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之我見

2009-12-10 06:48尹素云
新課程·中旬 2009年5期
關鍵詞:深刻性敏捷性百草園

尹素云

《新課標》認為,在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問題上,思維對學生語言的表達具有一定的牽引作用,能夠增強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準確性。語文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能夠增加其知識底蘊和文化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講,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加強思維訓練,無疑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一、營造友好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思維

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教學導語,能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大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端。精彩的導入往往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例如,筆者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先讓學生用筆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學習或生活的樂園景象,引導他們進入美的情境之中,進而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所畫的景象,特別是一些其他同學沒有感悟過的景象,應該做重點詳細的介紹(為了與魯迅的百草園的景色描寫進行對比,以體味百草園之“樂”)。最后,再讓其他的同學說出該位同學所描述景色特征時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學生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下便迅速地進入所要學習的文本之中。

二、關注思維創新,鼓勵學生發揮大膽想象力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思過程,應該動靜結合,彰顯清新別致之特色,能充溢著靈動和詩意的光輝,則必將營造出朝氣蓬勃的課堂氛圍。學生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獨特生活經歷而見解有所不同。筆者在講授《人琴俱亡》時,就有學生提出了“子猷的死亡還應該與此悲觀的世界觀相關,因為子敬的病亡是為時不晚的事實,而子猷并沒有正確的看待人的生老病死,不應值得學習效仿”。對此,筆者大加贊賞,讓學生的這樣創新的思維想法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間”,也是他們思維創新的不竭動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積極地探索,努力為學生提供獨立的思考探究問題的空間,從而鍛煉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教師還要善于設計問題,所設計問題,既能給學生創造思索的空間,又能提供創造性思維的范例。學生也會明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例如,學習《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問精通時事的人,”中的“精通時事”是指什么樣的事?這對文章的內涵有怎樣的作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便能察覺此話有言外之意。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大清帝國日薄西山,腐敗不堪,作者才東渡日本尋求真理,而到日本看到的是中國留學生依然醉生夢死,令作者義憤填膺。這樣,在問答中授之設疑之法,于平淡中見疑,于無疑處生疑,讓疑問隨處可見。

三、訓練思維能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能夠培養學生對文本問題的迅速感應力和感悟力。我們知道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的速度快,對問題迅速作出反應。學生敏捷的思維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形成的。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以訓練。例如,筆者在教名著閱讀《格列佛游記》時,就設計了以下問題,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1)此文的作者和國籍分別是什么?(2)運用一句話來概括《語言的妙用》的內容。(3)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分別是什么?(4)如果你也參與其中的活動,你最想做哪件事?通過搶答,評出優勝者。這樣,既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全方位的整體了解,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鉆研和思考問題,對事物的認識不滿足表象,善于區分本質與非本質的特征。其方法是:抓住矛盾加以展示。對立的事物互相排斥,容易引起思考,無論是文章的主旨,還是結構安排,或是細節描寫,只要抓住課文的本身矛盾,就可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例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很值得思考。學生經過合作探究思考定會明白作者的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高貴品質,濃縮了杜甫的整個價值追求和社會處境。通過探究,學生不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學會一種質疑探究的方法——于矛盾之處生疑探疑,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總之,語文學習貴在思索探究,教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再從有疑到無疑的反復遞進不斷深化的思維過程。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真正地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通州市興東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深刻性敏捷性百草園
學校里的“百草園”
組織敏捷性研究述評及展望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敏捷性發展研究
滲透分類思想,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利用問題導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C2系統的敏捷性
以景寫情——探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情感
試說《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幾組對比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題再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