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觀經濟運行走勢與宏觀政策調整建議

2009-12-17 06:22葛兆強
金融發展研究 2009年6期
關鍵詞:宏觀政策宏觀經濟建議

葛兆強

摘要:本文認為,在國際經濟依然低速的背景下,未來幾個季度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很可能經歷鋸齒型的發展。因此,宏觀政策的重點是:著力加大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力度,貨幣政策應靈活寬松,需求政策應做到內需擴大與外需增長并舉,從長遠發展角度看,要從根本上加大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宏觀經濟;宏觀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6-0023-04

過去半年多來,由于我國政府應對全球危機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實,所以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性變化。最近,高盛公司、瑞士銀行、摩根士丹利等一些海外金融機構紛紛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值。高盛公司將中國2009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從6%上調到了8.3%,認為20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率甚至將達到10.9%。但是,2009年前4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運行雖然已經觸底,但整體回升還面臨許多不確定性,經濟仍在低位運行。在國際經濟依然低迷的背景下,未來幾個季度,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可能尚難樂觀,在很大程度上將可能經歷鋸齒型的發展。因此,有關宏觀政策應作進一步調整。

一、經濟運行的走勢:V型還是鋸齒型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程度的加深和蔓延,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實現率先復蘇充滿了期待。關于中國經濟運行的走勢,人們在經歷了L型、W型、V型等爭論以后,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專家傾向認為可能是V型。理由是,從2008年11月份以來,中國政府應對外部金融危機的措施得力,成效比較顯著。主要表現在:一是投資增速加快,消費較快增長,國內需求持續提高。200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1%。1-4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5%,比2008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別提高6.5和8.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9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5%;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17.5%。二是工業生產逐步企穩。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1-4月為5.5%;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5個月回升,已由2008年11月的38%上升到4月份的53.5%;用電量和發電量降幅減少,4月份全國用電量同比減少3.5%,而1-2月用電量下降的幅度是4.4%。三是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區域發展協調性強,產業升級加快。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都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沿海地區工業總體增速雖然較低,但恢復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增勢較強,生物生化制品、通信交換設備、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業等增速明顯超過工業平均增速。四是金融運行情況良好,市場流動性充裕,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社會信心提振,市場預期改善。

但是,能否就此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了V型軌道?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因為,從2009年前4個月的情況看,經濟基本面雖然似乎“觸底”,但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經濟運行中的許多深層次問題使得“反彈”動力不足,未來經濟運行還難以樂觀。

一是通貨緊縮壓力與流動性充裕并存。2009年2月份以來,CPI連續出現負增長,PPI負值還在繼續加深,標志著中國全面通縮的壓力還在加大。與此同時,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十分寬裕,貨幣供應量大幅增長,其中3月份M2同比增長高達21.3%。二是銀行信貸超常擴張與企業信貸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前4個月,中國銀行業信貸投放達到了5.17萬億元,已經超過了2008年全年投放量,也超額完成了2009年年初制定的5萬億的目標。但是,當前企業的投資欲望并不強烈,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嚴重不足,投資增速仍在下滑。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相當一部分在銀行體系內空轉,沒有真正進入實體經濟。三是政府投資加大與財政收入下滑并存。一方面,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使得財政支出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工業企業利潤不斷下降,政府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持續下滑。2009年一季度,我國財政支出同比大增34.8%,而財政收入同比下降8.3%,財政收支矛盾開始顯現。四是資產市場企穩與實體經濟依舊低迷并存。盡管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回暖的跡象,但實體經濟仍然困難,庫存壓力很大,經營效益仍在下滑。比如,2009年4月我國發電量增速仍然維持負增長狀態,并且降幅比3月份還大,這說明工業生產恢復并沒有先前預期的那么樂觀。再如,工業產成品存貨絕對規模仍高達1.98萬億元,對工業生產和效益的影響仍不容忽視。再比如,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目前閑置的產能不僅包括需要淘汰的落后、低端產能,更包括為出口服務的先進、高端產能。由此可見,未來國內企業自主投資依然低迷。五是內需擴大面臨較大壓力。從經濟內在規律和中國歷次經濟周期變化看,經濟增長和消費增長存在大約一年的滯后關系。同時,工業增速放緩和消費回落的滯后期大約為4-6個月。若這些規律繼續有效,那么對2009年的消費增長將構成較大壓力,消費增速進一步下滑的概率很大。六是外需持續疲弱,貿易順差明顯下滑。目前,盡管美國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但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疲弱的外需仍將是制約中國經濟反彈的最大因素。

上述問題,都反映了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還未得到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其一,作為中國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出口需求,有賴于全球經濟尤其是歐美市場的復蘇,這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其二,內需的真正啟動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待于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諸多深層次問題的逐步解決。其三,投資增長以及投資效率進入良性循環,還需要社會信心的全面恢復,需要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大舉進入,顯然這也需要時間。其四,中國經濟經過了長達6年的高速增長后,積累了不少結構性矛盾,需要利用市場出清機制進行一次大的調整。這種調整包括產能調整和總需求結構調整,需要經歷一個痛苦而又漫長的市場出清過程,期間必然會出現利潤下降、虧損面增加,以及企業的關閉、破產、并購與重組。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民間投資是否有效啟動;二是中小企業是否擺脫了生存和發展困境;三是潛在消費是否轉變為現實消費;四是外圍經濟是否向好發展。從目前的情況觀察,這四個方面目前還不太明顯。由此,筆者認為,中國經濟運行在本次危機中可能不是V型軌跡,甚至不是一個簡單的W型,在很大程度上將可能經歷一種波浪式的“鋸齒”型發展軌跡。當然,我們期望能夠通過適度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使經濟振蕩的波峰與波谷不要太大,并盡可能縮短整個振蕩周期。

二、積極的財政政策:空間與重點

在應對這場全球經濟衰退中,我們看到了各國政府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和啟動了財政政策。中國政府在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中采取了一系列財政政策措施。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當前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也隱藏著若干風險。其一,在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政府能夠拿出來的錢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需要靠銀行貸款。在中央4萬億和地方政府20萬億的投資大單中,政府能夠提供的只是給予企業的少量投資補貼,絕大多數依賴企業投資。而企業的投資又主要依靠銀行貸款。筆者擔心,近期這種投資和貸款的“突飛猛進”有可能使既有的市場化改革成果受到影響。

其二,積極財政政策可能不能阻止經濟陷入“二次衰退”。政府刺激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屬于短期政策,它只能在短期內通過增加總需求,防止經濟過度下滑,但不能從根本上使經濟從低谷走向復蘇。這一點,日本1990年代的教訓值得注意。筆者認為,如果整體經濟的運行過度依賴政府的財政刺激政策,經濟很容易出現“二次衰退”。因為,在政府刺激經濟計劃的作用下,因市場壓力減輕,政府部門和企業結構調整的動力將減弱,它們更多的選擇是擴大生產規模,而不是調整結構。這樣,一旦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遞減,經濟就會陷入“二次衰退”。

因此,我們應該在財政政策方面進行調整。

首先,應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投向,不斷增強公共財政的民生和消費性質。消費比重過低、對外依存度和投資依存度過高,是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在扶持經濟轉型中的特殊作用。為此,財政開支必須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財政開支應該是民生型、福利型而不是生產型的;二是財政開支的方向應該是消費型而不是生產型的;三是財政開支的方向應該是促進社會和諧?;谝陨显瓌t,筆者建議:一是要從根本上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穩定居民的消費預期。二是重點建立健全農村(準)公共產品供給機制。各級政府應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原則,建立健全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機制,合理劃分中央、地方的事權、財權,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間的事權、財權,由不同級次的政府分工合作保障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農村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農村的基本公共衛生、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收益的外部性很強,可以由中央政府提供;農村的水利灌溉系統、農田改造、農村道路(省級公路、縣級公路)建設、鄉村電網建設、農村醫療保健服務等準公共產品可以由地方政府和私人機構混合供給。

其次,應提升公共財政赤字比率,擴大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空間。在當前情況下,我國的公共財政應該從傳統的“綜合平衡”理念,轉變為資產負債表管理的新思維,從以擴大財政收入維系財政收支平衡為目標,轉到以全面支持國民經濟長期建康、快速發展為核心。日本野村證券經濟學家辜朝明認為,為應對資產負債表衰退,在企業恢復借貸之前不應過多考慮財政赤字的問題。過分擔憂財政赤字,反而會使復蘇的過程充滿反復。國內學者李稻葵也認為,當前實行赤字財政必要而且合理。

第三,健全資本市場體系,完善地方債券發行機制,增強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動力。根據國務院有關規定,目前地方債由財政部代發,也由財政部代為辦理償還手續。而且,只有省級政府和計劃單列市具備通過中央代發地方債券的資格,地級市、縣級市都禁止發行地方債券。筆者認為,隨著條件的逐步成熟,未來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權可以轉移給省級地方政府。當然,必須制定嚴格的管理辦法來規范地方政府的發債行為。

三、寬松的貨幣政策:績效與代價

目前經濟好轉的跡象使得近期出臺新的經濟刺激計劃的必要性降低,但決策部門考慮到經濟反彈的基礎尚未穩固,立即出臺針對信貸擴張力度較大的調控措施也不可能。因此,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會延續。

理論證明,寬松的貨幣政策屬于短期政策。而且,對于當前的衰退,其政策效應不如財政政策。就我國的情況而言,如果貨幣政策運用不當,那么,將加大未來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延長結構調整時間。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應實施靈活的貨幣政策。(1)貨幣當局應根據市場流動性的變化情況,靈活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控制在20%之內,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2)要圍繞實施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振興規劃,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在信貸結構優化的基礎上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3)加強窗口指導,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創新力度,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中小企業、三農、助學、就業等的信貸支持,加大對技術改造、兼并重組、過剩產能向外轉移、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同時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出口信貸的規模,探索在出口信貸中提供人民幣中長期融資。(4)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四、需求政策的調整:內需擴大與外需增長并舉

反思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除了微觀層面的銀行家貪婪、監管者行為失當、中介機構欺詐等原因外,宏觀層面的全球經濟失衡(美國持續的經常項目逆差和新興經濟體的順差,以及美國與其它經濟體消費、投資的不平衡)是重要的原因。因此,中國和嚴重的出口導向型亞洲國家、新興市場國家,都需要確立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以降低對外國需求的依賴。

從中國應對危機的策略選擇方面看,也基本上遵循了這一思路。這些政策的積極效應目前開始有所顯現,未來可能進一步顯著。

從近期的情況看,消費保持了良好態勢。2009年4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8%。但是,筆者認為,對于內需的擴大,我們不應過于樂觀。因為,中國人儲蓄傾向濃郁的傳統文化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特別是在危機時期。尤其是,由于缺少一個社會福利網,消費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短期內也難以提高。因此,在一個可預見的時間內,筆者對內需的擴大持謹慎態度。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外需的增長。那么,外需能否成為中國經濟恢復增長的引擎?

最新出口數據表明,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疲弱的外需仍是制約中國經濟走出低谷的最大因素。2009年4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22.6%,降幅比上月加深5.5個百分點。但據海關總署分析,按工作日平均計算,4月份出口環比增長6.9%,這是繼上月后單月出口再次環比增長。盡管出口連續出現環比增長,并不意味著外需萎縮的情況出現逆轉。值得關注的是:加工貿易占中國出口額一半以上。4月份,加工貿易進口同比下降27.4%,這意味著未來3-6個月加工貿易出口形勢仍不樂觀。而機電產品又占出口的六成。4月份,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22.2%,降幅比上月加深3.4個百分點。從目前情況看,上半年出口同比降幅會在20%左右。

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增加了中國穩定外需的困難。流感疫情造成的心理恐慌,也有可能對外貿造成不利影響。從最近各國公布的數據看,歐美經濟難言好轉。2009年5月4日,歐盟委員會預計歐盟27國和歐元區經濟在2009年將萎縮4%。同時,把2009年歐盟經濟和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由1月份的增長0.5%和0.4%統一下調至萎縮0.1%。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歐盟,其經濟增長預期的進一步下調使得中國對歐盟出口更不容樂觀。最近,美國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如2009年4月份制造業指數升至40.1,高于3月份的36.3;金融領域的數據有所緩和,固定收益率曲線變得陡峭化,高收益證券交投有所回暖;整體建筑支出在3月份也出現了0.3%的增長。然而,美國經濟增長目前依然沒能擺脫美聯儲“直升機撒錢”效應的催化。歐美這兩個中國最主要貿易伙伴經濟衰退的持續,不可避免給中國出口增長帶來沉重的包袱。因此,外需的調整可能會持續數年而不僅僅是幾個月,沿海省份尤其如此。外部需求的持續萎縮,日益加劇了中國外向型產業的困難。這些企業持續經營困難,不僅影響上下游企業生產與投資,而且由此造成就業人數減少、居民收入下降,進而對未來消費增長產生制約。因此,在需求政策上,短期內我們必須兼顧內需擴大與外需增長。從長期看,必須將內需培養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筆者建議:

一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從藏富于國轉變為藏富于民。數據顯示,從1998-2007年,政府占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從68.1%下降至57%。在外需不旺,需要大力啟動內需的現實下,政府必須讓利于民。如何讓利于民?一個重要選擇是收入分配機制向居民傾斜,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诖碳はM這一目的,收入分配首先應該向低收入人群傾斜。從經濟學理論來說,低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高于高收入人群,分配給窮人比分配給富人更能刺激消費,也更能增加一個國家的整體福利。

二是完善對外貿易政策,提高抗御外部危機沖擊的能力。在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繼續保持順差的情況下,建議穩定人民幣匯率,減弱人民幣升值預期,消除全球經濟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匯率傳導機制,避免匯率成為美國轉嫁危機的政策工具。近一段時間以來,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多,預計未來我們將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為此,我國政府和企業應有預見性地做好應對措施,務實、有效地化解中外貿易中可能出現的糾紛。(1)細化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不同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對紡織輕工行業的鼓勵類產品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重點支持自主品牌產品與高技術附加值產品出口,提高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最終實現出口產品以不含增值稅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保證我國出口產品平等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2)增加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幫助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國際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要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在資金、技術上予以一定支持,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渡過難關。(3)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將外匯貨幣資產更多地轉換為戰略性資源資產,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長期的資源供給保障。

五、產業政策的重塑: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

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產業政策的基調是優化結構,主要著力點是壓縮過剩產能,完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與服務業,加快產業升級。目前,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已經開始注意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問題,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是,用于節能減排、生態工程的只有2100億元,用于調整結構和技術改造的也只有3700億元左右,兩者的占比只有14.5%。筆者認為,如果財政投資繼續沿襲過去那樣用于制造業,或者用于基礎設施投資,那么,其乘數效應不會太大。因此,在產業政策上必須進行調整,必須對農業、能源、環保這些未來的戰略產業進行集中投資,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與服務業來替代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收縮。

國際經驗表明,產業升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從長遠來看,要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不得不這樣做。多年以前,我國政府就試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減少對外部的依賴,但一直沒有邁出大的步伐。直至這次外部市場萎縮后,內需不足的缺陷才更加凸顯?,F在下決心啟動經濟轉型固然困難重重,但若成功,必將迎來一個充滿潛能的發展機遇期。

(責任編輯 代金奎)

猜你喜歡
宏觀政策宏觀經濟建議
美國宏觀經濟格局和宏觀政策困境研究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關于金融經濟周期理論的研究
減貧目的下的財政稅收宏觀政策改進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研判和宏觀政策建議
三代人的建議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