑒》、《岐山年鑒》、《留壩年鑒》、《眉縣年鑒》等;專業性年鑒有:《陜西歷史學年鑒》、《陜西省戲劇年鑒》、《西北高校圖書館年鑒》(后易名為《陜西高校圖書館年鑒》)、《陜西郵電年鑒》、《陜西郵政年鑒》、《陜西救災年鑒》、《陜西廣播電視年鑒》、《陜西經濟年鑒》、《陜西經貿年鑒》等;另外還有《西安統計年鑒》、《安康統計年鑒》等。其間各類年鑒合計30多種。

2000年至2008年相繼創辦的綜合性年鑒為:《咸陽年鑒》、《延安年鑒》、《榆林年鑒》、《銅川年鑒》、《商洛年鑒》、《府谷年鑒》、《靖邊年鑒》、《合陽年鑒》、《韓城年鑒》、《漢濱年鑒》、《榆陽年鑒》、《子洲年鑒》、《寶雞縣年鑒》、《柞水年鑒》、《延川年鑒》、《洛川年鑒》、《華陰年鑒》、《丹鳳年鑒》、《禮泉年鑒》、《鎮巴年鑒》、《洋縣年鑒》、《寧強年鑒》、《鎮安年鑒》、《志丹年鑒》、《山陽年鑒》、《安塞年鑒》、《富縣年鑒》、《風縣年鑒》、《乾縣年鑒》、《富平年鑒》、《耀州年鑒》、《華縣年鑒》、《洛南年鑒》、《淳化年鑒》、《子長年鑒》、《長安年鑒》、《三原年鑒》、《高陵年鑒》、《潼關年鑒》等;專業性年鑒有:《陜西衛生年鑒》、《陜西美術博物館年鑒》、《陜西工交年鑒》、 《陜西省軍區年鑒》、《陜西省名牌產品年鑒》、《陜西水利年鑒》、《陜西文物年鑒》、《陜西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年鑒》、《陜西科技年鑒》、《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鑒》、《咸陽教育年鑒》、《咸陽化工年鑒》等;其次還有《延安統計年鑒》、《寶雞統計年鑒》、《榆林統計年鑒》等。其間各類年鑒合計60多種。

年鑒編纂出版成果斐然

隨著陜西年鑒事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到各級政府部門,小至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紛紛步入年鑒編纂行列,也有的躍躍欲試。尤其近幾年來,一股“年鑒熱”吹暖著三秦大地。其編纂隊伍的規模亦愈來愈龐大。據初步統計,截至2008年,陜西省共編纂出版各類年鑒近百種,其中省、市、縣三級綜合性年鑒約66種(包括省市級11種,縣級55種);省市專業性及統計年鑒達30多種。陜西省編纂出版的年鑒數量已約居全國各省前10位。

這些年鑒編輯出版的方式各有不同,分別是用公開刊號或書號,以及內部資料等形式。其中,省市級公開出版的年鑒,約占其80%;縣級公開出版的年鑒約占其15%左右。其他則均為內部資料形式出版。另外,省市級綜合性年鑒已基本出齊,縣(市、區)級綜合性年鑒覆蓋面也達50%左右。

陜西省年鑒近年來在參加國家級年鑒評比中喜獲殊榮,共有40余部綜合性年鑒獲得獎項。其中,《陜西年鑒》2003年卷曾獲首屆中國地方志年鑒獎一等獎、2006年卷獲第四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檢查評比特等獎等;《西安年鑒》1999年卷曾獲第二屆全國地方年鑒獎特等獎、2003年卷獲首屆中國地方志年鑒獎特等獎等;《寶雞年鑒》2002年卷、2003年卷曾分別獲第一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優秀獎和第三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提名獎、綜合二等獎、條目編寫二等獎、裝幀設計二等獎等;《渭南年鑒》2004年卷、2006年卷、2007年卷曾分別獲第三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綜合二等獎、框架設計二等獎、裝幀設計二等獎和首屆中國地方志年鑒獎二等獎、第三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檢查評比一等獎等;《咸陽年鑒》2004年卷曾獲首屆中國地方志年鑒獎二等獎、2006年卷獲第三屆全國年鑒編校質量評比特等獎等; 《延安年鑒》2002年卷曾獲首屆中國地方志年鑒獎二等獎;等等。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年鑒編纂質量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重形式,輕內容。在年鑒的裝幀設計及印制質量方面,多年來不斷提高,也越來越漂亮,越來越高檔,但不排除資金成本的大幅度加大。有的不惜勞作,不惜“血本”,盲目推崇,放棄本地省會廠家,空中往返擁至南方印制,以追求外在精美??稍谀觇b的內容策劃方面,相當一部分年鑒框架分類不夠科學,專業性不強,導致分類標準、邏輯關系、排列順序比較混亂,整體思路不很清晰。其次,反映記述不夠全面,資料造成遺漏缺項。比如,有的年鑒在重要行業資料方面缺乏銜接,時隱時現,空白點較多;其次反映非公有經濟以及新興行業、產業等方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另外,個別承辦年鑒的編輯部門缺乏專業認識,對于常識性的概念混淆模糊,有的甚至連自己的“身份證”都搞不清。也有的在編輯說明中,以及正文和彩頁圖片內容中,常有重要時間、人名、數據等錯誤出現等等,使其存史資政、服務現實以及“全面、系統”、“厚重”的形象受到損害。

作為全面、系統反映某區域或某行業等年度發展的年鑒出版物,若想在質量上取勝,首先要在內容方面,也就是資料的完善、分類的科學、編排的規范和相對穩定等框架設計上下工夫。為此建議:一是編纂部門領導應本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主持編纂工作,切實提高對年鑒工作的認識;二是有關業務領導要發揮作用,重視并積極參與制訂和設置科學規范的年鑒框架結構,以及“編纂工藝流程”,堅決杜絕缺乏責任心,臨時抱佛腳,以及“形式”和“拿來”主義;三是要務真求實,創新模式,積極改進組稿辦法和拓寬稿源渠道;四是要倡導專業及團隊精神,明確崗位職責,堅持完善和落實三級編審及校對責任制度;

年鑒編纂隊伍有待專業化。人才是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年鑒雖說同為文字工作,但仍不失其專業特點。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位業內人士也說得好,“專業分工,標志著社會的進步”,為此建議:一是應加強在崗領導及工作人員的有關法規及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提高其駕馭工作的能力;二是增加新上崗人員的崗前專業知識培訓和資格考核,并設置見習過渡期,以保證編纂工作的健康和順利開展;三是要人盡其才,保持人員特別是撰稿人員的相對穩定,有利于促進年鑒編纂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猜你喜歡
年鑒二等獎陜西省
信息時代年鑒出版的品牌建設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年鑒工作會議暨年鑒編纂培訓班在京召開
太陽第一家
123的幾種說法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遼寧省職工文化建設促進會第一屆論文評審二等獎
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總工楊建軍被調查
2014年黑龍江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二等獎)
似“定”而非巧判斷
第十三屆“雨花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二等獎獲獎名單(初中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