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希望中國參與領導

2010-02-23 14:03
環球時報 2010-02-23
關鍵詞:歐美主義經濟體

美國《紐約時報》2月12日文章,原題:我們想要中國來領導 過去20多年來,中國已先后超越美德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它將很快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些事實使歐美領導人感到氣餒。但歐洲人常常沒看到的卻是,在快速增長的背后是中國的謹慎和禁忌。

中國領導人對國家充滿信心,但對于面臨的挑戰又極其務實。他們知道出口拉動型的中國增長模式從長遠看不可持續。他們知道,疲軟的國內需求和政府主導的銀行信貸需要讓位于更多樣化、更持久的增長引擎。

我們眼中的中國正變得越來越富裕,但中國認為自己在許多方面仍然是個令人憂慮的窮國。這些不同的觀點極其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視。

歐洲和美國希望中國充當領導角色,中國則專注于自身的發展和穩定,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它對那些被要求履行但并未考慮其利益的國際規則仍持懷疑態度。

有些東西確實如此。目前的全球管理機制依然以“大西洋”為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需要進行改革以便反映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日益上升的影響力。重要的是要確保不要產生這樣的現象,即發達國家一旦獲得了經濟領域高高在上的地位,便向其他國家發號施令。

但是,圍繞中國立場而產生的緊張也需要得到解決。中國不想受人擺布,也不愿意其他人以它的名義行使領導權。但與此同時,人們強烈感覺到中國還不準備或者說不樂于自己參與領導。

現實是,如果沒有中國參與,有效的多邊主義不可能實現。如果沒有中國參與,就不會有氣候變化的解決,也不會建立起亞洲或者全球的安全體系。如果沒有中國,全球貿易或金融的可持續治理也就無從談起。

歐美面臨的困境是:我們不能發號施令要求中國去發展或解決自身問題,但我們也沒有奢侈到可以無視這些問題。歐洲和美國需要認識到,中國將不會接受一種它并未參與設計或覺得沒有反映其增長和穩定需要的全球治理或多邊主義模式。

但中國也需要清楚地表明,它明白自己過于龐大了,面臨的挑戰太過于嚴峻,而地球村又如此之小,因此中國無法退回到僵硬或孤立狀態。我們也許得表現出一些耐心,以及應對偶爾出現的摩擦的膽識,但不管怎樣,我們都需要中國取得成功,我們都需要中國開始參與領導世界?!ㄗ髡邽橛虅沾蟪急说谩ぢ聽柹?,陳一譯)

猜你喜歡
歐美主義經濟體
新經典主義
工作圖什么?
都是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新興經濟體分裂為三大陣營
亞歐美港口燃油價格
冬日 新碰撞主義
亞歐美港口燃油價格
亞歐美港口燃油價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