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維利亞,東西方古風交匯的盛宴

2009-12-11 09:32Cesare
地圖 2009年6期
關鍵詞:塞維利亞哥倫布公牛

Cesare

塞維利亞,是我向往已久的城市。這座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首府,附著著眾多名詞的魂靈:愷撒、摩爾人、圣徒王、哥倫布、世博會……它們都曾經與這座城市同在,共其輝煌,與其消隱。不只我一人對塞維利亞在歷史上的奇遇感到驚詫:為何它如此“有幸”,兩度都成為東方與西方命運盛衰的轉捩點呢?1300年前,阿拉伯與北非人的后裔摩爾人入侵西班牙,以塞維利亞為據點,役其地其民;500年前,哥倫布從美洲歸來,將印第安的黃金物品囤積于此,“印度群島(即美洲)交易之家”聞名全歐,風光一時無二。百樣相思,千般夢繞,終于,我有機會與它親近。

從外城到內城,目不暇接的安達盧西亞風情

走出龐大而現代化的火車站,身處塞維利亞的外城,也就是新城區,沒有任何令人驚艷的片斷,時間仿佛一下子退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然,乘車倏忽而過的人,很難看清這些戰后城建的痕跡——磚混居民樓,鋼筋混凝土的寫字樓,筆直寬敞的交通主干道。

西班牙人相比其他血統的歐洲人,更加粗線條,也更加任性,他們自然不會像細致的德國人那樣,貼心地為游人們樹立起搶眼的景點導航路牌。按圖索驥與虛心求教之下,一些大概有著上百年歷史的殘破的巴洛克建筑進入我的視野,從顏色上看,已經明顯地混合了阿拉伯風情。

塞維利亞的歷史悠久毋庸置疑,一座城門上刻著:“赫克勒斯創建了我,愷撒給我環以城墻和塔樓,而圣徒王則收復了我?!焙湛死账咕褪窍ED神話中的大力神,塞維利亞人相傳是大力神創建了該市,但史料記載,最早到達這里的是伊比利亞人,他們是塞維利亞的締造者。公元前45年,羅馬愷撒大帝征服了這座城市,建起了城池。然而公元712年,阿拉伯世界的摩爾人來到這里,統治了當地人500年之久。直到1248年,塞維利亞才由圣徒王費爾南多三世光復。

古風燦爛的塞維利亞,經歷多種文化的熏陶,仿佛是一座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尤其阿拉伯的格調混搭拜占庭與巴洛克,營造出異樣的風情。行走在城區,不時被古建民居的強烈風格所震撼。那視覺沖擊力、色彩搭配的戲劇性,以及幾何構型上的巧奪天工,即使我后來游走歐洲多座城垣,乍想來都難找到哪一座城市能與其比肩。

跨過外城最后一條寬馬路,視線便被攫住。通途瞬間變成巷陌,土灰色霎時轉為明黃、赭紅、牙白,低眉順眼的筒子樓全盤變成明眸善睞的古建筑,賣弄著拜占庭式的身段,文藝復興或者巴洛克式的衣著,有時還要配上一條弗拉明戈的腥紅長裙,而從頭到腳都披掛著阿拉伯世界的金銀羅緞。

街道很窄,行人只好小心翼翼地側身沿著建筑物外墻走,轎車擠在路中間,緩慢穿行。兩側古建筑都有著安達盧西亞風格的花園庭院,好奇的話,大著膽子推門而入,或者隔著鐵圍欄,也可以拍上好多珍貴的相片,橙紅墻壁、藍白瓷磚搭配綠樹紅花,畢竟有些時候,最動人的還要數民間風情。

摩爾人和哥倫布的遺產,王宮、教堂和西印度檔案館

當然,耗費幾個世紀,無數能工巧匠嘔心瀝血修砌而成的皇家官邸教堂廟宇,更能給初次到訪塞維利亞的游客以別處不可企及的震懾。比如說我,也許是因為之前沒有看過阿爾卡薩爾宮的資料照片,第一眼見到它時,便覺得眼珠都要被美景給脹破了。

阿爾卡薩爾宮原是摩爾人在12世紀建造的城堡,塞維利亞光復之后,基督徒又在原清真建筑上改修加建。作為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行宮,阿爾卡薩爾宮兼有阿拉伯式和哥德式兩樣風格。大家應該有都這樣的經歷,一個水平面上,建造房屋千間,仍舊覺得單薄、荒冷。而一二十間居室,錯落有致前呼后應地聚攏在一起,便給人深深的溫馨。阿爾卡薩爾宮正是后者這種樣式,只是更加金碧輝煌,只消抬頭看看大廳的鎦金木雕吊頂,或者環視任何一個房間精雕細琢的墻面鏤空裝飾,就會明了。大大小小的房間,各司其職,沒時間去搞清它是幾進式的建筑邏輯了,花園、水塘、屏風、天井、梯臺、植被、鳥魚,若干元素,像音符一樣,按照阿拉伯樂曲的韻律點綴在整個皇宮的主體建筑中間。一個天井,上下兩層便被打通;一個水塘,前后兩個庭院遂可對視,憑著回廊,花園近在眼前,沿階梯而下,旋即置身回廊環抱中的世外桃源。加上地窖與夾層,本是兩層結構的宮殿,竟讓人時刻感覺別有洞天,一重又一重,看不盡的雅致、率真與些許的詼諧。

皇宮旁邊,坐落著西班牙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除了那個密密麻麻雕滿金色神像的巨大壁龕之外,最引人唏噓的是一位傳奇人物的棺木。想象一下,眼前這個石棺里面,正沉睡著那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人——哥倫布。不知奧巴馬是否也曾來塞維利亞瞻仰過哥倫布的靈柩臺,畢竟如果沒有哥倫布,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書寫美國的歷史。

這一帶的景點委實讓人應接不暇,大教堂南側還有西印度群島檔案館。結合歷史常識,“西印度群島”指的當然是美洲,哥倫布誤以為自己發現的新大陸是東方的印度。檔案館里保存著哥倫布等美洲發現者的手稿,是當今世界上收藏美洲殖民時期文史資料最多的地方。16世紀,正是塞維利亞的黃金時代。哥倫布滿載黃金和各種新鮮物品歸來,在塞維利亞設立“印度群島交易之家”,一時全歐洲為之側目。直到1717年,“交易之家”遷往加的斯,塞維利亞的喧囂才告一段落。

除了皇宮與大教堂,市中心附近的建筑,大多是文藝復興或者巴洛克風格。比如,塞維利亞大學的所在地,前身竟是歐洲第一個煙廠,它也是歌劇《卡門》第一幕中的場景設置,荷西就是在這里遇見了讓自己萬劫不復的卡門。再向前幾步,就能看到瓜達爾基維爾河,河畔是黃金塔,七百多年來矗立至今,西班牙在海外貿易過程中奪取而來的黃金白銀,相傳便儲存于此。

逐漸明白了,為什么有那么多充滿浪漫情懷、歡快雀躍的文藝作品,紛紛選擇塞維利亞作為其故事演繹的背景舞臺?!度S利亞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卡門》,相比自由開放、文化繁榮、充滿活力的塞維利亞,16~17世紀變革中的歐洲大陸上,又能有哪個城市可以與塞維利亞爭輝呢?

黃金時代的回歸,西班牙廣場與斗牛場

塞維利亞是一個縱貫很深的城市,正當我在市中心廣場上徘徊的當口,很多旅游大巴從身邊駛過,我知道它們的目的地肯定是西班牙廣場。去往廣場的一路,能明顯感到城市規劃與建設的時代感,時間一下就推進到20世紀,寬敞的街道、溫馨的環島小廣場、林蔭路、校園的書聲朗朗,還有目的地——位于城市最南端的西班牙廣場。

作為1992年世博會的會址,西班牙廣場幾乎是西班牙設計力量的一次集中爆發。彎月形的會場主體建筑,懷抱著一個大廣場。主體建筑采用赭黃色,在建筑風格層出不窮的新時代,它竟然選擇了古羅馬風格的柱廊,柱廊下面是阿拉伯風格彩色瓷磚拼貼而成的58枚壁畫,分別展示西班牙全國58個城市的特色風情。大廣場中央

是一個大型噴泉。很得意我在那里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憶,帶點私心地說,當時的衣著與西班牙廣場的配色著實是天作之合,白色上衣、藍色褲子以及同為藍色的鞋子上的一點點明黃。

決定把午后慵懶的閑暇留給塞維利亞蜿蜒曲折的街頭巷尾,于是拾撿了另外一條路返回火車站。石板路大街兩側的住宅樓,已經被改建成商業店鋪,聞名世界的眾多名牌服飾,也沒得選擇,全部乖乖入住這些狹小的門店。好在落地的大玻璃窗,直白地將現代服飾風格展露在古色古香的歷史背景之下,也頗有幾分突兀的美。最惹人眼球的是那些時髦又傲氣的老太太,在老齡化越發嚴重的歐洲,她們可是街市櫥窗的主要瀏覽者。櫥窗里陳列著傳統風格的當地服飾,墻上弗拉明戈鮮艷的裙擺卻懾人魂魄。也許這群老太太們在花樣年華時,正是昔日里稱霸古城夜晚的舞者!數百年前,四處流浪的吉普賽人把弗拉明戈帶入安達盧西亞之后,這項西班牙國粹奔放而內斂的音樂聲就從來沒有中斷過。每當夜色降臨,安坐在某個小酒館里,正對昏暗的舞臺,男吉他手奏出悲切急促又明快熱情的節奏,美麗的少女以腳踩地,配合著扣扣作響的手板,擊響繁復而扣人心弦的韻律。她們冷艷的臉上寫滿忽明忽暗的光暈,西班牙民族愛恨情愁、悲歡離合的歷史情緒,就這樣倏地飄出來,撩起人們心中對生命的渴望與熱情。

微微西斜的陽光,照耀在前方那座圓形建筑物的白色外墻上,給人一種末路英雄的悲壯色彩,這也正是我塞維利亞一行最后一個景點——斗牛場。其實,調侃地講,斗牛場大門的形狀,非常容易讓人聯想到西游記里面二郎神大戰孫悟空時,大圣變化而成的那個小廟宇。給斗牛場前不知名的英雄塑像拍了張照片后,突然有了“嘗鮮”的沖動,于是買了2歐元一張的門票選中位子坐定。

斗牛士入場,他高昂著頭,綢制的緊身服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擺出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后站穩立定,向觀眾席鞠躬致意。隨后一聲號響,牛欄大開,一頭健碩的公牛飛奔而出,驚起一片塵埃。斗牛士不斷翻轉著紅布,引逗著公牛滿場子沖撞,慢慢消耗它最初的銳氣。瞄準、前沖、閃躲,數次過后,公牛的背和頸部早已被長矛勾得鮮血淋淋。此時,周圍奏起密集的鼓點,斗牛士定下腳步,右手高舉一把帶彎頭的利劍盯著公牛,巋然不動好似雕塑。兩者僵持數分鐘后,斗牛士的左手開始有節奏地舞動起紅布,公牛瞬間被激怒了,它喘著粗氣、發出最后的咆哮,朝斗牛士撒蹄沖來。后者屏氣凝神,直勾勾地盯著公牛的運動路線,然后微微踮腳、手水平下壓、腕部發力,千鈞一發之際出劍直刺對方的心臟,那動作快到我還沒反應過來,公牛便應聲倒地。周圍無情的觀眾默默注視著這頭龐然大物在掙扎中咽了氣,隨后歡呼四起、掌聲雷動……想來爭斗了幾百年后,固執的西班牙人還是喜歡和?!拜^勁”!斗牛這種極富觀賞性又異常殘酷的人獸之爭,稱之“死亡芭蕾”,倒真是貼切。

猜你喜歡
塞維利亞哥倫布公牛
被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
塞維利亞 轉會市場的另類大師
快跳!
公牛的角,不要鋸
塞維利亞的四月花姑娘
哥倫布沒老婆
哥倫布與新大陸
塞維利亞新邊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