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山區雜糧的現狀及出路

2009-12-21 01:29丁克來
糧食決策參考 2009年21期
關鍵詞:雜糧紅薯山區

丁克來 王 勇 王 劍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區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69%。我國山區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在全國2100多個行政縣(市)中有1500多個是山區縣。山區大多數地方糧食不能自求平衡。雜糧作為主糧的補充,在糧食安全問題被廣泛關注的今天,研究山區的雜糧意義重大。懷化是個典型的山區(丘陵地區),研究懷化的雜糧具有一定的代表意義。為此,今年懷化市糧食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一次為期兩個月的調研活動,通過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和各類市場,通過詢問糧食專業人員、查詢權威數據和歷史資料,通過數理統計等科學手段,對全市雜糧生產和流通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

一、山區適宜雜糧種植,市場對雜糧的需求有所增加,全市播種面積、總產量有所增加,雜糧生產和流通初顯亮點

(一)懷化的地理氣候適宜雜糧生產。

懷化市地處湖南省西南部,沅水中上游。巍峨挺拔的雪峰山逶迤于東南,雄奇俊秀的武陵山綿延于西北,滔滔沅水穿行其間。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生態環境優良,是發展綠色農業特別是雜糧生產的理想之地。全市土地總面積27562.72平方公里,山地占75%。全市耕地面積399萬畝,其中旱地面積60萬畝左右。旱地是對水分要求不高的雜糧的主要耕種土地,山間林地、坡地、沙地等土地也是適宜雜糧種植的區域,懷化雜糧可耕種面積達200萬畝以上,山區發展雜糧的空間巨大。

(二)市場對雜糧的需求越來越大。

從各農貿市場、糧油批發市場、超市、商場等處調查的情況看,人們對綠豆、大豆、玉米、紅薯等雜糧的需求和喜好較計劃經濟時期有所增加。雜糧的供給方式和消費方式也較過去不同,既有傳統的原糧(如成品糧),又有新鮮雜糧出售(如新鮮玉米、毛豆)出售,還有高附加值產品(如七優米業蕎麥面條)。在懷化的一些大超市,雜糧及其加工成品隨處可見。

(三)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糧食部門對雜糧的重視不同程度地增大。

4年前,懷化市糧食部門提出了“優質原糧、特色品種、快捷物流”的山區產業化發展思路,發展雜糧產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全市糧食系統充分利用企業改革改制的有利時機招商引資。溆浦紫??萍季褪抢酶闹坪蟮募Z站場地引進外地雜糧加工企業的。新晃縣被列為全省旱雜糧產業化基地縣,已建成玉米、高粱基地12萬畝,利用玉米秸稈養牛,促進了當地肉黃牛生產,“新晃黃牛肉”已成為懷化首家與動物有關的國家地理性標志。與懷化正大、貴州青溪酒廠等外地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疏通了富余旱雜糧的外銷渠道。該縣“以糧促牧、以牧引糧、糧牧結合”產業互動發展模式已經形成。

(四)種植大戶開始出現。

通道縣出現了雜糧種植大戶。如通道臨口鎮的黃生華、楊慶生分別種植大豆42畝、65畝。黃宇連、石佳富分別種植馬鈴薯280畝、300畝,且種植大戶數及播種面積有逐年上升趨勢。

(五)出現了“公司十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產業化經營初具雛形,對玉米等飼料用糧需求量逐漸增大。

雖然懷化不是玉米主產區,但本地玉米水分較北方玉米低,易于保管,且節省了大量外調運輸費用。一些飼料加工企業對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逐漸實現本土化。如懷化正大在溆浦、辰溪的玉米訂單面積達8萬多畝。另外,溆浦的紫??萍技t薯訂單面積達2萬多畝,紅薯年加工能力達2萬噸。沅陵七優米業的苦蕎訂單面積達5000畝,年加工能力500噸。

(六)與計劃經濟時期相比,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大幅增加。

1987年~1992年,全市雜糧播種面積每年在125萬畝左右,總產15萬噸左右。而據調查,近幾年,全市雜糧年播種面積150萬畝左右,總產30萬噸左右。播種面積、總產相比計劃經濟時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播種面積、總產的增加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一是隨著畜牧水產業的發展,對玉米、紅薯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加。如2008年懷化飼料加工約消耗玉米12萬噸。二是得益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一些雜糧單產得到了提高。計劃經濟時期,玉米、大豆、紅薯的平均單產分別為140公斤、70公斤、130公斤(按6:1折成稻谷,下同)左右,現在的平均畝產分別約在300公斤、130公斤、200公斤上下。三是得益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特別是糧食部門的大力引導。

二、與計劃經濟相比,雜糧生產出現品種縮減、外地品種大量侵入的困局,雜糧產業做強做優做大、走出山區仍受制于諸多因素

在調查中,筆者也發現,該市雜糧生產還陷入了一個困局:一是雜糧品種主要集中在玉米、大豆、紅薯等三個品種,其他小品種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呈下降趨勢,雜糧的多樣性受到影響。二是本地雜糧基本上是自產自銷,除訂單雜糧外,商品量并不大。大多數雜糧沒有出鄉、出縣就在當地消化了。三是外地雜糧充斥市場。筆者曾到懷化河西糧油批發市場調查,大豆、綠豆、紅豆等是東北的,蕎麥是云南的,小米是西北的,基本上沒有看到本地雜糧的批發。是什么原因導致山區雜糧走不出去呢?

(一)山區雜糧生產優勢不如東北、西北地區。

懷化以水稻種植為主,雜糧只是小品種,主要起到糧食品種調劑作用。相反,東北、西北地區多為旱地,適合雜糧生產,雜糧是大眾品種,既有傳統的種植習慣,又能集中連片生產,更有良種研發和推廣,雜糧已形成產業。東北的小米、大豆、綠豆的批發價格分別為3.7元/公斤、2元/公斤以下、5.6元/公斤,而本地的小米生產成本就要6元/公斤多,黃豆的批發價至少要高于2元/公斤,本地的綠豆8元/公斤農民還舍不得出手。特別是近年來,種子、農藥、化肥價都不斷上漲,使得懷化本地雜糧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利潤空間太小。雜糧生產的比較效益低,極大地挫傷了懷化農民的種植積極性。

(二)山區雜糧的內在質量和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挖掘和被市場認同。

山區的雜糧生產還保持傳統甚至原始的種植方式,極少施用農藥、化肥,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進化使得雜糧的品質極為優良。特別是山區遠離工業,少有污染,生態、環保、綠色、優質是山區雜糧獨特的優勢。如山區黃豆的質量遠好于東北大豆,豆制品大多是本地黃豆加工的。但由于有的雜糧是單家獨戶的分散生產,沒有形成規模種植,走鄉串戶的收購成本太高,商販們只好放棄了收購。農民的雜糧除玉米、大豆外大多只能自產自銷,少有上市交易。

(三)服務體系基本散失。

懷化是糧食銷區,基于對區域糧食安全的考慮,應該說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優質稻、油茶、超級雜交水稻的推進是不遺余力的。但在雜糧方面,許多地方是聽之任之的。雜糧生產還存在多頭管理問題,農業部門管生產,糧食部門管流通,產業化經營又在鄉鎮企業局,多頭管理的結果是“大家都可以負責,但大家都難以負責”。計劃經濟時期,雜糧可以抵公糧上交,糧食部門統一收購雜糧?,F在國有糧食企業基本上不再收購雜糧。生產領域的種子、技術、信息服務體系也七零八散。很多地方科技投入少,品種退化。雜糧的科技水平基本上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水平,缺乏長期的專業技術隊伍,高產優質的雜糧新品種引進工作做得不夠,生產上主要以農家品種為主,以糧代種,種糧不分,新品種推廣率低。

三、解決措施

(一)強化對雜糧重要性的認識。

雜糧產業是山區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也是確保山區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渠道。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國家應對雜糧規?;a給予直補政策,推動雜糧種植集約化、規?;l展??紤]到國家的財力有限和防止不經濟的小農生產方式,建議國家對雜糧生產不搞撒胡椒面似的直補,而是對一定規模(如一個品種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雜糧生產提供直補資金,補貼標準同稻谷。另對龍頭加工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從而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二)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當地的種植習慣和地理氣候優勢,因地制宜,形成雜糧產業帶,發揮規模效益。

雜糧生產不能搞行政命令、“拉郎配”,而要遵循市場規律,由市場來決定產業走向。如沅陵的蕎麥、綠豆,溆浦的紅薯、大豆,辰溪的玉米,新晃的高粱,通道的土豆,都可以形成產業帶,以規模帶動產業、實現效益。

(三)必須有龍頭加工企業實施帶動。

從調查情況看,溆浦的紅薯、沅陵的苦蕎、新晃的高粱、溆浦的玉米種植能夠成規模,都是因為有龍頭企業引進高產優質的新品種,實行訂單生產。因此,引進雜糧戰略投資者、培育龍頭企業勢在必行。

(四)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

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在雜糧優良品種培育和引進、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提供服務,對一些市場需求大的玉米、紅薯、大豆、蕎麥等品種,引導農民和企業實行產業化經營。各級糧食部門要認真做好雜糧統計工作,積極為領導當好決策參謀和為社會提供市場信息。要認真做好雜糧的購銷工作,使糧農的雜糧產得出、銷得動,體現雜糧價值,使雜糧生產者、經營者、加工者各得其利。

猜你喜歡
雜糧紅薯山區
山區低等級公路設計的幾點思考
雜糧有益健康 吃法也要得當
我挖到了大紅薯
為什么粗糧很健康,卻不能吃太多?
山區
雜糧雖好,不宜多吃
有趣的挖紅薯
紅薯的滋味
解決山區環境問題的制度導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