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地理

2009-12-15 09:09李雪野
車與人 2009年19期
關鍵詞:吳三桂圓通陸軍

李雪野

逼死真假有說 歷史滄桑有語

云南這塊土地出沒過不少皇帝,一直糾纏在死因真假中的明永歷帝就是一位。雖然在昆明華山西路至今有他的遇難標示碑,無奈這段時間忽忽已經幾百年,當年那個或明月清風,或電閃雷鳴的夜晚到底發生了什么,從無定論。于是,關于昆明翠湖附近那段不長不短的路,到底是該稱其為“篦子坡”,還是喚作通俗且血腥的“逼死坡”,完全依個人的愛好。

每座城市繁華的背后總有許多傳說,翠湖周邊即為一例,而此前提到的這個坡更是其中一則神秘的段落。

翠湖曾是古滇池一個湖灣,后來因水落石出而遺落人間,成為一汪清潭,元代時曾是百姓洗涮的“菜海子”;明朝自沐英起,歷任官府都視為自家后花園,大興土木添建亭臺樓閣,廣植垂柳,湖內蓮荷飄香,最終成就為一顆“鑲嵌在昆明城里的綠寶石”,總占地21.6公頃,19世紀初正式定名“翠湖”,寓意水色如翡翠般美麗。

“真假”逼死坡

華山西路南段的那個陡坡,民間稱之為“逼死坡”,還有老叫法——“篦子坡”。舊因半坡之上,有數家賣篦子的小鋪而得名。

而“逼死坡”的來歷相對就有些“嚼頭”了,這和明末的永歷帝朱由榔有關。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席卷大江南北。李自成進入北京,推翻明王朝的統治。接著明將吳三桂勾結清軍入關,共同鎮壓義軍,階級矛盾逐步轉化為民族矛盾,農民義軍由反明轉向抗清。

明王朝在江南的一些官吏,為撐持半壁河山,曾先后擁立明王室后裔福王朱由崧、魯王朱以海等為帝,但都很快失敗。公元1646年11月,又擁立桂王朱由榔于肇慶,次年以永歷為號,即為永歷帝。

公元1656年2月,原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將李定國等,把永歷帝護迎至昆明。李定國治軍嚴明,云南暫時得以安定。永歷下令舉行鄉試,開科取士;改鑄銅錢“永歷通寶”,便于流通;以“扶明”為口號,團結了一批抗清力量。昆明一時成為抗清的重要基地。

公元1658年12月,清軍三路入滇,集于曲靖。永歷帝召集群臣問策,李定國建議“南走,緩出粵西,急入交炆”;劉文秀遣表“請入蜀”;沐天波則主張走滇西,急則退入緬甸,緩則據守兩關,或可仿南詔、大理圖謀一方。永歷帝同意后者,遂率軍西走,越蘭津,過騰沖,至緬甸。吳三桂帶領清軍步兵追擊。

公元1662年3月,緬王迫于壓力,將永歷帝及其家屬送交清軍帶回昆明。

此后,就出現了永歷帝殉難的三種版本。

一為吳三桂擔心將其押送北京途中會有反清人士劫奪的危險,經清廷批準,于當年4月14日將朱由榔及其眷屬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頭絞死,從此,篦子坡改名為“逼死坡”。

二為吳三桂絞殺永歷帝。他令部將進帛,永歷帝與太子等遂被迫自縊于五華山西側的篦子坡金蟬寺,后人以諧音稱之為“逼死坡”。

三為吳三桂為斷絕后患,斷絕南明殘部以永歷帝為精神領袖來號召反清,擅自用弓弦勒死永歷父子,用力過大致使先主永歷身首異處。

從地名的演變來看,筆者認為第二種說法較為可信,否則何來“逼死”一說?

據說當日霎時陰云密布電閃雷鳴,記錄下了這慘絕人寰的忤逆惡行,傳說經過多年后,每逢雷雨交加的夜晚,都會隱隱傳來凄厲的慘叫和哀哀的哭聲。云南三迤人民盡屬前朝教化,同情永歷帝的遭遇,鄙夷憤恨吳三桂,背地里口口相傳稱此為“逼死坡”,直至吳三桂再次造反兵敗,病死湖南衡陽才敢公開。后來清代官府為回避這一段歷史,取“升平盛世”之意,于道光年間(1821-1850年)強制更名為“升平坡”。但民間仍習慣稱“逼死坡”,以控訴漢奸吳三桂犯上弒主的惡行。

1911年辛亥革命后,蔡鍔將軍在此立“明永歷帝殉國處”石碑,至今尚存。逼死坡陡,無論上下坡頭,走到半山腰碑前,人們沉默無語、緩緩而行;馬車至此下車步行,禁止吆喝出聲;汽車到該處松一腳油門,減少一絲馬達轟鳴,按一下喇叭,以此致哀。,

作為昆明歷史文化的淵源之地,翠湖附近除了“逼死坡”,還有不少有價值的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跡,堪稱昆明深厚文化底蘊的縮影。

大興坡與大智慧

據說到圓通寺禮佛,主仕途最為靈驗,老昆明流傳著“求官去圓通寺,求財到盤龍寺,求姻緣達棋盤山”的說法。

踏上圓通街,即可轉至大興坡。圓通乃觀音的法號之一,意為“明白”“大智慧”之意。圓通街因圓通寺而出名。到圓通寺上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虔誠的善男信女們,喜怒哀樂神態各異,但都懷著禮神敬佛的心態,祈求消災減難。這是老昆明上香的必經之地 ,據說,走上“大興坡”,有“走上坡路運道大興”之意。

云南貢院 至公堂

從圓通后下坡,沿青云街走到古代云南貢院(今云南大學內),此處原來是科舉考試的考場,明清時在此街中段有一龍門橋,考生要經過此橋才能到達貢院,考試及第為舉人后才能入京應試,取“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和“沿此路方能青云直上”之意。

貢院建筑布局謹嚴。中心的大堂為至公堂,至公堂前為明遠樓,樓之東西為文場,南為龍門、儀門,左右有牌坊各一座,左為“騰蛟”坊,右為“起鳳”坊,至公堂后面為衡鑒堂?,F除至公堂和東號舍外已無存。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先生在至公堂舉行的李公樸先生死難經過報告會上,曾拍案而起,怒斥國民黨的暴行,鏗鏘之聲余音繞梁至今回響。

云南陸軍講武堂

在近代云南的歷史上,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聯合大學,“武”指云南陸軍講武堂。前者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后者培養出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家、革命家。正因為如此,曾經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稱云南陸軍講武堂是“革命熔爐”。

創辦于1907年9月的云南陸軍講武堂,一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二層建筑,由東、西、南、北四座樓房組成,走廊相通,樓端各設拱券門一道。占地面積1390平方米。主樓西南尚存有大課堂(禮堂)和兵器庫一幢。南樓中部設閱操樓,樓前依稀難見當年寬大的演武場,歷經世紀風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20世紀初,清政府決定在全國編練新軍,各地開辦陸軍學堂培養人才。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接受過軍事訓練和民主革命思想洗禮的一批學員,成為辛亥云南起義的重要骨干和基本力量。

辛亥革命后,云南陸軍講武堂先后培養了數千名人才。護國、北伐、抗戰及解放戰爭中,這里人才輩出,英名顯赫。除了共和國開國元勛朱德、葉劍英外,講武堂的師生中還有曾擔任云南都督、省長、主席的唐繼堯、龍云、盧漢等六人,曾任貴州省、江西省、熱河省主席的一批人,民國陸軍首腦將官六七人,曾任滇軍總司令的李根源、李烈鈞、顧品珍、楊希閔以及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軍事家羅炳輝,還有鄰國朝鮮和越南的革命家等等。云南陸軍講武堂將星璀璨、歷史輝煌,令人驚嘆。

老昆明常告誡后人,千萬不要直接從青云街直奔五華山。欲速則不達,太順了反而風險更大。不在大興坡吃點虧,為人處世沒歷練到“圓通”的境地,難以在五華山立足。您看到“逼死坡”了沒?晦氣,連真龍天子都走不過這段通往五華山的山坡啊!

太多的歷史和輝煌遺址,我們無法一一道來。翠湖周邊任何一條街、一道巷,甚至一幢跨世紀老建筑,一棵久經歲月的老樹,都有著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歷史故事,一段驚天動地的歲月傳說。

猜你喜歡
吳三桂圓通陸軍
多爾袞巧降吳三桂
圓通上市 趙薇將獲利數千萬
圓通上市 趙薇將獲利數千萬
圓通速遞 快遞第一股
中國陸軍司令外事“首秀”給了巴基斯坦
命運多舛的俄羅斯陸軍總司令部
吃貨康熙定三藩
煩人的綽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