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奴”現象困擾世界多國

2010-02-05 13:08
環球時報 2010-02-05
關鍵詞:英國家庭孩子

●本報駐外特約記者 陸 樂 紀雙城 林雪原 ●本報記者 段聰聰 ●陳 一

“要生育還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為奴”——類似的苦澀調侃近來在中國80后群體中引發了空前共鳴,也催生了一個新名詞——“孩奴”。所謂“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為子女忙碌,失去了自我價值的生活狀態。如今的“孩奴”恐慌癥在中國的年輕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對此,一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有的父母給孩子買保險,從7歲到70歲都要讓孩子有保證。這表面上看是一種無私的愛,但實際上是一種自私的恐懼,是對孩子的能力、對社會的不信任和懷疑。與中國相比,國外的一些群體中也存在“孩奴”,但也有很多外國父母認為,要學會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而不要視其為一種負擔或投資。

生兒育女進入高成本時代

居住在北京朝陽區的小黃是剛剛當上媽媽的80后。談起自己養孩子這兩個多月的經歷,小黃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現在養孩子確實特別貴,不過也要看你怎么養?!蹦谭垡粋€月就要花掉1000多塊錢。因為小黃的孩子早產,為了提高抵抗力和體質,要給孩子喝牛初乳,一罐就要500塊錢左右。等孩子再大些,還要加什么水果泥、蔬菜泥,一瓶就幾十塊。嬰兒用的“尿不濕”一個月也要花掉2000多塊錢。不過,小黃也找到了不少省錢的方法。比如孩子的衣服、玩具都是親戚家的孩子不再用的小衣服、玩具;白天給孩子用便宜一點的尿墊子……“現在是6個大人養一個孩子,我覺得這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小黃說。

在小黃看來,養孩子的主要費用在買東西上,而在美國人薩賓納看來,請人照顧孩子是最費錢的。薩賓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4歲的孩子每個月的開銷是:食品120美元,衣服50美元,玩具和書100美元,醫療保險及醫藥費平均100美元,其他生活用品200美元,參加小朋友的生日聚會等活動送的禮物50美元,上游泳班100美元,有時請人照看孩子300美元。據她估計,每年用在她孩子身上的錢,大約占她家稅前年收入的20%左右。薩賓納告訴記者,在美國撫養孩子的基本費用,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可以負擔的。雖然美國的兒童食品、衣服價格都不貴,但人工很貴。如果要請全天保姆、送托兒所,每個月就要增加1000到1500美元的一大筆開支。在記者所在的城市圣迭戈,聚集了許多打零工的墨西哥移民,他們每年的收入是一兩萬美元,但三四個孩子照生不誤,享受各種政府福利。美國最近的調查顯示,養育一名2008年出生的孩子直到18歲,一個中等收入的美國家庭需要的費用是29萬美元,低收入家庭則要21萬美元,高收入家庭要48萬美元。

小黃和薩賓納所處的只是生兒育女的初級階段,接下來就是受教育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很多國家的父母都感到壓力不小。史蒂夫家住英國倫敦,是《環球時報》記者的朋友。今年41歲的他有一個8歲的女兒。史蒂夫告訴記者,一年365天,最讓他操心的不是自己的工作,而是這個女兒?!皬挠變簣@開始,我就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公立幼兒園學一口粗俗的英語,于是我每天花一個小時開車送她去離家更遠的私立幼兒園”,史蒂夫說,按照英國的教育傳統,從私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一般還是會上私立中小學。史蒂夫雖然收入算得上中產階級,但和妻子離婚后一個人撫養女兒,每年1萬多英鎊的學費還是讓他感到壓力不小。在英格蘭的肯特郡,《環球時報》記者認識在這里居住的兩戶華人移民,其中一戶鄧先生是從加拿大移民來英國的,之所以移民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在當地就讀名聲較好的私立男校。另外一戶陳先生雖然不至于遠赴重洋,但也是從倫敦市區搬到這里,夫妻倆辛苦搬家就是為了讓女兒能夠就讀教育環境更好的女校。鄧陳兩人都對記者說,其實他們之所以下定決心為孩子而辛苦奔波,放棄原有穩定的工作,是因為身邊老外朋友的推薦。他們說,他們周圍的英國鄰居也都是從各地搬家到這里的,換句話說都是“孩奴”。

“孩奴”問題引發各種社會現象

西方一直推崇“18歲自立”的傳統,按理說不應該有“孩奴”,但事實上這個傳統已經逐漸在西方一些國家的家庭中淡漠。以英國為例,英國愛把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稱做“撒切爾的孩子”或是“自我優先”的一代。之所以孩子會備受寵愛,其實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英國家庭目前只有一個孩子。英國雖然是一個福利制度較完善的國家,但養育子女的費用還是不小。生兒育女有國家的補貼,但就讀幼兒園或是學前班卻不得不每月自掏腰包至少400英鎊。加上孩子的其他生活開銷,讓很多父母不敢再生第二胎。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在1972年,18%的英國孩子是獨生子女,現在已經增加到26%。。英國有307萬個獨生子女家庭,比兩個孩子的家庭多12萬,比傳統的四口之家多出50多萬。英國的智囊機構Civitas早前發布研究報告認為,現在的英國夫妻就是想生一個孩子,而經濟壓力確實是一個強制因素。

英國的“孩奴”已經被認為正在摧殘年輕一代。英國的兒童慈善機構“兒童視野”早前發表的報告措辭嚴厲地批評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培養出一代“溺愛壞了的小家伙”。英國的蘭卡斯特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庫珀爾教授認為,溺愛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為將來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在“英國大學畢業生聘用協會”最近對多家著名企業所作的一項調查中,很多雇主都表示,剛剛邁出校門的年輕人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程度之嚴重讓他們“感到絕望”。調查還發現,現在年輕人特別瞧不起所謂的“下賤”工作,他們根本就不理解、更不能接受干一些與自己的學歷、經歷和期待值“不般配”的活。有些人連最基本的職業技能——有禮貌地接聽電話、尊敬辦公室的同事都做不到。

在美國,推遲生育成為潮流。在這兩年的經濟危機陰影下,許多美國家庭表示不敢多生孩子。據《紐約時報》報道,在拉斯韋加斯一家診所,新懷孕的人數有所下降,而要求實施節育的人數則有所增長,許多客戶告訴醫生現在不是組建一個家庭的恰當時機,他們無法負擔養孩子的費用。佛羅里達州的林娜是3個孩子的母親,她非常喜歡小孩。但現在,由于擔心經濟衰退加深,她的家庭暫時不再打算生第4個孩子。西雅圖的兩名高科技技術人員米歇爾和保羅夫婦還沒有從迎來第一個孩子的喜悅中緩過來,就雙雙失去了工作。保羅說,“現在我們睡不著覺,擔心怎么撫養這個寶寶?!庇H朋好友們也由于自身的經濟壓力,沒能像預期的那樣送給他們很多嬰兒禮物。

觀念是主要問題

在“孩奴”問題上,西方顯然沒有中國這么嚴重。對此,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周寧認為,產生“孩奴”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觀念的問題。中國文化一直都是以家庭為中心。以前是向上的,以“孝”字為中心;現在是向下的,以“養”字為中心。雖然中國社會發生了變化,但是這種以家庭為中心的傳統仍然沒有改變。把孩子看成中心,認為孩子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家庭為中心觀念變本加厲的發展。其次,在中國,物質上的照顧被看成是愛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缺乏對人的尊重,缺乏對孩子人格、價值的培養和尊重。父母們認為,一定要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需求,而且還要給他最好的,這就是愛孩子。一方面,中國的父母表現出對孩子超量的愛;另一方面,其實這些父母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向孩子表達愛,給予愛。第三,很多負擔其實也是父母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

在歐洲,不少國家的情況很能印證周寧教授的觀點。荷蘭的孩子被評為是歐洲最幸福的,因為在荷蘭,“讓他們自由發展”是培養孩子的黃金法則。荷蘭孩子年滿12周歲后,就會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荷蘭一項權利法案規定,讓孩子清掃自己的房間算是“合法”的勞動。而在瑞士和挪威,當地的父母更多地還是選擇在孩子初中畢業后就逐步放開照顧的雙手,讓他們接觸社會去打工或是接受其他磨練,用自己的能力去獲取收入。在18歲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會從家中搬出去獨立生活。在教育上既西化又保持東方特色的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孩子很小就能自己乘電車外出了,并不需要家人陪。每天下午兩三點,記者也常在電車上看到穿著制服的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小孩,他們總是三三兩兩地在一起開心地說笑。

社會應該幫幫“孩奴”

中國國務院參事、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馬力認為,“孩奴”的現象主要集中出現在城市。中國的家族世襲理念濃厚,希望家族每一代都能光宗耀祖。家長們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期望和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趨于多樣化?;镜南M已經不能滿足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特別是城市里的家庭。城市中獨生子女又占了大多數,家長也特別容易對孩子加倍愛護,為孩子的未來而加倍投資。中國處在轉型期,社會機會不均,公共服務供給缺乏。政府應該大力投入公共服務的供給,并且鼓勵全社會以多種形式共同投入。

周寧認為,要解決“孩奴”的問題,首先在制度上要有保障,比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消除家長對未來的擔憂。其次要在觀念上有保障,80后的年輕人要學會當父母,學會表達愛。養育后代不只是一個經濟命題,它更涉及親情、倫理、對人的尊重等命題?!梆B孩子雖然苦,但是苦中有樂”。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鐘書華教授認為,家長們應該首先調整心態,考慮采取粗放式教育。這樣家長也解脫了,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長?!?/p>

猜你喜歡
英國家庭孩子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家庭“煮”夫
戀練有詞
英國“脫歐”的經濟賬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