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袁炳發的“寓言小說”

2009-12-21 02:58
通俗小說報 2009年12期
關鍵詞:寓言想象力靈魂

阿 成

袁炳發是一位小小說作家,在國內享有頗高的聲譽,特別是在那些熱衷于閱讀小小說的讀者當中有著廣泛的影響。過去我曾經面對這一迷人的現象,請教過一些小小說作者和相關的讀者(并寫過一篇文章),結果非常耐人尋味,我發現居然有那么多的人熱衷于小小說的創作,而熱衷于閱讀小小說的人就更多了。面對這種現象我可不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小小說也是小說中有魅力的品種之一。

我最近看了袁炳發的小小說集。在看的當中有很多感觸。我覺得袁炳發的小小說在很大程度上與寓言頗為相似。我冒昧地想,或許我們可以稱他的小小說為“寓言小說”。因為我發現,他的小小說當中除了短小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善于總結平常人生活中的經驗,并聰明地(敏感地)把它提煉出來,以平實親切的方式加以敘說。過去,我們常說“典型、典型”,現在不太說了,覺得有些陳舊、落伍,有老生常談之嫌疑(老生常談不好么),盡量回避這樣的話題。但是,小小說和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是有其基本品質的,它的基本品質,就是善于(“善于”是一種超凡的能力)總結平常人生活中的經驗,使之成為典型。

小小說恰恰是具有這樣一種基本的品質。也正唯如此,才使得袁炳發創作的小小說擁有了一種寓言性。這樣“隨便說”自然是不行的(“隨便說”對那講究自身形象的人其實是一種自殘),我們可以從他的一些小小說作品當中輕易地發現這一特征——這些我盡量簡單地說:比如那篇《教育詩》,我崇拜的劉恒先生也曾寫過一篇《教育詩》,他們兩個人的小說的名字重了。袁炳發的這篇《教育詩》是以小小說的樣式,把父愛的心理表現得巧妙又意味深長。重要的是“意味深長”。意味深長一定是寓言小說的基本特征,當然也是所有小說的基本品質之一。還有《愛情在冬天光顧了我》,這篇小說的寓言味道就更濃了,姐姐尋找到了妹妹夢中的情人,并假以愛情,然后將他帶來給病危中的妹妹以精神之安慰。這件事被說穿之后,作家表達得既傷感又動人心弦。我覺得這種“謀劃”也應該是寓言小說的一個特征。在閱讀中,我還注意到袁氏寓言小說的另一個基本品質,就是善良、愛心、同情、寬容、同情弱者、對未來充滿著夢想和憧憬——其實這些都是人們的基本品質??赡苡捎谛≌f正處在不斷顛覆的歡樂當中,這些品質被傲慢的顛覆中顛碎了。但小小說,特別是寓言小說卻仍然在堅持著?!镀扑椤愤@篇小小說寫的就是親情與尋找親情,直至幻滅,這樣一個小故事。作家通過這樣一個很簡短的過程,用千把字的文章,把普通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那種人生情態表達得淋漓又豐滿。我們應當看到,這樣一種生命的形態是極其復雜的,呈現應當是有難度的,用千字的敘說很困難,那么,從容地、“寬松”地表達就更困難了。但是,我看到,袁氏的小小說或寓言小說就有這樣的能力?!秾ふ壹t蘋果》,敘說了一個人在現實與幻覺當中的際遇。但最終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生活經驗,即兩個同樣長相的人其靈魂是不一樣的??赡芪覀兠鎸@樣殘酷的現象很痛苦,但作家同時讓我們知道了珍藏純潔的愛對生命滋養的重要性。袁氏的那篇《回憶我和米雪的戀愛》同樣令我感動,它幾乎寫了一代從事文學創作之人的不幸,而這種不幸一旦成為一個人的人生經驗之后,對女兒和一個作家談朋友采取了斷然否定的態度。我發現,某種生命的沉痛是有很長的“生命力”的。

袁炳發寓言小說的另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一篇的開頭都非常簡潔,比如,“他和她結婚八年,他和她就爭吵了八年?!北热纭熬曜拥呐畠航衲晟洗髮W,去南方讀書了?!钡鹊??;蛟S我們會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寓言小說的又一個特點,但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做進一步的研究,會發現一個有趣兒的現象,即讀了這樣的小說之后會讓讀者、文學愛好者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這樣的小說我們也可以寫。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那樣的不可企及。這也讓我有了一點兒聯想,有一些作者追求敘述上的大自由,左右逢源,文不加點。但是,達到如此之境界,其實還得有一大段路要走完它才行,如此才能達到不受約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才能夠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這也是一句老生常談——我崇拜老生常談。

讀袁炳發的小小說,毫無疑問,并不是他一個人親身經歷的重敘,大都是他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的發現。如果把這種發現衍變成一個人的“經歷”,這的確需要想象力了。我知道,很多人對想象力是很崇敬的,甚至很敬重。但是,在我看來,想象力的最高境界是不露出任何想象力的痕跡才是合格的想象力。欣賞袁炳發的小小說就能夠感覺到這一點。我想除此之外還有與之相關的“虛構”問題。我看,所謂的虛構實際上是對真實的生活片斷、生活經驗重新做出的藝術整合。如果不是這樣的,就不會是文學家所看重的手段了。

我在欣賞袁炳發的小小說同時,也在他絢麗多姿的小小說中體會到了真誠、自由、奇特、大膽、驚悚、美麗、溫柔、思索,幻想和那種悲天憫人的境界。假設有人只是把其中的一種表現出來了,便認為一篇小說完成了。這種判斷是值得警惕的。實際上,小說的全面完成需要的是一種綜合的能力。所以,我才覺得袁炳發的小小說似乎有一種寫作教課書的意味。

接下來,我恐怕還要談到作家的立場。比如,一個作家來自農村,這就有可能成為他一生的立場,一生的情結,一生的問題,一生的判斷——這幾乎是無法改變的、不可逾越的。當然,某些人在這樣的一個立場上或許會對城市人有一種“偏見”。的確,極少數的人有朝一日悲愴或欣喜地成為一個編制上的城里人之后,仍然會堅持對城里人持有一種警惕與偏見的潛在姿態。其實,我也是一個鄉鎮出生的人,我自認為我還沒到讀書的年齡就到城里來了,應當算是一個城里人了,但是,反省當中,我很快發現,那種潛在于靈魂底下的生命的印跡并沒有消失,到今天我還喜歡到鄉下去看看。袁炳發也來自鄉鎮,在他的小小說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那種“飄人”的表情,“飄人”的傷感,“飄人”的自卑,包括“飄人”的奮斗與努力。我看到袁炳發的靈魂一直留在他故鄉的那個鄉鎮上。不過,要是像一個真正的大作家那樣,留住鄉情,擺脫偏見,靈魂就可以自由了,創作也因此會有更大的斬獲。當然,這很難,很別扭。

猜你喜歡
寓言想象力靈魂
牛,也有高貴的靈魂
時裝寓言
沒有燒烤的夏天,沒有靈魂
想象力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靈魂樹 等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馬甲
6月,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
知識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